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高級中學高中語文 呂修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導學案 蘇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高級中學高中語文 呂修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導學案 蘇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課前三分鐘】
江河說:“因為感恩大海的寬博,所以我才匯成涓涓細流,靜靜流淌。
花木說:“因為感恩泥土的滋養(yǎng),所以我才變成參天之木,茁壯成長。”
鳥兒說:“因為感恩蒼穹的遼闊,所以我才變得羽翼豐滿,展翅高翔。”
我說:“因為感恩自然之美,所以我才探得人生真諦,獲取純潔心靈?!?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毖鲇^崇山峻嶺,心靈受其巍峨的震懾,看它連綿的山峰,蒼翠的色彩,學到的是一種性格的嚴肅,態(tài)度的沉著。感恩群山,使嚴謹認真融入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奮斗腳踏實地,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穩(wěn)定舒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奔?/p>
2、凝花葉的凋零,一股莫名的淚潮涌上心頭??此煽莸纳碥|,褪去的顏色,學到的是一種低沉的無私,奉獻的偉大。感恩落葉,使愛的關(guān)懷出現(xiàn)在生活之中,使我們的友誼更加真摯,讓人與人之間充滿濃濃的溫情愛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觸摸竹的堅硬,一種強大的生命力感染著我??此宕涞闹袢~,挺拔的高度,學到的是一種面對困難的不畏,拼搏的堅韌。感恩翠竹,會讓我們的頑強毫無保留的激發(fā)出來,使我們能從容面對生活,堅強克服困難。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詞語及文言句式。
2.掌握作者的論證層次。
3.了解本文時代背景,并體會歷史重大變革時期作者的思想活動與政治主張。
二、自主整理:作者生
3、平及相關(guān)背景。補充:
本文作于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作者四十八歲,年初任翰林學士,四月,神宗召見王安石,王安石得以與神宗直接對答。宋神宗二十一歲繼承皇位,和宋仁宗、宋英宗相比,他是個想有所作為的皇帝,因而繼位不久,便將王安石從江寧召回。據(jù)《宋史·王安石傳》:熙寧元年四月……帝問所治為先,對曰:“擇術(shù)為先?!蓖醢彩皳裥g(shù)為先”這一回答實際上否定了現(xiàn)行的治術(shù),要提出新的治理方案。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亦載:宋神宗詢問王安石“祖宗守天下,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的問題。這問話的意思是當前的“治術(shù)”也導致了百年的太平無事。
針對這個問題,王安石上奏了《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這篇說理
4、文章,以揚為抑,褒中有貶,剖析了宋仁宗統(tǒng)治的四十多年中的種種弊病,透過“百年無事”的表面現(xiàn)象揭示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指出因循守舊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舉、農(nóng)業(yè)、財政、軍事等諸方面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張,文章綱目清晰,說理透徹;措辭委婉,情感直白坦誠。既指出了問題,又使神宗容易接受,是歷代奏議中的佳作。
三、本文共分為五個自然段,綱目清晰,可分段預(yù)習。
第一段(共兩句):交代呈上此文的緣起,言辭委婉懇切。
第二段(共八句):概述宋朝百年來太平無事的原因。既是百年之事,本段自神宗之前的幾任皇帝便都有所提及。
① 宋太祖為開國之君,且功績較多,所以著墨較多。(第一、二、三、四句:伏惟太祖
5、躬上智獨見之明……一以安利元元以為事。)
② 太宗、真宗、英宗都是一句帶過。(第五句:太宗承之……無有逸德。)
③ 總說以上為大宋王朝能夠統(tǒng)治上百年,而天下太平的原因。(第六句:此所以……無事也。)
④ 呈上啟下,引出對仁宗的論述。(第七、八句:仁宗在位……臣所親見。)
第三段(共二十一句):對仁宗時期的政事進行較為詳盡的論述和分析。
王安石在這里首先引出論述(第一句),而后總述仁宗政治美德(第二句)。接下來提綱挈領(lǐng)地指出了仁宗的幾種善政,即:
① 忠恕誠愨,始終如一,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wù)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于夷狄,而終不忍加兵。(第三、四句)
② 刑
6、平而公,賞重而信。(第五句)
③ 納用諫官御史,公聽并觀,而不蔽于偏至之讒。(第六句)
④ 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第七句)
再接下來,舉例說明以上善政的成效:
① 第八、九句,對應(yīng)“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wù)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于夷狄,而終不忍加兵之效也”;
② 第十、十一句,對應(yīng)“刑平而公之效也”;
③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句,對應(yīng)“賞重而信之效也”;
④ 第十六、十七、十八句,對應(yīng)“納用諫官御史,公聽并觀,而不蔽于偏至之讒之效也”;
⑤ 第十九、二十句,對應(yīng)“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
⑥ 第二十一、
7、句,對應(yīng)“寬仁恭儉出于自然,忠恕誠愨,始終如一之效也”。
第四段(共二十句):本段在第三段稱頌宋仁宗寬仁恭儉的政治美德,分析其不妄興作、刑平賞重、公聽并觀、拔舉疏遠等政治措施的基礎(chǔ)上,指出了當前國家政治由于長期因循末俗帶來的滯散墮壞的局面,特別是兵、農(nóng)、財政等方面存在的重重積弊,字里行間表達了深深的憂患之情。
①指出了累朝君主因循弊政的局面。(第一句)
②對此局面進行了深刻論證和分析,以揭示表面無事的背后隱藏著的矛盾和危機:
A.君主脫離政事,不與智能之士議政(第二句);
B.主觀努力不夠;朝中制度、官職名實不符(第三句):
C.任官不分清濁,正確的識見不被看重(第四、五句);
8、D.學校缺乏培養(yǎng)有為人才之法(第六句);
E.科舉不能取經(jīng)世濟時之才(第七句);
F.各路監(jiān)司不通察檢之道(第八句);
G.吏部無考勤之法,裙帶關(guān)系位列顯職,真才實學反受斥(第九至十二句);
H.農(nóng)田水利失修、賦役苛重而不知救濟(第十三句);
I.守邊御敵無有為將士,邊兵垂老而不知更新訓練(第十四句);
J.宮衛(wèi)盡市井二流之徒,宗室升遷唯親(第十五、十六句);
K.財政治理無方(第十七句)。
③ 指出宋朝如此積弱而得保百年,實在是“賴非夷狄昌熾之時,又無堯湯水旱之變”,是出于“天助”。也即這種“百年無事”很大程度上出于僥幸。這樣其實也推翻了前面對仁宗的歌功頌德,真正觸及到了問題
9、的一些實質(zhì)。(第十八至二十句)
第五段(共四句):指出現(xiàn)在應(yīng)當認識到不能永遠依賴天助。那么,“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四、把握文章主題: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并闡釋宋初百余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指出當時積弊已久的社會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為,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作者的目的顯然不在于逐條分析百年無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無事的背后隱藏著的矛盾與危機。這實際上是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的總論綱和設(shè)計藍圖。
五、試分析本文的論證層次與說理藝術(shù)。
答:本篇政論文論證,綱目清晰,說理透徹;措辭委婉,情感直白坦誠。既指出了問題,又使神宗能夠容易接受,是歷代奏
10、議中的佳作:(1)論證層次:綱目清晰,說理透徹。文章分析中的論證層次進行說明。如總分、分總、總分總的論證思路;例證的說明方法等。(2)措辭委婉,情感直白坦誠:主要從語言表達和表述思路上進行分析。語言表達上謙恭委婉。如第一、五段。極盡臣子之禮。表述思路上以頌揚為鋪墊,寓貶于褒,以揚為抑。如第二、三、四段。由此,王安石剖析了宋仁宗統(tǒng)治的四十多年中的種種弊病,透過“百年無事”的表面現(xiàn)象揭示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指出因循守舊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舉、農(nóng)業(yè)、財政、軍事等諸方面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張。
六、練習。閱讀第四段,完成以下練習。
1.解釋加點的詞:
(1)故能駕馭將帥,訓齊士卒,外以捍夷
11、狄,內(nèi)以平中國。
(2)其于出政發(fā)令之間,一以安利元元為事。
(3)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
(4)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
2.翻譯題:
(1)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
答:
12、
(2)農(nóng)民壞于繇役,而未嘗特見救恤,又不為之設(shè)官,以修其水土之利。
(3)宗室則無教訓選舉之實,而未有以合先王親疏隆殺之宜。
13、
七、研習與思考
1. 總結(jié)王安石所列仁宗治國的主要政治措施。
答:在第三段中,王安石提綱挈領(lǐng)地指出仁宗的幾種善政:即“忠恕誠愨,始終如一,未嘗忘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wù)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于夷狄,而終不忍如兵。刑平而公,賞重而信。納用諫官御史,公聽并觀,而不蔽于偏至之讒。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
2. 總結(jié)王安石指出的宋朝政治積弊。
答:在第四段文字中,重點找出(1)“因循末俗”、“一切任自然之理勢”;(2)“名實之間有所不察”兩個要點。而文中重點批評的是“名實之間有所不察”,如取士、課試、檢察、成績、官職、將守、財政等方面,——剖析其積久之弊,指出了這些名實不察的原因正在于“因循末俗”,這正是宋朝政治的積弊所在。
3.收集有關(guān)王安變法的史料,分析這篇文章與王安石變法思想之間的關(guān)系。
答:可通過課外閱讀,重點考察王安石的變法措施是如何針對這些積弊進行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