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歷史總復習: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44900312 上傳時間:2021-12-06 格式:DOC 頁數:13 大小:655.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精修版高考歷史總復習: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1頁
第1頁 / 共13頁
精修版高考歷史總復習: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2頁
第2頁 / 共13頁
精修版高考歷史總復習: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3頁
第3頁 / 共1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歷史總復習: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精修版高考歷史總復習: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歷史備考精品資料【精校版】 單元整合提升 一、宏觀上掌握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特點 方面 特點 農業(yè)生產模式 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農經濟為主要生產模式,實行精耕細作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農土地所有制、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多種形式并存 經濟重心 經歷了從西向東、從北向南的轉移過程,中國社會經濟的空間格局不斷變化 工商業(yè) 作為農業(yè)經濟的補充而存在,但曾長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經濟結構 明朝中后期在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孕育出資本主義萌芽 經濟政策 中國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在明清時期還采取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工商業(yè)和資本主義萌

2、芽的發(fā)展 [針對訓練] 1.(2017郴州模擬)朝奉本是一種古老的官職。秦代有朝請,漢代有奉朝請,意思是“逢朝會請”,即每逢上朝便應召議事,并不實指某個官位。明清兩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記富商和當鋪掌柜的專稱?!盎罩莩睢边@種現(xiàn)象本質上說明了(  ) A.徽商棄商從政    B.徽商追求虛榮 C.徽商尋求政治庇護 D.政府抑商 解析:根據材料“徽州朝奉”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本質上反映了政府重農抑商的政策導向,商人希圖通過自我加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故D項正確;徽商棄商從政與材料和史實均不符,故A項錯誤;追求虛榮反映的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與題干“本質”不符,故B項錯誤;根據

3、材料“徽州朝奉”是一種自我“加封”,不是官府封授,故C項錯誤。 答案:D 二、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變遷 1.古代中國經濟發(fā)展先后形成過兩個重心:黃河流域是我國最早的經濟中心,魏晉南北朝時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經濟發(fā)展水平超過北方,到明清時期南方經濟重心地位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2.經濟重心處于北方的時期:從先秦時期以來到南宋以前。 3.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1)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的南遷,不僅為南方地區(qū)補充了大量勞動力,也帶來了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②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 ③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蘊含著發(fā)展農耕經

4、濟的巨大潛力。 (2)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朝代 表現(xiàn) 特征 魏晉南北朝 初步形成稻麥兼種、水陸互補的作物體系,耕地面積和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 江南得到初步開發(fā) 中唐以后 南方經濟繼續(xù)加速發(fā)展,逐漸趕上北方 南北經濟基本持平 南宋時期 經濟上南強于北的局面完全確立,南方正式成為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 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3)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多重影響。 ①對城市交通貿易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推動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發(fā)展,海上交通和運輸有了很大的改善,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時期,南方工商業(yè)城市增多,商品經濟發(fā)達,一直

5、到現(xiàn)在都受益匪淺。 ②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北方人口的南遷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而經濟重心的南移又反過來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遷。 ③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也促進了南方地區(qū)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④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經濟重心南移,導致南方某些地區(qū)被過度開發(fā),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針對訓練] 2.(2017荊州質檢)《隋書食貨志》云:“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撥南奔者,并謂之僑人。皆取舊壤之名,僑州郡縣?!比缭诰┛?今江蘇鎮(zhèn)江)僑立南徐州。僑州郡縣設立的主要影響是(  ) A.促進了長江流域的開發(fā)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

6、.實現(xiàn)了北人還鄉(xiāng)的愿望 D.維護了江南士族的特權 解析:材料中自西晉以來,“百姓之自撥南奔”,北方百姓南遷長江流域,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僑州郡縣的設立因此促進了長江流域的開發(fā),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僑州郡縣的行政效率,故B項錯誤;從材料也無法推斷出北人實現(xiàn)還鄉(xiāng)的愿望,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僑州郡縣與江南士族的關系,故D項錯誤。 答案:A 一、宋朝的商業(yè)革命和西方的商業(yè)革命之不同 1.從發(fā)展水平看,宋朝的商業(yè)革命仍然沒有突破農耕經濟的范疇,沒有進一步推動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的產生;西方的商業(yè)革命促進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促進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力量的成長。 2.從范圍看,宋朝的

7、商業(yè)革命由于專制制度的阻礙,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仍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制約,對外貿易仍以官方貿易為主,官營手工業(yè)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國內市場比較狹小;西方的商業(yè)革命已形成區(qū)域性貿易市場,使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xiàn),推動了經濟結構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出現(xiàn)股份制、銀行等經營現(xiàn)象。 3.從影響上看,宋朝的商業(yè)革命沒有推動封建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邁進;西方商業(yè)革命迫使西歐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貿易中心的轉移推動了西歐的英國、荷蘭、法國等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思想文化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針對訓練] 3.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從經濟方面講,宋朝面臨中國有史以來最為顯著的進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

8、經濟現(xiàn)象可做其依據的是(  ) A.“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B.“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 C.“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 D.“萬歷盛時,資本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發(fā)展——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城市發(fā)展)?!耙耘L?,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一句出自《戰(zhàn)國策》,描述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農業(yè)生產的情況,故A項錯誤;“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說明這一時期店鋪林立,市坊界限已打破,符合北宋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xiàn),故B項正確;“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說明此時已出現(xiàn)雇傭關系,應當是在明朝,故C項錯誤;“萬歷盛時,資本在

9、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中“萬歷”是明朝皇帝年號,故D項錯誤。 答案:B 二、明清時期,中國和西方歷史的不同走向 比較項 中國 西方 經濟 農耕經濟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 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開展工業(yè)革命,向工業(yè)化國家轉變 政治 君主專制統(tǒng)治進一步強化 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逐步確立 外交 閉關鎖國 殖民擴張 思想 理學占主導;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科技 傳統(tǒng)科技進入總結階段,沒有發(fā)展為近代科技 近代科學產生 [針對訓練] 4.(2016黃山模擬)學者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以保

10、守的對策來對付進取的政策,這種中西之間的態(tài)勢就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一系列變化的基礎和原因?!袊谑澜缑褡逯种兴幍谋粍泳置?,不是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而是從鄭和航海(1405—1433年)以來已見端倪了。”對該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 A.鄭和航海時期的中國已經落后于西方 B.西方進取從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會的轉型 C.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中國對外交流完全停滯 D.政策差異導致了中西歷史發(fā)展方向的迥異 解析:在鄭和航海的15世紀前期,西方受教會長期統(tǒng)治影響,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處于落后狀態(tài),資本主義萌芽在當時處于初始狀態(tài),還沒有發(fā)展起來,中國就綜合國力來說是強于西方的,故A項錯誤;明朝時中國

11、社會沒有實現(xiàn)轉型,而且材料重點不是論述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中說到“被動”,并沒有表達完全停滯的意思,這種說法過于絕對,故C項錯誤;材料指出自鄭和航海之后中國日益保守,而同時代的西方日益進取,這種保守和進取的差別體現(xiàn)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外交往等各個方面,其最終帶來的是中國與西方后續(xù)發(fā)展方向的大相徑庭,故D項正確。 答案:D 近(現(xiàn))代化史觀 1.概念解讀:近(現(xiàn))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轉變的必經階段。近(現(xiàn))代化史觀是指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變遷,即由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由此引起相應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軍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

12、式的一系列全方位的社會變革與轉型。 2.主要線索。 (1)橫向看,現(xiàn)代化的目標和內容在不同的領域表現(xiàn):政治方面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經濟方面是工業(yè)化、市場化;社會方面表現(xiàn)為平等化、世俗化、城市化、福利化和流動化;個人方面則表現(xiàn)為開放、參與、獨立和平等等特點。此外還包括均富化、教育普及化、信息傳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2)縱向看,按中國多數學者的觀點:第一次現(xiàn)代化是指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變的過程;第二次現(xiàn)代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化和知識經濟崛起而啟動的新型現(xiàn)代化。 真題展示 (2013浙江卷)(節(jié)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馬克思在1853年就預言:“與外界隔絕曾是保

13、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tài)在英國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瘪R克思在這里使用了“暴力”一詞,這無疑是侵略的同義詞。但他并沒有用侵略和被侵略來概括全部中外關系?!亚致酝致詭淼纳鐣兓珠_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閱讀材料,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帶來的社會變化分開來”的思路,概括l9世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解析:在解答時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帶來的社會變化分開來”的思路,對西方擴張所帶來的破壞性與建設性的雙重作用進行辯證分析。 答案: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但使原有經濟結構遭到破壞,

14、社會經濟出現(xiàn)新成分;洋務企業(yè)、民族資本企業(yè)創(chuàng)辦,民族工業(yè)興起;中國經濟被卷入世界市場。 備考指導 1.關于現(xiàn)代化的類型根據其途徑可分為原發(fā)型和傳導型兩類。前者如英國、法國、美國等;后者如日本、中國等。根據社會形態(tài)可分為資本主義類型和社會主義類型兩種。 2.世界現(xiàn)代化出現(xiàn)多元模式。如歐美國家的現(xiàn)代化模式、蘇聯(lián)的斯大林模式、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等。 3.現(xiàn)代化雖然有西化內容,但不是完全等同于西化。正確的心態(tài)是既要立足國情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借鑒有關的經驗教訓,以史為鑒,防止生搬硬套。 4.建立民族獨立國家是現(xiàn)代化的前提,民族獨立是現(xiàn)代化的產物。 5.現(xiàn)代化是一種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5、,但現(xiàn)代化并不等同于社會進步。它也有消極的一面,需要人類在探索中糾正失誤,趨利避害,學會循序漸進。如工業(yè)革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生活惡化,女工、童工問題等,后來西方國家進行了糾正,現(xiàn)在的西方國家福利已成為人的普遍權利。 1.工官。 管理官府手工業(yè)的官署。始于周,各朝代不同程度存在。春秋以前,工官壟斷了手工業(yè);春秋開始,手工業(yè)出現(xiàn)了官營、私營和家庭并存的局面。 秦時管理官府手工業(yè)的官署,縣有工官、司空,縣以上直到中央有工室、邦司空、大官、左府、右府、左采鐵、右采鐵等,官員有丞、嗇夫等,縣的令、丞對官府手工業(yè)的管理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勞動者則有工師、工匠、徒、隸等,由曹長領班工作,生產門類

16、有鐵的開采和冶鑄、鑄錢、車輛、兵器、用具,漆樹的種植與漆的生產等。產品主要歸官用,也有出售的。 漢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縣設置工官,諸侯王國也有工官。漢武帝時,官府手工業(yè)有很大的擴展。當時,中央的許多機構,如太常、宗正、大司農、少府、中尉、將作大匠、水衡都尉等,屬下都設有各種名目的工官或兼營官府手工業(yè)的官署,其中以供應皇室需要的少府設置最多。官府手工業(yè)的生產,由護工卒史、工官長、工官丞、掾、史、令史、佐、嗇夫等管理,勞動者有工、卒、徒、工巧奴等。 從唐朝開始,工官制度進行了調整,工匠出現(xiàn)了“雇募制”。直到明朝前期止,官營手工業(yè)一直居主導地位。 2.屯田制。 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

17、地,征收一定數額田租。淵源于西漢,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漢前元十一年(前169),漢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漢武帝調發(fā)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當時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邊陲,主要方式為軍屯,且規(guī)模不大。東漢末年,戰(zhàn)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今河南許昌)附近進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其實是被迫而來的。曹魏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曹魏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yè)生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

18、曹操統(tǒng)一北方創(chuàng)造了物質條件。 3.莊園經濟。 地主依靠政治特權取得或兼并農民土地而形成。皇室的莊園為皇莊,稱苑、宮莊、王莊等;貴族、官吏和地主的莊園為私莊,稱墅、別墅、別業(yè)、別莊等;屬于寺廟的莊園稱常住莊。唐中期以后,成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莊園地主一般把莊田租給農民耕種,收取地租。租地農民對地主有一定的依附關系。莊田產品多用于自給,少數也出賣。莊園(田莊)經濟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tài)。 4.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是漢武帝實行的財政政策。漢武帝時,為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打擊工商業(yè)者,實行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并設置行政機構具體管理。鹽官營的辦法是:民制、官收、官運、官銷。募民自備生產費用煮

19、鹽,政府提供主要的生產工具牢盆(煮鹽用的大鐵鍋)以間接控制其生產,產品由官府收購。鐵的官營控制更緊,包括直接組織開礦冶煉,鑄造器物及銷售,即控制了生產和流通的全部過程,不像鹽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鹽和鑄鐵會被處以刑罰,工具和產品沒收入官。管理鹽鐵事業(yè)的官吏,多為商賈出身。 鹽鐵官營雖然在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抑制商人勢力方面有積極意義,但亦不免帶有封建官營事業(yè)共有的弊病。 5.匠籍制度。 元代為了便于強制征調工匠服勞役,將工匠編入專門的“匠籍”。明代手工業(yè)者一律編入匠籍,隸屬于官府,世代相襲,實行輪班或住坐為國家服役。這種匠籍制度限制了工匠的獨立自主的經營。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政府決定

20、廢除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為民”。 明代沿襲了元代的匠籍制度,將人戶分為民、軍、匠三等。其中匠籍全為手工業(yè)者,軍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衛(wèi)所管轄的軍器局中服役者,稱為軍匠。從法律地位上說,這些被編入特殊戶籍的工匠和軍匠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他們要世代承襲,且為了便于勾補不許分戶。匠、軍籍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為困難,需經皇帝特旨批準方可,二身隸匠、軍籍是不得應試躋于士流的。輪班匠的勞動是無償的,要手工官坐頭的管制盤剝,工匠以怠工、隱冒、逃亡等手段進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適應商品經濟發(fā)展的以銀代役法。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輪班匠一律征銀,政府則以銀雇工。這樣,輪班匠實際名存實亡,身隸匠籍者可自由

21、從事工商業(yè),人身束縛大為削弱。明中期開始的逐步深化的匠役改革無疑促進了民間手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到了清代順治二年,持續(xù)了4個半世紀的匠戶制度正式終結,匠人才獲得自由身份。 6.兩稅法。 中國唐代后期用以代替租庸調制的賦稅制度。開始實行于德宗建中元年(780)。由于土地兼并逐步發(fā)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農民很多。農民逃亡,政府往往責成鄰保代納租庸調,結果迫使更多的農民逃亡,租庸調制的維持已經十分困難。與此同時,按墾田面積征收的地稅和按貧富等級征收的戶稅逐漸重要起來。安史之亂以后,賦稅制度非?;靵y。賦稅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大歷十四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楊炎建議實行兩稅法。到次年(建中元年)正月,正式

22、以敕詔公布。兩稅法的主要原則是只要在當地有資產、土地,就算當地人,上籍征稅。同時不再按照丁、中的原則征租、庸、調,而是按貧富等級征財產稅及土地稅。這是中國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的一大變化。從此以后,再沒有一個由國家規(guī)定的土地兼并限額(畔限)。同時征稅對象不再以人丁為主,而以財產、土地為主,而且愈來愈以土地為主。 7.貨幣白銀化。 中國白銀雖有很久的歷史,但西漢以前,多做工藝上的用途。東漢以后偶有用作支付工具的,然而一直到明初,白銀算不得十足的貨幣。明中后期,在民間白銀貨幣化趨勢的沖擊下,政府正式取消白銀的禁令,特別是隆慶元年(1567)明穆宗頒令:“凡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

23、只許用錢。”這是明政府首次以法權形式肯定了白銀的合法貨幣地位。萬歷年間,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標志著白銀貨幣化的最終形成。 8.廣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又叫“洋行”或“洋貨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對外國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但也阻礙了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與經濟往來,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9.明后期社會轉型研究。 “明后期社會轉型研究”,從史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國的古代社會究竟是向前發(fā)展變化的,還是停滯無發(fā)展的,在我國的古代社會能不能產生近代性的因素,我國古代社會能不能向近代社會轉變。在這個問題上,我國史學界和國外史學界長期以來都存在較為激烈的爭論和分歧。對于中國古代社會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會因素,能否向近代社會轉型,中外學者向來有不同看法。不同觀點盡管很多,但歸結起來只有兩大學派:一派是不變論、無發(fā)展論、停滯論;另一派是變遷論、發(fā)展論、轉型論。兩派爭論的焦點又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期,即15世紀至19世紀。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