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基礎知識ppt課件
2019/3/25,1,市傳染疫情現(xiàn)狀 與防控進展,2019/3/25,2,第一部分:傳染病防制的基本知識,2019/3/25,3,一、前言(形勢),人類與傳染病的的斗爭遠沒有停止。199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發(fā)出警告:全球警惕,采取行動-防范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 新發(fā)傳染病的問題。分二類,重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和新發(fā)現(xiàn)的傳染病。前者如鼠疫、腦膜炎、肺結核、登革熱等,后者從73年到03年全球新發(fā)現(xiàn)42種新的傳染病,其中,22種病毒性疾病,13種細菌性疾病,7種寄生蟲病。 耐藥、藥品研制困難等使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手段不足的問題 全球化使傳染病的傳播易實現(xiàn)遠距離的擴散 公共衛(wèi)生資源的不足,使發(fā)現(xiàn)和采取措施都太晚了。,2019/3/25,4,新確認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年代 病原微生物 病名 1972 萼狀病毒 腹瀉(暴發(fā)) 1972 彎曲菌 腹瀉(暴發(fā)) 1973 輪狀病毒 嬰幼兒腹瀉 1975 微小病毒B19 慢性溶血性貧血 1976 小隱孢子蟲 急性和慢性腹瀉 197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熱 1977 嗜肺軍團菌 軍團菌病 1977 漢坦病毒 腎病綜合征出血熱 1977 空腸彎曲桿菌 空腸彎曲菌腸炎,2019/3/25,5,1980 人T細胞嗜淋巴病毒I型 T細胞淋巴瘤 白血病 1981 金葡萄球菌產(chǎn)毒株 中毒性休克綜合征 1982 人T細胞嗜淋巴病毒II型 白血病 1982 大腸桿菌O157 :H7 出血性腸炎等 1982 伯氏疏螺旋體 萊姆病 1983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1983 幽門螺旋桿菌 胃炎、胃出血 1986 卡氏環(huán)孢子蟲 頑固性腹瀉 1988 埃利希體 人類埃利希體病 1988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1989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2019/3/25,6,1992 霍亂弧菌O139 新型霍亂 1992 巴爾通體 貓抓病、細菌性血管瘤 1993 庚型肝炎病毒 非A-C肝炎 1993 Sin nombre 病毒 漢坦病毒肺綜合征 1994 人類皰疹病毒-8或卡氏肉瘤相關皰病毒 卡肉 瘤、體腔淋巴瘤 1995 Nendravirus 腦膜炎、腦炎 1996 阮粒 新型變異克-雅病 1997 A型流感病毒(H5N1) 流感 1997輸血傳播病毒 (TTV) ? 1998 尼帕病毒 腦膜炎、腦炎 1999 A型流感病毒(H9N2) 流感 1999 西尼羅河病毒 腦炎 2003 SARS病毒 SARS,2019/3/25,7,豬鏈球菌?。?005年8月) 新型布尼亞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 H5N1型流感 手足口病 O104大腸桿菌性腸炎(2011年5月),二、傳染病流行病學概論,一。傳染病的定義 傳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后產(chǎn)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可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 條件:致病微生物(病原: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 有傳染性(人人、動物 人、動物 動物)麻疹僅人傳人。禽流感的宿主? 人獸共患病人為主、動物為主 單純動物感染因此,傳染病要發(fā)生有2個階段: 一)感染了病原微生物 二)引起了傳染,二、感 染,(一)定義:感染是指病原體進入宿主機體后,與機體相互作用并產(chǎn)生不同結局的過程。 感染:傳染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 (二)病原體: 對一個病原體,不論是已知還是未知都應明確3個方面。(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 1、侵入門戶和定位:侵入門戶:宏觀:傳播的途徑,微觀:細胞如HIV,宏觀的:有3條途徑;微觀gP120 CD4+分子 SARS是怎么樣?微觀不明確,宏觀也未明了。 定位:原發(fā)(腦炎膜、鼻咽,HIV在T4細胞內) 繼發(fā)(血、腦膜) 特異性定位:如傷寒:膽道,耐藥性變異 如結核病、HIV 2、變異性: 抗原性變異 如流感:抗原漂移 (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毒力變異 如O157:H7; 毒力基因 (分減弱和增強,如疫苗制備就是人工的減毒) 傳染力:指標:發(fā)病率 風疹傳染力強 3、致病能力:毒 力:指標:病死率 狂犬病毒力強 兩者構成一個綜合的致病力 若兩者均強則成烈性傳染病.如禽流感(H5N1)總體而言,對禽類有很強的致病力,故稱高致病性禽流感,對人的傳染力不是很強,但毒力強,一旦與人的流感病毒發(fā)生基因重組而獲取人流感的傳染力,可引起人間的大流行,后果十分嚴重,這也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原因.,2019/3/25,11,(三)宿主:是指能供應病原體以營養(yǎng)和場所的生物統(tǒng)稱. 除人之間,溫血動物及變溫動物也是宿主,人獸共患病,目前越來越突出,新發(fā)傳染病中有20多種是人獸共患病,很多來源于動物。 病原體在宿主體內的時間是有限的,應在宿主死亡或產(chǎn)生免疫以前從體內排出,方可延續(xù). 要注意排出的途徑,一般是侵入途徑,消化道、呼吸道、血液和皮膚,因為它決定了可能的傳播途徑。有的不一樣如傷寒,在尿中可以排菌。 有中間宿主。保存宿主,終宿主。,四)、感染過程及感染譜 宿主對病原體傳染過程反應的輕重程度、頻率稱感染譜又稱感染梯度。 1、病原體被機體清除。 免疫屏障(特異性免疫 如母傳抗體;非特異性免疫 如皮膚、胃酸) 2、以隱性感染為主:最常見 無任何癥狀、體癥、甚至無生化改變。例如脊灰、流行性乙腦,流腦等。 特異性的主動免疫 后 果: 健康攜帶者(傷寒、菌痢),3、以顯性感染為主: 引起免疫反應 組織損傷和病理改變 冰山一角 特異性免疫 恢復期病原攜帶者 死亡,4、病原攜帶狀態(tài): 分類:帶毒者、帶菌、帶蟲者 顯性感染:恢復期攜帶者(潛伏期攜帶者) 隱性感染:健康攜帶者 急性攜帶者: 慢性攜帶者: 無臨床癥狀、有癥狀,但排出病原體,故流行病意義很大。 有些無病原攜帶狀態(tài) 麻疹,2019/3/25,14,:,5、潛伏性感染 在潛伏性感染期間,病原不排出體外,長期潛伏,免疫機體下降之后才發(fā)病的。例如皰疹病毒、瘧疾、結核等。 6。死亡。是顯性感染后,結果之一。,2019/3/25,15,6個傳染譜: 1、隱性感染最常見、病原攜帶次之、顯性感染; 2、診斷:顯性 臨床 隱性 實驗室 3、措施:隱性傳染?。褐鲃颖O(jiān)測(AFP)就診少才能不漏。 顯性傳染?。簣蟾?、隔離傳染源。 因此作為一種傳染病,6個傳染譜以什么為主是很重要的。,三、傳染(流行過程),傳染病流行的三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一)傳染源:指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 病人、病原攜帶者、動物。 1、病人作為傳染源(規(guī)律、數(shù)量及時間) 1)有些疾病病人作為唯一傳染源,如麻疹、天花、水痘、原則上是可消除的基本要求之一(脊灰) 2)病人病程各期意義不同: A、潛伏期病人:病原侵入機體到出現(xiàn)臨床癥狀這一段時間稱 判斷受感染時間、追蹤傳染源以便對傳染控制、探究病因。 密切接觸者留驗、檢疫或醫(yī)學觀察期限,一般平均潛伏期1-2天,最長潛伏期(暴發(fā)或SARS),確定免疫接種時間(應急接種)。 評價已采取預防措施的效果,經(jīng)1個潛伏期后病例 潛伏期長短可影響疾病流行的特征,短來勢猛 長 流行時間長 評價疫源地的消滅:終未消毒后最長潛伏期無病例。 B、癥狀期病人: 1、一般情況下癥狀出現(xiàn)的前驅期開始排出病原體,癥狀加重排出多。 2、有個別前病期結束后不排菌或減少,麻疹、水痘、甲肝等。而細菌性往往加重,如菌痢、傷寒、百口咳等。 3、輕癥病人要重視尤其是特殊崗位的如醫(yī)生、教師,保育員, 老年慢性病者。,C、恢復期病人: 1、一般不具有傳染源作用,如天花、麻疹、SARS也同樣。 2、也有持續(xù)排出,白喉、傷寒、痢疾、HBV 3、存在恢復期帶菌(傷寒尤其是甲型副傷寒) D、傳染期病人(實際上不并列,很難在時間上界定) 傳染病患者排出病原體的整個時期稱傳染期,傳染期是決定傳染病人隔離期限最重要的依據(jù)。SARS潛伏期無傳染性;甲肝發(fā)病早期傳染性很強;傷寒、副傷寒后期傳染性強。,2019/3/25,19,2、病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A、潛伏期病原攜帶者 B、恢復期病原攜帶者,傷寒、痢疾、白喉、流腦、乙肝等恢復期傳染性。 C、健康病原攜帶者:未患過傳染病卻排出病原體。 3、動物 脊椎動物 人獸共患?。菏?、家畜、脊椎動物。 家畜:O157:H7 牛、犬 野生動物、哺乳動物 猴痘 鳥類(家禽和野禽) 鸚鵡、西尼羅病毒,二)、傳播途徑,2019/3/25,22,三)、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增加:新生兒增加、易感人口遷入、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降低:計劃免疫、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四、疫源地及流行過程,1、疫源地: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源體向周圍所能波及的地區(qū)稱為疫源地。疫點、疫區(qū)。 2、影響因素:傳染源存在時間和活動范圍重病者與活動 傳播途徑及特點如麻疹和瘧疾 人群免疫狀況 3、消滅的條件:傳染源被移走(隔離、死亡或不再排出) 病源體徹底消毒(消、殺、滅) 經(jīng)最長潛伏期觀察,易感者中未出現(xiàn)新病例或征明未受感染。,五、傳染病的特征,與非傳染病的主要區(qū)別有以下4個特征: 一)病原體:肯定存在病原體,近年來新發(fā)傳染病不斷發(fā)現(xiàn)是科技進步,不斷檢出,病源不斷出現(xiàn)。 二)傳染性:故應當找到傳染源并處理。 三)有特征性的流行病學特性: 1)流行性:流行強度指標有:散發(fā)、暴發(fā)、流行、大流行。 2)季節(jié)性:氣溫、蟲媒密度有關 3)地方性:宿主、地理、習俗 4)周期性:易感人群。,四)、感染后免疫: 免疫力持續(xù)時間? 再感染:同一傳染病痊愈后,經(jīng)長短不等時間歇再度感染。 重復感染:疾病尚在進行中, 同一病源體再度侵襲又感染。 如 晚血、絲蟲、瘧疾 復發(fā):初發(fā)疾病在恢復期或病愈初期,病源體在體內又復活躍,原發(fā)病的癥狀再度出現(xiàn)。如傷寒 五)影響傳染病流行因素 社會:生活水平,人口流動、習俗信仰。 自然:氣候與地理,2019/3/25,26,六、傳染病控制的技術策略) 原則:根據(jù)各種疾病的不同特點,采取以切斷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主導的綜合措施,控制傳染病流行。(抓住三環(huán)節(jié)二因素) 應用 措施開始的時機 應用措施的范圍 采取措施的力度 措施持續(xù)的時限,
收藏
- 資源描述:
-
2019/3/25,1,市傳染疫情現(xiàn)狀 與防控進展,2019/3/25,2,第一部分:傳染病防制的基本知識,2019/3/25,3,一、前言(形勢),人類與傳染病的的斗爭遠沒有停止。199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發(fā)出警告:全球警惕,采取行動-防范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 新發(fā)傳染病的問題。分二類,重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和新發(fā)現(xiàn)的傳染病。前者如鼠疫、腦膜炎、肺結核、登革熱等,后者從73年到03年全球新發(fā)現(xiàn)42種新的傳染病,其中,22種病毒性疾病,13種細菌性疾病,7種寄生蟲病。 耐藥、藥品研制困難等使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手段不足的問題 全球化使傳染病的傳播易實現(xiàn)遠距離的擴散 公共衛(wèi)生資源的不足,使發(fā)現(xiàn)和采取措施都太晚了。,2019/3/25,4,新確認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年代 病原微生物 病名 1972 萼狀病毒 腹瀉(暴發(fā)) 1972 彎曲菌 腹瀉(暴發(fā)) 1973 輪狀病毒 嬰幼兒腹瀉 1975 微小病毒B19 慢性溶血性貧血 1976 小隱孢子蟲 急性和慢性腹瀉 197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熱 1977 嗜肺軍團菌 軍團菌病 1977 漢坦病毒 腎病綜合征出血熱 1977 空腸彎曲桿菌 空腸彎曲菌腸炎,2019/3/25,5,1980 人T細胞嗜淋巴病毒I型 T細胞淋巴瘤 白血病 1981 金葡萄球菌產(chǎn)毒株 中毒性休克綜合征 1982 人T細胞嗜淋巴病毒II型 白血病 1982 大腸桿菌O157 :H7 出血性腸炎等 1982 伯氏疏螺旋體 萊姆病 1983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1983 幽門螺旋桿菌 胃炎、胃出血 1986 卡氏環(huán)孢子蟲 頑固性腹瀉 1988 埃利希體 人類埃利希體病 1988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1989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2019/3/25,6,1992 霍亂弧菌O139 新型霍亂 1992 巴爾通體 貓抓病、細菌性血管瘤 1993 庚型肝炎病毒 非A-C肝炎 1993 Sin nombre 病毒 漢坦病毒肺綜合征 1994 人類皰疹病毒-8或卡氏肉瘤相關皰病毒 卡肉 瘤、體腔淋巴瘤 1995 Nendravirus 腦膜炎、腦炎 1996 阮粒 新型變異克-雅病 1997 A型流感病毒(H5N1) 流感 1997輸血傳播病毒 (TTV) ? 1998 尼帕病毒 腦膜炎、腦炎 1999 A型流感病毒(H9N2) 流感 1999 西尼羅河病毒 腦炎 2003 SARS病毒 SARS,2019/3/25,7,豬鏈球菌?。?005年8月) 新型布尼亞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 H5N1型流感 手足口病 O104大腸桿菌性腸炎(2011年5月),二、傳染病流行病學概論,一。傳染病的定義 傳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后產(chǎn)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可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 條件:致病微生物(病原: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 有傳染性(人人、動物 人、動物 動物)麻疹僅人傳人。禽流感的宿主? 人獸共患病人為主、動物為主 單純動物感染因此,傳染病要發(fā)生有2個階段: 一)感染了病原微生物 二)引起了傳染,二、感 染,(一)定義:感染是指病原體進入宿主機體后,與機體相互作用并產(chǎn)生不同結局的過程。 感染:傳染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 (二)病原體: 對一個病原體,不論是已知還是未知都應明確3個方面。(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 1、侵入門戶和定位:侵入門戶:宏觀:傳播的途徑,微觀:細胞如HIV,宏觀的:有3條途徑;微觀gP120 CD4+分子 SARS是怎么樣?微觀不明確,宏觀也未明了。 定位:原發(fā)(腦炎膜、鼻咽,HIV在T4細胞內) 繼發(fā)(血、腦膜) 特異性定位:如傷寒:膽道,耐藥性變異 如結核病、HIV 2、變異性: 抗原性變異 如流感:抗原漂移 (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毒力變異 如O157:H7; 毒力基因 (分減弱和增強,如疫苗制備就是人工的減毒) 傳染力:指標:發(fā)病率 風疹傳染力強 3、致病能力:毒 力:指標:病死率 狂犬病毒力強 兩者構成一個綜合的致病力 若兩者均強則成烈性傳染病.如禽流感(H5N1)總體而言,對禽類有很強的致病力,故稱高致病性禽流感,對人的傳染力不是很強,但毒力強,一旦與人的流感病毒發(fā)生基因重組而獲取人流感的傳染力,可引起人間的大流行,后果十分嚴重,這也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原因.,2019/3/25,11,(三)宿主:是指能供應病原體以營養(yǎng)和場所的生物統(tǒng)稱. 除人之間,溫血動物及變溫動物也是宿主,人獸共患病,目前越來越突出,新發(fā)傳染病中有20多種是人獸共患病,很多來源于動物。 病原體在宿主體內的時間是有限的,應在宿主死亡或產(chǎn)生免疫以前從體內排出,方可延續(xù). 要注意排出的途徑,一般是侵入途徑,消化道、呼吸道、血液和皮膚,因為它決定了可能的傳播途徑。有的不一樣如傷寒,在尿中可以排菌。 有中間宿主。保存宿主,終宿主。,四)、感染過程及感染譜 宿主對病原體傳染過程反應的輕重程度、頻率稱感染譜又稱感染梯度。 1、病原體被機體清除。 免疫屏障(特異性免疫 如母傳抗體;非特異性免疫 如皮膚、胃酸) 2、以隱性感染為主:最常見 無任何癥狀、體癥、甚至無生化改變。例如脊灰、流行性乙腦,流腦等。 特異性的主動免疫 后 果: 健康攜帶者(傷寒、菌?。?3、以顯性感染為主: 引起免疫反應 組織損傷和病理改變 冰山一角 特異性免疫 恢復期病原攜帶者 死亡,4、病原攜帶狀態(tài): 分類:帶毒者、帶菌、帶蟲者 顯性感染:恢復期攜帶者(潛伏期攜帶者) 隱性感染:健康攜帶者 急性攜帶者: 慢性攜帶者: 無臨床癥狀、有癥狀,但排出病原體,故流行病意義很大。 有些無病原攜帶狀態(tài) 麻疹,2019/3/25,14,:,5、潛伏性感染 在潛伏性感染期間,病原不排出體外,長期潛伏,免疫機體下降之后才發(fā)病的。例如皰疹病毒、瘧疾、結核等。 6。死亡。是顯性感染后,結果之一。,2019/3/25,15,6個傳染譜: 1、隱性感染最常見、病原攜帶次之、顯性感染; 2、診斷:顯性 臨床 隱性 實驗室 3、措施:隱性傳染病:主動監(jiān)測(AFP)就診少才能不漏。 顯性傳染?。簣蟾妗⒏綦x傳染源。 因此作為一種傳染病,6個傳染譜以什么為主是很重要的。,三、傳染(流行過程),傳染病流行的三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一)傳染源:指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 病人、病原攜帶者、動物。 1、病人作為傳染源(規(guī)律、數(shù)量及時間) 1)有些疾病病人作為唯一傳染源,如麻疹、天花、水痘、原則上是可消除的基本要求之一(脊灰) 2)病人病程各期意義不同: A、潛伏期病人:病原侵入機體到出現(xiàn)臨床癥狀這一段時間稱 判斷受感染時間、追蹤傳染源以便對傳染控制、探究病因。 密切接觸者留驗、檢疫或醫(yī)學觀察期限,一般平均潛伏期1-2天,最長潛伏期(暴發(fā)或SARS),確定免疫接種時間(應急接種)。 評價已采取預防措施的效果,經(jīng)1個潛伏期后病例 潛伏期長短可影響疾病流行的特征,短來勢猛 長 流行時間長 評價疫源地的消滅:終未消毒后最長潛伏期無病例。 B、癥狀期病人: 1、一般情況下癥狀出現(xiàn)的前驅期開始排出病原體,癥狀加重排出多。 2、有個別前病期結束后不排菌或減少,麻疹、水痘、甲肝等。而細菌性往往加重,如菌痢、傷寒、百口咳等。 3、輕癥病人要重視尤其是特殊崗位的如醫(yī)生、教師,保育員, 老年慢性病者。,C、恢復期病人: 1、一般不具有傳染源作用,如天花、麻疹、SARS也同樣。 2、也有持續(xù)排出,白喉、傷寒、痢疾、HBV 3、存在恢復期帶菌(傷寒尤其是甲型副傷寒) D、傳染期病人(實際上不并列,很難在時間上界定) 傳染病患者排出病原體的整個時期稱傳染期,傳染期是決定傳染病人隔離期限最重要的依據(jù)。SARS潛伏期無傳染性;甲肝發(fā)病早期傳染性很強;傷寒、副傷寒后期傳染性強。,2019/3/25,19,2、病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A、潛伏期病原攜帶者 B、恢復期病原攜帶者,傷寒、痢疾、白喉、流腦、乙肝等恢復期傳染性。 C、健康病原攜帶者:未患過傳染病卻排出病原體。 3、動物 脊椎動物 人獸共患?。菏?、家畜、脊椎動物。 家畜:O157:H7 牛、犬 野生動物、哺乳動物 猴痘 鳥類(家禽和野禽) 鸚鵡、西尼羅病毒,二)、傳播途徑,2019/3/25,22,三)、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增加:新生兒增加、易感人口遷入、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降低:計劃免疫、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四、疫源地及流行過程,1、疫源地: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源體向周圍所能波及的地區(qū)稱為疫源地。疫點、疫區(qū)。 2、影響因素:傳染源存在時間和活動范圍重病者與活動 傳播途徑及特點如麻疹和瘧疾 人群免疫狀況 3、消滅的條件:傳染源被移走(隔離、死亡或不再排出) 病源體徹底消毒(消、殺、滅) 經(jīng)最長潛伏期觀察,易感者中未出現(xiàn)新病例或征明未受感染。,五、傳染病的特征,與非傳染病的主要區(qū)別有以下4個特征: 一)病原體:肯定存在病原體,近年來新發(fā)傳染病不斷發(fā)現(xiàn)是科技進步,不斷檢出,病源不斷出現(xiàn)。 二)傳染性:故應當找到傳染源并處理。 三)有特征性的流行病學特性: 1)流行性:流行強度指標有:散發(fā)、暴發(fā)、流行、大流行。 2)季節(jié)性:氣溫、蟲媒密度有關 3)地方性:宿主、地理、習俗 4)周期性:易感人群。,四)、感染后免疫: 免疫力持續(xù)時間? 再感染:同一傳染病痊愈后,經(jīng)長短不等時間歇再度感染。 重復感染:疾病尚在進行中, 同一病源體再度侵襲又感染。 如 晚血、絲蟲、瘧疾 復發(fā):初發(fā)疾病在恢復期或病愈初期,病源體在體內又復活躍,原發(fā)病的癥狀再度出現(xiàn)。如傷寒 五)影響傳染病流行因素 社會:生活水平,人口流動、習俗信仰。 自然:氣候與地理,2019/3/25,26,六、傳染病控制的技術策略) 原則:根據(jù)各種疾病的不同特點,采取以切斷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主導的綜合措施,控制傳染病流行。(抓住三環(huán)節(jié)二因素) 應用 措施開始的時機 應用措施的范圍 采取措施的力度 措施持續(xù)的時限,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