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課件.ppt
《北京市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北京市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課件.ppt(39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PARTTWO 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 專題九文言文閱讀 2018 中考說明 與部編 蘇教共有篇目1 陋室銘 近10年未考 2 三峽 2016年單篇考查 3 記承天寺夜游 近10年未考 4 與朱元思書 近10年未考 5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2009年單篇考查 6 桃花源記 2012年單篇考查 7 小石潭記 近10年未考 8 岳陽樓記 10年2考 2015年與 游岳陽樓記 對比考查 2008年單篇考查 9 醉翁亭記 近10年未考 10 魚我所欲也 2011年單篇考查 11 送東陽馬生序 2014年單篇考查 12 曹劌論戰(zhàn) 近10年未考 13 鄒忌諷齊王納諫 近10年未考 14 出師表 2018年加鏈接材料考查 2018 中考說明 外部編 蘇教共有篇目15 論語 十二章16 誡子書17 河中石獸18 答謝中書書19 雖有嘉肴 教學相長 20 馬說21 湖心亭看雪 課標規(guī)定篇目22 大道之行也23 愛蓮說24 富貴不能淫25 北冥有魚課標外2018 中考說明 規(guī)定篇目26 核舟記 2013年單篇考查 27 唐雎不辱使命 近10年未考 考情總結(jié) 1 從選文范圍看 近5年文言文閱讀主體材料大都選自課文 2015年考過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 近2年的鏈接材料涉及課外文言文 從全部考查課內(nèi)文言文到課內(nèi)與課外結(jié)合 這也是2019年的命題導向 學好課內(nèi)文言文 適當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文言文 是備考上策 2 從試題的分值看 北京市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分值不高 但試題的答題難度在逐步加大 近5年的分值徘徊在8 10分之間 預測2019年中考文言文試題的答題難度與2018年相當 比過去幾年的答題難度有所加大 3 從試題的題型看 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考查文言知識積累與文意理解轉(zhuǎn)向重點考查文意理解與鑒賞評價 題型更加靈活多變 命題者對學生的愛國觀 人生觀 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已經(jīng)明顯體現(xiàn)在近2年的文言文閱讀考查中 這也將是2019年的新題型 題型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將是北京市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趨勢 4 從選文字數(shù)看 2018年字數(shù)最多 主體選文561字 鏈接材料170字 共731字 已經(jīng)超越高考文言文閱讀材料字數(shù) 這釋放出文言文閱讀量增加的信號 快速閱讀與快速理解將是2019年文言文閱讀備考重要策略 5 從選文的文體看 近5年中考主要選表 散文 贈序 游記等文體 2019年除了要繼續(xù)關(guān)注這些文體外 還要關(guān)注傳記 書信 對話式論述文 論語 等文言文類別 6 從命題的導向看 新一輪課改理念會日益體現(xiàn)在未來中考試題中 引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檢測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測試學生語文知識 考查學生語文能力 將是2019年文言文命題的指導思想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第1講理解詞句分析人物 真題體驗 答案 C 解析 依據(jù)試題要求 著眼各句語境 聯(lián)系自己的文言詞語積累來答題 A 益 好處 益處 更加 計 計算 B 達 顯達 懂得 是 代詞 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 D 雅 正確 文雅 涕 眼淚 鼻涕 C 憂 憂愁焦慮 竭 竭盡 每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C項 答案 乙 解析 翻譯文言語句應該直譯 講究字字落實 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 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 把詞語放到語境中 根據(jù)上下文推斷 甲句翻譯應是 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 都拿來跟他商討 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 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們的位置 丙句翻譯應是 后來遇到兵敗 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 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 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 于 傾覆 時接受任務不是為了報答臨終托付大事的恩情 理解和翻譯全都正確的一項是乙 答案 諸葛亮在 出師表 中寫到為報先帝遺愿 已經(jīng)平定南方并即將北伐 以便早日鏟除奸雄 恢復漢朝基業(yè) 此外他還用懇切的話語勸勉陛下 親賢臣 遠小人 論述至情至理 體現(xiàn)他心系國家命運 對國事鞠躬盡瘁 直言進諫 耿直不諱的精神 在 舊唐書 魏征傳 中提到魏征剛直不阿 治國有方 為君主上書的諫言多達200余則 可見對國事的用心負責 岳飛則是表達了消滅蠻夷 平定動亂局勢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 由此可見他始終把為國盡忠放在第一要位 解析 這道題是將課內(nèi)文言文與課外文言文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 以課內(nèi)為主 課外為輔 又將閱讀理解與鑒賞評價結(jié)合起來考查 為創(chuàng)新題型 出師表 是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 文中以懇切的言辭 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 廣開言路 嚴明賞罰 親賢臣 遠小人 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 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鏈接材料一中 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 性又抗直 無所屈撓 卿所陳諫 前后二百余事 非卿至誠奉國 何能若是 寫出魏征剛直不阿 治國有方 為君主上書的諫言多達200余則 可見對國事的用心負責 鏈接材料二中 當激厲士卒 北逾沙漠 盡屠夷種 迎二圣歸京闕 取故地上版圖 朝廷無虞 主上奠枕 余之愿也 寫出岳飛消滅蠻夷 平定動亂局勢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 可見岳飛始終把為國盡忠放在第一要位 考點1理解文言實詞 技法精講 常見題型 1 選擇題 辨析異同 2 主觀題 解釋詞義 考點2翻譯理解文言句子 技法精講 常見題型 1 筆譯題 翻譯文言句子 2 選擇題 理解文言句子 考點3分析人物形象特點 技法精講 常見題型 1 選文表現(xiàn)了 怎樣的品質(zhì) 性格特點 2 的哪些方面 精神 讓人感動 欽佩 請根據(jù)選文第 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3 本文中 還有什么突出之處受人推崇 請簡要分析 4 通過剖析事件分析人物 人物形象正面人物 君王 善于納諫 知人善用 體貼民情 愛民如子臣子 敢于進諫 忠君愛國 機智勇敢 能言善辯 精于謀劃 以死衛(wèi)國 為人謙讓 破案如神名士 情趣高雅 超凡脫俗 桀驁不羈 多才多藝 機智果斷父母 教子有方 愛子情深 深明大義 重視教育 教導有方小孩 機智聰慧 好學上進 孝敬長輩 口齒伶俐 勤奮刻苦 專心致志反面人物 狡詐貪婪 趨炎附勢 背信棄義 沽名釣譽 恃強凌弱 見風使舵 蠻橫專斷 表里不一 口蜜腹劍 無惡不作 忘恩負義 油嘴滑舌 卑鄙無恥 落井下石 投機取巧 乘人之危 第2講理解內(nèi)容開放探究 真題體驗 答案 得道多助 解析 甲文既講了 得道多助 的思想 也講了 失道寡助 的思想 而乙文只講了 得道多助 的思想 沒有講 失道寡助 的思想 所以 兩文的共同點是 得道多助 的思想 在解答這類試題時 一定要準確審題 有針對性地解答 答出要點 答案 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感悟 我們?nèi)绻驹谡x 仁義方面 就會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幫助 要是違背道義 仁義 必然陷于孤立 解析 文章通過對 天時 地利 人和 這三者加以比較 層層遞進 論證了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的道理 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用天時 地利 人和三者相互比較組成 中間兩個 不如 相連 表示了遞進關(guān)系 一個比一個重要 這樣提出論點 更顯得觀點鮮明 給人的感悟和啟示也更加直接真切 考點4理解文章內(nèi)容 把握人物情感態(tài)度 技法精講 常見題型 考查形式1 隱性考查即把對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的分析融進 歸納內(nèi)容要點 概括中心思想 或 篩選文章信息 的考查中 這種情形較為多見 2 直接考查即專門設題或設項要求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這種情形以前相對少見 但這種考查形式有增加的趨勢 這正是語文注重人文性和閱讀注重整體把握的必然要求 角度一理解詩歌內(nèi)容 技法精講 常見題型 1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 文中畫線句子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 對 作者為什么會 激動 憂憤等 角度二把握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 考點5開放探究 技法精講 常見題型 1 文中的人物故事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 2 甲乙兩文中的人物的品質(zhì)都有值得你學習的 請你具體說一說 TYPE2 專項突破 二 課內(nèi)文言文梳理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山不一定要高 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 有了龍就成為靈驗的 水 了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 這是簡陋的屋舍 只因我 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簡陋了 苔痕長到階上 使臺階都綠了 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草色映入竹簾 使室內(nèi)染上了青色 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 交往的沒有平民 課文注釋 鴻儒 博學的人 鴻 大 儒 舊指讀書人 白丁 平民 指沒有功名的人 第1篇陋室銘 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 閱覽 珍貴的 佛經(jīng) 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 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 它好比 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 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說 有什么簡陋的呢 課文注釋 調(diào)素琴 彈琴 調(diào) 調(diào)弄 素琴 不加裝飾的琴 絲竹 絲 指弦樂器 竹 指管樂器 案牘 d 指官府文書 勞形 勞神傷身 形 形體 軀體 何陋之有 即 有何陋 語出 論語 子罕 意思是 有什么簡陋的呢 之 賓語 何陋 前置的標志 文學常識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 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這種文體形式短小 文字簡潔 一般用韻 根據(jù)載體和用途的不同 又分為座右銘 器物銘 墓志銘 居室銘 山川銘等 陋室銘 即屬于居室銘 主旨歸納 陋室銘 通過對自己的簡陋居室的描寫 說明了 陋室 不陋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寫作特點 1 托物言志 彰顯主題 本文借 陋室 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懷和志趣 本文以 有仙之山 有龍之水 比喻 陋室 也具有 名 和 靈 的性質(zhì) 自然引出本文的主旨句 惟吾德馨 接下來作者分別從居室的環(huán)境 主人的交往情況及日常生活 鮮明地展示了 陋室 主人的精神生活風貌 足以看出 惟吾德馨 又足以表明 陋室 不陋 最后作者又用諸葛廬 子云亭類比 陋室 再次展現(xiàn) 陋室 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在更高境界上表現(xiàn)了 惟吾德馨 2 反向立意 不落俗套 文章一開始便運用反向立意的手法 只字不提 陋室 如何 陋 卻從 陋 的反面 不陋 來立意 極力表現(xiàn) 陋室 不 陋 把本來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 陋室 和居室主人的 德馨 聯(lián)系在一起 以 惟吾德馨 說明 陋室 不 陋 從 斯是陋室 歸結(jié)到 何陋之有 對 陋室 的 陋 字做了徹底否定 這種新奇別致的寫法 是文章構(gòu)思的精妙之處 形體 軀體 表示交往的人 表示來來往往的人 名詞用作動詞 出名 有名 形容詞用作動詞 靈驗 名詞用作形容詞 指德行美好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 受到擾亂 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 感到勞累 這 博學的人 平民 指沒有功名的人 彈琴 助詞 賓語前置的標志 不譯 助詞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不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談笑有鴻儒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可以調(diào)素琴 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惟吾德馨 2 試分析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的言外之意 3 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實情況 評價一下劉禹錫的思想 作者并不是不喜歡音樂 在此 絲竹 暗指官場上聚會 酬宴時助興的音樂 而 無絲竹之亂耳 與下句 無案牘之勞形 相互對照 表達了作者對官僚們尋歡作樂的生活態(tài)度的批判和對官府公事的厭倦 表現(xiàn)了作者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 以及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示例一 我認為即便在現(xiàn)代社會 劉禹錫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陋室銘 表現(xiàn)了盡管居室簡陋 但只要居室的主人品德高尚 情趣高雅 就不會覺得簡陋 而是處處見雅趣的思想 在當今物欲橫流 競爭激烈的社會 我們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示例二 我認為劉禹錫在文中流露出的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思想 他逃避世俗 遠離大眾 缺少社會擔當精神 這種不與時俱進 不參與競爭的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是不容易生存的 自 三峽七百里中 兩岸連山 略無 闕 處 重巖在三峽七百里當中 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 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 重重疊疊的疊嶂 隱天蔽日 自非 亭午 夜分 不見曦月 懸崖峭壁像屏障一樣 遮蔽了天空和太陽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 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 課文注釋 自 于 這里是 在 的意思 略無 完全沒有 闕 qu 同 缺 空隙 缺口 嶂 zh ng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 如果不是 亭午 正午 亭 正 夜分 半夜 曦 x 月 日月 曦 日光 這里指太陽 第2篇三峽 在夏天江水猛漲 漫上山陵的時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 不能通航 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 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 傍晚便可到達江陵 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 即使騎著駿馬 駕著疾風 也沒有這么快 課文注釋 在春 冬兩個季節(jié) 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碧綠的深潭 回旋的清波 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在極高的山峰上 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 在山峰之間 常有懸泉瀑布飛速地往下沖蕩 水清樹榮 山高草盛 很有趣味 課文注釋 課文注釋 在春 冬兩個季節(jié) 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碧綠的深潭 回旋的清波 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在極高的山峰上 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 在山峰之間 常有懸泉瀑布飛速地往下沖蕩 水清樹榮 山高草盛 很趣味 在秋天 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 樹林和山澗一片清涼 凄寒 經(jīng)常聽到 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 聲音接連不斷 非常凄慘悲涼 空曠的山谷傳來猿鳴的回聲 聲音悲涼婉轉(zhuǎn) 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漁歌唱道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文學常識 酈道元 約470 527 字善長 范陽涿縣 今河北涿州 人 北魏地理學家 生于官宦家庭 但仕途坎坷 好學博覽 文筆深峭 愛好游歷 著有 水經(jīng)注 四十卷 酈道元可稱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 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影響頗大 主旨歸納 本文以凝練 生動的筆墨 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 清幽秀麗的景色 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闕 同 缺 空隙 缺口 有時 即使 甚 很 形容詞 極高的 動詞 消失 名詞 清波 形容詞 清澈 動詞 斷絕 介詞 在 連詞 如果 名詞用作動詞 下霜 形容詞用作名詞 清波 動詞用作名詞 飛奔的馬 形容詞用作名詞 急流 飛奔的馬快 接連不斷 寂靜 山峰 沖蕩 逆流而上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日光 這里指太陽 宣布 傳達 聲音悲涼婉轉(zhuǎn) 水清樹榮 山高草盛 早晨 6 內(nèi)容理解 1 課文描寫了三峽的山和水 為什么先寫山勢 后寫水勢 2 本文客觀地描寫了三峽的景色 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試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 兩山夾水的地方稱之為峽 因此寫峽必定要從山寫起 三峽的景色特征之一即山高嶺連 所以從山起筆 符合其特征 另外 先寫山勢能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 山高 水的落差大 山連 水不外泄 峽窄 斷面小 單位面積里水的流量大 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 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先寫山后寫水 也體現(xiàn)了由次到主的寫作順序 作者描繪三峽奇景 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例如寫群山連綿 高聳入云 體現(xiàn)了作者的欣賞贊嘆之情 再如寫三峽夏日的奔放和春冬之時的清幽 作者的贊嘆之情也蘊含在字里行間 良多趣味 一句 作者更是直抒胸臆 表達其贊嘆之情 特別是寫秋日的三峽 水枯氣寒 猿鳴凄異 再加上悲涼的漁歌 讓人感受到作者細膩敏感的內(nèi)心世界 3 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 三峽的山 和 夏季的水 的特點 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 高聳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流量大 水流湍急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 解開衣衫準備睡覺 這時月光悄悄照進入戶 欣然 起行 念 無與為樂 者 遂 至承天寺門里 十分幽美 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 想到?jīng)]有和我交談取樂的人 就來到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相與 步于中庭 庭下如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 于是 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 照在庭院里 課文注釋 戶 門 欣然 高興的樣子 念 考慮 想到 為樂 行樂 尋樂 取樂 遂 su 于是 就 相與 共同 一起 中庭 院子里 第3篇記承天寺夜游 好像一片積水澄澈透明 水中仿佛有藻 荇交錯縱橫 大概是竹柏枝葉的影子 哪個夜晚沒有月光 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課文注釋 文學常識 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眉山 今屬四川 人 宋代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主要作品有散文 記承天寺夜游 石鐘山記 赤壁賦 詩詞 飲湖上初晴后雨 題西林壁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 念奴嬌 赤壁懷古 江城子 密州出獵 等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對庭院月色的描寫 創(chuàng)造了一種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 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 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 考慮 想到 有時 名詞用作動詞 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睡覺 高興的樣子 于是 就 動詞 參與 這里有欣賞 領悟的意思 連詞 和 跟 5 內(nèi)容理解 1 描繪了月光下的美景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游 中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2 作者自謂 閑人 文中哪些語句與 閑 字有關(guān)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與 閑 字有關(guān)的語句有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戶 說明門庭冷落 念無與為樂者 表明交游之稀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點明其閑 閑 字含蓄地體現(xiàn)了作者復雜的心境 既有賞月的閑情雅致 又有郁郁不得志的惆悵情懷 3 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 你認為文章表達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雜的感情 4 作者在文中用 積水空明 藻 荇交橫 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 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等 作者描繪的境界 空明澄澈 疏影搖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的心境 遭貶謫卻依然曠達 風煙俱凈 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 沒有一絲風 煙霧也完全散凈 天空與群山是同樣的顏色 我乘船 隨著江流漂蕩 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奇山異水 任憑船隨意向東或向西漂流 從富陽到桐廬大約一百多里 的水路上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皆縹碧 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 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江底 游動的小魚 細小的石子 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都 可以看到 毫無障礙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 那驚濤駭浪像飛奔的馬 課文注釋 凈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消散 散凈 東西 向東或向西 奔 這里指飛奔的馬 第4篇與朱元思書 夾岸高山 皆生寒樹 負勢競上 江兩岸的高山上 都生長著蒼翠的樹 透出一派寒意 山巒憑借 高峻的 地勢 爭著向上 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 千百成峰 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互相 爭奪高處 筆直地向上 直插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 石 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 山間 的泉水沖擊著巖石 泠泠地發(fā)出聲響 美麗的鳥互相和鳴 嚶嚶地唱出和諧的韻律 課文注釋 上 方位名詞 這里用作動詞 意思是 向上 互相軒邈 意思是這些山巒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軒 高 邈 遠 這里均作動詞用 激 沖擊 撞擊 嚶 y ng 嚶成韻 鳴聲嚶嚶 和諧動聽 嚶嚶 鳥鳴聲 蟬則千轉(zhuǎn) 不窮 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 者 望蟬則長久不斷地鳴叫 猿猴也不停地長嘯 聲音不絕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 看到峰息心 經(jīng)綸 世務者 窺谷 這雄奇的 山峰也會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治理國家大事的人 看到 這些幽深的 山谷忘反 橫柯上 蔽 在晝猶昏 也會 流連忘返 橫斜的樹枝擋住了上面的天空 即便 在白天 林間仍顯得昏暗 疏條交映 有時見日 在枝條稀疏的地方 有時 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 見到陽光 課文注釋 千轉(zhuǎn) zhu n 長久不斷地叫 千 表示多 轉(zhuǎn) 同 囀 鳥鳴 這里指蟬鳴 鳶 yu n 飛戾 l 天 語出 詩經(jīng) 大雅 早麓 鳶飛戾天 魚躍于淵 意為鳶鳥飛到天上 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名利 鳶 俗稱老鷹 兇猛而善高飛 戾 至 到達 息心 指平息名利之心 經(jīng)綸 籌劃 治理 反 同 返 返回 上 方位名詞作狀語 意思是 在上面 文學常識 吳均 469 520 字叔庠 吳興故鄣 今浙江安吉 人 南朝梁文學家 工于寫景 詩文自成一家 均文體清拔有古氣 好事者或?qū)W之 謂為 吳均體 吳均善于用駢文寫書信 今存 與施從事書 與朱元思書 與顧章書 三篇 皆以寫景見長 主旨歸納 本文作者從行船游江的實感出發(fā) 生動地描繪了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秀美的山水風景 抒發(fā)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轉(zhuǎn) 同 囀 鳥鳴 這里指蟬鳴 反 同 返 返回 表示約數(shù) 至 到達 數(shù)詞 十個十 數(shù)詞 極言其多 形容詞 獨一無二的 絕妙的 動詞 停止 間斷 沒有 不 形容詞用作動詞 消散 散凈 名詞用作動詞 向東或向西 動詞用作名詞 飛奔的馬 名詞用作動詞 向上 形容詞用作動詞 往高處遠處伸展 名詞作狀語 在上邊 全 都 跟 隨 急流的水 擬聲詞 形容水聲清越 樹木的枝干 6 內(nèi)容理解 1 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 有什么作用 2 本文重在寫景 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 試結(jié)合具體語句 說說文中的景物描寫中透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作者描寫山中的各種聲音 表面上看來熱鬧異常 其實是以動寫靜 顯示山深無人的幽靜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會 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向往 同時 為后文的 鳶飛戾天者 望峰息心 經(jīng)綸世務者 窺谷忘反 埋下伏筆 強調(diào)大自然對人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也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麗 示例一 從流飄蕩 任意東西 一句 讓人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 無拘無束 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 透露出作者恬靜的心境 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 示例二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負勢競上 互相軒邈 兩句 作者賦予山水以情感 生命 水在爭相向前 山在競相向上 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 自由的熱愛 對生命力的贊頌 示例三 鳶飛戾天者 望峰息心 經(jīng)綸世務者 窺谷忘反 一句 是由景生情 因情而明志的寫法 既表現(xiàn)了富春江的魅力 也表現(xiàn)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3 作者用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請說說富春江的山 奇 在哪里 水 異 在哪里 寫山的 奇 高峻 連綿 夾岸高山 皆生寒樹 負勢競上 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猿則百叫無絕 寫水的 異 清澈 湍急 水皆縹碧 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 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舜發(fā) 于畎畝之中 傅說舉 于版筑之間 膠鬲舉于魚鹽舜從田地之中被任用 傅說從筑墻的行業(yè)中被舉用 膠鬲從販賣魚和鹽的人中被選拔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 出來 管夷吾從獄官的手中釋放并被任命為官 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請到朝中 為相 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高位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 一定要先 課文注釋 發(fā) 興起 指被任用 舉 選拔 任用 舉于士 從獄官手中釋放出來 進而得到任用 士 獄官 心志 意志 感情 餓 使 經(jīng)受饑餓之苦 空乏 財資缺乏 拂 違背 所以 用這些辦法 曾 z ng 益 增加 曾 同 增 第5篇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 其體膚 空乏 其身 行拂 亂其所為 使他的意志痛苦 使他的筋骨勞累 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 使他身處貧困之中 使他做事不順 所以 動心忍性 曾 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 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 課文注釋 衡于慮 思慮堵塞 衡 同 橫 梗塞 不順 作 奮起 這里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 表現(xiàn)在臉色上 喻 了解 明白 入 指在國內(nèi) 法家拂 b 士 法家 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 輔佐君王的賢士 拂 同 弼 輔佐 出 指在國外 人恒過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慮 而后作 人常常犯錯誤 然后才能改正 內(nèi)心憂困 思慮堵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征于色 發(fā)于聲 而后喻 入 則無 一個人的想法只有 表現(xiàn)在臉色上 流露在言談中 才能被人們了解 在國內(nèi)假若沒有法家拂士 出 則無敵國外患者 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 在國外假若沒有與之匹敵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 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后人們就會明白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而死于安樂也 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學常識 孟子 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 共七篇 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 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 它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shù)著作 也是我國古代極具特色的散文專著 其文氣勢磅礴 邏輯嚴密 又長于比喻 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 對后世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主旨歸納 通過列舉六個出身低微而終擔大任的名人的事例和闡述安樂致國滅亡的事理 說明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 安逸享樂使人死亡的道理 激勵人們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要勇于進取 進而獲得成功 寫作特點 1 類比論證 層層深入 文章先列舉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 再推及與此相似的 是人 從個別到一般 闡述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而成的 接下來從個人作為推論到治國 最后歸結(jié)出全文論點 2 運用排比句式 如文章第1段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句式整齊 音韻和諧 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 孟子的說理散文善用排比 而且句式靈活 形式多樣 既給文章增添了氣勢 又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 勢力 地位相當?shù)膰?拂 同 弼 輔佐 曾 同 增 衡 同 橫 梗塞 不順 顯露 流露 獄官 賢士 興起 指被任用 違背 同 弼 輔佐 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 勞累 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 經(jīng)受貧困之苦 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 痛苦 名詞用作動詞 指犯錯誤 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 受到震撼 常常 奮起 這里指有所作為 了解 明白 任用 選拔 責任 使命 守法度的大臣輔佐君王的賢士 征驗 表現(xiàn)臉色 連詞 表并列 連詞 表順承 介詞 從 介詞 給 7 內(nèi)容理解 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 請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作者從個人 國家兩個方面論證 文章先談造就人才的問題 先以六個出身低微 經(jīng)過種種磨煉而終于身負 大任 的顯貴人物為例 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 同時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 提出 困于心 衡于慮 而后作 的觀點 從兩個方面說明人要有所作為 成就大業(yè) 就必須在思想 生活 行為等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煉 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 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決定個人能否成就大業(yè)的因素相仿 最后推出論點 2 孟子認為 一個國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運 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3 孟子的說理散文善用排比 句式長短錯落 這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請你以本文為例加以具體分析 內(nèi)有法家拂士 外有敵國外患 文章以 必先 二字領起 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構(gòu)成一組排比 讀起來一句緊接一句 非常有氣勢 且這組句子句式較整齊 以短句為主 和前后較長的句子搭配起來 使全段句式富于變化 讀起來節(jié)奏感很強 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 溪行 忘路之遠近 東晉太元年間 武陵郡有個人以捕魚為生 一天 他順著溪水劃船 忘了路程的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 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 忽然遇到 一片 桃花林 桃林 生長在 溪流的 兩岸長達幾百步 中間沒有別的樹 芳草鮮美 落英 繽紛 漁人甚異 之 復前行 欲窮其林 花草遍地 新鮮美好 落花紛紛 漁人非常詫異 再向前走 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課文注釋 緣 沿著 順著 遠近 偏義復詞 僅指遠 夾岸 在兩岸 落英 落花 一說 初開的花 繽紛 繁多的樣子 異 驚異 詫異 這里是 對 感到驚異 的意思 第6篇桃花源記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 便出現(xiàn)一座山 山上有一個小洞口 洞里 隱隱約約若有光 便舍 船 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好像有些光亮 漁人 于是下了船 上岸 從洞口進入 起初 洞口很狹窄 僅容一人通過 復行數(shù)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又走了幾十步 突然 變得 開闊敞亮了 這里 土地平坦寬闊 房舍整整齊齊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屬 阡陌 交通 雞犬肥沃的田地 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 村落間 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互相聽到 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田勞作 男女的穿戴 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樣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 自樂 老人和小孩 安閑快樂 課文注釋 舍 離開 儼 y n 然 整齊的樣子 屬 類 阡陌 qi nm 田間小路 南北的叫阡 東西的叫陌 交通 交錯相通 種作 此處指耕種勞作的人 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黃發(fā)垂髫 ti o 指老人和小孩 黃發(fā) 舊說是長壽的特征 用來指老人 垂髫 垂下來的頭發(fā) 用來指小孩 怡 y 然 高興的樣子 那里面的人 看見了漁人 就感到非常吃驚 問 漁人 從哪里來 漁人 詳細地回答了 桃花源人的 問題 有人 就邀請 漁人 到自己家里去 擺酒殺雞做飯 來款待他 課文注釋 所從來 即 從所來 從何處來 具 詳細 要 y o 同 邀 邀請 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樣一個人 都來打聽消息 他們 自己說 他們的 祖先 為了 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沒有再出去 于是就與外界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 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了 這個人一件一件地向 他們 詳細地說出了 自己 所聽到的事 課文注釋 村中人 都感嘆起來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請 漁人 到他們家中 都拿出酒飯 來款待他 漁人 停留了幾天 告辭離開 臨別時 這里面的人告訴 漁人 說 我們這個地方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說啊 課文注釋 漁人 已經(jīng)出來 找到他的船 就順著舊路 回去 一路上 到處做了記號 漁人到了 武陵 郡城 去拜見太守 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 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 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 終于迷失了 方向 不能再次找到 通往桃花源的 路了 課文注釋 南陽人劉子驥 是位志向高潔的隱士 聽到這件事 高興地計劃前往 沒有實現(xiàn) 不久 他 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沒有訪求 桃花源 的人了 課文注釋 文學常識 陶淵明 約365 427 東晉詩人 又名潛 字元亮 私謚靖節(jié) 因宅邊有五棵柳樹 又自號 五柳先生 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 長于詩文辭賦 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練 具有獨特風格 被稱為 田園詩人 作品有 歸園田居 桃花源記 飲酒 五柳先生傳 等 主旨歸納 本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 發(fā)現(xiàn)桃花源 訪問桃花源 再尋桃花源 為線索 以時間先后為順序 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 沒有剝削 自食其力 自給自足 和平恬靜 人人自得其樂的理想社會 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寫作特點 1 層層設疑 虛實結(jié)合 文章開頭雖交代了時間 地點 人物 但比較模糊 實際上都無從查考 寫桃花林奇景 似為人間所有又似為人間所無 又不說出它的確切地點 寫進入桃花源的通道更為奇特 宛如 洞天福地 待漁人進入桃花源 眼前出現(xiàn)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間生活圖景 可是 后來漁人出而復尋 本已做好的標記卻又全部消失 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 最后虛寫一筆 說南陽劉子驥 欣然規(guī)往 給好奇的讀者帶來微茫的希望 但又 未果 這種層層設疑 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表達了作者希望在現(xiàn)實中看到一個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也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 剪裁得體 詳略得當 課文第二 三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和淳樸的社會風尚 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理想的社會畫卷 例如對環(huán)境的描寫 寫到的事物就有土地 屋舍 良田 美池 桑竹 阡陌 雞犬等 再如對桃花源中人的描寫 詳寫了他們對漁人的熱情招待 特別是他們談話的內(nèi)容 寫得具體詳細 文章第一 四 五段寫得簡略 因為是故事的開頭 結(jié)尾 只和故事的傳奇性有關(guān) 妻子兒女 交錯相通 要 同 邀 邀請 新鮮美好 不值得 不必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不要說 更不必說 動詞 做記號 動詞 離開 名詞 房屋 名詞 標記 記號 動詞 尋找 副詞 隨即 不久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對 感到驚異 名詞用作動詞 實現(xiàn) 名詞作狀語 向前 往前 在兩岸 再盡 類 指老人和小孩 整齊的樣子 田間小路 邀請 沿著 順著 感嘆 拜訪 打算 計劃 問路 這里是 訪求 探求 的意思 助詞 的 動詞 作為 介詞 對 向 代詞 指見到的景象 代詞 指問題 代詞 這 那 代詞 這 指桃花源 代詞 他的 7 內(nèi)容理解 1 黃發(fā)垂髫 分別指代什么人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展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 2 桃花源奇異在何處 3 漁人離開桃花源后 便扶向路 處處志之 而后來太守派人隨漁人尋找桃花源 尋向所志 遂迷 不復得路 作者為什么將桃花源寫得若真若幻 可望而不可即 黃發(fā)垂髫 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 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安寧 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為了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 似真而幻的所在 也暗示桃花源是一個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 在現(xiàn)實社會中 這種生活圖景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 景奇 桃花林美景奇 桃花源內(nèi)環(huán)境奇 如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人奇 桃花源人長期與世隔絕 如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蹤奇 后人再去尋找桃花源 都一無所獲 不見其蹤影 從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聞水聲 如鳴珮環(huán)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著竹林 聽到流水的聲音 好像佩帶的珮環(huán)碰撞發(fā)出的聲音 心樂 之 伐竹取道 下 見小潭 水 我的 心情為之高興 砍倒竹子 開辟出一條道路 往下看見一個小小的石潭 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 底 近 岸 卷石底以出 格外清涼 小潭 以整塊石頭為底 在靠近池岸的地方 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 露出水面 課文注釋 西 向西 名詞作狀語 表示動作的方向 篁 hu ng 竹 竹林 如鳴珮環(huán) 好像佩帶的珮環(huán)碰撞發(fā)出的聲音 珮 環(huán) 都是玉飾 樂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以 為樂 下 名詞作狀語 表示方向 向下 冽 涼 以為 以 為 把 作為 近 用作動詞 靠近 第7篇小石潭記 成為坻 嶼 嵁 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青的樹木 翠綠的藤蔓 蒙蓋纏繞 搖曳牽連 參差不齊 隨風飄拂 課文注釋 小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 都好像在空中游動 什么依靠也沒有 陽光照到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魚兒 靜止著一動不動 忽然向遠處游去了 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好像在和游客互相逗樂 課文注釋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 溪水 像北斗星那樣曲折 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現(xiàn) 溪岸的形狀 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 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課文注釋 坐在小石潭上 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 寂靜寥落 空無一人 不覺感到心情凄涼 寒氣透骨 幽靜深遠 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 不可以久留 便記下小石潭的景色后離開 課文注釋 同游的人 吳武陵 龔古 我的弟弟宗玄 跟隨著同去的 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一個叫恕己 一個叫奉壹 課文注釋 文學常識 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 河東 今山西永濟西 人 唐代文學家 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 失敗后 被貶為永州司馬 又遷柳州刺史 故亦稱 柳柳州 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 并稱 韓柳 同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 有 柳河東集 另有 黔之驢 臨江之麋 永某氏之鼠 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主旨歸納 這篇散文生動地描繪了小石潭中的石 水 游魚 以及周圍的樹木等 著意渲染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環(huán)境 抒發(fā)了作者貶居生活的孤凄悲涼 寫作特點 1 移步換景 作者按照游覽順序 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 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畫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 由篁竹到水聲 再由水聲尋到小潭 講述了發(fā)現(xiàn)小潭的經(jīng)過 在讀者面前逐漸展開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 2 動靜結(jié)合 生動描繪 文章第二段 作者抓住游魚靜與動的姿態(tài)進行傳神描繪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不僅生動地表現(xiàn)了游魚自由自在的特點 而且從側(cè)面襯托了潭水的清澈 筆法之妙 令人拍案叫絕 3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 處處滲透著自己的情感 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 卻無人賞識 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 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自己 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 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對于作者心境的凄清是個有力的襯托 它襯托出了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抑郁的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 年輕人 把 作為 離開 形容詞 清澈 名詞 玉飾 動詞 環(huán)繞 形容詞 凄清 大約 可以 能夠 自 跟從 游動 游覽 名詞作狀語 向下 名詞作狀語 向西 名詞作狀語 在空中 名詞作狀語 向西南 名詞作狀語 像北斗星那樣 像蛇那樣 名詞作狀語 像狗的牙齒那樣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以 為樂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 凄涼 使 寒冷 作狀語 向遠處 靠近彎曲 格外 穿透 跟隨著同去 太 過于 停留 介詞 因為 介詞 把 連詞 相當于 而 可不譯 動詞 作為 動詞 成為 6 內(nèi)容理解 1 課文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 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2 課文前面寫 心樂之 后面又寫 悄愴幽邃 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 該如何理解 這一段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 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 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里去 把景物跟心情結(jié)合起來 寫出一種境界 在這種境界里 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的孤凄悲涼 這是作者被排擠 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之情 二者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柳宗元參與改革 失敗被貶 心中憤懣難平 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 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 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 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 憂傷悲涼的心情就會流露出來 3 這篇寫景散文 景物描寫逼真?zhèn)魃?你能結(jié)合具體語句加以分析嗎 示例一 如寫潭邊和岸上的景象 近岸 卷石底以出 為坻 為嶼 為嵁 為巖 青樹翠蔓 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只用二十多個字 就把潭中怪石交錯 岸上枝蔓交織的景象形象地概括了出來 示例二 描寫潭水中游魚的部分尤其精彩 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魚在水中游動 仿佛在空中游動一樣 什么依靠也沒有 陽光照到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形象地寫出了潭水的清澈 透明 描寫游魚 動靜結(jié)合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寥寥十幾個字就寫出了游魚的特點 勾勒出了一幅游魚戲水的圖畫 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 巴陵郡 越 明年 政通人和 慶歷四年的春天 滕子京被貶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 政事順利 百姓和樂 百廢具 興 乃 重修岳陽樓 增 其舊制 刻唐賢各種荒廢的事業(yè)全興辦起來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 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 把唐代名家和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 予作文以記之 今人的詩賦刻在它的上面 囑托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課文注釋 謫守 因罪貶謫流放 出任外官 越 到 明年 第二年 就是慶歷五年 1045 具 同 俱 全 皆 乃 于是 就 增 增加 擴大 制 規(guī)模 屬 同 囑 囑托 第8篇岳陽樓記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都在這洞庭湖上 它 連接著遠方的山脈 吞吐著長江之水 水勢浩大 寬闊無邊 早晚陰晴明暗多變 氣象變化多端 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啊 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雖然如此 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 南面直到瀟水 湘水 課文注釋 被降職到外地的官員和文人們 大多在這里會聚 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 恐怕會有所不同吧 課文注釋 像那連綿不斷的雨紛紛而下 接連幾個月不放晴 陰冷的風呼嘯著 渾濁的浪沖向天空 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山岳隱沒了形體 商人和旅客不能趕路 桅桿倒下 船槳斷折 傍晚天色昏暗 猛虎吼叫猿猴哀啼 這時 登上這座樓來 就會有離開國都 懷念家鄉(xiāng) 擔心被說壞話 懼怕被批評指責 的情懷 會覺得 滿目凄涼冷落 感慨到極點而十分悲傷了啊 課文注釋 至于春風和煦 陽光明媚的時候 湖面平靜 沒有風浪 天色湖光相接 一片碧綠 廣闊無際 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 時而停歇 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 茂盛而且青綠 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 課文注釋 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漁夫的歌聲你唱我和 這樣的樂趣哪有盡頭啊 這時 登上這座樓啊 就會感到心情舒暢 精神愉快 榮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端著酒 迎著風 那真是高興得不得了啊 課文注釋 唉 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 為什么呢 不因外界環(huán)境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或喜或悲 處在高高的朝堂上 在朝廷上做官 就為平民百姓而憂慮 處在僻遠的江湖間 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 就為君主而擔憂 這樣 在朝廷上做官也擔憂 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也擔憂 這樣說來 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 那一定會說 課文注釋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 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吧 啊 如果沒有這種人 我同誰一道呢 時間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課文注釋 文學常識 記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通過記事 記物 寫景 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 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記 可以寫景狀物 如 小石潭記 核舟記 可以敘事 如 桃花源記 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jié)合起來 如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記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碑記 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2 游記 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如 滿井游記 3 雜記 古代因事見義 雜寫所見所聞 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4 記事 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 謚號文正 世稱 范文正公 蘇州吳縣 今江蘇蘇州 人 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 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 他工于詩詞散文 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內(nèi)容 文辭優(yōu)美 氣度豁達 有 范文正公集 傳世 主旨歸納 這篇記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所產(chǎn)生的不同情感 表達了作者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曠達胸襟和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的遠大抱負 也借以勸勉滕子京 寫作特點 1 剪裁繁簡得當 作者胸有全局 布局統(tǒng)一 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說理申志上 因而寫巴陵勝狀只用幾筆帶過 惜墨如金 用 前人之述備矣 一句加以總括 文辭不過于鋪張 枝蔓不旁逸斜出 兩類登樓者的所見所感 雖縱情鋪敘 潑墨如注 實用貶抑之筆 目的是反襯下文的 古仁人之心 抑此而揚彼 詳略得當 則中心突出 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沒主旨 又不致因輕重倒置而喧賓奪主 2 結(jié)構(gòu)層層深入 由事入景 由景生情 由情化理 在對湖景的描繪后 涌起情感的波瀾 在情感的前浪中 再卷起議論的后浪 最后歸結(jié)到作者的人生觀 規(guī)勉老友 激勵自己 警策后人 3 文字整齊對稱 本文大量使用賦體 四字句如珠走玉盤 日星隱曜 山岳潛形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工于對仗 明 驚 頃 青 等 合轍押韻 增強了文章的韻律感 讀來舌端潤暢 聽來耳中清晰 到 屬 同 囑 囑托 具 同 俱 全 皆 第二年 規(guī)模 廣 廣闊 迫近 日光 持 執(zhí) 詳盡 副詞 或許 也許 在朝廷做官 如果沒有 副詞 有時 動詞 至 到達 名詞 盡頭 天空 動詞 看 名詞 景象 消散 順利 通向 通過 通曉 處在 和樂 和煦 停留 形容詞作名詞 荒廢了的事業(yè) 名詞作動詞 做 太守 方位名詞作狀語 向北 向南 名詞作狀語 在 之前 名詞作狀語 在 之后 名詞作動詞 別人 說壞話 形容詞作名詞 賢明的人 形容詞作動詞 消散 離開 勝景 美景 指天氣放晴 一起 日光 曾經(jīng) 沖向 批評指責 譏諷 水勢浩大的樣子 指朝廷 隱沒了形體 邊際 歸依 連詞 來 介詞 因為 7 內(nèi)容理解 1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話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2 微斯人 吾誰與歸 是一個反問句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 請說說引起 登樓者 情感變化的原因 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 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情懷 表達了作者希望與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 強烈而又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對朋友的期望之情 兩段寫景的文字 一陰一晴 一悲一喜 兩相對照 遭遇陰暗凄涼的景象而心生悲涼 看到晴明亮麗的景物而喜氣洋洋 4 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 遷客騷人 的 覽物之情 其用意是什么 5 本文敘事 寫景 議論 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意在與 古仁人之心 進行對比 突出 古仁人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 示例一 本文內(nèi)容充實 情感豐富 將敘事 寫景 議論 抒情自然結(jié)合起來 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 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 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 又有惆悵悲傷的抒情 記樓 記事 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示例二 作者善于以簡馭繁 巧妙地轉(zhuǎn)換內(nèi)容和寫法 如以 前人之述備矣 一語帶過無數(shù)敘述 以 然則 一語引出 覽物之情 以 或異二者之為 展開議論話題等 千回百轉(zhuǎn) 層層推進 環(huán)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 林壑 尤美 望之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 樹林山谷尤其優(yōu)美 從遠處看蔚然 而深秀者 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 那樹木茂盛 又幽深秀麗的 是瑯琊山 沿著山路走六七里路 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釀泉也 峰回路轉(zhuǎn) 有亭并且從兩峰之間飛瀉出來的 是釀泉啊 山勢回環(huán) 路也跟著轉(zhuǎn)彎 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 翼 然臨 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高踞于泉水上方的 是醉翁亭啊 建造亭子的人是誰呢 是山中的僧人智仙 課文注釋 壑 h 山谷 蔚然 茂盛的樣子 潺潺 擬聲詞 形容水聲 峰回路轉(zhuǎn) 山勢回環(huán) 路也跟著轉(zhuǎn)彎 回 曲折 回環(huán) 翼 名詞作狀語 像鳥張開翅膀 臨 居高面下 第9篇醉翁亭記 給亭子命名的人是誰呢 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太守與客人來到這里飲酒 喝得不多就醉了 同時年紀又是最大的 所以自己取了個別號叫作醉翁 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 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中啊 欣賞山水的樂趣 領會于心間 寄托在酒上 課文注釋 要說那太陽一出來 樹林里的霧氣散開 云霧聚攏 山谷就顯得昏暗了 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 是山間早晚的景色 野花開放 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樹木枝葉繁茂 形成濃密的綠蔭 天高氣爽 霜色潔白 水面下降 隱石現(xiàn)出 這是山間的四季景象 早晨進山 傍晚返回 四季的景色不一樣 那樂趣也就沒有窮盡了 課文注釋 說到那背著東西的人在途中歌唱 趕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喚 后面的人回應 老年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 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 是滁州的人們在出游啊 到溪水旁捕魚 溪水深 魚兒肥 用釀泉造酒 泉水香 酒兒清 野味野菜 雜七雜八 課文注釋 擺開在面前的 是太守設的宴席呀 宴中歡飲的樂趣 不在于音樂 投壺的人能投中目標 下棋的人能取得勝利 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人們時起時坐 大聲喧嘩 這是眾賓客在盡情地歡樂 容顏蒼老 頭發(fā)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 這是太守喝醉了呀 課文注釋 不久 夕陽落到遠山之上 人影散亂 太守回城 眾賓客隨行 樹林茂密成蔭 飛鳥上上下下鳴叫 這是游人離開 鳥兒歡樂起來了 可是鳥兒只知山林的樂趣 卻不知人的樂趣 人們只知道跟從太守游玩而快樂 卻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醉后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 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 是太守啊 太守是誰 原來是廬陵郡的歐陽修啊 課文注釋 文學常識 歐陽修 1007 1072 字永叔 自號醉翁 晚年又號六一居士 謚號文忠 世稱 歐陽文忠公 吉州永豐 今屬江西 人 北宋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的 六一詩話 開創(chuàng)了 詩話 這一新的體裁 為后世詩歌理論的發(fā)展提供了簡便靈活的形式 有 歐陽文忠公文集 存世 主旨歸納 這篇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通過對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 自然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 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 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寫作特點 1 層次清晰 脈絡分明 本文采用敘事說明的筆調(diào) 層次清晰 脈絡分明 全文用了21個 也 字 每一個 也 字不僅幫助煞尾 還成了文意轉(zhuǎn)折的標志 這樣文隨意轉(zhuǎn) 層層道出 織成一篇錦繡文章 再如 除第1段外 每段開頭都有領起的詞語引出下文 從 若夫 到 至于 到 已而 展開了從景物描寫到游樂歸來的一幅幅畫卷 2 駢散結(jié)合 相映成趣 這雖是一篇游記散文 卻大量運用了駢句 增強了韻律美 像 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 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洌 這樣的句子 完全是駢文的寫法 作者駕馭自如 出語自然 渾然天成 毫無雕琢的痕跡 給文章增添了華麗之美 開放 意趣 情趣 花 茂盛 形容詞 茂盛 季節(jié) 文中指投壺 宴飲時的一種游戲 把箭投向壺中 中多者為勝 負者按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 形容詞 秀麗 動詞 返回 動詞 聚攏 名詞 樂趣 動詞 居高面下 動詞 到 形容詞 歡樂 快樂 命名 為 是 名詞作動詞 取名 命名 名詞作狀語 沿著山路 名詞作狀語 在面前 名詞作動詞 取別號 名詞作動詞 設宴 名詞作狀語 像鳥張開翅膀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以 為快樂 背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昏暗 彎腰曲背 這里指老人 捕魚 交互錯雜 下棋 陳列 擺開 跟隨 連詞 表遞進 連詞 表并列 連詞 表因果 連詞 表承接 連詞 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表修飾 連詞 表轉(zhuǎn)折 卻 可是 6 內(nèi)容理解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之意僅在于山水之間嗎 結(jié)合全文說說你的理解 2 文中不僅寫-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北京市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課件 北京市 2019 年中 語文 復習 第二 部分 古詩文 閱讀 專題 09 文言文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839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