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什么是聲音導學案(無答案) 教科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什么是聲音導學案(無答案) 教科版(通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節(jié) 什么是聲音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發(fā)生的,聲的傳播必需依靠介質,聲具有能量。?? 知道在不同介質中聲的傳播速度不同。
2.?通過觀察發(fā)聲現(xiàn)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fā)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讓學生初步學習在觀察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課前學習
1.課前準備:收集一些能發(fā)聲的物體。如:笛子、吉他、二胡等
2.嘗試學習:①聲音是由物體的 發(fā)生的;②聲以 的形式向外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 ,
2、 不能傳播聲音。③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m/s,聲速的大小與 ,還與 有關,聲音在固體中的速度 ,在氣體中的速度 。④人耳能聽到 的聲,低于 叫做次聲,高于 叫做超聲。
課堂學習
一、聲源
議一議
1.人發(fā)聲:聲帶在 。
2.喇叭發(fā)聲:紙盆在 。
3.吉他發(fā)聲:弦在 。
4.青蛙鳴叫:鳴囊在 。
3、
概括與小結:聲音由物體的 而發(fā)生, 停止,聲音立即停止,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
[及時練習1]
鋼琴彈奏是 振動而發(fā)聲,吹小號是 振動而發(fā)聲,蜜蜂的嗡嗡聲是靠 振動而發(fā)聲的。
二、聲的傳播
1.閱讀教材P37頁:聲音是以 形式向外傳播。
2.議一議
①同學們交流時,甲同學說話,乙同學能聽見,說明 可以傳聲。
② 潛入水中后,依然能聽見岸上人說話的聲音,說明 可以傳聲。
③ 甲同學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緊貼桌子,乙同學輕敲桌子
4、,甲同學有何感受?答:
;說明 可以傳聲。
概括與小結:聲波可以在 、 和 傳播。凡是能夠傳播聲波的物質稱為聲的介質,所以說,聲波靠 傳播。
3.學一學
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聲的傳播”(P37頁)思考
① 實驗現(xiàn)象 。
② 實驗結論 不能傳聲。
③ 實驗的研究方法:在 的基礎上進行 。
4.議一議
閱讀教材P39頁“討論交流 聲的傳播
5、有多快”,進行小組交流
① 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m/s。
② 聲速的大小與 有關,還與 有關。
③ 一般情況下,聲速在 最大,在 最小。
[及時練習2]
①在地道戰(zhàn)中,游擊隊員以敲擊鐵管來傳遞信息,這是利用了 可以傳聲;在月球上,宇航員只能用無線電通訊進行交流,這是因為 。
②甲同學把耳朵緊貼在一根足夠長的水管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使勁地敲打一次,則,甲同學可以聽到
6、 次敲擊聲,最早的一次聲音是通過 傳播的。
三、人耳的聽聲能力
1.閱讀教材P39-40頁,“人耳的聽聲能力”思考
① 物理學中,物體在 叫頻率。頻率的單位是 .
② 人耳能聽到 的聲, 叫次聲, 叫超聲。
③ 例舉一些能發(fā)出超聲和次聲的物體。
當堂檢測
圖1
1.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shù)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次每秒.人們把低于20次每秒的聲音叫次聲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聲音叫超聲
7、波.大象進行交流的“聲音”是一種次聲波,人類聽不到大象的“聲音”,是因為( )
A.大象發(fā)出的聲音太小 B.次聲波無法傳到人耳
C.次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次每秒
2.如圖1所示,在一個可以抽氣的玻璃瓶內放一響鈴,現(xiàn)逐漸抽掉瓶內空氣,則聲音會( )
A. 逐漸減小 B.逐漸增大 C.保持不變 D.都有可能
圖2
3.在揚聲器紙盆內放些碎泡沫,當揚聲器發(fā)聲時出現(xiàn)圖2所示的現(xiàn)象,這現(xiàn)象說明了聲音是由于物體的 發(fā)生的。
4. 夜晚,進行偵察的偵察員為了及早發(fā)現(xiàn)情況,常將耳朵貼在地上傾聽敵人的馬蹄聲,這利用了聲音在_____________中比____________中傳播的快的道理。
5.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 m/s,打雷時,看到閃電后5s才聽到雷聲,估算一下發(fā)生雷電處離你 m。
小結整理
存在的問題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