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伯之書》:千古勸降文壓軸之作綺麗文風下的縱橫捭闔》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與陳伯之書》:千古勸降文壓軸之作綺麗文風下的縱橫捭闔(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與陳伯之書》:千古勸降文壓軸之作,綺麗文風下的縱橫捭闔
《與陳伯之書》是梁朝丘遲以私人口吻,寫給叛將陳伯之的一封勸降書,被蕭統(tǒng)收錄在了《昭明文選》之中。陳伯之看了這封書信之后,深受震動,最終引兵八千來降。梁朝兵不血刃,只憑丘遲一紙片言,撼動了陳伯之八千鐵甲,這篇作品也因此被譽為“千古勸降文壓軸之作”。
這封書信單從文學角度來分析,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從形式上延續(xù)著六朝駢文的綺麗文風,而內容上卻有著戰(zhàn)國諸子縱橫捭闔的雄辯氣魄,兩種矛盾風格統(tǒng)一于一篇文學作品之中,這是十分罕見的。除此之外,這篇作品還應用了一種冷門的修辭手法,成為了全篇的點睛妙筆,被歷來名家所推崇,在寫作技巧上,同樣成為不可多
2、得的典范。
駢儷文風,同樣擁有實質內容
如果要論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時間段的文章最為富麗,六朝駢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這種文體多用四六短句,極為講求對偶和聲律,所以文章看起來工整,讀起來順朗。駢文是賦體和詩體的融合,興起于漢末,極盛于六朝,后來唐代科舉以“詩賦”取士,所用的“賦體”不是漢賦,而是從駢文發(fā)展而來的“律賦”。可見,六朝駢文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而《與陳伯之書》就是在這一時段產生的駢文,整部作品四六短句充斥,用典繁多,但言辭與語義卻極為契合,是駢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古代文學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駢儷文風興起,慢慢會發(fā)展成綺糜濫調,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奢靡的
3、風習。而歷史上許多重要的文學變革就是從反對綺糜駢儷的文風開始的。
比如,中唐時期韓愈和柳宗元共同發(fā)起的“韓柳古文運動”,就是想要打破六朝以來盛行的駢體文風,將創(chuàng)作重新拉回到“文以載道”之上;無獨有偶,北宋時期由范仲淹、歐陽修等人掀起的“詩文革新運動”,同樣是從反對綺糜文風的“西昆體”開始的,倡導“文道并重”的樸實文體;除此之外,明朝“前、后七子”的復古、擬古文風,也是針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淫哇奢靡”風氣,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論調。
這就導致了一提起駢文,極容易引起因文體而產生的偏見,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了將“內容”和“形式”相割裂、對立的誤區(qū)。
《與陳伯之書》的成功就
4、在于,其作為應用文的實用性體現(xiàn)于文學審美性極高的駢文體裁中,富麗的形式并沒有成為阻礙,反而成為了內容堅實的依托。駢儷工整的形式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氣場,以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向陳伯之灌輸自己的理論,在以說服對方為目的的“勸降文”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這就是《文心雕龍情采》中所提出的:
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好的形式讓內容表達更為順暢,好的內容讓形式展現(xiàn)避免空泛,兩者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相互依托的。形式與內容兩方面都達到精品的程度,才是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能流傳千古的秘訣。
剖析利害,有縱橫游士雄辯之風
《與陳伯之書》是一封勸降書,不論形式
5、如何富麗,都不能取代其作為應用文的實用價值。所以,剖析其如何能說服陳伯之歸降,才是對文本內涵最重要的闡釋。
在這篇作品的邏輯構造中,丘遲像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游士一般,以精妙的節(jié)奏和完美的話術,使得“勸降”的實際功用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節(jié)奏的掌控,是談判話術的隱形籌碼。
陳伯之曾經(jīng)是梁朝的將領,后來因為部從的勸說而叛梁投魏,如今讓他重新回到梁國,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是極為巨大的。其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勉強識得書信,性情較為急躁。在這些條件下,如何讓陳伯之聽進丘遲的勸說,就要依靠話語節(jié)奏的重要性。
在這篇書信的開頭,丘遲如此恭維陳伯之: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
丘遲這
6、段話的目的其實就是刻意抬高陳伯之。作為一個連字都認不全的粗人,聽了如此恭維,自然十分受用,不會因為惱怒暴躁而撕毀書信。
更為巧妙的是,丘遲在之后又用了幾句話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讓這種恭維顯得有了實際的支撐:
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
這句話很重要,其實陳伯之看到這封書信的第三句話的時候,就已經(jīng)落入了丘遲的節(jié)奏之中。表面上是講述陳伯之此前的輝煌事跡,但實際上先定下一個基調,陳伯之能有如此輝煌事跡的前提,是“遭遇明主”所帶來的。這句話和上文配合,很容易因被贊美的喜悅而忽視,就像埋下了一個種子,為以后的論述做好鋪墊。
果不其然,丘遲在第四句話里,
7、就展現(xiàn)了言辭的鋒芒:
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zhàn),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直接將陳伯之此前的喜悅化為對現(xiàn)實的焦慮。此前是朱輪華轂,列土封疆,現(xiàn)在是亡命奔逃,如喪家之犬,今昔對比何其巨大。而這一切不就是因為陳伯之你叛梁逃魏而引起的嗎?
這是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常用的“擒縱”話術,既讓陳伯之有了看下去的欲望,又引發(fā)其激烈的情緒沖突。此后的部分,丘遲又分別從陳伯之叛逃的原因、梁朝對他的態(tài)度、民族大義以及朋友情誼等方面進行展開,每一部分的情緒挑動都是如此安排。
書信是跨越空間的交流,實質上也是丘遲和陳伯之的一次談判。而通過“擒縱”話術,使得這場談判完全落入了丘遲的節(jié)奏之中,陳伯之的歸降就在情
8、理之中了。
利害的陳述,是勸降成功的主要手段。
對被勸說者陳述利害關系,同樣是戰(zhàn)國縱橫游士的常用手段。丘遲整篇書信是站在陳伯之的角度,來為他進行兩種結局的規(guī)劃。
總體來看:
若不歸降,梁朝兵鋒所至,攻城拔寨,陳伯之一家必然不能幸免。更為重要的是,不顧民族大義,投降北方游牧民族,此等罵名必然遺臭萬年。
若來歸降,梁朝屈法申恩,既往不咎,陳伯之再次獲得榮華富貴,并且因迷途知返,后世必然有美名流傳。
因為這是丘遲以私人身份寄給陳伯之的書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表現(xiàn)出的是作為朋友故交的擔憂,并且流露出梁朝并不在意陳伯之的阻礙,而是要兵鋒直指秦中,此番歸降正是機會,如果不能把握,那就只能“自
9、求多?!绷恕?
所以,在書信的末尾,丘遲還不忘提醒一句:
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再次點明,這次的書信是因為二人故交所進行的私人勸說,而不是代表梁朝所下的戰(zhàn)書。而之所以能有這封私人書信的出現(xiàn),本身就表明梁朝對陳伯之的誠意。
懸想示現(xiàn),冷僻的修辭恰到好處
這部作品最為讓后世文人所稱道的就是這句話: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在贊美與威嚇、歸降與戰(zhàn)爭的論述里,突然插入了這樣一段“草長鶯飛”的描繪,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修辭方式,叫做“示現(xiàn)”,即將實際不見不聞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活靈活現(xiàn)。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修辭方式,一般就是比喻、擬人、排
10、比等,“示現(xiàn)”也是和它們同屬一類的修辭方式,只不過較為冷門,很多情況下不會做過多的分析。
《與陳伯之書》中的這次示現(xiàn)屬于“懸想示現(xiàn)”,是對不存在的事物進行假想性描繪。有一些分析者雖然指出是“示現(xiàn)”手法,但認為是“追想示現(xiàn)”,即描繪過去的事物,其實是對文意的誤讀。
這句話的后面是這樣一個描述:
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丘遲是說,在這樣的景色里,如果燃起連天的戰(zhàn)火,那將是一種何等“愴悢”的心情?。?
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丘遲給陳伯之描繪了兩幅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
如果陳伯之此次歸降,那么明年“草長鶯飛”的江南美景不正是你我所向往的嗎?但是如果最終將軍您和故國兵戎相見,那
11、么破壞了這幅江南安寧,豈不可惜?
所以,丘遲問陳伯之,廉頗、吳起這等名將對故國河山都不忍如此,“將軍獨無情乎?”
這一句話,徹底叩開了陳伯之的心扉,在之前的步步緊逼,種種危機設想之后,突然話風一轉,以真切的情感動人,所取得的效果是明顯的。
而有趣的是,丘遲在提到“廉頗”與“吳起”的時候,所用的典故也極為精妙。
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
名將廉頗希望在趙國被秦國圍困之際,再次為將,拯救家國,但“廉頗老矣”的事端讓垂暮英雄徒留遺憾。其實是在告訴陳伯之,將軍若想再為故國征戰(zhàn),此正當時!而通過吳起離魏去楚,也正是影射陳伯之應該離“魏”返梁。
上下五千年,文學作品浩如煙海,而《與陳伯之書》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就在于其兼顧了實用性和審美性,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
無怪乎明代主盟文壇的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評價道:其最有聲者,與陳將軍伯之一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