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義對比分析.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道主義對比分析.ppt(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狄更斯 雨果 托爾斯泰,19世紀人道主義一種新走向的代表性人物,,,形成于文藝復興并標舉著文藝復興核心思想的人道主義,其主要特征是張揚人性、反對神權,斥責禁欲主義、追求享樂人生,崇尚科學理性、批判蒙昧主義。,,,狄更斯從“圣誕精神”出發(fā),較早演示出“勿以暴力抗惡”的思想; 雨果賦予“勿以暴力抗惡”以更切實的“道德自我完善”內(nèi)涵,認為“崇高的行為”高于一切。 托爾斯泰最終把這些完全融進基督教宗教當中,并徹底否定暴力革命的合理性,建構起了“托爾斯泰主義”。,,,狄更斯,狄更斯是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其創(chuàng)作繼承了菲爾丁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一開始即對社會進行諷刺,鞭撻資本主義政治,生動地刻畫了一系列資產(chǎn)
2、者的丑惡嘴臉和卑鄙靈魂;尤其是,以深摯的同情,如泣如訴地描繪出勞動人民特別是兒童和婦女的悲慘遭遇,細致地寫出了他們在肉體和精神方面所受的摧殘,因而贏得了“窮人的衛(wèi)士”的稱號。其所有的作品都貫穿著濃厚的人道主義思想。 他一方面真誠地同情下層人民的不幸,反對暴力統(tǒng)治,主張社會改革;另一方面又害怕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只希望用改良緩和階級矛盾,幻想通過“情感教育”喚醒存在于人們天性中的良知和正義感,以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 (見課本P347),,,,在19世紀30年代狄更斯創(chuàng)作的初期,他的匹克威克外傳奧利佛特維斯特尼古拉斯尼克爾貝等作品諷刺、揭露了種種社會不平
3、,也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關心、庇護弱小者的“仁愛”有產(chǎn)者形象。 圣誕歡歌只是狄更斯1843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圣誕故事集中的一篇,卻標志著作者步入了新的創(chuàng)作時期。其間,生來仁愛的有產(chǎn)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圣誕精神”“感情教育”改變了冷酷心腸的有產(chǎn)者。,,,1844年的馬丁朱述爾維特寫到異國生活的磨難使馬丁改變了自私品性,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應有“仁愛”與“諒解”; 1848年的董貝父子寫到唯金錢、利潤為重使董貝喪失親情,之后在破產(chǎn)的痛苦中才接受了女兒的“感情教育”,重享人倫溫馨。 到了創(chuàng)作高峰期的五六十年代,狄更斯對社會的腐朽黑暗、對有產(chǎn)者的丑惡墮落,揭露、批判得更為無情、深刻,卻也延伸、發(fā)展了他主張的
4、“圣誕精神”“感情教育”。,,,,其代表作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一方面寫下了法國貴族統(tǒng)治者對廣大平民、佃農(nóng)犯下的滔天罪行,表達了對被壓迫者的深深同情,暗示“倫敦”如不改變現(xiàn)狀,“巴黎”式的革命同樣會爆發(fā); 另一方面又把以往的“圣誕精神”“感情教育”明確演示為“勿以暴力抗惡”,要人們以基督教的仁愛、寬容對待敵對者,還不惜筆墨描繪了“以暴抗暴”最后是自食惡果??梢哉J為,狄更斯較早宣揚了“勿以暴力抗惡”的思想。,,,雨果,雨果的思想、創(chuàng)作更為復雜、豐富,但對人道主義始終關注有加。 1827年的克倫威爾序言已提出文學對人的道德凈化問題:“近代的詩藝也會如同基督教一樣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事物”,
5、它“把陰影摻入光明,把粗俗結合崇高而又不使它們相混,換句話說,就是把肉體賦予靈魂;把獸性賦予靈智”。 1829年寫的短篇小說一個死囚的末日,又站在弱者立場上呼吁廢除死刑,這是作家徹底 的人道思想最早的生動表現(xiàn)。,,,,1831年,雨果發(fā)表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在揭露中世紀教會統(tǒng)治和神職人員罪惡的同時,也意在彰顯加西莫多源于美和愛的自我犧牲精神。 從1845年開始寫作,直到1862年才完成、出版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作者以這部作品,不僅把克倫威爾序言提出的相關理論對象化,更賦予加西莫多式的自我犧牲精神以切實具體的道德內(nèi)涵。,,,警官沙威是法律的化身,他一心要做的就是依法懲惡。 工人
6、冉阿讓是被懲處者,正因為法律的不公和嚴酷使他一度成為“以惡抗惡”的化身。 米里哀主教是基督教的化身,秉持以仁慈、寬恕對待一切人。,因為米里哀的感化,不僅冉阿讓告別舊我,變成一心為善的人,沙威也在冉阿讓的以德報怨面前無地自容、自我毀滅。,作品傳達:作為暴力形式之一的法律懲治非但不能讓人戒惡,相反只會造就更嚴重的惡;只有基督教仁慈、寬恕精神引導下的“道德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改變?nèi)?,改變社會,其人道主義最強調(diào)的是仁愛和道德至上。,,,1874年發(fā)表長篇小說九三年,雨果進而讓這種道德涵義上的人道主義與政治革命直接對話,借人物之口指出:“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在王權之上,
7、革命之上,人世的一切問題之上,還有人心的無限仁慈,還有強者對弱者應盡的保護責任,安全的人對遇難的人應盡的救護責任,一切老人對一切兒童應有的慈愛!證明這些崇高的行為,而且犧牲自己的頭顱來證明!” 顯而易見,人道主義在雨果這里,被極力地道德化,“道德自我完善”成為最主要的內(nèi)容。,,,托爾斯泰,就人道主義而言,60年代中期以前,托爾斯泰的理解是比較抽象的。 1852年走上文學之路創(chuàng)作的自傳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6年的一個地主的早晨,1857年的琉森,1863年的哥薩克等,表現(xiàn)的都是一種可令人們相互親近的所謂“世界精神”,所指較為寬泛。 寫于1863至1869年的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個過渡,于此
8、部作品,托爾斯泰開始把目光移聚到基督教上面:主要人物安德烈為實現(xiàn)自身價值曾浴血奮斗,臨死前卻以福音書教義作為自己的精神歸宿。,,,1873至1877年完成的安娜卡列尼娜,上述思想再被凸現(xiàn)。作品有扉頁題詞,語出新約羅馬人書第12章第19節(jié),作者提取了其中的關鍵詞句:“申冤在我,我必報應。”對渴望個性自由和愛情幸福的安娜,作者對她命運的安排在這里已預示出來;而對列文這位竭力為宗法制莊園經(jīng)濟尋找振興之路以抗拒資本主義侵入的改革者,在失敗、絕望之時,作者讓他領悟到人只能“為上帝、為靈魂活著”,明確宣揚人一切須聽從于上帝,人生之可為唯在克制欲望、凈化自身道德。,,,值此,基督教不僅成了托爾斯泰詮釋人道主
9、義的主要依本,其蘊涵也較狄更斯、雨果有所區(qū)別,即基督教不僅為一種終極價值體系,還是不可逾越的人生法則;上帝似乎重新被人格化,成為世間一切的主宰。,,,1889至1899年創(chuàng)作的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也是托爾斯泰人道主義思想最終形成的標志,其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把人道主義同完全宗教意義上的基督教相貫通,相融合。 在福音書的教誨和“天父”的指引下,托爾斯泰不僅讓聶赫留朵夫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復活”,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而且對狄更斯尤其是雨果有所保留的暴力革命,作了徹底的否定。,,,在1883至1898年陸續(xù)寫就的文學理論著作什么是藝術?中,托爾斯泰還提出了“基督教藝術”的概念。 他詮釋:基督教藝術“以要求全人類團結的宗教意識為基礎”;“基督教的藝術在人們心中喚起這樣一種感情:這種感情通過人們對上帝和世人的愛而把他們越來越緊密地團結起來”?;浇毯蜕系?,仍被視為拯人救世的唯一良方。 即列寧概括的以“悲觀主義、不抵抗主義、向精神呼吁”為實質的“托爾斯泰主義”。,,,The end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