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在家》口語交際課案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媽媽不在家》口語交際課案例(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媽媽不在家》口語交際課案例一、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我們認為,“口語交際”課堂教學具有一個基本特征,即教學內(nèi)容切合學生學習、生活和今后的社會交際實際,著力培養(yǎng)切實的基礎口語交際能力,著眼于交際能力的發(fā)展。這使我們知道,口語交際課首先在于選擇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形成一個開放式的交際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愿望,讓學生自由自在,暢所欲言。經(jīng)了解,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不愿意一個人待在家里。他們有的是出于依賴,更多的是由于害怕突發(fā)事件,怕自己不會應付。因
2、此,我特地設計了《媽媽不在家》這一堂口語交際課,力求讓學生以生活為基礎,以課堂為發(fā)展能力的陣地來適應一個人在家時的心理需要、語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父母不在家時,如何待人接物、處理偶發(fā)事件等有良好的口語儲備。
二、主要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童話情境,規(guī)范語言,掌握要點:
1.課件展示:雞媽媽有事要出去一會兒,要小雞一個人待在家里。雞媽媽對小雞說:“好孩子,你一個人在家里,陌生人來了不要開門,說話要注意禮貌?!?
第1頁/共9頁
意圖:用課件展示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
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使用現(xiàn)實人物而采用“動物”為主人公,更有趣味性一些,
3、有利于學生無拘無束地進入角色中去。
2.師:小朋友們,雞媽媽出門了,她叫小雞一個人在家時注意什么?
意圖:這里,學生很可能被動物形象所吸引,而不注意人物
的語言,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話習慣,同時明白小孩子一個人在家最主要的問題是安全防護意識。
3.師:(課件顯示畫面,教師講述)真湊巧,媽媽剛出門,就響起了門鈴聲,誰來了呢?小雞是怎么辦的?(課件中出示的畫面是一只野貓戴著帽子,笑瞇瞇地拿著一個大蘋果在按門鈴。小雞站在門里面,畫面上有“不認識的叔叔”幾個字。)師:大家討論一下,小雞該怎么做才對?(學生討論后發(fā)言。)生1:小雞不能開門。
生2:小雞應該問問他有什么事,
4、叫他走開。
生3:不是叫他走開,是叫他等媽媽回來了再過來,現(xiàn)在不開門。
??
意圖:這里先讓學生討論,再指名說自己認為該怎么辦,以達成共識,也為下一步的口語交際作好進一步的準備。
對話表演選記:
師:小朋友,快開門哪。瞧,我給你買了個大蘋果呢。
第2頁/共9頁
生:你是誰呀,找我有事嗎?
師: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啊,你小時候不是見過嗎?我是來找你爸爸的。
生: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來吧。
師:真不巧,我有急事呢。這樣吧,你開了門,我進去坐著等他吧。
生:不,我不認識你。媽媽快要回來了,要不,你站在門外等吧。
師:這樣啊?那我還是等會兒再來吧。(轉(zhuǎn)
5、身,自言自語:“這小鬼,還蠻警覺的嘛?!?
意圖:這段對話表演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目的在于牢記“陌生人來了不開門”這個要求。同時教會學生和陌生人的應對語言,在不清楚陌生人身份的情況下,說話還是要注意禮貌的。這種對話難度較高,我請了三位小朋友,表演了三次之后,才讓學生各自按自己意思練習說話。
(二)還原生活情境,雙向互動,愉快交際。
師:如果哪一天,爸爸媽媽讓你一個人在家里,你們說,可
能會發(fā)生哪些事呢?(學生說了很多,都寫在黑板上。)師:選擇剛才大家說的這些事中你感興趣的一件事,同桌來
表演一下好不好?
意圖:這里讓學生從自己經(jīng)歷過的或者感興趣的事出發(fā),讓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練習說話,可以將前面學會的應對語都
第3頁/共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