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我們來抽絲 2教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我們來抽絲 2教案 蘇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2022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我們來抽絲 2教案 蘇教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法了解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
2.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掌握抽絲的一般技術。
3.測量一根絲的長度。
科學知識
1.知道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yè)的貢獻。
2.知道繅絲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生命創(chuàng)造的奇跡。
2.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業(yè)文明而自豪。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有關養(yǎng)蠶和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2.實驗器材:蠶繭、炊帚、小水槽、小鍋一只、小蘇打、纏
2、線板、直尺。
3.學生收集種桑、養(yǎng)蠶、繅絲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了解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
提問:在古代,只有中國是種桑、養(yǎng)蠶的國家,你知道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傳說和歷史嗎?
學生交流
小結:交流成果,說明華麗的真絲織物是用蠶絲織成的。
二、指導學生進行抽絲活動
1.談話: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蠶吐絲結成繭,蠶繭又是怎樣加工成蠶絲的呢?
2.閱讀課文
3.小組討論:開展抽絲活動需要的材料、活動步驟、小組分工、結果預測、注意的問題等
4.集體探討抽絲方法
先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
接著把蠶繭放在開水浸泡
3、10-15分鐘,同時加入配好的小蘇打。
再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接著抽絲、測量、纏繞在線板上。
最后記錄測量結果。
5.教師帶領學生分組活動
各組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放在教師準備好的鍋內(nèi)。
教師倒入開水浸泡并加入配好的小蘇打。
教師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交給各組學生。
各組分組抽絲。
測量蠶絲長度并作記錄。
6.匯報測量結果
7.師生小結: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最長達3000米,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后”
三、鞏固總結
1.討論:
(1)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業(yè)的貢獻有哪些?
4、
(2)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說一說抽絲的方法,你認為抽絲技術的關鍵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探究對蠶繭抽絲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2.查閱資料: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
教學反思:
附送:
2021-2022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我們來抽絲教學反思 蘇教版
《我們來抽絲》這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養(yǎng)蠶》中第三課的內(nèi)容。為了上好這個單元,我和學生一起養(yǎng)起了蠶寶寶,這樣我才能和同學們一起交流養(yǎng)蠶的發(fā)現(xiàn)和心得,也才能比較好地抓住養(yǎng)蠶的關鍵階段開展教育活動。該課的內(nèi)容除了讓學生了解我國養(yǎng)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會抽絲的技能
5、并從中體會生命創(chuàng)造的奇跡。
? 要想實現(xiàn)這個抽絲的過程,就必須克服一定的困難。養(yǎng)蠶活動進行到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同學養(yǎng)的蠶已經(jīng)吐絲結繭,我估計可以進行此活動了,于是課前通知每個小組至少帶一個繭到下節(jié)課課堂上準備抽絲。沒想到多數(shù)同學反對?!袄蠋?,它會不會死啊?”“不行,它會死的!”這些部體現(xiàn)出學生熱愛生命的童心?!坝行r候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薄叭绻臓奚軒砜茖W研究價值也是值得的。”本來我以為以這樣的理由可以說服同學,但是沒有成功。我被同學們那種熱愛生命的態(tài)度所感動了,后來我決定改變策略,讓學生自由選擇,可以帶完好的蠶繭,也可以帶飛蛾已經(jīng)破繭而出的繭,這樣既可以知
6、道為什么絲廠的工人都要選完好的蠶繭而不是破的蠶繭,又在體驗抽絲的過程中不破壞學生熱愛生命的童心。真是一舉兩得啊!
??? 經(jīng)過課前的這番對話,我知道了學生的所思所想,為上好這堂課做好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在交流完抽絲的歷史和它對人類的貢獻之后,開始了有趣的抽絲活動。整個課堂學生沉浸在抽絲的樂趣當中,“太好了,我找到線頭了?!薄拔覀円舱业搅?”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說。“我們已經(jīng)抽了5厘米長了。”“我們也抽了3厘米長了……哎呀,斷了?!薄皼]關系,我們重新再來,一定能贏過他們?!薄拔覀兌汲椴怀鰜?,怎么辦?”“我來幫你試試看?!被ブ褠鄣木褚挥[無遺。“現(xiàn)在各組比比看誰抽得最長?”我提了個建議。于是各組更
7、是忙開了,有的負責抽絲,有的幫助拿繭,有的負責測量,有的負責記錄等等,分工明確而有序?!袄蠋煟覀兂榱?0厘米就斷了?!薄拔覀兂榱?20厘米,也斷了。”“沒關系,先記錄下來,繼續(xù)抽,看能不能抽出更長的。”我鼓勵說。“老師,你看,我們抽了很長了,可是看不清,實在不好測量,大約有3米了。”那個用完好蠶繭抽絲的小組匯報說。同學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時間,當交流時間到時他們還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東西。正是由于學生經(jīng)歷了如此豐富而有趣的活動過程,因此交流時每個人跟打開了的話匣子一樣,有很多精彩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
??? 我回顧這堂課,認為該課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課前對學生的了解。包括對學生已有認知的了解,對
8、學生養(yǎng)蠶經(jīng)歷的了解,對學生養(yǎng)蠶情感的了解等等。然而這些都得歸功于教師的親身參與。如果我沒有親身參與學生的活動,就無法了解學生活動的過程,無法理解學生的情感,也更無法抓住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那么課堂也就不會如此精彩,而且這種參與有時還需要走在學生的前頭。在學生學習之前我已經(jīng)有三年的養(yǎng)蠶經(jīng)驗了,抽絲的經(jīng)驗也積累了不少。尤其是在抽絲工具的選擇上,剛開始只知道必須用刷鍋的竹刷和煮沸的開水才行。由于煮沸的開水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無法由學生來操作。于是我進行了一番探索實驗,發(fā)現(xiàn)從熱水瓶倒出來的七、八十度的溫開水也可以抽出絲來,抽絲工具也不一定要用那么大的一把鍋刷,只要其中的細細的一根就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更加簡便易行了。正是由于我對該實踐活動的參與,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少走了很多彎路,從而取得比較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