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doc
《人教版八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八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物理復習提綱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比如: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物體由運動到靜止、物體運動速度由快變慢、物體運動速度由慢變快。)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二者可以同時發(fā)生,也可以單獨發(fā)生。如果物體的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l 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時產生的,沒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要同時有兩個物體,它們之間才有可能產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要同時存在。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①發(fā)生彈性形變;②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使用前:(1)觀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讀數)。 (2)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調零)。 (3)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彈簧卡殼。 使用中:(4)測力時,要使彈簧中心的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針和外殼無摩擦,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5)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 正比 。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地理位置有關。公式:G=mg [G——重力——牛頓(N);m——質量——千克(kg)]g=9.8N/kg(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在要求不是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第八章 力和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⑵說明: 【實驗設計】如圖,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不同的物體,讓小車從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運動的距離。 【實驗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 【推論】如果運動中的物體不受力,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注意事項】 ①三個小車需要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證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同。這利用了控制變量法。 ②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的情況下,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慣性不是力,“慣性力”、“在慣性作用下”或“受到慣性”、“克服慣性”等說法是錯誤的。 利用慣性的實例: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的實例:小型客車前排乘客系安全帶、車輛行駛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車限速、汽車禁止超載。 解釋慣性現象的基本步驟: ①確認研究對象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 ②其中的哪個物體(或物體的哪一部分)受何種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何種改變; ③哪個物體(或物體的哪一部分)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④發(fā)生了何種現象(或造成了何種結果) 二、力的合成: 1、方向相同時,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與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方向不相同時,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與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三、二力平衡 1、幾個力平衡:物體在受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是平衡力。 2、平衡狀態(tài):物體如果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3、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梢杂冒俗指爬ā巴铩⒌却?、反向、共線”。 5、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設計】在一個光滑的桌面上放一輛小車,小車兩端分別用細線拴住,通過定滑輪與等質量的砝碼連接,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把小車轉一個角度,過一會兒,松開手,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 【實驗結論】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注意事項】 ①實驗要在光滑的桌面上進行,目的是使實驗更加準確、可靠(排除摩擦帶來的影響)。 ②定滑輪的作用:改變力的方向。 6、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7、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tài) 說明 受平衡力 運動狀態(tài)不變 靜止 勻速運動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運動狀態(tài)改變 運動快慢改變 運動方向改變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8、判斷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兩種方法: (1)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若二力滿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線”的條件,就是一對平衡力。 (2)根據二力平衡的定義:若物體在二力作用下,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就是一對平衡力。 9、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推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1)如果物體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則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2)如果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時,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會改變,如做變速運動、曲線運動等。 10、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推斷物體的受力情況:(與上面的判斷思維過程正好相反) (1)當物體處于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則物體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則物體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產生的條件:第一:兩物體相互接觸。 第二:兩物體相互擠壓,發(fā)生形變,有彈力。 第三: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第四:兩物體間接觸面粗糙。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5、測量滑動摩擦力: 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②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③ 結論:由甲乙圖可知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由甲丙圖可知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6、應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②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注意: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F = G ⑵方向: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1 如上圖,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3、壓強:⑴ 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⑵公式:p = 推導公式:F = PS、S= ⑶單位: p——壓強——帕斯卡(Pa);F——壓力——牛頓(N);S——受力面積——平方米(m2) 受力面積是兩物體相互接觸的面積。 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我們一般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用壓強的定義式求)。 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或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例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等就是利用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或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例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就是利用壓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減小壓強。 液體的深度:液體中的某點到自由液面處的距離叫做該點在液體中的深度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2)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如上圖甲和乙可知:同種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乙、丙、丁三圖可知: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丁和戊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3、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僅適用于液體。 該公式的物體意義是:液體的壓強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重力、質量、體積、面積、形狀等無關。 公式中的:“ρ”為液體的密度 ,單位是千克/立方米,“g”為9.8N/kg,題中不特別指出一般不用10N/kg “h”是指液體的深度,液體中的某點到液面的垂直距離,單位:米。 另外,對于置于桌面上的均勻材料組成的直柱形固體(例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同樣適用。對桌面的壓強P = ρgh(注意:ρ為組成直柱體材料的密度,而不是液體的密度;h為直柱體的高) 壓 強 公式 p= p = ρ g h 適用范圍 通用公式:一般固體 一般液體 一般思路 水平面:先F = G 再 p= 先 p = ρ g h再 F = PS 特殊思路 圓柱形物體p = ρg h 規(guī)則容器裝液體:F = G p= 4、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船閘、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105Pa 3、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4、大氣壓的特點: ⑴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jié)、的變化有關。 ⑵大氣壓變化規(guī)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10米,大氣壓大約降低100 Pa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 降低 ,氣壓增大時 升高 。 6、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抽水機。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伯努利原理: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液(氣)體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 方向:豎直向上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4. 從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決定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及在液體的深度、運動狀態(tài)無關。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三、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⑴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物體運動狀態(tài) 物體運動方向 力的關系 V排與V物 密度關系 下沉 向下 F浮< G物 V排=V物 ρ液<ρ物 懸浮 靜止在液體內部 F浮= G物 ρ物=ρ液 上浮 向上 F浮> G物 ρ液>ρ物 漂浮 靜止在液體表面 F浮= G物 V排-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級 物理 下冊 知識點 總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26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