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時作業(yè) 3.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1(湘教版必修1)
《地理課時作業(yè) 3.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1(湘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理課時作業(yè) 3.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1(湘教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三章 第二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1.我國的黃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壞,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反映了( ) ①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诘乩憝h(huán)境的整體性 ③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關聯性?、艿乩憝h(huán)境的穩(wěn)定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黃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壞,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反映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 答案:C 2.在人類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產、穩(wěn)產的耕作土壤有( ) ①黑壚土?、诤阝}土?、鬯就痢、茏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黑鈣土是在溫帶草原條件下形成的典型土壤,紫色土是在紅色的砂巖、頁巖基礎上形成的,它們都是自然形成的肥沃土壤。 答案:C 3.下列有關土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土壤就是土地 B.土壤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 C.土壤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互相獨立,占有獨立空間 D.土壤是由顆粒狀礦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壤概念的理解。土地是陸地的表層,由巖石、成土母質及土壤共同組成。很顯然,土壤只是土地的一個組成部分,兩個概念存在較大差別。土壤由礦物質、有機質、空氣和水分四種物質組成,因此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生態(tài)系統,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是地表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轉化非?;钴S的場所。土壤是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故與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聯系密切,處在這幾大圈層緊密接觸地帶,不占有獨立空間。 答案:B 4.關于土壤與農業(yè)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綠色植物生長需用的水分和養(yǎng)分只能從土壤中獲取 B.農作物的生長,對土壤肥力不僅不會因利用而耗損,反而會不斷得到改良和提高 C.在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如果利用不當,會引起土壤肥力減退 D.我國溫帶草原廣闊,廣泛分布著富含有機質的黑鈣土,是我國發(fā)展種植業(yè)的寶貴資源 解析:綠色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yǎng)分,有一小部分來自大氣(水汽、CO2、O2等),在合理經營管理下,農作物的生長才不會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否則土壤肥力將減退。我國溫帶草原區(qū)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風沙危害嚴重,僅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不宜發(fā)展種植業(yè)。 答案:C 5.有關成土母質與土壤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成土母質就是土壤 B.成土母質為土壤提供全部的礦物養(yǎng)分 C.成土母質的顆粒較細,則發(fā)育而成的土壤質地一般較細 D.成土母質需進一步發(fā)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與土壤質地并無關系 解析:成土母質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狀態(tài),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物養(yǎng)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來源。成土母質的粒度與土壤質地關系密切,成土母質的顆粒較細,發(fā)育其上的土壤質地一般較細,反之則較粗。 答案:C 6.生物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的組成要素 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生物的生長、繁殖制約著地理環(huán)境 解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對地理環(huán)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答案:B 7.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的是( ) A.氣候濕熱、草類茂盛 B.氣候濕熱的熱帶森林 C.氣候相對寒冷的草原地區(qū) D.氣候相對寒冷的森林地區(qū) 解析: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微生物分解緩慢,利于有機質積累;草類根系茂盛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有機質。 答案:C 8.關于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 B.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不能單獨存在和發(fā)展 C.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 D.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乃至整個環(huán)境系統的特征完全一致 解析: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在特征上與總體特征保持一致,但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 答案:D 9.人們要特別重視河流上、中游地區(qū)植被的恢復、保護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為( ) A.某一要素的變化,不僅影響當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還會對其他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B.水土流失給河流上、中游帶來的危害最大 C.河流上、中游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上、中游地區(qū)容易發(fā)生土壤鹽堿化 解析:河流上、中游地區(qū)的水土流失產生的泥沙,會在下游河道淤積,造成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使下游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積又不斷抬升下游河床,影響地表水系演化;容易使河流下游地區(qū)發(fā)生鹽漬化。 答案:A 10.從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分析,下列地理現象中與我國西北內陸相符的是( ) A.化學風化作用顯著,物理風化作用微弱 B.流水作用強烈,物理風化作用微弱 C.流水侵蝕作用顯著,風力侵蝕作用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機質含量少 解析:西北地區(qū)的總體特征是干旱,該地區(qū)河流稀少,流水作用弱,風力作用明顯。風化以物理風化作用為主,化學風化作用微弱。土壤有機質含量少,植被稀少。 答案:D 1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有幾種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間是如何轉換的? (3)太陽能在各要素間是如何傳遞的? 答案:(1)大氣;水;生物;土壤;巖石。 (2)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其中一部分被植物體合成有機物,一部分通過葉面蒸騰后到達大氣中,在一定的條件下水汽凝結形成降水,降落到地表以后一部分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下滲到地下,重新為生物體吸收利用。(3)太陽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為化學能儲藏在生物體中,生物體死后有機物被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化學能也以熱能形式歸還到環(huán)境中去。 12.一般來說,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陸尺度等屬于大尺度范圍,而局部地區(qū)則屬于小尺度范圍。下圖為小尺度范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序號代表的自然環(huán)境要素名稱: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壞,地理環(huán)境其他要素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些要素之間具有________的關系。 (4)你認為保護斜坡①處的土壤不被水沖走的最好辦法是什么? 解析:地理環(huán)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氣和生物等要素組成的。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其中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植被遭破壞會引起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氣候失調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 答案:(1)地形 生物 大氣 水文 土壤 (2)含沙量增大,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增大 棲息地遭到破壞,物種減少 水位降低 肥力下降 (3)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4)恢復①處的植被。 土壤是巖石風化的產物,是地理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要素。讀“土壤組成的物質分布圖”,完成1~2題。 1.圖中表示土壤組成物質中有機質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該土壤的厚度約為( ) A.300 cm B.100 cm C.60 cm D.20 cm 解析:土壤組成物質中有機質的含量較少且主要分布于土壤的表層,圖中②表示有機質。60 cm以下未發(fā)育成土壤。 答案:1.B 2.C 下圖中P點代表我國某地土壤組成物質的體積分數。據此回答3~4題。 3.該土壤( ) A.水分較少,植物易枯萎 B.保溫性較差,土溫較低 C.通氣透水,但有機質含量低 D.該土壤呈酸性,可能為紅壤 解析:從圖中可看出,該土壤組成物質的體積分數中,固體顆粒物、水分、空氣分別占55%、35%、10%左右,而理想土壤水分占20%~30%,空氣占20%~30%,對比可知,該土壤空氣含量較少,不利于保溫。 答案:B 4.該地氣候可能是( ) A.熱帶沙漠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極地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解析:該土壤水分含量較多,固體顆粒物比重較高,則不會是沙土和極地土壤類型;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區(qū)我國沒有,故該地可能是溫帶季風氣候。 答案:D 讀圖,回答5~6題。 5.此圖可以簡單看作是“地理環(huán)境中的碳循環(huán)”。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正確的是( ) A.①動物?、诰G色植物?、跲2?、蹸O2 B.①動物?、诰G色植物 ③CO2?、躉2 C.①綠色植物 ②動物?、跜O2?、躉2 D.①綠色植物 ②動物?、跲2?、蹸O2 6.此圖可以說明( ) ①人類活動可以改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谧匀坏乩憝h(huán)境的物質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圩匀坏乩憝h(huán)境要素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茏匀坏乩憝h(huán)境是一個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整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從大氣中呼吸CO2,放出O2,所以②為綠色植物,③為O2,④為CO2,則①為動物。 答案:5.A 6.D 讀土壤植被覆蓋率與土壤侵蝕關系圖,回答7~8題。 7.土壤植被覆蓋率與土壤侵蝕的相互關系是(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不相關 D.有時正相關,有時負相關 解析:植被覆蓋率越高,土壤侵蝕越少,故為負相關。要注意縱坐標的數值自下而上是減小的。 答案:B 8.影響土壤侵蝕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形 B.降水 C.風力 D.洋流 解析:降水可能造成流水侵蝕,風力侵蝕發(fā)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地形對侵蝕作用有明顯的影響。洋流對土壤的侵蝕是沒有影響的。 答案:D 9.茶樹是富錳植物,茶葉中積累了大量的錳,且茶葉中近30%的錳能以Mn2+的形態(tài)溶入茶水中,因此,飲茶是人體攝取錳的重要來源。但產自不同地區(qū)的茶葉錳含量有很大差異,為此,某同學作了“土壤pH對茶葉從土壤中吸收錳元素的影響”的研究性學習。他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研究:①茶葉錳含量與葉齡的關系;②茶葉錳含量與土壤pH的關系,得到下表中的數據。據此回答(1)~(4)題。 茶葉錳含量(mg/kg)及對應土壤的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老葉 1626 3112 3002 3322 2811 1516 2392 1728 2919 3488 3138 2585 2191 成葉 1341 2422 2025 2025 1996 993 1246 1031 1678 2253 2224 2145 1837 嫩葉 620 1278 1267 1733 1323 472 749 673 886 1665 995 1250 1125 土壤 pH 5.10 4.16 4.67 4.34 4.70 6.02 5.42 5.69 4.95 4.05 4.51 4.33 4.48 (1)不考慮人類活動的影響,土壤中的錳元素主要來自土壤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A.礦物質 B.有機質 C.水分 D.空氣 (2)隨著葉齡的增長,茶葉錳含量顯著增加,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3)從不同葉齡茶葉錳含量與土壤pH的關系中可以看出,不同葉齡茶葉錳的含量與土壤pH呈____________(正、負、不)相關。 (4)一般來說,茶葉的質量與其錳含量成正比,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茶樹最適宜種植在____________(中性、酸性、堿性)土壤中。 解析:(1)土壤中的礦物成分主要來自礦物質。 (2)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3)、(4)由材料可知,土壤pH值越小,則茶葉錳含量越高,因此,茶樹適宜種植在酸性土壤中。 答案:(1)A (2)主導 (3)負 (4)酸性 高考學習網-中國最大高考學習網站Gkxx.com | 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理課時作業(yè) 地理 課時 作業(yè)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151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