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教材相得益彰》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仿寫教材相得益彰(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仿寫教材,相得益彰
宋文秋
【摘 要】作文教學中中,教師指導學生從教材結構、選材、寫法等方面進行模仿,開創(chuàng)一條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新思路,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仿寫 寫作
中學語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這些文章無論從語言、結構、寫法等都可以作為指導學生學習的典范。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材利用最大化,通過分析教材達到仿寫作文的目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幾點。
一、強健“骨骼”——仿結構
結構是文章對所選材料的具體組織和安排。常見的文章結構可分為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并列式、遞進式幾種。此外,在仿寫還應著重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著眼于首尾。文
2、章開頭和結尾所表達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可以使文章結構更嚴謹,中心更突出。例如魏巍《我的老師》開頭寫道:“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老師蔡老師?!庇忠浴拔沂嵌嗝聪肽钗业牟汤蠋煱?!……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結尾,兩部分前后照應,使文章內(nèi)容渾然一體。
2.著眼于過渡。過渡是指利用詞、句、段承上啟下,常用在兩個不同方面、不同事件、不同場景之間,使上下文銜接更自然?;蛟谏弦欢谓Y尾或在下一段開頭,更有甚者獨自成段。如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借“僅”“還
3、有”、“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巧妙地將文章內(nèi)容從作為學者的聞一多過渡到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兩部分間層次清晰明了。
3.著眼于線索。利用一根線將文章材料人物事件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這根線就是線索,它是貫穿全文的脈絡,常見線索可分為:事線、物線、人線、情線、時間線、地點線等多種。如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作者寫眼前畢業(yè)典禮進行過程是明線,寫由衣襟上的夾竹桃花到父親愛花以及父親的花落了、父親也去世了,這是隱在文章中的暗線,兩條線索將文中眼前過去事融合在一起而不顯得雜亂。
4.著眼于伏筆照應。伏筆照應是指對文章后面要出現(xiàn)的人或事,在前面先有個交待暗示,當行文到照應之處讓人發(fā)現(xiàn)前文不經(jīng)
4、意間已為此設好伏筆,讓人回味無窮。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醫(yī)院中爸爸的叮囑、媽媽眼睛紅腫、畢業(yè)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快回家去、以及進家門后看到夾竹桃散散落落的幾處伏筆,讓爸爸最終去世成為意料之內(nèi)的事。
二、豐滿 “血肉”——仿選材
為了寫作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中心而對已有材料進行的刪選抉擇,這一過程就是選材。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中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內(nèi)容:有寫親情瑣事的,有寫成長歷程的,有介紹名人軼事的,有抒發(fā)愛國情感的……我們的教材分門別類為學生作文選材指明了方向,我們在仿寫中不能忽略了這一點。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選取生活小事,借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將父親攀爬月臺的動作定格為一幅永恒的畫
5、面,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因年少無知而產(chǎn)生的悔恨愧疚,以及對父親的感激懷念融為一體的復雜情感。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寫作選材投向常被忽略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愛或是不動聲色深藏不露,或是嘮嘮叨叨體貼入微。無論是怎樣的表現(xiàn)形式,不變的是那份深沉執(zhí)著的愛子之心。
再如,在我們學習了《社戲》《安塞腰鼓》等關于民俗文化的文章后,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開展對本地民風民俗的搜集、整理、展示、反思等活動,既是對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遷移,更是對寫作的素材積累,同時借助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深入了解培養(yǎng)他們的自豪情。
但要注意的是仿選材,并不等同于照搬。教材給我們展示的是范例,是材料的不同分類,我們要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深入思考、
6、大膽創(chuàng)新,而非簡單粗暴的“拿來主義”。
三、增添“韻味”——仿寫法
選擇恰當?shù)膶懛?,可以擺脫作文的平淡無味,給作文增添幾絲“韻味”。常見的寫法很多:夾敘夾議、抑揚結合、虛實相生、動靜相襯、對比襯托、卒章顯志、開門見山等等。我們在仿寫中,應本著“一課一得”,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典型的寫作手法,學會怎樣寫好作文。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先敘述爬懸崖遇險、在父親指導下脫險的過程,在最后由此感悟出人生道理。這種敘議結合、畫龍點睛的寫法,在結尾處升華了文章主題。再如《孔乙己》中魯迅通過“喜劇的氣氛,悲劇的內(nèi)容”對比,那個穿著又臟又破長衫的孔乙己,在眾人的哄笑中登場,在眾人的哄笑中消逝。
7、作者以樂襯哀,突出孔乙己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更是當時群眾冷漠麻木、世態(tài)炎涼的悲涼體現(xiàn)。
我們在指導學生如何敘事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學會寫景寫人。寫景要注意描寫的順序、角度,寫人要注意描寫的方法,尤其是細節(jié)刻畫。例如朱自清《春》中描寫春花從樹上寫到地下,既有對春花顏色、味道、形狀的直接描述,也有借蜜蜂的忙碌側面烘托花的多艷甜。短短一段文字,將春花圖描寫地栩栩如生。
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對教材敘事、寫人、寫景等方法進行品味,在深入體會其精妙之處的基礎上再進行仿寫訓練,才會達到閱讀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目的。
文無定法,卻有章可循。我們在進行仿寫訓練的同時,要給學生留有自主思考創(chuàng)作空間,鼓勵學生根據(jù)各自獨特的經(jīng)歷和感受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切忌生搬硬套。只有這樣通過量的積累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之,學生對作文的畏難無疑對教師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應該以教材為本,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教材,讀深讀透;以仿寫為手段,廣泛擷取教材中優(yōu)秀做法并應用到寫作中去,從而讓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大板塊的任務融合統(tǒng)一到一起,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開創(chuàng)語文教學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