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學(xué)期語文 期末專項訓(xùn)練 6 文言文知識梳理與閱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教版八年級上學(xué)期語文 期末專項訓(xùn)練 6 文言文知識梳理與閱讀(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人教版八上語文 期末專項訓(xùn)練 6 文言文知識梳理與閱讀
1. 重點詞語理解。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 至于夏水襄陵
(3) ?沿溯阻絕
(4) ?良多趣味
(5) 屬引凄異
(6) 豈不誠大丈夫哉
(7)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8) ?寒暑易節(jié)
(9)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2. 通假字。
(1)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同“ ”,意為 。
(2)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 ”同“ ”,意為 。
(3) 軍士吏被
2、甲,銳兵刃
“ ”同“ ”,意為 。
3. 詞類活用。
(1)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 ?每至晴初霜日
(3) 相與步于中庭
(4) 風(fēng)煙俱凈
(5) 任意東西
(6) 必先苦其心志
(7) 軍細柳
4. 古今異義。
(1) ?或王命急宣
古義: ;今義: 。
(2)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古義: ;今義: 。
(3)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 ;今義: 。
(4) ?池非不深也
古義: ;今義:
3、 。
(5) ?懲山北之塞
古義: ;今義: 。
(6) ?使人稱謝
古義: ;今義: 。
5. 一詞多義。
(1) 自: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 絕:沿溯阻絕
絕巘多生怪柏
哀轉(zhuǎn)久絕
(3) 正:以順為正者
立天下之正位
(4)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6.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xí)。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4、。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答謝中書書
②曉霧將歇
③實是欲界之仙都
④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2)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②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 下列對短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文章以感慨起筆,囊括了山水,縱覽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襯之美。
C.“猿鳥亂鳴”突出了猿、鳥的叫
5、聲傳入耳際,讓人感到繁多雜亂。
D.“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描繪出色彩紛呈、絢麗動人的景象。
(4) 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xí)。
【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
6、孟子>三章》)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氣慷慨。每出師,輒躍馬為諸將先?;驍”迹ㄎW蝗?,諸將復(fù)還戰(zhàn),或取勝。軍中以是服同敞。順治七年,大兵破嚴關(guān),諸將盡棄桂林走。城中虛無人,獨式耜②端坐府中。適同敞自靈川至,見式耜,式耜曰:“我為留守,當死此。子無城守責,盍去諸?”同敞正色曰:“昔人恥獨為君子,公顧不許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與飲,明燭達旦,侵晨被執(zhí),諭之降,不從。令為僧,亦不從。乃幽之民舍。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閱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
(選自《明史·張居正傳》,有刪改)
【注釋】①同敞:張居正的曾孫。②式耜(sì):即翟式耜,和張同敞同為抗清名臣。
7、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往之女家
②或敗奔
③同敞危坐不去
④適同敞自靈川至
(2) 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限兩處。
雖 異 室 聲 息 相 聞 兩 人 日 賦 詩 倡 和
(3) 下列句中加點字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行天下之大道
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
B.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夫
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C.
乃幽之民舍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D.
豈不誠大丈夫哉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4) 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
8、現(xiàn)代漢語。
①軍中以是服同敞。
②閱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
(5) 【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實論據(jù)?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明理由。
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xí)。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
9、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豉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新序》)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苦其心志 苦: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衡:
至于鄙 鄙:
卒得反國 卒:
(2)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喟然嘆曰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B.被服以立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溫故而知新
D.孫叔敖舉于海 所惡有甚于死者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②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
(4) 結(jié)合【甲】【乙】兩文,概括宋昭公“離國家失社稷”的原因。
答案
1. 【答案】
(1) 日光,這里指太陽。
(2) 沖上、漫上。
(3) 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4) 甚,很。
(5) 接連不斷。
(6) 真正,確實。
(7) 選拔、任用。
(8) 更替。
(9) 必定,一定。
2. 【答案】
(1
11、) 闕;缺;空隙、缺口
(2) 轉(zhuǎn);囀;鳥鳴,這里指蟬鳴
(3) 被;披;穿著
3. 【答案】
(1) 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2) 名詞用作動詞,下霜。
(3) 名詞用作動詞,散步。
(4) 形容詞用作動詞,消散干凈。
(5) 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6) 使動用法,使……痛苦。
(7) 名詞用作動詞,駐軍、駐扎。
4. 【答案】
(1) 有時;或者
(2) 即使;雖然
(3) 只是;但是
(4) 護城河;池塘
(5) 苦、苦于;處罰
(6) 致意,問候;感謝
5. 【答案】
(1) 于。
12、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
(2) 斷絕。;極高的。;消失。
(3) 準則,標準。;正確。
(4) 將近。;況且。
6. 【答案】
(1) 信。;消散。;人間。;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
(2) ①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②夕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3) C
(4) 表達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
(3) C 項中“亂”在文中是指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而不是帶有貶義的“繁多雜亂”的意思。
7. 【答案】
(1) 同“汝”,你,你的。;有時。;離開。
13、;恰逢。
(2) 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
(3) D
(4) ①軍中(的將士)因此很敬服同敞。
②經(jīng)過四十幾天,(他們)穿戴整齊衣帽后受刑,臉色一點兒也不改變。
(5) 能;因為同敞不愿投降,被敵人幽禁之后,依舊坦然自若,與他人吟詩作賦,臨刑時臉色一點兒也沒變,正是“威武不能屈”的體現(xiàn)。
【解析】
(3) D.項兩個都是“真正,確實”的意思。A.助詞,相當于“的”/代詞,代指“書”。B.疑問代詞,怎么,哪里/相當于介詞結(jié)構(gòu),于是,于此。C.連詞,于是,便/副詞,竟然,居然。
(5) 【乙】參考譯文
同敞有文武才能,意氣激昂。每次出兵,往往躍馬向前
14、成為眾將的先鋒。有時敗退,同敞卻端坐不離開,眾將就再返回作戰(zhàn),有時也因此而取得勝利。軍中(的將士)因此很敬服同敞。順治七年,清朝的軍隊攻破嚴關(guān),眾將領(lǐng)都丟棄桂林敗退而去。城中沒有人,只有式耜端坐在官府中。恰逢同敝從靈川來,去見式耜。式耜說:“我是留守的官員,應(yīng)當死在這里。你沒有守城的責任,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同敞嚴正地說:“古人認為只讓自己成為君子是可恥的,您卻不允許我跟您一起(為這城而)死嗎?”式耜很高興,拿出酒來和他一起喝,在明亮的燭光中一直喝到早晨。天色漸明時(他們)被抓住。(清兵)命令他們投降,(他們)不依從。(清兵)命令他們?nèi)プ龊蜕?,(他們)也不依從。于是就將他們幽禁在老百姓的房子?/p>
15、。雖然在不同的房間里,但是聲音、呼吸還是能互相聽得見,兩人就每天寫詩唱和。經(jīng)過四十幾天,(他們)穿戴整齊衣帽后受刑,臉色一點兒也不改變。
8. 【答案】
(1) 使……痛苦。;同“橫”,梗塞、不順。;邊境(邊遠的地方)。;最終(終于,最后)。
(2) C
(3) ①(一個人的想法,只有)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
②朝內(nèi)朝外都聽不到(有人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
(4) “諂諛者眾”,且無“法家拂士”。
【解析】
(4) 參考譯文
宋昭公亡國后出逃,到達了邊境,感慨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辦事的時候,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圣明!’侍從妃子數(shù)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王長得美!’朝內(nèi)朝外都聽不到(有人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昭公看來,做君王的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國家后能夠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