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學年高中英語 Unit 4 Pygmalion 皮格馬力翁與美人雕塑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4-2015學年高中英語 Unit 4 Pygmalion 皮格馬力翁與美人雕塑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皮格馬力翁與美人雕塑
皮格馬力翁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一位國王,他雕塑了一尊美人的雕塑,自己迷上了她,天天看著她,撫摸她、擁抱她、親吻她,幻想著她能活過來做自己的戀人,他的癡情最后感動了上蒼,維納斯復活了這尊雕塑,他們幸福生活在一起了。
其實每個藝術(shù)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都會傾注進自己的情感,愛、恨、情、仇都有。某一類型的異性形象其實就是藝術(shù)家本人所愛的:某女作家筆下多次提到高大英俊的男子如何如何,這種類型的男性無疑就是她喜歡的;古代男作家總是提到金蓮小腳,說走起路來多么優(yōu)雅好看,這樣的金蓮淑女無疑就是他喜愛的;一些現(xiàn)代男作家喜歡熱情如火、激情奔放的女性,作品里當然會大加褒揚,一些現(xiàn)
2、代男作家則喜歡文靜溫情的女性,對她們溫柔似水的性情同樣會細致刻畫、稱頌不已;有喜歡富態(tài)的,有喜歡苗條的,有喜歡帶著女性特有的美麗女性味濃的,有喜歡臉上有點線條有些類似男性的俊俏女性的。如果說一位畫家、一位作家也象某位雕刻家一樣迷上了自己塑造的人物,同樣產(chǎn)生了皮格馬力翁效應,應該說是比較正常的。
首先皮格馬力翁效應不同于戀物癖,有戀物癖的人是迷上了某件東西,只因為這件東西能寄托他的一點多少變態(tài)的情感。藝術(shù)家們的皮格馬力翁效應是基于精神基礎上的,是對自己塑造的精神上、形象上都美的異性形象產(chǎn)生了愛情:完完全全的“精神戀愛”,當然他所愛的形象是虛無縹緲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但她們是美的
3、化身,是美的載體,是美的典型,這種完美的“精神戀愛”雖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卻對于現(xiàn)實中的愛情具有震撼力,它通過藝術(shù)家的作品給予人以啟迪,給予人愛與美的照耀。
另外,在我看來皮格馬力翁效應并不只存在于藝術(shù)家群體,不是藝術(shù)家的普通人們同樣會有這樣的效應,經(jīng)過多年愛和美的熏陶,每個人在自己心中都有一個美的標準,每個人在自己心中都有一個具備多方美的特質(zhì)的理想戀人,這就是說皮格馬力翁效應對每一個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進行中,這個宏大無比的美的塑造過程永遠都在改造中,又永遠不會終結(jié)。我個人認為它具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是對社會群體進行集體心靈凈化和美的教育。
無疑藝術(shù)家的皮格馬力翁效應最明顯
4、,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美的塑造者,同樣被美塑造就不足為奇了。對美的無限追求會使人超凡脫俗,也會使人脫離現(xiàn)實,這確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把割在心上的雙刃劍。藝術(shù)家的所謂自閉也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藝術(shù)家在大聲呼吁美的同時,也把自己封閉在一座象牙塔里了:生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當然大多數(shù)藝術(shù)家決不是什么“套中人”,他們能回歸現(xiàn)實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覓到一個大部分合乎自己理想的伴侶。
看好萊塢電影《千年情癡》時(我上學的時候看這部電影就叫這個名字,今年在電影頻道看到時,片名改叫《木頭美人》,很俗氣了),當那個魔法項鏈從那個牧羊女雕像上摘除后,她復活了,我不禁脫口而出:“皮格馬力翁效應”。在藝術(shù)家心中這種效應其實是永遠都存在的,畫家、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畫像、有血有肉的人物,雕刻家雕刻刀下的雕像,許多許多都是這樣誕生的。發(fā)生在皮格馬力翁和他的美人雕像之間的事不是頭一樁,更不會是最后一樁。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多謝您的瀏覽!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