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計劃與教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doc
《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計劃與教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計劃與教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doc(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活動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教材簡析 ??? 《科技活動》是根據科技活動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征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科技活動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信息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huán)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通過開展科技活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科技活動活動的興趣,已達到學生情感、知識、能力和人格四個方面的理想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科技活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科技活動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qū)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xié)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科技活動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xiàn)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里、社區(qū))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了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yǎng)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fā)興趣、激發(fā)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動手操作。 (5)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將自己活動后的感想、體會寫下來,并且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激發(fā)他們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放開來寫,提高寫作水平。 五、教學安排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 第一周 人造雪景 第二周 神奇的力量 第三周 滾回來的乒乓球 第四周 感受二氧化碳氣體 第五周 國慶放假 第六周 舌的分工 第七周 跳獅 第八周 投籃器 第九周 琥珀標本的制作 第十周 帶鎖的衣架 第十一周 轉基因技術 第十二周 人造種子 第十三周 天文望遠鏡 第十四周 反過來想 第十五周 自動化發(fā)明法 六、教學檢測與評價 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實踐活動表現(xiàn)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建立促進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學生考核以平時成績?yōu)橹鳎己瞬扇≈谱?、活動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第一課、人造“雪景”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升華和凝華的科學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 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什么叫升華、凝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們喜歡冬天嗎?喜歡冬天銀裝素裹的美麗景色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準備好 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實驗所需材料。 樟腦丸、玻璃杯、鐵皮、蠟燭、火柴、支架、帶綠葉的小段樹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動手做 1、鐵皮中心放置幾顆樟腦丸,周圍用泥土圍住,并用樹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個景物上,杯口邊緣圍上一圈泥土。 3、將布置好景物的鐵皮放在支架上,點燃蠟燭,調整蠟燭火焰,使加熱位置對準樟腦丸。 4、等樟腦丸變小后,熄滅蠟燭。 待杯中溫度慢慢下降,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四、知道嗎 提問: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雪”是從哪兒來的呢? 1、升華 樟腦丸的主要成分是萘。實驗中,蠟燭火焰給樟腦丸加熱,是樟腦丸中的萘由固體狀態(tài)直接變成氣體狀態(tài),漂浮于杯里的空氣中,所以,杯中樟腦丸越來越小。 萘(固體)—— 受熱 萘(氣體) 科學上把某物質由固體狀態(tài)直接變成氣體狀態(tài)的過程叫做升華。 2、凝華 熄滅蠟燭后,杯中的空氣逐漸冷卻,萘也由原來的氣體狀態(tài)受冷直接變成固體狀態(tài),附著在樹葉、泥土、小屋及其他物體上,就好像下了一層薄薄的雪。 萘(氣體)——受冷 萘(固體) 科學上把某物質有氣體狀態(tài)直接變成固體狀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華。 五、拓展訓練 在生活中,我們還見到過其他物質是否存在升華和寧化的現(xiàn)象嗎? 第二課:神奇的力量 教學目的: 輕物體吊起重物體的原理。 解釋生活中人們利用輕物體吊起重物體的原理。 重點、難點: 輕物體吊起重物體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廣口瓶,兩張一定距離的桌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乒乓球被一個廣口瓶罩在桌上。不準把瓶翻過來,更不能用手接觸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從這張桌子移到1米遠的另一張桌上嗎? 你會使用什么方法?? 二、動手做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個廣口瓶。 握住瓶子貼著桌面做快速饒圈運動,帶動乒乓球沿著瓶子內壁做旋轉運動。 在乒乓球不段旋轉的同時,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張桌子,乒乓球也被帶過來了。 在乒乓球沿著瓶子內壁旋轉時,手有什么感覺?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饒圈運動 時,手有這種感覺嗎? 三、研究研究 我們準備下面的材料,做一個輕物吊起重物的實驗。 一塊橡皮(中間打孔)、一根牢固的繩子,一個線軸、一枝鋼筆(或其他重物)。 用繩子穿過線軸的孔眼。 將橡皮和鋼筆分別系在細繩的兩端(橡皮在上端,鋼筆在下端)。 一只手握住線軸,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繩子。然后開始在頭頂上旋轉線軸,旋轉時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轉起來。(注意安全,千萬別傷著別人和自己!) 觀察下面吊起的鋼筆有什么現(xiàn)象? 試一試,用橡皮旋轉產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體? 四、知道嗎? 乒乓球在瓶內進行旋轉運動時,瓶壁對它施加了摩擦力。當摩擦力大小等于乒乓球重力大小時,乒乓球就不會從瓶口掉下來,而可以被瓶帶到任何地方。 在線軸帶動橡皮做旋轉運動時,細繩中的拉力懸吊起鋼筆等重物。當橡皮旋轉速度減慢時,拉力變小,鋼筆因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運動 第三課:滾回來的乒乓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乒乓球滾回來的原因。 2、使學生明白乒乓球滾回來受到的兩種力。 重點、難點: 乒乓球滾回來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呼啦圈、鐵環(huán)、圓形瓶蓋、足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平常,我們用力向前推某種物體時,被推動的物體會向前運動,運動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總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聽“使喚”,它滾出去后還能自己滾回來。你相信嗎? 二、動手做 將乒乓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著它的邊緣向下猛壓。 猜一猜:乒乓球會怎樣運動? 試一試:乒乓球是怎樣運動的? 乒乓球朝前滾了一段距離后,卻自動地滾回來。難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了嗎? 我們換一些方法把乒乓球彈出去,乒乓球自己會滾回來嗎? 三、研究研究 a)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別的物體也能這樣滾回來嗎?用呼啦圈、鐵環(huán)、瓶蓋、足球、籃球等物體試一試。 想一想:怎樣用力的? 做一做:這樣用力,它們滾回來了嗎? 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你認為還有哪些物體能這樣做? b)你能不能讓乒乓球向后運動一段距離后,又沿原路返回呢? 四、知道嗎? 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嗎?原因在于我們對乒乓球的用力方式。當我們沿著乒乓球的邊緣向下猛壓時,使乒乓球受到了兩個力:一是向前運動的力,二是向后滾動的力。 乒乓球開始運動時,向前運動的力大于向后滾動的力,所以球向前滾動。在向前滾動的路程中,向前運動的力逐漸與接觸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逐漸減小。等到向前運動的力小于向后滾動的力時,乒乓球就會向后滾回來。 第四課 感受二氧化碳氣體 教學目的: 1、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二氧化碳的性質。 教 具: 小蘇打水、醋、勺、玻璃瓶、圖釘、一根約50厘米的木條,兩個同樣的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氧化碳氣體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可我們卻看不見它,摸不著它。讓我們用一些小實驗來感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二、動手做 在木條的兩端分別掛上一個塑料袋,把木條的中點架在圖釘的釘尖上,借助桌子邊角,組成一個簡易小天平,并調整它的平衡。 把一勺小蘇打放進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現(xiàn)泡沫,說明有氣體產生這就是二氧化碳。 把瓶子向其中一只塑料袋中慢慢傾斜(別讓瓶中的液體流進塑料袋),觀察天平有什么現(xiàn)象? 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 三、研究研究 在3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別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盛上等量的混合液。然后在各個杯中同時放入1顆葡萄,觀察杯中的葡萄分別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四、知道嗎? 當瓶子里產生二氧化碳后,將瓶子往塑料袋慢慢傾斜時,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樣被倒入了塑料袋中。由于同體積的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袋一端傾斜。 在平時喝的雪碧、芬達等一些碳酸飲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時,二氧化碳氣泡便附著在葡萄的表面,氣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來了。葡萄浮到水面后,二氧化碳氣泡消失,浮力減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積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泡,它又會浮上來,如果不挪動它,這樣的沉浮現(xiàn)象可持續(xù)一天左右。 第五課:舌的分工 ? 教學目的: 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覺的敏感性 2、了解舌哪些部感覺最敏捷。 重點、難點: 測試舌的不同部位感覺程度。 教 具: 濃糖水、濃鹽水、濃咖啡、醋各1小杯,冷開水2杯,干凈毛筆1支(或筷子1根)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人的舌可以品嘗食物中的各種味道。舌的各處所嘗的味道都一樣嗎?舌是不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仔細感覺吧! 二、動手做 把毛筆浸濕,蘸取濃糖水去碰舌尖、舌的邊緣和舌的根部。 1、你認為舌哪個部位對甜味感覺最靈敏? 2、開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開水中洗凈毛筆,再蘸點鹽水去碰舌的各個部位。 3、分別用濃咖啡和醋重復以上實驗。 思考: 根據以上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三、知道嗎? 經科學觀察,人的舌頭上有四種基本味覺:甜、咸、酸和苦。在舌頭品嘗食物中的各種味道后,它要負責把味覺的信號傳給味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分管這四種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頭表面,但并不均勻。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們舌尖對甜味很敏感,對苦味卻并不敏感,舌根部位則對苦味更敏感些。分管咸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處,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邊緣。 第六課: 跳 獅 教學目的: 1、用易拉罐學做一只會跳動的獅子。 2、學會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重點、難點: 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教 具:易拉罐2只、木筷1根、鐵絲、橡皮筋、剪刀、尖嘴鉗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獅子號稱百獸之王,也是需要重點保護的動物,利用廢舊的易拉罐,我們就可以做成一只威武的雄獅。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制作一只會跳動的獅子。 二、動手做 1、截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條10毫米寬的連接架,其余部分分別剪成3毫米寬的窄條。 2、用鉛筆分別將剪成的窄條卷成上下間隔的卷毛狀作為獅子的頭。再在罐頂靠近中心的拉口兩側各扎一個小孔,孔距約為20毫米,作為獅子的眼睛。 3、將易拉罐余下的部分按圖分別剪、折成獅腿,獅尾和螺旋槳。 4、用尖嘴鉗將鐵絲彎成一個“凸”形結構,將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端作為螺旋槳支架。用鐵絲將螺旋槳安裝在支架上,為了轉動靈活,還可以在螺旋槳與支架之間裝一個小墊圈。木筷的另一端裝上尾鉤,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動力部分。 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應位置分別切出安裝獅頭、尾、腿的刀口。在罐底中心處挖一個與木筷截面相當的方孔,用來固定動力部分,然后在方孔下開一條供鐵絲轉動的小槽。 6、拆開螺旋槳,將木筷從拉口處穿入,木筷尾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內固定。然后把螺旋槳上好。將獅頭、獅尾及獅腿分別插入相應的刀口里,讓螺旋槳稍長于后腿,這樣,一只玩具“跳獅”就做成了。 三、試一試 將玩具“跳獅”的橡皮筋饒緊,放在桌子上,讓螺旋槳轉動起來,因為螺旋槳長于獅子的后腿,當螺旋槳轉過桌面時,“獅子”就會不斷地跳躍起來。 第七課:投籃器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怎樣才能使投籃的命中率高。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提高投籃的準確度,可以采用的方法。 教 具: 易拉罐4-5只、彈性鋼絲1根、瓶蓋1個、瓦楞紙、海綿雙面膠、小刀、小銼刀,膠帶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做 1、裁一塊長60厘米,寬30厘米的瓦楞紙作籃板。把投籃板下端折出翻腳,并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撐架,使籃板能夠平穩(wěn)地立在臺上。 2、把易拉罐從中間切成兩截,用小銼刀把切口修光,再沿切口包一圈膠布,以防割傷手指。做成接球容器。 3、將做好的接球容器用海綿雙面膠分別固定在籃板不同的部位。再根據接球難易程度,在每個接球器下方標上不等的分值。 4、把彈性鋼絲彎折后用塑料膠帶紙固定在易拉罐身上,在它的前端用海綿雙面膠固定一瓶蓋,做射球器。 5、用泡沫塑料割成直徑大約3厘米的塑料圓球5-6個。 二、試一試 先把射球器放在籃板的正前方,再將小球放在發(fā)射器的容器里,把彈性鋼絲拉向后面,然后快速松手向籃板上的接球器方向彈出小球,你投中了多少分? 如果要提高投籃的準確度,我認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第八課 琥珀標本的制作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制作各種形狀的琥珀標本。 教 具: 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玻璃棒,鑷子,白松香,凡士林,裝有酒精的半截易拉罐,掛歷紙,蟑螂。 教學過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嗎? 昆蟲被松樹流出的新鮮樹脂包住后,因某種原因埋入地下,經過千萬年的演變,最后形成琥珀。利用一些常見的材料,我們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塊琥珀。 二、動手做 1、裁一張9厘米×11厘米的長方形掛歷紙,做成一個5厘米×3厘米×3厘米的紙盒。 2、在盒子內壁涂一層薄薄的凡士林或食用油。把事先處理好的蟑螂或鞘翅目昆蟲固定在盒子正中。 3、截取一段易拉罐作容器,放入松香,并加上少量酒精。把容器放在酒精燈上慢慢加熱,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攪動,直到松香熔化。待容器中的酒精蒸發(fā)完后,取下容器稍稍冷卻。 4、把松香慢慢地澆入事先放好昆蟲的紙盒內。澆制應該一次性完成,才不會產生層次交界的痕跡。 5、當松香凝結變硬后,小心去掉紙盒,用快刀削去標本四周的多余松香。這時,琥珀標本僅上面一個面是光滑透明的,其余五個面均呈半透明狀。用手指蘸少許酒精快速地把五個面分別摩擦到透明為止。 三、試一試 制作其他各種形狀的琥珀標本。 第九課、帶“鎖”的衣架 教學目的: 1、了解帶“鎖”的衣架功能原理和結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創(chuàng)造科學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難點: 帶“鎖”的衣架的功能原理、結構與制作。 教 具: 普通衣架1個、鐵絲、廢圓珠筆筒1個、鉗子、直尺、小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晾過衣服的同學都知道,當用普通晾衣架曬衣服時,遇上大風,衣服往往會連同衣架一起被吹落。怎么辦呢?如果能給衣架安上一把“鎖”,將它牢牢“鎖”在竹竿上,那該多好啊!一起來試試吧。 二、準備好 普通衣架1個、鐵絲、廢圓珠筆筒1個、鉗子、直尺、小刀等。 三、動手做 1、取一個普通衣架,先用鉗子把它的掛鉤拉直,變成如圖1所示的形狀。 2.用小刀從1支廢圓珠筆筒上截取35毫米長的一段,作為滑動的套管(見圖2)。 3.如圖3所示,在滑動套管的兩頭,各固定一根相同長度的鐵絲作為橫桿,再將兩根鐵絲的另一頭各彎成一個小圓圈。調整鐵絲,使兩個小圈在一條直線上,上下相對。 4.把滑動套管穿入衣架拉直的鐵絲中,并將鐵絲加工成如圖4所示的形狀。其中一個圈套在衣架的開口鐵絲上。另一個圈置于第一個圈的正下方。 曬衣服時,竹竿從兩根鐵絲橫桿間穿過,在上面的鐵絲橫桿會通過滑動套管帶動下面的橫桿向上運動,將掛鉤開口處封閉。這樣竹竿被“鎖”在掛鉤內,衣架就不會被風吹落了(見下圖左)。 收衣服時,只需將衣架往上一推,下面的鐵絲橫桿會滑下,開口打開,衣架便可以取下了(見下圖右)。 四、知道嗎 你還能有什么辦法讓衣架防風嗎? 五、拓展訓練 還有一種情況,刮大風時,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往往被吹得緊貼在一起,很難干透,你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嗎? 第十課、轉基因技術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轉基因技術的科學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創(chuàng)造科學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難點: 了解轉基因技術的科學知識。 教 具: 相關知識的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沒有見過衣服褪色的現(xiàn)象?一件大紅的棉布衣服洗一次就褪一點色,慢慢地就幾乎變成了白色。因為棉花和用棉花織成的布都是白色的,紅色是染出來的,如果地里能生長出紅色的棉花,那么加工出來的衣服會不會越洗越紅呢?如果能根據需要讓棉花有多種顏色不更方便么別笑我,這不是幻想,運用轉基因技術是可以實現(xiàn)的。 二、知道嗎 基因存在于DNA上,是能夠影響遺傳的物質,你能長多高、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都是由基因決定的?;蚝苄?,用顯微鏡也無法看到。但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讓科學家能對基因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比如說觀察它各個部分的排列順序,對基因進行切割、復制,等等??茖W家還發(fā)現(xiàn)一種基因進入另一種生物體中,也有可能正常發(fā)揮它的功能。有些植物是有特殊優(yōu)點的:如不怕冷、不怕蟲……我們可以用轉基因技術把需要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植物中,從而改變它的遺傳情況,使它更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像這樣體內含有其他生物基因的植物,就叫轉基因植物。 用轉基因技術把能呈現(xiàn)紅色的基因轉移到棉花中,就可能長出紅色棉花來。在美國有55%的大豆作物是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的,這種大豆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還可以減少雜草、減少殺蟲劑的使用,這種大豆產品的用途也更為廣泛。 還可以把動物基因轉移到植物體內,比如說把螢火蟲能發(fā)出熒光的基因轉移給某種植物。這種植物也可能發(fā)出好看的熒光。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從地里長出“塑料”來、種植比玉米還高的水稻、栽種可以儲藏主長時間的方形的西瓜……都有可能在我們的身出現(xiàn)。 也許你會著急地問,為什么人們還不能隨心所欲地種植轉基因植物呢?有一種原因是:人們還擔心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食品會產生新的問題。 用轉基因技術也可以改良動物,并且人們已經用各種轉基因動物解決了許多困難問題,尤其在醫(yī)學上。有人預言,在今后的一二十年中,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讓牛長得同大象一般大,體重超過4000千克。如果用轉基因技術讓豬產生人所需要的血液,那么人們就不會因為血源不足而著急了。當然,我們希望科學家認真研究,在早日實現(xiàn)這些愿望的同時,保證這些技術不會給人類帶來新的問題。 2009年1月9日,首例經遺傳篩選而不帶有乳腺癌基因的嬰兒在倫敦降生,經基因篩選后的小女嬰,不再攜帶父系家族中遺傳的乳腺癌基因,減少了患這種病的風險。 三、拓展訓練 想一想 知道有轉基因這種技術后,你有什么想法嗎?比如說想用這種技術改良某一種植物…… 第十一課、人造種子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人工制作種子的科學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創(chuàng)造科學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難點: 了解人工制作種子的科學知識。 教 具: 相關知識的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植物的種子是從哪兒來的呢?對了,是在植物結的果實里找到的。如果說有些種子是人造的,你相信嗎? 二、知道嗎 植物的身體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這種植物所有的遺傳信息。在合適條件下,一個細胞可以發(fā)展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生物家利用植物細胞的這個特點,制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這種工作是在細胞上進行加工完成的,人們把它稱為“細胞工程”。利用細胞工程,可以把植物的一片葉子、一個根尖、一個莖尖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生長時期,細胞中的基因(能夠影響遺傳的物質)完成相應的工作,比如說:葉細胞中的基因負責長葉子,使每一片葉子都長得像它母親身上的葉子;根細胞中的基因就負責根的生長……細胞中其他的基因功能都“沉睡”著,如果在植物身上取出一小塊組織,在植物體外進行培養(yǎng),細胞中所有基因的功能都會被“喚醒”。也就是說一個細胞中既有基因負責葉的生長,也有基因負責根的生長……使這個細胞變成一個新的生命體。 人造種子有許多優(yōu)點,它可以保證播種的種子出芽的棵數比天然的多,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優(yōu)良品種…… 在你見過的植物中,哪種植物產生的種子最多,大概能產生多少粒種子?現(xiàn)在有許多農作物的種子是需要占用專門的農田育種的,人們需要的種子越多,占用的農田也就越多。如果使用人造種子,一株植物就可以制造出幾百萬粒種子,可以節(jié)約許多的農田。 有許多花卉是很名貴的,用傳統(tǒng)的方法很難使它們大量繁殖,如果通過細胞工程,生產人造種子,培養(yǎng)繁殖的數量和速度可就大不一樣了。 更神奇的是,還可以采集兩種植物的細胞,比如說一個番茄的細胞、一個馬鈴薯的細胞,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細胞,用它制造出來的種子長成植物后可以地上長番茄、地下結馬鈴薯,我們把它叫做番茄薯。 第十二課、天文望遠鏡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科學儀器----天文望遠鏡。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創(chuàng)造科學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難點: 了解科學儀器----天文望遠鏡。 教 具: 相關知識的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聽過張衡數星星的故事嗎?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fā)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張衡觀測記錄了2500顆恒星,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能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很難想像,憑著在地面上用肉眼觀察,加上縝密的分析,張衡能在天文學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跟張衡相比,現(xiàn)代天文學家利用天文望遠鏡,可以獲得更多的天文學信息,有人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fā)展,就沒有現(xiàn)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各方面性能的改選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二、知道嗎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徑4.2厘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這種光學系統(tǒng)稱為伽利略式望遠鏡。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發(fā)現(xiàn),天文學從此進入了望遠鏡時代。 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用兩片雙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使放大倍數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后人們將這種光學系統(tǒng)稱為開普勒式望遠鏡。 伽利略式望遠鏡和開普勒式望遠鏡都屬于折射式望遠鏡。 此后,不斷有科學家研制出新型望遠鏡,有反射式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現(xiàn)代大型光學望遠鏡,等等。 2009年6月4日,距離北京城東約170千米的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口徑最大的大視場光學望遠鏡----“大天區(qū)面積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通過國家驗收。 1997年4月,由原國家計委批準了LAMOST的項目建議書,并于2001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LAMOST凝聚著我國老中青三代天文學家的期望與心血、智慧與汗水,國家投資2.35億元,設計、研制周期長達16年。LAMOST望遠鏡最突出的特點是大口徑(4米)兼大視場(5度——相近口徑的常規(guī)天文望遠鏡視場不超過1度),以及4000根光纖組成的超大規(guī)模光譜觀測系統(tǒng)。LAMOST被國際上譽為“建造地面高效率的大口徑望遠鏡最好的方案”,建成后使我國的大規(guī)模天文光譜觀測研究工作躍居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等研究領域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礎。 三、做一做 了解還有哪些類型的天文望遠鏡。 第十三課、反過來想 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逆向思維”的思維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正向、反向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逆向思維”的思維方法。 教 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世界上的許多問題,不可能都用一種思路去解決。有的時候要反過來想,反過來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法叫“逆向思維”。 實例1 倒走迷宮 實例2 吸塵器 吹變吸 實例3 穿針器 穿針變接線 實例4 無跟襪 不分腳掌腳背的襪子 二、說一說、做一做 (1)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給你的啟示。 (2)戴眼鏡一般是鏡框擱在鼻梁上,眼鏡腿勾住耳朵。請你用反過來想的思維方法,對這種眼鏡進行改造,設計出一種新式眼鏡。 第十四課、“自動化”發(fā)明法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自動化”發(fā)明的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創(chuàng)造科學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難點: 了解“自動化”發(fā)明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想省力時是創(chuàng)造的開端 用手推動石頭太費力——發(fā)明了杠桿。 往樓頂搬東西太費力——發(fā)明了起重機。 爬樓費力——發(fā)明了電梯。 與外國人說話費力——發(fā)明了通用譯話機。 二、知道嗎 人們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是為了圖省力、圖方便?,F(xiàn)代社會,各種門類的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更給人們省力、方便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如:一吹口哨收音機就會自動打開播報新聞;穿起皮鞋往踏板上一踩,就會自動擦鞋;走進辦公室,只要邁上臺階,大門就會自動打開;當你坐在辦公桌前的時候,電腦會主動向你報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看電視抓住遙控器可以任選頻道。 這就是我們說的自動化! 提起自動化,人們總以為這是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的結果,其實不然,自動化的發(fā)明,古已有之。 實例 渾天儀 渾天儀是一種專門用于觀測星星等天體方位的儀器。 三、自動化的目的 人們進行自動化的發(fā)明,有著許多目的,下面介紹四種。 (1)使用方便——手工機械化 ①肉類切片機 ②電烙鐵 ③電推子 ④電動剃須刀 (2)控制精確——程序自動 ①望遠鏡 ②交通信號燈 (3)測試直觀——顯示數字化 ①數字血壓計 ②秒表 (4)舒適省事——生活省事、省力 ①錄音電話 ②洗衣機 四、動手做一做 (1)下面這些用品和工具自動化以后可能是什么? ①自行車; ②幻燈; ③蠟燭; ④帆船; ⑤馬車; ⑥鋼筆。 (2)下列這些用品和工具哪些可以自動化? ①門; ②鎖; ③飯鍋; ④書; ⑤洋娃娃; ⑥剪子。 THANKS !!! 致力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合同協(xié)議,策劃案計劃書,學習課件等等 打造全網一站式需求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 -可編輯修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六年級 上冊 科技活動 計劃 教案 湖南 科學技術 出版社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53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