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第1部分 模塊3 第一環(huán)節(jié) 專題突破——串點成線 專題十一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和外交成就突破訓練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第1部分 模塊3 第一環(huán)節(jié) 專題突破——串點成線 專題十一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和外交成就突破訓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第1部分 模塊3 第一環(huán)節(jié) 專題突破——串點成線 專題十一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和外交成就突破訓練(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突破訓練(十一) 一、選擇題 1.(2017河南鄭州聯考)某報紙報道:“(新中國的成立)是亞洲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雖然不是所有的中國都在共產黨的手中,但毫無疑問,無論好壞,這是擁有近5億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同質種族群體的政府。”對該報道的解讀,正確的是( ) A.歡呼新政權的誕生 B.改變了亞洲政治版圖 C.帶有明顯的反華傾向 D.反映蘇聯的官方態(tài)度 解析:選B。從題干可知,對于新中國成立,該報沒有評論其“好壞”,A、C兩項帶有明顯的態(tài)度傾向,故錯誤;新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當時蘇聯對于新中國成立應該是歡迎的,故D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亞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故B項正確。 2.(2017陜西西安質檢)有學者對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數百個討論的議題進行統計發(fā)現,涉及中國或中共的議題,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個,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個。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國政局變化 B.冷戰(zhàn)重心東移 C.朝鮮半島分裂 D.意識形態(tài)相同 解析:選A。1945-1948年當時中國處在國民黨統治之下,1949年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國或中共的議題也就增多,故A項正確;從二戰(zhàn)后到冷戰(zhàn)結束,美國一直把戰(zhàn)略重心放在歐洲,故B項錯誤;朝鮮半島分裂與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國或中共的議題增多無關,故C項錯誤;意識形態(tài)相同不能說明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國或中共的議題增多這一現象,故D項錯誤。 3.(2017河北衡水調研)為了制定1954年憲法,毛澤東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員及在京各中央委員閱看一些主要參考文件: 國別 憲法 蘇俄(聯) 1918年憲法;1936年憲法 中華民國 1913年天壇憲法;1923年曹錕憲法;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 法國 1946年憲法 其它 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捷克等國憲法 材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點是( ) A.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與歷史視野 C.與資本主義憲法區(qū)別明顯 D.深受“一邊倒”外交的影響 解析:選B。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主要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各項政治制度的建立,材料里面沒有體現,故A項錯誤;由材料可知,1954年憲法參閱了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歷史上的法律,也參閱了資本主義國家法國歷史上的法律,還參閱了羅馬尼亞、法國、德國、捷克等國的法律,也參閱了中華民國的法律,既有世界眼光也有歷史視野,故B項正確;材料里面沒有看出與資本主義憲法區(qū)別明顯,故C項錯誤;此時雖然在外交上實行“一邊倒”外交政策,但并沒有對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法律置之不理,而是借鑒學習,故D項錯誤。 4.(2017河北邢臺聯考)觀察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現象,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基層民主選舉制度基本確立 B.用普選的方式產生人民代表 C.《共同綱領》是選舉的法律依據 D.選舉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解析:選A?;鶎用裰鬟x舉制度基本確立于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與圖示50年代不符合,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人民“把自己滿意的人選出來”,采取了普選的方式,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逐級選舉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選舉的法律依據,故C、D兩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5.(2017山東威海聯考)叢書“我們的年代”對建國以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流行詞匯進行了記錄。下列四組流行詞匯中,屬于70年代的是( ) 選項 流行詞匯(摘選) A 造反有理;紅寶書;斗、批、改 B 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趕超英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 個體戶;迪斯科;民工潮 D 樣板戲;平反、昭雪;恢復高考 解析:選D?!霸旆从欣恚患t寶書;斗、批、改”主要是在“文革”前期,應該是20世紀60年代,故A項錯誤;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的是建國初期土改,趕超英美反映的是1958年大躍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是在1953年,故B項錯誤;“個體戶;迪斯科;民工潮”反映的是改革開放后,應該是20世紀80年代,故C項錯誤;樣板戲是在“文革”期間即1966年-1976年,“平反、昭雪;恢復高考”是在20世紀70年代,故D項正確。 6.(2017山東東營質檢)有學者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中國未來統一的一種示范,一種模式或者一種標本。……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同時香港也是把中國領向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的基地和橋梁”。據此,香港回歸的歷史意義不包括( ) A.國家統一樣本 B.社會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樞紐 D.經濟發(fā)展標本 解析:選B。本題可以采取排除法,結合題意和“一國兩制”的涵義,可知A、C、D三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香港是資本主義制度,大陸是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不能說香港是社會制度示范,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 7.(2017山東煙臺聯考)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在與印尼總統蘇加諾會談時指出:“如果臺灣不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容許臺灣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等臺灣人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據此得出結論中最恰當的是( ) A.“一國兩制”最早是由毛澤東提出來的 B.“一國兩制”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 C.和平統一臺灣是建國以來的既定方針 D.毛澤東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解析:選D。20世紀80年代初期,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故A、B兩項錯誤;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故C項錯誤;從題干“如果臺灣不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容許臺灣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等臺灣人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可知,D項正確。 8.(2017河北承德聯考)從1952年開始醞釀,到1954年間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稱之為“和平統一戰(zhàn)線政策”的對外政策。這項政策的主要內容就是以爭取和平為目標,盡可能地聯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國家,在實踐中首先表現為爭取在中國周邊地區(qū)形成安全緩沖地帶。這一政策( ) A.率先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B.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分歧 C.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地位 D.意在清除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 解析:選B。結合時間以及這一外交政策內容可知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分歧,故B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先提出的,率先為印度、緬甸所接受,故A項錯誤;新中國成立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地位,故C項錯誤;清除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的是“另起爐灶”外交方針,故D項錯誤。 9.(2017山東濟寧聯考)下列日程是周恩來參加某次國際會議過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這次會議( ) A.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B.加強中國與不結盟國家的合作 C.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 D.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選C?!扒笸娈悺狈结樀奶岢鍪窃谌f隆會議,而萬隆會議是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材料中有英國和法國,故A項錯誤;不結盟國家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材料中有英國、法國和蘇聯,故B項錯誤;推動印度支那問題解決的是日內瓦會議,“柬埔寨”“越南”都是屬于印度支那地區(qū),中國、蘇聯、法國和英國都是日內瓦會議的參加國,故C項正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此時中蘇關系已經惡化,故D項錯誤。 10.(2017河南洛陽聯考)1960年,美國中情局發(fā)表60年代中蘇關系變化前景的預測報告:“雙方都會繼續(xù)從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互利中尋找到凝聚力量。對中國來說情況尤其如此,因為中國在軍事和經濟方面依然依賴于蘇聯……”就這一時期而言,該報告( ) A.低估了“一邊倒”方針的作用 B.誤判了中蘇關系的走向 C.加速了越南戰(zhàn)爭的結束 D.促進了中美關系的改善 解析:選B。“一邊倒”方針是建國初期的外交方針,20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出對中蘇關系變化前景預測是中國依賴蘇聯,中蘇關系友好合作,但在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走向破裂,故B項正確;越南戰(zhàn)爭的結束是1975年,中美關系的改善是1972年,而題干中“就這一時期而言”是指20世紀60年代,時間上不符,故C、D兩項錯誤。 11.(2017北京豐臺區(qū)質檢)下表是不同時期《人民日報》關于美國報道的不同態(tài)度文章數量統計表。該表可以說明( ) 1960年 1975年 1985年 積極報道 0 2 51 消極報道 323 81 88 中性報道 16 10 224 A.外交關系的變化影響新聞報道 B.國家實力成為新聞報道的基礎 C.新聞報道追求客觀性和時效性 D.新聞報道中意識形態(tài)觀念消除 解析:選A。1960年對美國態(tài)度沒有積極報道是由于中美關系對立,1975年以后對美國的態(tài)度日益客觀,原因是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故A項正確;國家實力決定國家政策,但與新聞報道內容沒有絕對關系,故B項錯誤;C項表述正確,但材料中體現出以客觀態(tài)度對待美國,錯誤;從材料中對美國持消極態(tài)度的報道比重較大,可知不能體現意識形態(tài)觀念消除,故D項錯誤。 12.(2017河南鶴壁聯考)近年研究中國現代化事業(yè)的美國學者吉爾伯特羅茲曼在《中國的現代化》中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在20世紀的民族主義和反對帝國主義的氣氛中成長起來的,它強調反對強權,與弱小、不發(fā)達的‘農村’國家為伍,反對‘城市’國家?!痹撜摂? ) A.認為中國革命應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B.反映了新中國一定時期的外交策略 C.表明新中國奉行與第三世界結盟的政策 D.中國始終不渝地堅持反對霸權主義 解析:選B。A項與材料意思和時間不符,故錯誤;從題干材料關鍵詞“反對強權,與弱小、不發(fā)達的‘農村’國家為伍,反對‘城市’國家?!辈⒔Y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故B項正確;新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故C項錯誤;D項材料不能體現,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2017河北唐山抽檢)人類文明因地域、傳統、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類型,在歷史的發(fā)展中相互交流、滲透和轉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J.里夫金在《歐洲夢》一書中認為:“美國夢”代表著最大化的個人自由,最先進的物質進步和最豐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機會。美國夢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掙最多的錢”。美國夢曾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共同的夢,目前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夢,以至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的夢或者什么別的其他的夢。……“歐洲夢”則不然,它強調生活質量、可持續(xù)性、安定與和諧?!瓪W洲夢追求的不是拼命擴大財富而是去提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擴大權力范圍而是去擴大人類互相理解。 ——北京大學樂黛云《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 材料二 美國人的政策有時表現得令人惱火,這些表現,有時會使人想到美國的壓力可能是建設歐洲的重要因素?!皻W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法德合作是歐洲一切組織建設的基礎”“建設歐洲是要以能行動的、具有權力的、能負擔責任的因素為基礎的。這些因素,就是國家。只有國家才是有權命令并有權要求服從的實體,除了由各個國家組成的歐洲之外,沒有,也不可能有別的歐洲”。 ——周榮耀《戴高樂主義論》 材料三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4年5月23日出席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表示,世界單極模式已經失敗,憑借霸權和武力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發(fā)號施令的企圖也已經破滅。這種模式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連那些企圖維持自身霸權地位,繼續(xù)對全球政治和經濟發(fā)號施令的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08年的經濟動蕩是建立在單一統治基礎上的發(fā)展模式陷入嚴重危機的表現。他同時還警告說,必須吸取深刻教訓才能理解世界的多樣性。 材料四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強調指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1)指出材料一中“美國夢”與“歐洲夢”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較“美國夢”與“歐洲夢”的不同。 (2)根據材料二指出戴高樂的“歐洲觀”的核心是什么?依據材料簡述這一核心的主要內容。 (3)二戰(zhàn)后美國為建立“世界單極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格局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4)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設成就。 答案:(1)根源:人文主義,啟蒙思想。 不同:“美國夢”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奮斗、追求財富?!皻W洲夢”更加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活質量、精神修養(yǎng)。 (2)核心: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 內容:歐洲聯合應以法德和解為基礎;主權國家是實現歐洲聯合的基礎;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影響。 (3)措施:政治上,美國推行冷戰(zhàn)政策,與蘇聯爭霸;經濟上,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等,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軍事上,建立北約,稱霸世界。 變化: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總趨勢是多極化。 (4)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 14.(2017河南許昌調研)新中國成立,逐漸構建起新的法律體系,保障人民權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中國、舊中國法律體系構成比較 序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以前的舊中國 1 憲法與憲法相關法 憲法 2 行政法 行政法 3 社會法 4 經濟法 5 民法商法 民法 6 刑法 刑法 7 訴訟與非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 材料二 新中國的成立為婦女參政事業(yè)建立了優(yōu)越的制度?!豆餐V領》中首先表明婦女在政治上擁有與男子相同的權利。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并公布的《選舉法》規(guī)定“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我國婦女第一次獲得有選舉法保障的選舉權。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再次重申了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分析新中國法制建設的特點。 (2)概括材料二中提高婦女地位的方式和特點,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問從表格里可以看出,新中國的法律體系比中華民國時期的法律多出了《社會法》、《經濟法》,說明新中國法制建設更全面。第(2)問第一小問可以直接歸納材料二得出,“《共同綱領》中首先表明婦女在政治上擁有與男子相同的權利”“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并公布的《選舉法》規(guī)定‘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再次重申了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說明提高婦女地位的方式是立法;第二小問,材料反映了婦女地位的不斷提高;第三小問,可以結合法制的不斷完善和男女平等思想作答。 答案:(1)與舊中國相比,法律體系更全面,建立起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方式:通過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婦女的地位(或從制度上保障婦女地位) 特點:婦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原因:法律制度的完善,男女平等的思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第1部分 模塊3 第一環(huán)節(jié) 專題突破串點成線 專題十一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和外交成就突破訓練 歷史 二輪 復習 部分 模塊 第一 環(huán)節(jié) 專題 突破 串點成線 十一 現代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314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