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化學魯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 空氣的成分(II )卷.doc
-
資源ID:9123226
資源大?。?span id="nkncclw" class="font-tahoma">117.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0年初中化學魯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 空氣的成分(II )卷.doc
2020年初中化學魯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 空氣的成分(II )卷姓名:_ 班級:_ 成績:_一、 單選題 (共8題;共16分)1. (2分)化學在能源利用、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下列有關做法錯誤的是( ) A . 將工廠廢液直接排入江河B . 將地溝油轉(zhuǎn)化為航空煤油C . 城市道路使用太陽能景觀燈D . 改進燃煤技術,減少二氧化硫與粉塵排放2. (2分)空氣中含量最多,且可以做保護氣的氣體是( ) A . 氧氣B . 氮氣C . 二氧化碳D . 稀有氣體3. (2分)下列關于空氣成分的信息錯誤的是:( )A . 冬天清晨枯草上會結(jié)霜,說明空氣中含水蒸氣B . 木材能在空氣中燃燒,說明空氣中含氧氣C . 正常的雨水呈酸性,是因為空氣中含二氧化碳D . 利用空氣成分可制取氨氣,因為空氣中含氫氣4. (2分)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 氮氣常用作保護氣B . 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C . 空氣中的稀有氣體可制成多種用途的電光源D . 空氣中的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5. (2分)國家決定推廣使用乙醇汽油,所謂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放入適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種燃料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 乙醇汽油是一種新型化合物B . 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C . 使用乙醇汽油會減少 、 等有害氣體的排放D . 用玉米、高粱的籽粒經(jīng)發(fā)醇可制得乙醇,乙醇是綠色能源6. (2分)暖寶寶中的發(fā)熱劑是鐵粉、水和食鹽等,發(fā)熱劑能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如圖),以下對此改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 此實驗的原理是利用鐵生銹消耗氧氣B . 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C . 此實驗中發(fā)熱劑應該是足量的D . 此實驗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大7. (2分)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快慢先后,說法錯誤的是( ) A . 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點燃紅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氣瓶中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先把導管放入裝滿水的集氣瓶中,再開始加熱C . 把點燃的木炭放入燃燒匙內(nèi),由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D . 連接橡膠管和玻璃管時,應先用水潤濕玻璃管一端,再慢慢的轉(zhuǎn)入橡膠管中8. (2分)通過下列實驗(如圖所示)可以得出結(jié)論,其中合理的是 ( ) A . 甲實驗可以說明分子在不停運動B . 乙實驗可以說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C . 丙實驗可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D . 丁實驗可以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二、 實驗探究題 (共1題;共4分)9. (4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見圖)進行了大膽改進,設計了圖(選用容積為45mL的18180mm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實驗方案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請你對比分析兩個實驗,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圖 圖 (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 (2)圖實驗中,注射器活塞將從10mL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_mL處才停止;對照圖實驗,你認為圖實驗有何不足之處(回答一點即可)_ 三、 綜合題 (共1題;共3分)10. (3分)小亮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他先在燃燒匙中放入足量的紅磷,塞緊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鏡聚光照射集氣瓶中的紅磷。 (1)由于凸透鏡的聚光作用,紅磷燃燒;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_。 (2)待完全反應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_,說明_。 (3)實驗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原因是_。 第 6 頁 共 6 頁參考答案一、 單選題 (共8題;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 實驗探究題 (共1題;共4分)9-1、9-2、三、 綜合題 (共1題;共3分)1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