《2022年高三物理考前贏分30天 第03天》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三物理考前贏分30天 第03天(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三物理考前贏分30天 第03天
1.位移—時間圖象
(1)圖象物理意義:反映運動質點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圖象的作用:
(Ⅰ)直觀地反映質點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Ⅱ)從圖象直接可得任意時間內(nèi)的位移。
(Ⅲ)從圖象直接可得發(fā)生某段位移所需的時間。
(Ⅳ)可求出質點運動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圖線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大于零則速度與規(guī)定正方向一致,反之,與規(guī)定正方向相反。注意的是:,雖然圖形中直線圖線或曲線圖線切線與t軸夾角為θ(如圖),但不能簡單地認為V等于。
(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是一條直線,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是一條曲線。
(Ⅰ)從圖
2、象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Ⅱ)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斜率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為正,表示a與V0同向。反之,表示a與V0反向。注意的是:,圖形中直線圖線或曲線圖線與t軸夾角為θ(如圖),但不能簡單地認為a等于。
(Ⅲ)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位移。
(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是一條平行t軸的直線,勻變速直線運動圖象是一條直線,變加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是一條曲線。
3.速度—時間圖象與位移—時間圖象的比較
圖象(圖甲)
圖象(圖乙)
① 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大?。?
②表示物體靜止
③表示物體向反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④交點
3、的縱坐標表示物體在時刻相遇時的位移
⑤時刻物體的位移為
①表示物體做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②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④交點的縱坐標表示在時刻物體具有的相等的速度,但不相遇。
⑤時刻物體的速度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物體在第①種運動狀態(tài)下0-時間內(nèi)的位移。
4.“追及”“相遇”問題
(1)分析此類問題要抓住一個條件,兩個關系:
(2)若被追趕的物體做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停止運動。
(3)仔細審題,注意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充分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剛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對應一個臨界狀態(tài),滿足相應的臨界條件。
4、
(4)解出結果后,必要時要討論。
補差糾錯
A、 B兩輛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駛。當 B車在A車前84 m處時,B車速度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B車加速度突然變?yōu)榱?。A車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勻速運動。經(jīng)過12 s后兩車相遇。問B車加速行駛的時間是多少?(xx四川理綜)
●常見錯解:5
●避錯策略:注意正確選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表達式。
解題規(guī)范
在十字路口,汽車以的加速度從停車線啟動做勻加速運動,恰好有一輛自行車以的速度勻速駛過停車線與汽車同方向行駛,求:
(1) 什么時候它們相距最遠?最遠距離是多少?
(
5、2) 在什么地方汽車追上自行車?追到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大?
●解題規(guī)范:注意對物理關系的說明和判斷,如兩車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
考前贏分第3天 愛練才會贏
前日回顧
1.A、B、C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一個物體自A點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B點的速度為V,到C點的速度為2V,則AB與BC兩段距離大小之比是( ?。?
A. 1:4 B.1:3 C. 1:2 D.1:1
2. 一個質點正在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機對該質點進行閃光照相,閃光時間間隔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質點在第1次、第2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 2m;第3次、第4次時
6、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8m;由此可以求出( )
A.質點運動的初速度
B.質點運動加速度
C.第1次閃光時質點的速度
D.從第2次閃光到第3次閃光這段時間內(nèi)質點的位移
當天鞏固
1.t = 0時,甲乙兩汽車從相距70km的兩地開始相向行駛,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忽略汽車掉頭所需時間.下列對汽車運動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在第1小時末,乙車改變運動方向
B.在第2小時末,甲乙兩車相距10km
C.在前4小時內(nèi),乙車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總比甲車的大
D.在第4小時末,甲乙兩車相遇
2. 甲乙兩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兩圖象在t=t1時相交于P點,P在橫軸上的投影為Q,△OPQ的面積為S。在t=0時刻,乙車在甲車前面,相距為d。已知此后兩車相遇兩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時刻為t′,則下面四組t′和d的組合可能是
A. t′=t1 ,d=S B. t′=
C. t′ 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