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音與環(huán)境教案粵教滬科版.doc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音與環(huán)境教案粵教滬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音與環(huán)境教案粵教滬科版.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二章聲音與環(huán)境教案 粵教滬科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一、課標要求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了解樂音的特性。 3.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 4.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學習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樂音的三個主要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探究影響音調、響度的因素,了解聲音在生活和技術中的應用,以及減弱噪聲的方法、途徑。 本章第一節(jié)“追根求源”,首先讓學生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接著探究聲音如何傳播。這些內容既是學習聲學的基礎;同時一些實驗技巧和方法,又對接下來探究“影響音調和響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啟發(fā)和鋪墊作用。 第二、三節(jié)“我們怎樣區(qū)分聲音”兩節(jié)課,從造成聲音千差萬別的原因出發(fā),讓學生認識樂音的特征,并通過“探究影響音調和響度的因素”的實驗過程,讓學生初步學習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 第四節(jié) “讓聲音為人類服務”,則是對前面所學聲音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通過介紹聲現(xiàn)象的有關知識在音樂、建筑方面的應用,以及人們利用超聲與次聲的成果,讓學生了解聲音可以為人類服務;另一方面,介紹了噪聲的危害及減弱噪聲的途徑,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生產和技術中的物理,滲透“事物具有兩面性”的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聲音的高低、聲音的強弱探究。 教學難點: (1)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2)探究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課時安排 全章共4節(jié),每節(jié)計劃用2課時;全章小結與檢測:2課時;共10課時。 2.1 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教學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 質傳播聲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聲波進入人耳后引起聽覺的過程。 重、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因及傳播條件 教學難點: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 器材準備 錄音機、音叉和小錘、鑼鼓、鋼鋸條、乒乓球(帶線)、橡皮筋、抹布和 水盆。真空泵、水槽、電鈴、電池。示波器、話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演示實驗:把一個揚聲器放到紙盒里,紙盒上放兩個糊好的紙人,給揚 聲器通電后,兩個紙人就隨著揚聲器發(fā)出的悠揚樂曲翩翩起舞。 2.提出問題:兩個紙人為什么會跳舞嗎? 要揭開上述現(xiàn)象的奧秘,必須搞清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二、新課教學 (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桌面上有:鋼鋸條、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與它配套的小錘, 鼓或者鑼、碎紙屑等。 利用這些器材或你周圍的其它器材進行下面的活動。 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體發(fā)出聲音。 看一看:物體發(fā)聲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區(qū)別? 找一找: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特征? 選擇典型的實驗讓學生展示,并匯報實驗結論: 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思考:(1)談談你用什么判斷出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有沒有只發(fā)聲不振動的物體呢? (3)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如果它的振動突然停止,這個物體還能發(fā) 聲嗎?你能用實驗來證明你的結論嗎? 進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 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如果振動停止,物體也就不能發(fā)聲了。 歸納上面的實驗可以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解釋:揚聲器上的小演員為什么會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二)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用水波進行類比,幫助學生建立聲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顯示聲波,多找?guī)孜煌瑢W對著話筒說話、唱歌,讓學生 親眼目睹自己聲音的波形。 (三)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提出問題:如果讓音叉在真空中振動,你能聽到聲音嗎? 探究課題:真空能傳聲嗎? 將正在發(fā)聲的電鈴放在鐘罩內,利用抽氣機將瓶中的空氣抽出,聽 到電鈴的聲音逐漸減弱,以至于幾乎聽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氣聽聲音, 進行對比; 總結:實驗表明:真空不能傳聲。 置疑:真空不能傳聲,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哪些物質可以傳聲呢? 根據(jù)你的生活經驗,你認為有哪些物質可以傳聲?能用實驗證明嗎? 學生可以自己根據(jù)經驗提出猜想,自己設計實驗證明。 (可演示) 結論:固體、液體、氣體等物質都可以傳聲。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 效果是不同。聲音在固體、液體傳播的效果比空氣中好。 (四)聲音的傳播有多快 1.聲音 叫做聲速。 2.不同物質中,聲速一般 ;同一物質中,聲速跟 有關, 在150 C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的距離大約是 ; (五)耳怎樣聽見聲音 實驗:拿一張紙片放在嘴邊,說話(不能吹紙片)時可以感到紙片 振動; 實驗表明:聲音能引起膜片等物體振動。 教師:這里的膜片相當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結構? 閱讀課文,自學 “人耳如何聽到聲音”。 描述聽到聲音的過程。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用耳衛(wèi)生,對學生進行保健教育。 小結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快慢不同。 作業(yè) 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 。 2.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 m/s。 3.通常我們聽到聲音靠 傳到耳朵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相距 很近,也無法直接交談,是因為 。 4.在一根較長的有水的鋼管一端敲擊一下,我們在另一端鋼管可聽到 次敲擊聲,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是由 傳的。最后一次是由 傳來的。 5.在一次郊游時,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口枯井。小明向井里大喊一聲,經過 1.5s聽到回聲,那么這口枯井的深度大約是多少?(聲速按340m/s) 教學反思 2.2 我們怎樣區(qū)分聲音 教學目標 1.知道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知道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 2.了解不同音調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差異。 3.了解影響弦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教學難點:建立音調的初步概念。 器材準備 吉它、鋼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話筒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媒體播放高山流水(古箏)、二泉映月(二胡)和鑼鼓喧天的音頻片斷, 讓學生感受我們民族音樂之美妙。 提出問題: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區(qū)分它們?引入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聲音的高低——音調 1.音調的初步概念 通過前面的活動,引出“聲音有高低之分”。 用吉它發(fā)出音調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反復聆聽,從而建立“音調” 的初步概念。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和劉歡的歌曲《彎彎的月亮》,讓學生 品味音調的不同。 2.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提出問題:既然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差別必然與振動有關, 那么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什么因素有關呢? 設計實驗: 比較:讓一個物體發(fā)出兩次音調不同的聲音,進行比較。 觀察:在聽聲音的同時,注意觀察物體的振動情況。 進行實驗: 1.改變尺子(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分別撥動使其振動。 通過對比可以聽出: 幾次實驗聲音的高低不同; 同時觀察發(fā)現(xiàn):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 2.把回聲口琴,去掉外殼,會看到一些 長短不同的鋼片,吹奏時可以很清楚地聽出聲音高低的變化,也可以 判斷出長彈簧片振動發(fā)聲的音調低,短彈簧片振動發(fā)聲的音調高。 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的越快,聲音的越高。 引入“頻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shù)。其單位是 ,簡稱 , 符號是 。 例:物體1s內振動20次,它的振動 就是20 。 (二)用波形比較頻率 用示波器比較波形。 1.將話筒的插頭用兩根帶夾子的導線跟示波器連接并調整好。 2.對著話筒敲擊音叉,調節(jié)Y軸增益就會出現(xiàn)波形。 3.敲擊兩根不同頻率的音叉,比較波形。 (三)探究弦樂器的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 1.用吉它演奏一段樂曲,引出弦樂器。讓學生列舉出見過的弦樂器。 2.提出問題:弦樂器的音調與什么有關? 3.觀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 4.音調的高低跟弦的粗細、長度、張緊程度有關。 5.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6.進行實驗,并用示波器比較波形。 結論:在弦的粗細、松緊相同時,弦越長音調越 ; 在 、 相同時,弦越緊音調越 ; 在 、 相同時,弦越細音調越 。 (四)閱讀“信息游覽”,并思考下列問題: 1.人的發(fā)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是否一樣? 2.為什么有時候在人沒有任何感覺時,狗卻能覺察出異常情況? 3.蜜蜂飛行時翅膀每分鐘振動三、四百次,而蝴蝶飛行時翅膀每分 鐘只振動5、6次,據(jù)此說明為什么我們能聽到蜜蜂從我們身邊 飛過,而聽不到蝴蝶從身邊飛過? 小結 1.音調及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2. 影響弦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 作業(yè) 1.什么是音調?音調的高低與什么有關? 2.物體振動的快慢用什么表示?單位是什么? 3.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雨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 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探究。經過與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 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這些猜想,他們找來了一些琴弦,其規(guī)格分別如下表所示: ⑴為了驗證猜想一,可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_的琴弦進行研究。 ⑵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的琴弦進行實驗。 ⑶表中有的材料規(guī)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請你填上該琴弦 的橫截面積。 ⑷隨著實驗的進行,小雨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 緊度有關。請你設計實驗,驗證這一猜想。 教學反思 2.3 我們怎樣區(qū)分聲音(續(xù))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響度、音色。 2.知道響度與振幅、距離的關系,了解響度的單位——分貝。 3.了解不同響度和不同音色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差異。 重、難點 教學重點:響度和音色是樂音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響度與音調的區(qū)別以及怎樣用波形區(qū)分聲音的特征。 器材準備 鼓、示波器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從感性上認識什么是響度: 讓學生聽一段音樂,然后調節(jié)音量旋鈕,讓學生感受聲音強弱的變化。 讓一位同學先輕聲說一句話,然后大聲地說同一句話等等。 提出問題:這些聲音有沒有區(qū)別? 二、新課教學 (一)聲音的強弱 1.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 2.探究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一:敲鼓(鼓上撒有紙屑) 實驗記錄:①輕敲: ②重敲: 觀察后思考: ⑴前后兩次敲擊時鼓發(fā)出的聲音在響度上有什么區(qū)別? ⑵前后兩次敲擊時鼓面振動的幅度有什么區(qū)別? ⑶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幅有怎樣的關系? 實驗二:張開嘴,小聲喊“啊……”,再大聲喊“啊……’’。 實驗記錄:①小聲喊:聲帶振動幅度 ②大聲喊:聲帶振動幅度 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通過上面的活動可以 得出結論:聲音的響度跟 有關。 3.人耳聽到聲音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請猜一猜:① ;② 。 怎樣驗證猜想: 用波形比較振幅 用示波器將同一音叉發(fā)出的響度不同的聲音顯示出來,加以分析比較。 4.響度又稱音量或聲量,是人耳對聲音感覺的強弱。 在聲學上人們通常用分貝作為單位來計算聲音的強弱,其符號是dB, 分貝數(shù)越大,表示聲音越強。 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常見聲音的分貝。 ①清晨鳥鳴 dB;②人輕聲對話是 dB;③原子彈爆炸是 dB。 ④一般人的理想聲音環(huán)境是( ) A.喜歡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里 B.喜歡在30-40dB的安靜環(huán)境里 C.喜歡在80-90dB的熱鬧環(huán)境里 D.就是100dB以上的環(huán)境也不在乎 (二)聲音的品質 1.欣賞一段器樂合奏曲,你能聽出其中有哪幾種樂器嗎? 2.聲音的品質叫做 ,又叫 。 3.音色是由發(fā)聲體的 、 以及 等因素決定的。 4.樂音使人感到 ,有利身心 。 響度、音調、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性叫做樂音的 ,我們正是 根據(jù)這些特性才能 不同聲音的。 思考題: 1.“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jù) 來判斷說話者。 2.找一把口琴,再找一只笛子,分別用嘴吹出C調“do”,你能聽到它們 的 相同,但 卻不同。 3.電子琴能模仿各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在技術上要解決的關鍵是能模仿各種樂 器發(fā)出聲音的 (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音色和音調 小結 1.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2.響度與振幅、距離的關系。 作業(yè) 1.人耳感覺到聲音的______叫響度,響度與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關系。 2.“引吭高歌”與“低聲細語”中的“高”與“低”指的是_________,“女高音歌唱 家” 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與“低”指的是__________。 3.在敲鼓時,用力敲可以使鼓發(fā)出的聲音 變大。 4.交響樂隊中有各種管弦樂器,當我們聽交響樂時,能夠把這些樂器的聲 音分辨出來,主要依據(jù)的是聲音的 ( ) A.音調 B.音色 C.頻率 D.響度 教學反思 2.4 讓聲音為人類服務 教學目標 1.了解聲音的研究對音樂及建筑的影響; 2.了解超聲和次聲在生活和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 3.知道噪聲的來源以及控制、減弱噪聲的方法途徑。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控制和減少惱人的噪聲 器材準備 示波器等 教學過程 一、聲音與音樂 播放一些不同風格的樂曲片段,如熱烈奔放的《丹鳳朝陽》、纏綿 凄涼的《蘇武牧羊》、舒緩柔和的《月光曲》、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 等,讓學生從樂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中感受到音樂的美,結合課文,讓學生 了解聲音與音樂的關系。 二、聲音與建筑 介紹有關聲音與古代建筑圖片資料,介紹現(xiàn)代建筑中采用吸聲材料、 設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方式,增強音響效果及所涉及到的聲學知識。 思考: 在秋游時,你站在大山之中大喊一聲,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多次再現(xiàn), 原因是 。 三、聽不見的聲音 介紹超聲和次聲的有關資料,了解超聲、次聲的特點、應用以及次聲 的危害等。 (1)人耳聽到的聲音頻率是 。 (2)人聽不見的聲音有 、 。 四、控制和減少惱人的噪聲 1.感受噪聲: 課前收集或錄制一些噪聲,如:工廠里機器的轟鳴聲、自由市場里 嘈雜的聲音、電鋸聲、鞭炮聲等。 2.什么是噪聲? 3.認識噪聲的來源及危害。 4.尋找減弱噪聲的途徑和方法。 途徑:噪聲產生和傳播的過程,即聲源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 的傳播聲音→鼓膜振動聽到聲音, 減弱方法:消聲、吸聲和隔聲的方法控制和減少噪聲。 小結 1.樂音與噪聲 2.超聲和次聲 3. 控制、減弱噪聲的途徑與方法。 作業(yè) 1.如右圖所示,你見過這種裝置嗎?你從圖中 得到什么信息?請查閱有關資料,判斷是否 符合“環(huán)?!币?。 2.下列不屬于噪聲的是 ( ) A.音樂廳里演奏的輕音樂 B.在家里,幾位同學旁若無人地引亢高歌 C.在空中低飛的噴氣式飛機發(fā)出的聲音 D.尖釘在鋁板上劃出的聲音 3.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 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 ; 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兩種實驗 方案,你認為最佳的是 。 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 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 距鞋盒的距離L。 通過實驗得到的結果如下表所示,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順 序為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錫箔紙 泡沫 方案A 響度 較響 較響 弱 方案B 距離L 較長 最長 短 教學反思 14 / 14-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年級 物理 上冊 第二 聲音 環(huán)境 教案 粵教滬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311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