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簡介》PPT課件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錄), 世界自然遺產(chǎn)(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d jing yn 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qū)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都江堰風景區(qū)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約56公里,距離青城山風景區(qū)20公里。 氣候特點 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里四季分明,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 地理環(huán)境,名稱由來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qū)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筑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shù)郡田?!?關于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绷鹘菣z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志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tǒng)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tǒng),一直沿用至今,2 建設沿革,修建背景 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嘆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又有其特定的歷史根源。戰(zhàn)國時期,刀兵峰起,戰(zhàn)亂紛呈,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國盡快統(tǒng)一。適巧,經(jīng)過商鞅變法改革的秦國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他們正確認識到巴、蜀在統(tǒng)一中國過程中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秦相司馬錯語)。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戰(zhàn)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fā)展川西農(nóng)業(yè),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tǒng)一中國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基礎,2 建設沿革,2 建設沿革,修建環(huán)境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它灌溉著灌縣以 東成都平原上的萬頃農(nóng)田。原來岷江上游流經(jīng)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巖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干旱。遠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國杜宇王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依靠當?shù)厝嗣袢罕?,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建成了都江堰,修建過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jīng)驗,率領當?shù)厝嗣瘢鞒中藿酥亩冀咚こ?。都江堰的整體規(guī)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品牌建設 1982年,都江堰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2000年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4屆大會上,根據(jù)聯(lián)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第一條第二款有關文化遺產(chǎn)定義的規(guī)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運行科學,且與環(huán)境和諧結合,在歷史和科學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因此都江堰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3 主要景點,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shù)匚鞅备摺|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xié)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寶瓶口,魚嘴,3 主要景點,二王廟 二王廟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后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qū)。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qū),西菀為殿宇區(qū)。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huán)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伏龍觀 伏龍觀位于離堆公園內。其下臨深潭,傳說因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在這里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F(xiàn)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于雖齊圣,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shù)典忘祖,于掩其父得無紊欽,3 主要景點,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位于都江堰魚嘴之上,橫 跨內外兩江,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觀。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紀)毀于戰(zhàn)火。古名“珠浦橋”,宋淳化元年改“評事橋”,清嘉慶建新橋更名為“安瀾橋”。原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qū)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jīng)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橋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 臥鐵 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也是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標志。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后來演變?yōu)榕P鐵?,F(xiàn)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根臥鐵的復制品,其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3 主要景點,二王廟 二王廟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后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qū)。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qū),西菀為殿宇區(qū)。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huán)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伏龍觀 伏龍觀位于離堆公園內。其下臨深潭,傳說因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在這里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F(xiàn)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于雖齊圣,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shù)典忘祖,于掩其父得無紊欽,其他景點 奎光塔、虹口景區(qū)、南橋、園明宮、清溪園、都江堰城隍廟、玉壘關、離堆公園、秦堰樓、玉壘山公園、擲筆槽、青城外山景區(qū)、青城前山景區(qū)青城后山景區(qū)兩河漂流藥王廟、幸福大道、翠月湖、靈巖,4 相關文化,景區(qū)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產(chǎn)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諸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臺”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塊石碑,上面刻著“深淘灘,低作堰”字樣,治水三字經(jīng) 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都江堰水文化,其內涵深刻,是都江堰工程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乘勢利導、因時制宜”的原則,是治理都江堰工程的準則,人們稱之為“八字格言”。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經(jīng),更是人們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經(jīng)驗總結和行為準則?!吧钐詾妥餮?,六字旨,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安羊圈,立湃闕,鑿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椿見,歲勤修,預防患,遵舊制,勿擅變,二王廟廟會 時間:每年的農(nóng)歷6月24日-農(nóng)歷6月26日 相傳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兩日后為李冰生日,正值鳥語花香之時,受到都江堰恩澤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二王廟焚香祭祀,懷念都江堰的締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廟主持舉行盛大的“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典大會,擺設道場三天。今二王廟廟會,不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劇表演等內容,還有川劇變臉等絕活展示;每歲廟會,二王廟內煙霞蒸騰,萬人朝拜,空前盛況,不減當年,4 相關文化,4 相關文化,相關詩詞 清山春灌陽竹枝詞詩: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清何盛新伏龍觀詩: “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云。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龍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清董湘琴游伏龍觀隨吟: “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jīng)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龍可曾寒?” 清黃俞都江堰詩: “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巖前飛瀑雨,伏龍?zhí)兜醉戄p雷。筑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jīng)營取次裁?!?都江堰二王廟對聯(lián)一門兩禹,六字春秋上聯(lián):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 下聯(lián):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都江堰楹聯(lián) 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余秋雨,END THANKS
收藏
編號:117138921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551cux0" class="font-tahoma">2.01MB
格式:PPT
上傳時間:2022-07-07
20
積分
- 關 鍵 詞:
-
都江堰簡介
《都江堰簡介》PPT課件
《都江堰》ppt課件
《都江堰》 ppt課件
介紹都江堰ppt
都江堰ppt
《都江堰》課件
- 資源描述:
-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錄), 世界自然遺產(chǎn)(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d jing yn 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qū)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都江堰風景區(qū)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約56公里,距離青城山風景區(qū)20公里。 氣候特點 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里四季分明,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 地理環(huán)境,名稱由來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qū)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筑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shù)郡田?!?關于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绷鹘菣z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志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tǒng)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tǒng),一直沿用至今,2 建設沿革,修建背景 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嘆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又有其特定的歷史根源。戰(zhàn)國時期,刀兵峰起,戰(zhàn)亂紛呈,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國盡快統(tǒng)一。適巧,經(jīng)過商鞅變法改革的秦國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他們正確認識到巴、蜀在統(tǒng)一中國過程中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秦相司馬錯語)。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戰(zhàn)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fā)展川西農(nóng)業(yè),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tǒng)一中國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基礎,2 建設沿革,2 建設沿革,修建環(huán)境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它灌溉著灌縣以 東成都平原上的萬頃農(nóng)田。原來岷江上游流經(jīng)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巖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干旱。遠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國杜宇王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依靠當?shù)厝嗣袢罕?,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建成了都江堰,修建過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jīng)驗,率領當?shù)厝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體規(guī)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品牌建設 1982年,都江堰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2000年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4屆大會上,根據(jù)聯(lián)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第一條第二款有關文化遺產(chǎn)定義的規(guī)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運行科學,且與環(huán)境和諧結合,在歷史和科學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因此都江堰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3 主要景點,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shù)匚鞅备?、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xié)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寶瓶口,魚嘴,3 主要景點,二王廟 二王廟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后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qū)。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qū),西菀為殿宇區(qū)。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huán)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伏龍觀 伏龍觀位于離堆公園內。其下臨深潭,傳說因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在這里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F(xiàn)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于雖齊圣,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shù)典忘祖,于掩其父得無紊欽,3 主要景點,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位于都江堰魚嘴之上,橫 跨內外兩江,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觀。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紀)毀于戰(zhàn)火。古名“珠浦橋”,宋淳化元年改“評事橋”,清嘉慶建新橋更名為“安瀾橋”。原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qū)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jīng)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橋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 臥鐵 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也是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標志。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后來演變?yōu)榕P鐵?,F(xiàn)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根臥鐵的復制品,其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3 主要景點,二王廟 二王廟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后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qū)。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qū),西菀為殿宇區(qū)。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huán)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伏龍觀 伏龍觀位于離堆公園內。其下臨深潭,傳說因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在這里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F(xiàn)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于雖齊圣,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shù)典忘祖,于掩其父得無紊欽,其他景點 奎光塔、虹口景區(qū)、南橋、園明宮、清溪園、都江堰城隍廟、玉壘關、離堆公園、秦堰樓、玉壘山公園、擲筆槽、青城外山景區(qū)、青城前山景區(qū)青城后山景區(qū)兩河漂流藥王廟、幸福大道、翠月湖、靈巖,4 相關文化,景區(qū)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產(chǎn)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諸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臺”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塊石碑,上面刻著“深淘灘,低作堰”字樣,治水三字經(jīng) 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都江堰水文化,其內涵深刻,是都江堰工程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俺藙堇麑?、因時制宜”的原則,是治理都江堰工程的準則,人們稱之為“八字格言”。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經(jīng),更是人們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經(jīng)驗總結和行為準則。“深淘灘,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安羊圈,立湃闕,鑿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椿見,歲勤修,預防患,遵舊制,勿擅變,二王廟廟會 時間:每年的農(nóng)歷6月24日-農(nóng)歷6月26日 相傳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兩日后為李冰生日,正值鳥語花香之時,受到都江堰恩澤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二王廟焚香祭祀,懷念都江堰的締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廟主持舉行盛大的“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典大會,擺設道場三天。今二王廟廟會,不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劇表演等內容,還有川劇變臉等絕活展示;每歲廟會,二王廟內煙霞蒸騰,萬人朝拜,空前盛況,不減當年,4 相關文化,4 相關文化,相關詩詞 清山春灌陽竹枝詞詩: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清何盛新伏龍觀詩: “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云。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龍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清董湘琴游伏龍觀隨吟: “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jīng)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龍可曾寒?” 清黃俞都江堰詩: “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巖前飛瀑雨,伏龍?zhí)兜醉戄p雷。筑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jīng)營取次裁。” 都江堰二王廟對聯(lián)一門兩禹,六字春秋上聯(lián):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 下聯(lián):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都江堰楹聯(lián) 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余秋雨,END THANKS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