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學設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有兩個內容:一是沉浮實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哪些東西沉哪些東西是浮的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節(jié)課要使學生進一步觀察身邊多種物品的沉浮,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預設猜想---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分析歸納---發(fā)現(xiàn)”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第二個內容是認識木頭,學生通過對木頭制品的用途的調查,豐富對木頭特性的了解,并強化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以及豐富對木頭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標:掌握一種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實
2、驗法,感受實驗驗證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增強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掌握實驗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適當?shù)脑~語來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學準備】
(一) 教師準備
1、每組實驗用品:物體6種(牙刷、塑料梳子、回形針、鑰匙、木塊、 筷子)
實驗記錄表 ,毛巾 水槽一只,裝半槽水
2、天平秤一個,教學課件。
(二)學生準備
4個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 要求:必須是實心的、安全的。)
【設計意圖】充分的材料準備是上好一節(jié)課最根本的基礎。本節(jié)課
3、的材料準備分為老師準備的和學生準備的。通過師生、小組間合作準備材料,既可以提高師生、小組間的合作意識,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以及搜集資源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烏鴉喝水的視頻,提出問題:如果不用小石子,而用小樹枝,烏鴉能喝到水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情況預設:不能。因為小石子是沉的,小樹枝是浮的。
教師講述:因為小石子沉在水底,一顆一顆放進去后水就會慢慢升上來了,而小樹枝是浮在水面上的,如果不斷地放進去,雖然水面也會上升一些,但是一會樹枝就把瓶口堵住了,烏鴉就很難喝到水了。在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它們有的跟小石子一樣放在水里會沉下去,有的和小樹枝一
4、樣會浮起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書課題)
(意圖:教師播放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小石子的下沉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物體沉浮現(xiàn)象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材料的沉浮
(1)認識物體的材料
請各組組長從材料袋中取出6種物體——牙刷、塑料梳子、回形針、鑰匙、木塊、 筷子??焖僮R別這些物體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類擺放。
【設計意圖】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所以給學生挑選了一份生活中普遍、常見的物品。
匯報交流:請任一組學生匯報,邊出示物品邊說明它由什么材料制成。詢問其他小組是否有不同分法? 師生達成共識后,教師板書:(材料:金屬 塑料 木頭)
(2)預測物體在
5、水中的沉浮
(課件出示實驗記錄表)進行一次觀察能力比賽:請同學們先在記錄表中寫上物品的名稱,然后相互交流,再預測這些物品的沉浮情況。為了記錄方便,用簡單的符號描述預測結果: 用“↑”表示浮,用“↓”表示沉,若判斷不出是浮還是沉則用“?表示。(學生活動)
匯報交流:請各組代表匯報結果并說出理由。
教師總結出學生對每件物體的預測情況,并板書出有異議的物體名稱,提醒學生在實驗中需特別注意。
【設計意圖】預測是科學探究中必不可少的,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夠強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有效注意,深刻實驗印象。
(3)驗證預測——做實驗
1、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教師先親手演示應該如何將物品放入
6、水中。(課件視頻)
2、課件出示3個物體在水中情況的圖片,學生研討判斷沉浮的標準。
小結并課件演示:物體不碰到水槽底部是浮,碰到水槽底部是沉。
3、(課件出示溫馨提示),使學生明確此次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
溫馨提示:
a、請組長合理分工,讓組員明確自己的任務,然后組織實驗。
b、操作員每次拿起只拿起一樣物品輕輕的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細觀察后再取出。
c、記錄員及時記錄實驗結果,請如實填寫。
d、實驗中,組內低聲討論,以免影響其他小組。
e、實驗后,衛(wèi)生員將物品的水擦干,保持桌面整潔,將浮的物品放在一起,將沉得物品放在一起。
【設計意圖】科學課的實驗活動就像是
7、做游戲一樣,要有規(guī)則,就要明確做什么,怎么去做。三年級學生對科學探究實驗還比較陌生,探究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在實驗之前教師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4、開始實驗,教師巡視,并加強指導。
5、2—3組代表匯報結果。
注意讓學生比照預測結果和實驗結果,強調實驗是檢驗預測的唯一標準。
(4)觀察更多物體的沉浮
學生取出自己搜集的物品(紙、橡皮擦等),進行沉浮實驗。提醒學生要先預測,然后把猜測和實驗結果寫在記錄表上。(學生活動)
學生匯報。教師特別指出:紙片是比較特殊的材料,一開始它是浮的,但是吸水后它就會沉下去。
【設計意圖】除了研究老師準備的材料,還可以研究自己準備的東西。這一環(huán)節(jié)更大
8、的滿足了學生“愛玩”的天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材料知識。
(5)討論交流,歸納與發(fā)現(xiàn)
做了這么多物品的沉浮實驗后,學生組內討論交流物體的沉浮跟什么有關系呢?(指名匯報)
(說明:考慮到學生也許會提出,跟物體的輕重有關,所以課前也準備了天平秤來解決這個問題。)
(課件出示填空題)通過填空模式引導學生得出完整的結論:像鐵、鋁、銅這樣的 金屬 材料,在水中容易 沉 ;像 木頭 、 塑料 這樣的材料,在水中容易 浮 。物體的沉浮跟 材料 有關。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在分析結果,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上,不能完整得出“物體的沉浮跟材料有關”這一結
9、論,但學生對于什么樣的材料沉,什么樣的材料浮,有了基本的了解。于是得出結論的方法,我改為填空模式,這就不成問題。
(教師板書: “↓”和“↑”,物體的沉浮跟材料有關)
(6)“科學就在身邊”——回歸生活,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物體沉浮的性質應用很廣泛,激勵學生思考:你還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物體的沉或???(指名回答)
(課件展示幾張關于“物體沉浮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圖片。如:木船、浮標、救生圈、救生衣)
【設計意圖】探究物體沉浮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三、認識木頭
1、通過實驗了解,已經了解木頭容易浮的特性。課件展示木制品圖片,繼續(xù)探究
10、木頭的其他特性,學生完成氣泡圖。
2、觀看“破壞浪費森林資源” 視頻,教育學生節(jié)約和保護資源資源。
(板書:節(jié)約、珍惜自然資源)
3. 為了節(jié)約木材,人們使用其他材料來代替木材。學生積極思考,舉例說明我們身邊有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學生自由說)
4、教師小結: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材料,這些材料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我們在平時應該注意節(jié)約資源,保護資源,才能夠讓資源更好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四、課后作業(yè)
畫一張保護資源的宣傳畫,號召身邊的人們節(jié)約資源,善待地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五、板書設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沉↓ 浮↑
材料:金屬 木頭 塑料
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材料有關
節(jié)約、珍惜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