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2015學年高二語文(語文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課時作業(yè):12送李愿歸盤谷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步步高】2014-2015學年高二語文(語文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課時作業(yè):12送李愿歸盤谷序(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2課 送李愿歸盤谷序
一、基礎知識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旗旄(mo) 遁藏(dncnɡ)
輕裾(jū) 才畯滿前(jn)
B.便體(bin) 黜陟(chzh)
刑辟(p) 濯清泉(zhu)
C.囁嚅(ni) 趑趄(zījū)
黛綠(di) 含辛茹苦(r)
D.僥幸(jiǎo) 徜徉(chnɡynɡ)
鮮少(xiǎn) 膏車秣馬(m)
答案 B
解析 “便”讀pin,“辟”讀b。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谷也,宅幽而勢阻 宅:位于
B.才畯滿前,道古今而
2、譽盛德畯:通“俊”
C.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濯:洗
D.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便:方便
答案 D
解析 便:形容(體態(tài))安閑、輕盈。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 無央:沒有災禍
B.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刑辟:刑法,刑律
C.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形勢:權勢,地位
D.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徜徉:徘徊,彷徨
答案 D
解析 “徜徉”應解釋為“安閑自得的樣子”。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項均為主謂之間的
3、助詞。B項均為連詞,相當于“來”。C項意為“在”,作介詞。D項前一個“其”為語氣詞;后一個意為“他們的”,作代詞。
5.以下各項全都屬于李愿隱居盤谷的原因的一組是( )
①宅幽而勢阻 ②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 ③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苘嚪痪S,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⑤觸刑辟而誅戮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谑抢钤傅募嵵o,并非真正的原因;⑤講的是鉆營小人的情況,不是隱居的原因。故含有②、⑤選項的都不對。
6.下列對原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這篇文章駢散交融,描繪生動,褒貶含蓄,朗朗上口。
B.韓愈在本文中表示
4、要“終吾生以徜徉”,但從后來的事實看,這只是他一時的牢騷話而已。
C.從結構上看,本文以“愿之言曰”開一章法,贈序的主要內(nèi)容,幾乎都是通過贈序?qū)ο笞约旱目谔咸喜唤^地說了出來。
D.本文采用了“兩主夾一賓”的寫法,行文藏而不露。
答案 D
解析 D項應為“兩賓夾一主”,即通過其他兩種人的對比,映襯第三種人。
二、文本閱讀
閱讀課文選段,完成7~10題。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
5、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
6、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可以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⒈h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飄輕裾,翳長袖 翳:遮蔽
B.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憐:寵愛
C.理亂不知,黜陟不聞陟:流放
D.膏吾車兮秣吾馬膏:加油使?jié)櫥?
答案 C
解析 陟:提升。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升高而望遠?、谑菤q十月之
7、望
③車服不維?、芫S子之宮
A.兩個“望”字相同,兩個“維”字也相同
B.兩個“望”字相同,兩個“維”字不同
C.兩個“望”字不同,兩個“維”字相同
D.兩個“望”字不同,兩個“維”字也不同
答案 D
解析 望:看/農(nóng)歷每月十五。維:束縛/是。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愿所說的話描述了三種人:“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時”者、“伺候于公卿”者。作者借李愿之口,對這三種人均持批判態(tài)度。
B.本文精彩處在于把當時官場的得意者和鉆營者刻畫得淋漓盡致,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敗。
C.作者極力贊同李愿的觀點,稱道隱居的樂趣,甚至表示自己
8、也要去做隱士,其實是作者當時與李愿一樣“不遇于時”。
D.本文用李愿自己的話描寫世上的三種人,贊李愿為正直的“不遇于時”的大丈夫;再用歌的形式,襯托李愿甘于恬淡。全文如清代劉大櫆所說的洋洋灑灑,藏蓄不露。
答案 A
解析 “對這三種人均持批判態(tài)度”不對。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
譯文:
(2)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譯文:
答案 (1)才華出眾的人聚集在他們面前,談古說今,贊揚他們的美德,聽著順耳而不感到厭煩。
(2)給我的車轄上加油啊,喂好我的馬,跟隨先生你去盤谷啊,讓我一輩子在那兒安閑自
9、得。
三、課堂延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送楊少尹序
韓 愈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于時公卿設供張,祖道都門外,車數(shù)百兩。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漢史既傳其事,而后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國子司業(yè)楊君巨源,方以能詩訓后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丞相,去歸其鄉(xiāng)。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兩,馬幾匹,道邊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與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然吾聞楊侯之去,丞相有愛而
10、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于詩者,亦屬而和之。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楊侯始冠,舉于其鄉(xiāng),歌《鹿鳴》而來也。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编l(xiāng)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xiāng)為法。古之所謂“鄉(xiāng)先生沒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選自《全唐文》第06部卷五百五十六)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祖道都門外 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飲宴
餞行
B.其意豈異也豈:難道
C.予忝在公卿后忝:辱,辱沒
11、
D.楊侯始冠,舉于其鄉(xiāng)始冠:剛滿二十歲
答案 C
解析 “忝”,在這里是謙辭,愧,有愧于。
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體現(xiàn)楊巨源高尚品質(zhì)的一組是( )
①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卩l(xiāng)人莫不加敬?、壑惺朗看蠓?,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艿缆酚^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菥熤L于詩者,亦屬而和之?、抟坏┮阅隄M七十,亦白丞相,去歸其鄉(xiāng)
A.③④⑥B.②⑤⑥
C.②③④D.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僬f的是疏廣和疏受二人;③是指中世士大夫,而非楊巨源;④是疏廣、疏受二人辭官而去時的情形。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開頭交代疏
12、廣和疏受二人因年老辭官回鄉(xiāng)時朝野相送的盛況,是借以烘托楊巨源令人景仰的美好才德。
B.文章第三段是對楊巨源辭官離去時情形的推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楊巨源在人們心目中威信的質(zhì)疑。
C.作者將楊巨源與中世士大夫放在一塊進行對比,更清楚地表現(xiàn)了楊巨源的人品。
D.全文情真意切,發(fā)自肺腑,文末的反復修辭更是對楊巨源高貴品質(zhì)的極力贊美。
答案 B
解析 對楊巨源辭官離去時情形的推測,實際上是贊揚楊巨源功成身退、不戀名利的節(jié)操。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吾聞楊侯之去,丞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
譯文:
(2)鄉(xiāng)
13、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xiāng)為法。
譯文:
答案 (1)不過我聽說楊君離開的時候,有個宰相很愛惜他的才干,就向皇帝申請任命他做家鄉(xiāng)的少尹,不停止他的官俸,還寫詩歌來勸勉他。
(2)家鄉(xiāng)的人沒有哪一個不加倍尊敬他,而且告誡子孫要把楊君不離開故鄉(xiāng)作為學習的楷模。
參考譯文
古時候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因為年老,同一天辭掉官職離去。當時,朝廷中的公卿在都城門外大路旁擺設宴席,為他們餞行,乘坐的車駕有數(shù)百輛之多。路上旁觀的人,有很多為之感嘆并流下了眼淚,都稱贊他倆的賢明。漢代的史書記載了他們的事跡,而后世擅長繪畫的人又把他們的事跡畫了下來,這些畫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
14、發(fā)生的事情。
國子監(jiān)司業(yè)楊巨源,正當他以精通《詩經(jīng)》的才能來教育學生的時候,一旦到了七十歲,也稟告丞相離職回到自己
的故鄉(xiāng)。世上常說古時的人是現(xiàn)今的人比不上的,而今楊巨源與疏氏二人,猜想他們辭官的情景難道有什么不同嗎?
我勉強躋身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為楊侯送行。不知道楊侯走的時候,都城門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車有多少輛?馬有多少匹?道邊的旁觀者,有沒有也為他感嘆,知道他是賢者,還是不知道他是賢者呢?而史官又能不能鋪張渲染他的事跡,寫成傳記作為疏氏二人的事跡的繼承呢?楊侯不會被冷落吧?我看到當今世上沒有擅長繪畫的,因而畫還是不畫,當然就不必去說它了。不過我聽說楊君離開的時候,有個宰相很
15、愛惜他的才干,就向皇帝申請任命他做家鄉(xiāng)的少尹,不停止他的官俸,還寫詩歌來勸勉他。京城中擅長寫詩的人,也作詩來應和。又不知道古時候疏氏二人離京時,有這樣的事嗎?古人與今人相同還是不同,不得而知?。?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把官府當做自己的家,不做官了就無家可歸。楊侯剛成年,便在他的家鄉(xiāng)被薦舉,參加了“鹿鳴宴”后來到朝廷的?,F(xiàn)在他回到故鄉(xiāng),指著那里的樹說:“那些樹是我的先人種的;那條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時候釣魚、游戲的地方?!奔亦l(xiāng)的人沒有哪一個不加倍尊敬他,而且告誡子孫要把楊君不離開故鄉(xiāng)作為學習的楷模。古人所謂“鄉(xiāng)先生逝去之后能夠在鄉(xiāng)里社廟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
四、隨堂練筆
15.結合本文最后一段,談談韓愈古文運動的主張,不少于300字。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