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學習方式__促進學生發(fā)展(小學教育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轉變學習方式__促進學生發(fā)展(小學教育論文)(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轉變學習方式 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發(fā)展
課程改革猶如和煦的春風吹進了校園,有如春雨滋潤著每一個教師和學生的心田。它給我們廣大的師生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形成自我風采的空間,更是給師生提供了一個互相交往、共同發(fā)展的舞臺。在參加課改的日夜里,我被創(chuàng)新的激情鼓舞著,被思維的火花碰撞著,我們一塊品嘗學習的樂趣,一塊收獲成長的果實,一塊分享成功的喜悅……《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笨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做學生由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向新的學習
2、方式轉變的促進者?,F(xiàn)僅就學生在學習方式轉變的嘗試中摘取幾朵絢麗的小花和大家共享。
一、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學習
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主人。
我精心設計了一節(jié)識字課,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玩中學。 可事與愿違,就在我興致勃勃出現(xiàn)自以為是的拿手好戲時,一位學生站起來對我說:“老師,這個游戲我會,讓我來當小老師。”說完,就蹦跳著走上講臺,拿起教鞭,指著生字帶領大家進行詞語接
3、龍游戲。瞧他那自信的樣子,還真是一位像模像樣的小老師。而全班的孩子們,學習興趣也特別的高,大家都爭著要讀生字,再接下來的讀課文中,他們紛紛要求當小老師帶大家讀課文,有的孩子甚至還把我當成他的學習小伙伴,請我讀課文呢!一節(jié)課,在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結束了,這是以往的課堂所看不見的。而我,心里有了一絲絲的失落,孩子們好像不需要我了,但他們表現(xiàn)出的自信讓我欣賞不已,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強烈學習的愿望更是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在和諧的合作中快樂發(fā)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它需要我們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才,更需要培養(yǎng)有團隊精神的合作團體。一位哲學家也曾說過:“你有
4、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后,還是一個蘋果。”看起來都是蘋果,其實蘋果是不一樣的,但交換到的蘋果就是你的收獲。于是,進入課改后,我們把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首先,我們改變以往的秧苗式的座位方式為四人小組的馬蹄式,根據(jù)學生的各項特點進行編排,進行分工合作,有小組長、記錄員、協(xié)調員和發(fā)言人,先請能力強的學生當小組長,一段時間后再成員輪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制度,讓學生從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品嘗合作學習的快樂??梢哉f,幾年的實驗,孩子們愿意和小組成員討論交流,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愿意一塊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困難,“老師,我們小組來!請
5、我們小組!我們小組是最棒的!”這樣的話語經常在課堂出現(xiàn),在合作中,他們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樹立了自信。
在平時的課堂中,“誰想到了什么 ”“想說就說吧”“我也不太清楚”,“咱們一起研究”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激活了整個課堂。學生們可以不舉手直接站起來發(fā)言,可以與前后左右的同學討論,也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合適的伙伴合作。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真正的平等關系。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課堂上充滿了民主、和諧的氣氛。教學不再被理解以傳受知識,而是以追求每一個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獲得發(fā)展為內涵了。
三、積極的思考中快樂探究
在整個的學習過
6、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機會讓給學生。教師應從講臺上走下來,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呈現(xiàn)自己學習的過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想,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口去表達。比如《你同意誰的做法》一文,面對同一問題,兩種解決方法,我們不設置唯一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去感受,通過表演、討論闡明不同觀點,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任務的理解,更是結合了學生實際的應對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類似這樣的討論,在學生周圍也是屢見不鮮,孩子們熱烈的討論相信必會有實際意義。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興趣并不在于認識一眼
7、就能看得見東西,而在于深藏的奧秘。”每個人都有探究奧秘的欲望,學生當然與不例外,這種情感越能抓住學生的心,他們就越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懂得恰當把握這樣一種心理狀態(tài)。又如學習《孔子游春》這篇美文時,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這樣設計的:每個小組針對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自擬一道題目并探究出最完美的答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任務完成得非常好,學生的主體性、合作性、探究性也體現(xiàn)得很好。在課堂上,讓學生當主人,就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學生會抓住一切機會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想擁有的一切。
四、在強化互動教學中,讓學生活起來。
我們設計每一堂課的時候,都要做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
8、趣橫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體驗課堂內容,觀察學生的探究動向,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童話《小鳥與牽?;ā窌r,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由于本身對這個文本很熟悉,所以能迅速把握文本內容,理解作者寫作意圖,對小鳥、牽?;男蜗笠脖硎境錾钌畹睦斫猓欢?,僅僅如此,我們的課堂似乎缺少了生機與活力,缺少了探究與創(chuàng)新,為了不在談笑間草草結束此文,我特意主辦了一次課本劇表演,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在同學面前,通過這樣一堂語文課,不僅僅是將閱讀和表演相結合,更是將教材與學生實際相結合,讓牽?;ǖ男蜗笳嬲趯W生心中立起來,讓學生能像牽?;?、小草一樣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果
9、然,同學們全身心投入,再現(xiàn)當時感人的場景,有的同學當時就流下了淚水。抓住這個勢頭,我又讓同學們進行說話訓練,課文中有諸多令人感動的場景,請你找一找,并說一說你如何理解。同學們都爭先恐后,說出了令自己感動的理由,就連平時非常沉默內向的幾個同學也激動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在大膽放手讓學生體驗的同時,強化互動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多討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往往都是在這種親身體驗中產生的,讓學生有一個自己展示的平臺。
我們必須讓學生放開手來,大膽地“動”起來,真正地“活”起來,“亂”起來,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敢于和老師“抬杠”,因為我們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培養(yǎng)出來的莘莘學子只會
10、看人眼色行事,唯唯諾諾,這樣,怎么爆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呢?我們還要允許學生“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可以“朝令夕改”。這需要我們有一雙明亮的慧眼,把我們的學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為他們導引正確的方向。
五、在現(xiàn)有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課程資源,教材只是一個樣本,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須拓寬學習空間,如充分利用校園資源,當小記者,采訪有關人員了解校園新聞,利用??鍒?,開展“積累與運用”活動,辦手抄報,開演講會,辯論會等,讓校園成為語文學習的豐富課堂。還要努力開發(fā)地區(qū)資源,訪問身邊的名人,調查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由來,了解家鄉(xiāng)歷史等,既開闊了學生視野,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了更深
11、的感情。
六、在閱讀中創(chuàng)設新穎的練習平臺。閱讀練習要少一些簡單的問答式的練習,而多一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增強文學素養(yǎng)的練習機會。如學完《講信用》,以“我眼中的宋慶齡”為題寫片斷文,學完單元,進行人物特征描寫,這樣的練習效率是多方面的。此外,還要多一些積累的練習,如學習古詩三首《山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敕勒歌》后,背誦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學《雨說》前,學生搜集描寫“雨”的詩詞、美文,這是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另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欣賞、品味,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先對其中的美句品味、賞析,再進行仿寫。閱讀練習也要打破定式,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總是帶
12、著好奇的心態(tài)來參與。
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閱讀教學更不能用一種模式,一種框架來定格,唯一不變的宗旨是“學生是主人”,而關鍵又在于我們要敢于將手中的線放開,讓學生像小鳥一樣在廣闊的藍天自由飛翔。 所以現(xiàn)在的課堂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模樣,我們常常能看到師生們團團圍坐討論的熱火朝天,學生們你爭我辯進行的面紅耳赤,教室里時而有朗朗書聲,時而是清脆歌聲,時而有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有那深深沉沉的探究思索,好一個多姿多彩的學習空間。
總之,雖然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卻能讓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促進者,必須以《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改變傳統(tǒng)教學“重教法、輕學法”“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脫離學校后擁有一種“自己充電”的能力,讓學生從“學會”轉到“會學”,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盡量把時間與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