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例《長度單位換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錯例《長度單位換算》(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三 年級數(shù)學 上冊學生錯例
學校 諸暨市浣紗小學 錯例采集者 壽金利 分析的班級人數(shù) 24人 錯誤率 62.5 %
錯題來源:第三 單元 相關教學內(nèi)容 浙教版《認識長度單位》 單元測試 課
題目出處 單元復習卷(三)第三大題單位換算
典
型
錯
例
教學簡述:這是第三單元測試卷中的一道單位換算題。學生之前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知道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能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但沒有切實掌握并辨析清楚不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及轉(zhuǎn)換方法,缺少指導性練習。
題目:
單位換算:4250mm=(
2、)dm( )cm
學生錯解:
錯誤1:不懂不會做,亂寫一通的有4個,占16.67%
錯誤2:4250mm=(40)dm( 25)cm,沒有化成最簡3個占12.5%
錯誤3:4250mm=(42)dm(50)cm,單位沒看清楚4個占16.67%
錯誤4:4250mm=(4)dm(250)cm,4250mm=(4)dm(25)cm,
4250mm=(4)dm(25)cm,進率混淆,4個16.67%
錯誤類型判別 (打√)
要
素
教師
(√ )
3、
學生
(√ )
教材
(√ )
性
質(zhì)
基礎性練習
( )
綜合性練習
(√ )
拓展性練習
( )
錯
因
分
析
使學生在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礎上,能夠熟練地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準確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長度單位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但是,對于這一知識點的掌握過程,學生卻是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對單位間的進率認識不深,容易混淆。如:50毫米=5厘米,30厘米=3000分米等。有些學生很容易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與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混淆,錯當成進率是100了。
二是沒有準確掌握好
4、單位之間的大少轉(zhuǎn)換方法。例如:4200毫米=42分米,50米8厘米=58厘米等。個別學生很容易忽略長度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時的乘除進率問題,導致出錯。小單位轉(zhuǎn)化成大單位時應該除以進率,大單位轉(zhuǎn)化成小單位時除以進率。如:錯例4主要是學生對毫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識記不清,此外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沒有掌握,尤其是沒有接觸過進率是100、或是1000的小單位化大單位的習題。
三是個別學生出現(xiàn)在做題時沒有認真審清題意的現(xiàn)象。如:錯例3 。對于涉及長度單位換算的題目,部分學生容易由于沒有審清題意,只顧埋頭計算而沒有考慮到單位換算而出現(xiàn)錯誤。
當然不能排除學困生,他們一看到“毫米、厘米、分米”類似的字眼,眼都花了
5、,頭都昏了,所以對于此類題目根本無從下手。
指
導
建
議
針對上述出錯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熟記長度單位的進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等。
二是使學生切實掌握并辨析清楚相鄰單位間和不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方法,能正確判別它們之間的進率,以確保單位轉(zhuǎn)化的正確。
三是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單位換算的基本方法。即高級單位轉(zhuǎn)化成低級單位,乘以相應的進率;低級單位轉(zhuǎn)化成高級單位,除以相應的進率等等。
四是看到單位換算的題目不要慌,要仔細看清楚是哪些單位之間在換算,先想
6、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再思考大小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問題,是乘以進率還是除以進率。
像4250mm=( )dm( )cm這道題,可以把4250 mm拆成(4000+200+50)mm的形式,然后一個數(shù)一個數(shù)的來考慮會更簡單些。
經(jīng)過嘗試,通過實施以上的教學策略后,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計算準確率明顯提高。
資
源
鏈
接
一、可以用五指記憶法,辨析相鄰單位和不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尾指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 10
7、 10
大拇指和食指的距離最大,所以進率是1000,其他相鄰的手指間距一樣都是10,一個間距是10,兩個是100,三個是1000。
二、相關練習:
1.填空:
350cm=( )m( )dm 860mm=( )dm( )cm 5130mm=( )m( )dm ( )cm
2.用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使等式成立:
20( )+3( )= 5 ( ) 200( )+30( )= 5 ( )
200( )+3( )= 5 ( ) 2000( )+30( )= 5 ( )
2000( )+3( )= 5 ( ) 2000( )+300( )= 5 ( )
3( )5( )= 3005( ) 1( )2( )= 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