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學案與測評》語文總復習課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閱讀
《2012《學案與測評》語文總復習課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閱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2《學案與測評》語文總復習課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閱讀(27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文言實詞是歷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點。高考語文《考試說明》要求: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1. 常見文言實詞。所謂“常見”,是指實詞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綱上所列舉的120個實詞,還包括初高中課本及學生尚未接觸到的文化經(jīng)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實詞。 2. 在文中的含義,實際上就是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來判定常見實詞的含義。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偏義復詞等,其中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的考查是重點。,第一節(jié)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考查形式主要有: 1. 直接判斷詞義的對錯。要么是對某個實詞提供四個備選項,要求選出正確答案;要么是對四個實詞分別進行解釋,要求選出正確或錯誤的一項,后者是近幾年高考常見的考查形式。 2. 要求考生辨別詞義差異。要么是比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實詞的意義,重點考查一詞多義的情況,要么是要求找出與現(xiàn)代漢語在意義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項,即比較詞語古今義的異同。,考點一 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就是指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文言實詞的多義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詞的意義一般是通過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來的,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 詞的本義: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本”的本義就是樹木的根。“道”的本義就是指路途、道路。 詞的引申義: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guān)的其他意義。如“本”的本義是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 “道”本義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 詞的比喻義:所謂詞的比喻義,就是詞的建立是在比喻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意是“壞人的幫手、黨羽”。,【例1】選出對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 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名望、名聲) B.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說出、說明白) C.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著名、聞名) D.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字) 解析:此題考查對多義實詞在句子中含義的理解。通過將提供的義項分別代入原句中判斷分析,只有D項“名”解釋成“名字”這一名詞意義不對,因為句中“名”的后面有賓語“之”,所以D項的“名”應解釋為“命名”。 答案:D,【例2】(2011·雙十中學階段訓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公諱德用,字符輔,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師,以討李繼遷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當是時,公為西頭供奉官而在武康之側(cè),年十七,自護②兵當前,所俘斬及得馬羊,功為多。及歸,公又請殿將。至隘,公以為:“歸之至隘而爭先,必亂;亂而繼遷薄我,必敗。”于是又請以所護兵馳前至隘而陣。武康為公令于軍曰:“至陣而亂行者,斬!”公亦令曰:“至吾陣而亂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陣,士卒帖③然,繼遷兵相隨屬,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嘆曰:“王氏有兒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觀察使。軍人挾內(nèi)詔,求為軍吏。公爭曰:“軍人敢挾詔以干軍制,后不可復治;且軍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則軍人必大受其侵?!庇谑翘熳有馁t公。始,人或以公威名聞天下,而狀貌奇?zhèn)?,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輔因以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機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為武寧軍節(jié)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赴本鎮(zhèn),賜手詔慰遣。 (選自王安石《臨川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謚武康。②護:統(tǒng)率。③帖:安定,順從。,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亂而繼遷薄我,必敗 ?。狠p視 B. 除福州觀察使 除:授予官職 C. 繼遷兵相隨屬 屬:連接 D. 公爭曰:“軍人敢挾詔以干軍制” 爭:強諫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氨 钡拇_有鄙薄、輕視的意思,但判斷實詞是否使用正確一定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huán)境。A項中“薄”,作“迫近”解,引申為“進攻”。 答案:A,【參考譯文】 王德用,字符輔,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軍隊出兵討伐李繼遷(963-1004,宋朝黨項割據(jù)首領(lǐng),西夏地方政權(quán)的創(chuàng)建者)的叛亂,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在這時,王德用在父親身邊擔任西頭供奉官,年齡十七,親自在前面統(tǒng)率兵馬,他俘獲斬殺的人以及得到的馬羊都很多,功勛卓著。等回到軍中,王德用又請求擔任殿將。到達險要的地方,王德用認為:“軍隊聚集在險要的地方士兵就會爭著搶先,勢必造成混亂;出現(xiàn)混亂而李繼遷攻打我軍,我軍必敗?!庇谑怯终埱笥H自率領(lǐng)士兵飛快地來到險要的地方布陣。父親王超在王德用的軍前命令道:“到了陣前胡亂行動的人,斬!”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陣前胡亂行動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執(zhí)行!”到了陣前,士兵們秩序井然地行軍,李繼遷的士兵緊緊跟著,遠遠地望著王德用的軍隊,沒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觀察使。有軍人拿著內(nèi)詔(不經(jīng)過外朝,直接由宮中發(fā)出的皇帝的詔命),請求擔任軍官。王德用強諫道:“軍人敢于依仗詔命來干預軍隊制度,以后就無法整治;況且,軍職不能靠求取得到,靠這種方法得到職務一定使軍人深受其害。”因此宋仁宗認為王德用賢德。起初,有人認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而相貌奇?zhèn)ィ峙虏皇亲龃蟪嫉南嗝?。御史中丞孔道輔于是認為既然人們這樣議論,王德用就不再適合執(zhí)掌重要而機密的大事,跟隨在君王身邊了。天子不得不讓王德用去擔任武寧軍節(jié)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賜手詔勉勵他。,指點迷津 掌握一詞多義的常見方法 1. 抓住詞的本義,進行推衍聯(lián)想。 舉例“亡”說明,《說文解字》說:“亡,逃也?!笨梢姟巴觥弊值谋玖x是“逃跑”。由“逃跑”這個意義可以推衍聯(lián)想出物的喪失不見和人的死亡。 2. 抓住詞義引申的一般趨勢。 由具體到抽象,如“爪牙”,本指鳥獸用以自衛(wèi)和謀生的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勸學》“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即用其本義。后來,比喻得力的幫手與武士,今義為壞人的幫兇、黨羽。 由個別到一般,如“末”字,本義是樹梢,引申為末端,再引申為細小。 由實到虛,如“果”字,由果實,引申為結(jié)局,再虛化為副詞、連詞。 3. 要結(jié)合上下文的語境進行推斷?!霸~不離句,句不離篇?!?考點二 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詞是指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主要有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名稱說法改變等。特別要注意的是,有時文言文中兩個單音詞連用,正好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某個詞語,這種情況容易使人產(chǎn)生錯覺,望文生義,進而把它當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去理解,從而造成失誤。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戰(zhàn)》)中的“形成”,“形”是名詞,作主語,形勢的意思;而“成”是動詞,作謂語,形成的意思。但是現(xiàn)代漢語中“形成”是一個詞。,1. 詞義擴大 (1)由原來單指某事物的詞,擴大到兼指特征、性質(zhì)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義指“獸皮”,現(xiàn)指“人或生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樹皮”“牛皮”。(2)有利用通感方法擴大的,如“甘”,原義是“美”“甜”,現(xiàn)在除了“味美”之外,還有“心里樂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鄴》)的“好”,專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現(xiàn)在“好”則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東西,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3)只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擴大到表示這一事物整體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擴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4)由專名擴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長江”“黃河”,現(xiàn)泛指“一般的大江大河”。,2. 詞義縮小 即一個詞反映客觀事物的范圍由較寬泛變?yōu)檩^狹窄了。(1)有表示范圍縮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現(xiàn)代專指“妻子的配偶”。(2)有詞義義項減少的,如“勸”,古代有“鼓勵”“勸說”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勸說”這一義項; “讓”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xiàn)只用前一意義了。 3. 詞義轉(zhuǎn)移 即一詞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铩?“幣”古代指禮物,現(xiàn)代指“錢”; “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義與“快”相對; “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義與“真”相對。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轉(zhuǎn)移、動作的轉(zhuǎn)移、范圍的轉(zhuǎn)移和詞性的變化等。,4. 詞義弱化 所謂“詞義弱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時所表示的語義較強,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較弱。如:“狠”,古義是兇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xiàn)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霸埂保帕x表示仇恨、懷恨,現(xiàn)在表示埋怨、責備。 5. 詞義強化 所謂“詞義強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意義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增強了。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今天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如“口誅筆伐”,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6. 感情色彩變化 有些詞語在應用的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這往往與它們意思的改變分不開。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見識淺,中性詞,現(xiàn)在表示品德低,含貶義?!板憻挕保糯幸睙捴馔?,還有玩弄法律對人進行誣陷之意,屬貶義詞,現(xiàn)在是褒義詞。 7. 名稱說法改變 有些時候古文中用一個詞表示某一意思,而現(xiàn)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詞語表示,而是換用別的詞語表示了。如:“目”現(xiàn)已換成“眼睛”,“寡”現(xiàn)已換用“少”了,“足”現(xiàn)已換用“腳”了。,【例3】選出加點的詞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 ) A.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B.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 C. 贏得倉皇北顧 D.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析:此題考查古今異義。做這類題最忌望文生義,以今義代古義而曲解文意。絕對不能從字面來猜測,應該根據(jù)不同語境來推斷詞義。A項“親戚”古義:父母、兄弟及親人。今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B項“初一”古義:剛開始。今義: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D項“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牛、羊和豬等牲口。今義: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己的生命。C項“倉皇”一詞不能拆開,將現(xiàn)代漢語“倉促而慌張”的意思帶入,亦能講通。 答案:C,指點迷津 辨析雙音節(jié)詞的古今異義的方法 先拆后合,分兩步來進行,即先將文言文中所謂的雙音節(jié)詞拆開,然后把每個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再將翻譯成的現(xiàn)代漢語進行合并,在符合原文語境的情況下,看是否與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詞義相同。 (1)拆。不能拆開時,則說明這個詞義是很固定的,往往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或者是雙聲疊韻詞,這一類詞往往與現(xiàn)代漢語同義。如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號、度量衡單位和數(shù)量詞等。 (2)合。若能拆開,則先將拆開后的每個語素各自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合并成一個現(xiàn)代漢語短語,再結(jié)合上下文的語境來進行古今義是否相同的判斷。如:“可以”可拆成“可”(可以)“以”(目的連詞,來,用來),合在一起就是“可以用來”的意思。,考點三 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文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和借用的現(xiàn)象。通假字主要有兩種類型: (1)音近相通類:①同音通假字,如“蚤”通“早”; ②雙聲通假字,如“胡”通“何”; ③疊韻通假字,如“欲信大義于天下”的“信”通“伸”。 (2)形近相通類:①形聲字與聲旁通假,如“禽”通“擒”; ②同聲旁的形聲字通假,如“拒”通“距”。 注意:由于古今語音的變異,有的通假字現(xiàn)在的讀音已與本字讀音相差甚遠。如: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亡”通“無”)。,【例4】下列各項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B.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解析:A項中“頒”通“斑”, “斑白”的意思;B項中的“涂”通“途”,意思是“道路”;C項中“直”通“只”,意思是“只不過”。 答案: D,【例5】(2009·全國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郭原平字長泰,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己力。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性謙虛,每為人作匠,取散夫價。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肴味,唯餐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要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于里中買糴,然后舉爨。父抱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父喪既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每至節(jié)歲烝嘗,于此數(shù)日中,哀思,絕飲粥。 (節(jié)選自《宋書·郭原平傳》),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己力 稟:賜予 B. 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 閑:熟習 C. 日暮作畢,受直歸家 直:報酬 D. 于里中買糴,然后舉爨 爨:做飯 解析:A“稟”的意思應是“秉性、天性”,現(xiàn)代漢語中有“稟賦”一詞;B“閑”字意思與“嫻熟”的“嫻”相同,解作“熟習”;C“直”通“值”,解作“價格、報酬”;D“爨”,灶,燒火做飯。如“迨諸父異爨”(《項脊軒志》)。 答案:A,【參考譯文】 郭原平字長泰,他生性品德寬厚,贍養(yǎng)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他會做木工,??拷o人做工供養(yǎng)雙親。他生性謙虛,每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雇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飯就算了。家里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里買米,然后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郭原平父親的喪事辦完后,他自己建了兩間小屋,把它當作祠堂。每到過年過節(jié)祭祀的時候,在這幾天里,他都要哀思父親,不進飲食。,指點迷津 識別通假字的常見方法,考點四 偏義復詞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而用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起陪襯作用,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詞現(xiàn)象。也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偏義復指”。 1. 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去來江口守空船。(去來:偏指“去”,“離去”) 2. 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公姥:偏指“姥”,“婆婆”),【例6】選出下列詩句中全部含有偏義復詞的一項是( ) ①其日牛馬嘶 ②貴賤情何薄 ③我有親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晝夜勤作息 ⑥女行無偏斜 ⑦死生,晝夜事也 ⑧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⑨成敗之機在于今日 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 ①③⑤⑦⑧⑨ B. ①③④⑤⑧⑨ C. ②④⑥⑦⑧⑩ D. ②③④⑤⑦⑩ 解析:①偏指馬嘶,沒有牛,牛叫也不是“嘶”; ③父親已去世,自然偏指兄長; ⑤在這里強調(diào)勤勞,自然偏指“作”而不是“息”; ⑦只有“死”才是“晝夜事也”,偏指“死”; ⑧偏指“異”; ⑨在這里強調(diào)“成功”的機會而不是“失敗”的機會,偏指“成”。 答案:A,【例7】(2011·福州三中模擬)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 夜渡兩關(guān)記 (明)程敏政 予謁告南歸,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過大槍嶺,抵大柳樹驛時,日過午矣,不欲行。但問驛吏,吏紿言雖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馬行三十里,稍稍聞從者言,前有清流關(guān),頗險惡多虎,心識之。 十七日午,過全椒,趨和州。自幸脫險即夷,無復置慮。行四十里,渡后河。見面山隱隱,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窮,始大駭汗。傍山涉澗,怪石如林,馬為之避易;眾以為伏虎,卻顧反走,顛仆枕藉,呼聲甚微,雖強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復循嶺以行,諦視崖塹,深不可測,澗水潺潺,與風疾徐。仰見星斗滿天,自分恐不可免。盡二鼓,抵香林。燈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選自《篁敦程先生文粹》),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馬為之避易 避易:退卻 B. 自分恐不可免 分:分析 C. 心識之 識:記住 D. 吏紿言雖晚尚可及滁州也 紿:欺騙 解析:B項的“分”是“料想”的意思,此項錯,A項“避易”屬于偏義復詞,作“退卻”講,“易”的意思已消失。 答案:B,【參考譯文】 我請假探親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過大槍嶺,到達大柳樹驛站。當時時間已經(jīng)過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來,向驛站的小吏打聽,小吏胡亂地說:“等天黑就能趕到滁州?!彬T馬走了三十里,漸漸聽到隨從有人說:“前面有處清流關(guān),非常險要可怕,老虎多?!蔽矣涀∵@些。 十七日中午,過了全椒縣,往和州去。心里正慶幸離開險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擔心。走了四十里,渡過后河。只見面對著隱隱約約的山,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來越多,野草和樹木把,山路封堵,道路深遠看不到它的盡頭,這才開始害怕得淌出汗來??恐窖?,沿著山溝,奇形怪狀的石頭一塊連著一塊,馬被嚇得往后躲避。大家以為那里伏著老虎,轉(zhuǎn)身逃跑,跌倒的人橫七豎八地,人壓著人,叫喊的聲音很低,即使強要他們大喊,他們也不敢大喊。過了好一會他們才爬起來,沿著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溝谷,深得沒法知道;山澗里的水嘩嘩地流淌著,和風聲一樣時快時慢。抬頭看見滿天星斗,自己估計這一回難逃危險了,二更時分,到達香林院。在燈下忽然清醒放松下來,就像重新活過來一樣。,指點迷津 辨別偏義復詞的方法 1. 聯(lián)系它前后的連帶成分。如:“晝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說“勤苦地勞作”是通的,說“勤苦地勞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認定“息”是只作陪襯而不表示意義的語素。因此,也就可以認定“作息”是偏義復詞了。 2. 從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全句是說,不管是“宮中”(指皇宮)的人員,還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員,都是一樣的,在提升、懲處、表彰、批評方面,不應該有所不同。即句中體現(xiàn)的“不宜異”,那么“異同”一詞中,只取“異”的意義,而“同”就只作陪襯了。 3. 縱觀全篇,從文章大局的角度來理解。如:《孔雀東南飛》中的“我有親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詩之中,未言及蘭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為偏義復詞,偏在“兄”。有些詞只能這樣從全文考慮,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準確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常用方法 1. 代入檢驗法 把解釋的意思代入原文,聯(lián)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當,此方法簡單易操作,是推斷文言實詞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識別、推斷通假法 首先,當遇某字的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便可以從通假字角度考慮。然后根據(jù)通假字與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點推知本字。如“欲信大義于天下”中的“信”就只能解釋為通假字“伸”,文意才暢通。再如“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孔雀東南飛》)中的“取”字,解釋為“拿取,奪取”講不通,以“娶”代之則通,可推斷為“取”通“娶”。,【例8】 (2009·上海高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沈 周 沈周,字啟南,長洲人。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臺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并為世所愛重。尤工于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郡守欲薦周賢良,周決意隱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彝充牣①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沒,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本雍銋捜氤鞘?,于郭外置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后巡撫王恕、彭禮咸禮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辭。,有郡守征畫工繪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騽裰苤]貴游以免,周曰:“往役,義也,謁貴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已而守入覲,銓曹②問曰:“沈先生無恙乎?”守不知所對,漫應曰:“無恙。”見內(nèi)閣,李東陽曰:“沈先生有牘乎?”守益愕,復漫應曰:“有而未至?!笔爻?,倉皇謁侍郎吳寬,問:“沈先生何人?”寬備言其狀。詢左右,乃畫壁生也。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索飯,飯之而去。周以母故,終身不遠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滿。②銓曹:吏部官員。,解析:本題可采用“識別、推斷通假法”。B卒:意為“最終,終于”,無通假。A“父沒”,父親沒有了??芍皼]”通“歿”,去世。C“辟”字按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可考慮其為通假字, 通“避”,意為“躲,設法躲開”。D根據(jù)文意,“辯”后帶的賓語是“禮義”,可知“辯”通“辨”,意為“分別,辨別”。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 答案:B,【參考譯文】 沈周,字啟南,蘇州府長洲縣人。十一歲時游南京,作百韻詩,呈給巡撫侍郎崔恭。崔恭要他當面作《鳳凰臺賦》,沈周提筆立即寫成了,崔恭大為驚異。沈周長大以后,無書不讀。作文摹仿《左傳》,寫詩摹仿白居易、蘇軾、陸游,寫字就摹仿黃庭堅。其文、其詩、其字都為當世人所珍愛。沈周尤其工于作畫,評論家認為他的畫是明代第一。 郡守想推薦他為賢良,沈周決定退隱。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館這些勝景,圖、書、鼎、彝(豐富的)錯列其中,四方各地的名士沒有一日不來往這里,風流文采輝映一時。他對父母很孝順。父親死后,有人勸他入仕途,他說:“你不知道我的母親拿我當命根子嗎,我怎么能離開她呢?!本幼【昧瞬幌脒M入城市,在村外置房子,有事的時候過去一趟。晚年后,唯恐隱藏得不夠深,先后有巡撫王恕、彭禮都以禮遇敬重他,想留他做手下,他都以母親年老的借口回絕。,有個郡守征集畫工為他作壁畫,鄉(xiāng)里忌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名字代報了上去,因而他作為畫工而被征去服役。有人勸他去拜謁貴族以免其役,沈周說:“去服役,這是義務,去拜謁貴族,豈不更加恥辱了!”終去服役而還。那以后,郡守入京朝見皇帝,吏部官員問郡守:“沈先生還好嗎?”郡守不知說什么好,隨便說:“還好?!币妰?nèi)閣,李東陽問郡守:“沈先生有信嗎?”守臣更加驚慌,又應聲說:“有信,但還未到?!笨な爻鰜?,倉皇地去拜謁侍郎吳寬,問:“沈先生何人?”吳寬詳細地把沈周的形象告訴他。他詢問左右,才知是為他作壁畫的畫工?;乜ぶ蟊闳グ葜]沈周,向他表示歉疚??な叵朐谏蛑苓@里吃飯,沈周就給他飯吃,吃后他就離去了。沈周因為母在堂的緣故,終身不外出遠游,他于正德四年(1509)壽終。,3. 課文遷移法 試題中出現(xiàn)的一些實詞的解釋,其實課文中已出現(xiàn)過,可聯(lián)系課文相應遷移。例如,高考題中“揚州辟從事史”同課文的“連辟公府不就”中的“辟”,“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同課文的“沛公不勝杯杓”中的“勝”。 【例9】(2010·浙江高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為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xiāng)國。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有屈焉。 叟孤飄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漢中。劉義隆梁、秦二州刺史馮翊吉翰,以叟才士,頗相禮接。授叟末,佐,不稱其懷。未幾,翰遷益州,叟隨入蜀,多為豪俊所尚。時蜀沙門法成,鳩率僧旅,幾于千人,鑄丈六金像。劉義隆惡其聚眾,將加大辟。叟聞之,即赴丹陽,啟申其美,遂得免焉。復還于蜀。法成感之,遺其珍物,價直千余匹。叟謂法成曰:“緯蕭何人,能棄明珠?吾為德請,財何為也?”一無所受。 (節(jié)選自《魏書·胡叟傳》,有刪改),解析:本題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對實詞進行推斷??梢赃\用“代入檢驗法”“課文遷移法”等。如A項“屈”:屈服。在《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句中出現(xiàn)過。 答案:A 【參考譯文】 胡叟,字叫倫許,是安定臨涇人。家中歷代為官,(他的姓)是西夏大姓。胡叟小時候很聰明,年近十三歲,辨析疑難解釋事理,在鄉(xiāng)國聞名。他心里所領(lǐng)悟的(事理),同成年人辯駁,很少有被折服(的時候)。,胡叟孤身飄零困頓不得志,沒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進入漢中。劉義隆時梁、秦二州的刺史馮翊(yì)吉翰,認為胡叟是才士,對他相當?shù)囟Y待。授予胡叟輔佐之職,(但卻)不適合(胡叟)的志向。沒有多久,吉翰調(diào)往益州做官,胡叟隨他進入蜀地,時常被豪俊所尊崇。當時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帶領(lǐng)僧兵,(人數(shù))差不多達到千人,鑄造六丈高的金像。劉義隆憎恨法成聚眾,將對他施以極刑。胡叟聽到這件事,馬上趕赴丹陽,開口申訴有關(guān)法成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贈送胡叟珍貴的物品,價值千余匹綢。胡叟對法成說:“緯蕭是什么人,能舍棄明珠?我為德行而請命,拿錢財干什么?”沒有接受法成一點禮物。,4. 語法分析推斷法 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形容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形容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jù)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試看下面幾個句子: A. 煙濤微茫信難求。 B. 楚王貪而信張儀。 C. 信義著于四海。 在A句中可以推斷出“難求”為謂語,而“信”修飾了“難求”,作狀語。狀語一般由副詞和形容詞充當,結(jié)合語境就可以推斷出“信”是“實在”的意思。,B句中“信張儀”是個動賓結(jié)構(gòu),因而斷定“信”作“相信”講。C句中“信義”是句中的主語,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由此可以推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5. 語境推斷法 語境可分為句子的內(nèi)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所謂內(nèi)部環(huán)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所謂外部環(huán)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有些句子中的實詞義我們可借助這些語境推斷。例如:①“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②“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①句聯(lián)系前面語境可知,項羽對劉邦的做法不滿,要攻打他,這里是項伯對劉邦的勸告之語,可知“謝”是“道歉,謝罪”之意。②句聯(lián)系上文可知項羽賜給樊噲斗卮酒,因此這里的“謝”應是“感謝”之意。,【例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天下合縱,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蔽杭釉唬骸俺忌僦畷r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奔釉唬骸爱惾照撸c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和踉唬骸粍t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踉唬骸壬我灾??’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戰(zhàn)國策·楚策》),解析:此題主要運用“語境推斷法”。A“譬”有打比方、知曉和曉諭三個義項,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B“京”意為“高、大”?!熬┡_”即“高臺”?!岸汲恰币涣x不合文意。C“息”有“止息、停止”的義項,文中用于“故瘡”之后,就產(chǎn)生了“消除、痊愈”的語境義。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絕”兩個義項,文中為“拒秦”,作“抗拒”解。 答案:B,【參考譯文】 天下各諸侯聯(lián)合起來抗秦。趙國派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說:“您安排好領(lǐng)兵的大將了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臨武君為大將?!蔽杭诱f:“我年幼時喜歡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個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說:“好的。”魏加說:“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臺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下弓弦,就可以把鳥射死在你眼前?!和跽f:‘射技有如此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有一只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虛射一箭就把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虛射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呢?’更羸說:‘因為這是一只病雁?!和跽f:‘你怎么知道?’更羸說:‘這只雁飛得很緩慢,叫得聲音又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它舊傷疼痛;叫得悲切是因它離開了雁群,身負舊傷且心存驚懼,一聽見弓弦的聲音就嚇得拼命高飛,以致使它的舊傷口破裂而掉落下來?!F(xiàn)在的臨武君也曾被秦軍打敗,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派他去擔任抗秦的將領(lǐng)是不妥當?shù)?。?6. 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超出)、“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號內(nèi)詞語加點字的意義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詞義,就能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義。 7. 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法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我們可據(jù)此進行判斷。例如: 追亡逐北(“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被任用)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腰”與“戴”對應,動詞,佩戴),8. 修辭推斷法 古人十分重視借助修辭表達意思,有些詞語因修辭而詞義有變化,在理解詞義時,要考慮到修辭的因素。例如,“仆賴先人緒業(yè),得待罪輦轂下,二十余年矣”(《報任安書》)中的“待罪”不能解釋為“等待犯罪”,而是做官的謙詞,意謂身居其職而不能勝任,必將獲罪,故謂之“待罪”?!半m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這里觸龍兩次說到死,一處說自己的死,叫做“填溝壑”,一處說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八馈?,是人所厭惡的,故不直言,而是委婉地說出“死”的意思。這里用了委婉的修辭,理解時應注意。 當然,以上所列方法不是公式,不是定理,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做題時需要同學們靈活地加以綜合運用。,《考試說明》120個實詞集釋 1. 愛 ①寬厚而愛人(愛護) ②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③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⑤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通“薆”,隱蔽,躲藏),2. 安 ①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 ②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 ③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 ④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3. 倍 ①焉用亡鄭以倍鄰(增加)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4. 被 ①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示被動) ③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散開) ④幸大雪愈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 5. 本 ①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②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原來) ③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④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6.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邊境,邊邑)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見識淺薄) ③鄙人不慧(自稱的謙詞) ④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7. 兵 ①收天下之兵(兵器,軍械) ②得選兵八萬人(戰(zhàn)士,軍隊) 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戰(zhàn)爭,軍事行動) ④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8. 病 ①江浙之梅皆病(生病) ②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使……病) ③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心,憂慮) ④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9. 曾 ①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 ②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jīng)) ③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0. 察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明察,了解) ②向察眾人之議(考慮) ③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看清楚,仔細看) ④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審察) 11. 朝 ①動以朝廷為辭(朝廷) ②相如每朝時(朝拜,朝見) ③朝服衣冠(早晨),12. 誠 ①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的確,實在) ③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 13. 乘 ①乘犢車,從吏卒(坐,騎) ②車六七百乘(古代四匹馬拉的一輛車) ③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四”的代稱) ④因利乘便 (趁著,憑借,依仗)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交錯出現(xiàn)),14. 除 ①登自東除 (臺階) ②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拜官,授予官職) ③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清除,去掉) ④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修治、修整) 15. 辭 ①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告辭) ②于是辭相印不拜 (推辭) ③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言辭)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托辭),⑤今者奉辭伐罪 (命令) ⑥使皇武子辭焉 (遣去) ⑦王粲長于辭賦(古代一種文體,也叫賦,或辭賦并稱) 16. 從 ①趙王遂行,相如從(跟從) 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堂房親屬) ③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④從散約敗(通“縱”,合縱) ⑤小惠未徧,民弗從也(順從,聽從) ⑥樊噲從良坐(緊挨著) ⑦弟走從軍阿姨死(參加),17. 殆 ①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危險) ②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近于,幾乎) ③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大概,恐怕) 18. 當 ①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阻擋,抵擋) ②當是時 (值,在) ③犯法當死 (判處,判罪) ④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必然,必定,一定) ⑤木蘭當戶織 (對著,面對),⑥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抵,相抵)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應當,應該) ⑧北邀當國者相見 (執(zhí)掌,主持) ⑨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 (恰當,適合,合宜) ⑩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 (承擔) 19. 道 ①有碑仆道 (路,道路)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道理,規(guī)律)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 (主張,思想,學說) ④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走路,趕路) ⑤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說,談論),20. 得 ①秦城恐不可得 (得到,獲得) 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心得,收獲) ③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具備) ④猶得備晨炊 (能夠) ⑤吾得兄事之 (應該) ⑥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得意) ⑦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通“德”,感恩),21. 度 ①寧信度,無自信也 (尺寸,尺碼)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量,計算) ③崔九堂前幾度聞 (量詞,次,回,個) ④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常態(tài)) ⑤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推測,估計) ⑥一夜飛度鏡湖月 (通“渡”,渡過,越過) ⑦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 (制度,法度) ⑧而死置之度外矣 (考慮),22. 惡 ①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厭惡,嫉妒) ②嬌兒惡臥踏里裂 (丑劣) ③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怎么,哪) 23. 非 ①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不是) ②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 (責怪,反對)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不,沒有) 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除非,除了) ⑤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不對的,錯誤),24. 負 ①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背東西,以背載物) ②寧許以負秦曲 (擔負,承擔) ③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對不起,辜負) ④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覆蓋) ⑤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違背,背棄) ⑥勝負之數(shù) (失敗) ⑦秦貪,負其強 (依仗,憑借),25. 復 ①復造候風地動儀 (再,又) ②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恢復) ③王辭而不復 (回答) ④復道行空 (夾層) ⑤昭王南征而不復 (返回,回來) ⑥山重水復疑無路 (重復) 26. 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 (遮陽避雨的用具) ②覆蓋周密無際 (遮蓋),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 (壓倒,勝過) ④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大約) ⑤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⑥蓋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發(fā)語詞,不譯) 27. 故 ①故壘西邊 (舊的) ②君安與項伯有故 (交往,交情) ③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原因,緣故),④廣故數(shù)言欲亡 (故意,特意) ⑤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舊事,前例) ⑥此物故非西產(chǎn) (原來,本來) ⑦暮去朝來顏色故 (衰老) 28. 固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險要的地勢) ②乃辭謝,固請 (堅持,堅決) ③汝心之固 (頑固,固執(zhí)) 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本來,原來) ⑤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表示讓步,固然,誠然),29. 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曰 (回頭看,回頭) 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探問,拜訪) ③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顧惜,顧念,考慮) 30. 歸 ①予不得歸矣 (返回) ②歸璧于趙 (歸還) ③吾妻來歸 (舊稱女子出嫁)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合并,歸依,歸屬,歸到一處),31. 國 ①國事至此 (國家,國家的) ②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感極而悲者矣(國都,京城) 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諸侯國) ④等死,死國可乎 (國事) 32. 過 ①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經(jīng)過,通過) 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錯誤,過失) ③一日,大母過余曰 (到,到來) ④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超過) ⑤故山殊可過 (訪,探望),33. 何 ①卻看妻子愁何在 (哪里,代詞) ②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什么,代詞) ③又何間焉 (怎么,為什么,狀語) 34. 恨 ①此三者,吾遺恨也 (遺憾,不滿意) ②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怨恨) ③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惆悵,悲傷),35. 胡 ①國胡以相恤 (什么) ②胡取禾三百廛兮 (為什么,怎么) ③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統(tǒng)稱) 36. 患 ①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禍患,禍害) ②不患貧而患不安 (擔憂,憂慮) ③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疾病,毛病),37. 或 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有人) ②云霞明滅或可睹 (也許,或許) ③一食或盡粟一石 (有時,偶爾) 38. 及 ①及諸河,已在舟中矣 (趕上,追上) ②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到) 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④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涉及,牽連),39. 即 ①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就) ②項伯即入見沛公 (立即,馬上) ③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當,當時) ④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與“則”相同,相當于“那就”) ⑤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 (登上) 40. 疾 ①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②君子疾夫舍曰…… (痛心,痛恨) ③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 (通“嫉”,妒忌) 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迅猛,急速) ⑤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銳利),41. 既 ①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盡,完) ②既克,公問其故 (已經(jīng)) ③三軍既惑且疑 (又) 42. 假 ①人多以書假余 (借)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憑借,借助) ③假令仆伏法受誅 (如果,假如) ④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假裝),43. 間 ①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兩事物的當中) ②安得廣廈千萬間 (指房屋的間數(shù)) ③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秘密地,悄悄地) ④讒人間之 (離間) ⑤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參與) ⑥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隔斷,間斷,斷斷續(xù)續(xù)地) 44. 見 ①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看見,看到) ②項伯即入見沛公 (拜見,會見),③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表示被動,相當于“被”) ④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同“現(xiàn)”,出現(xiàn)) 45. 解 ①始臣之解牛之時 (解開,使分開,剖開) ②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消散,離散) 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解釋,解答) 46. 就 ①金就礪則利 (接近,依靠) ②連辟公府不就 (赴任,就職) ③荊軻遂就車而去 (上車,上路),47. 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舉起) ②戍卒叫,函谷舉 (攻占,占領(lǐng)) ③殺人如不能舉 (盡) ④將軍向?qū)櫋且员娮h舉寵為督 (推薦,推舉) ⑤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讓,拿) ⑥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發(fā)動,舉行) 48. 絕 ①而絕秦趙之歡 (斷絕)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隔絕,阻絕) ③而絕江河 (渡過) ④以為妙絕 (達到極點) ⑤佛印絕類彌勒 (很,非常),49. 堪 ①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經(jīng)得起,忍受) ②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能夠,可以) ③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 (勝任) 50. 克 ①既克,公問其故 (戰(zhàn)勝,攻破) ②克己復禮為仁 (克制) ③與克期俱至 (限定,約定),51. 類 ①佛印絕類彌勒 (像,似) ②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 (條例) 52. 憐 ①楚人憐之 (憐愛,寵愛) ②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疼愛,愛惜) ③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可惜) 53. 彌 ①曠日彌久而無益于理 (久,遠) ②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滿,遍) ③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越,更加),54. 莫 ①至莫夜月明 (通“暮”,傍晚) ②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沒有人,沒有什么) ③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不,不要) 55. 乃 ①家祭無忘告乃翁 (你的,你們的) ②乃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于是,就)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卻,竟然) ④至城東,乃有二十八騎 (只,僅僅),56. 內(nèi) ①內(nèi)立法度 (里面,內(nèi)部,國內(nèi)) ②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 (內(nèi)心) ③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通“納”,接納) 57. 期 ①失期,法皆斬 (日期,期限) ②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邪 (希望) ③不期而遇 (約定,約會),58. 奇 ①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以……為奇) 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shù)) ③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59. 遷 ①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 (遷移) ②再遷為太史令 (晉升或調(diào)動官職) ③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貶謫,放逐) ④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改變,變動,變化),60. 請 ①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 (邀請,約請) ②臣請完璧歸趙 (謙辭)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件事) ④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請求) ⑤諸將請所之 (請教,請示) 61. 窮 ①欲窮千里目 (窮盡) 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得志,不顯貴) ③窮餓無聊 (困窘,處境困難) ④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 (尋求到盡頭),62. 去 ①沛公已去 (離開) ②去北軍二里余 (距離) ③漢家除殘去穢(除去,除掉) ④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過去的) 63. 勸 ①三日勸農(nóng)功 (勉勵,獎勵) ②肅勸權(quán)召瑜還 (勸說),64. 卻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 (退,退回) ②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使……退,擊退) ③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去掉,消除) ④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回頭) 65. 如 ①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到……去,往) ②如棄草芥 (像,如同) ③固不如也 (及,比得上) ④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對/把……怎么辦) 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果),66. 若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及,比得上) ②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如果) ③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如,似,像) ④若毒之乎 (你,你們) 67. 善 ①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好事,好的行為) ②素善留侯張良 (友好,親善) ③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擅長,善于) ④善刀而藏之 (通“繕”,修治。引申為揩拭) 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好,處理好) 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喜歡,羨慕),68. 少 ①險以遠,則至者少 (數(shù)量少,與“多”相對) ②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稍微) ③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少年,青年,年輕) 69. 涉 ①楚人有涉江者 (徒步渡水,引申為渡過) ②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進入,到) 70. 勝 ①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能承受,禁得起) ②日出江花紅勝火 (勝過,超過) ③刑人如恐不勝 (盡) ④是故百戰(zhàn)百勝 (勝利,戰(zhàn)勝,取勝)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 (優(yōu)美的,好的),71. 識 ①非問無以廣識 (知識,見識) ②相逢何必曾相識 (懂得,認識) ③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記住,知道) 72. 使 ①大王遣一介之使 (使者) ②臣愿奉璧往使 (出使) ③使人遺趙王書 (派,讓) ④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假使),73. 是 ①覺今是而昨非 (正確,認為正確) ②所在皆是也 (此,這) ③問今是何世 (表示肯定判斷) 74. 適 ①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 (順從,適合) ②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出嫁) 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去),75. 書 ①使人遺趙王書 (書信) ②憑幾學書 (寫字) ③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 (文字,字體) ④借書滿架 (書籍) ⑤秦御史前書曰 (寫,記下) 76. 屬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囑托)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 (等,輩)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掌管) ⑤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隸屬),77. 數(shù) ①不數(shù)歲,薄產(chǎn)累盡 (幾,幾個) ②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 (命運) ③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計算) ④范增數(shù)目項王 (多次,屢次) ⑤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 (規(guī)律,道理) 78. 孰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哪個) ②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通“熟”,仔細),79. 率 ①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全都,一概) ②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 (帶領(lǐng),率領(lǐng)) ③將率不能則兵弱 (將領(lǐng)) 80. 說 ①故為之說 (古代的一種文體) ②秦王不說 (通“悅”,高興) ③范增說項羽曰 (勸說,說服) ④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言論,說法,主張),81. 私 ①私握臣手 (私下)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愛) ③公私之積猶可哀痛 (私人的,自己的,與“公”相對) ④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quán) (私交,秘密的活動) 82. 素 ①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白色的生絹) ②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 ③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空,白白地) ④素善留侯張良 (向來,一向),83. 湯 ①臣請就湯鑊 (熱水,開水) ②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 (湯藥) ③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同“燙”,用熱水焐) ④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水流的樣子) 84. 涕 ①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淚) ②士皆垂淚涕泣 (哭泣),85. 徒 ①斑白者多徒行 (步行) ②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門人,弟子)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徒然,白白地) ④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只,僅僅) 86. 亡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 (逃亡,逃跑) ②燕雖小國而后亡 (滅亡) ③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失去,丟失) ④今劉表新亡 (死亡,死) ⑤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 (通“無”,沒有),87. 王 ①君王為人不忍 (一國的君主) ②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稱王,統(tǒng)治天下) 88. 望 ①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 (遠看,觀察) ②德隆望尊 (聲望) ③日夜望將軍至 (盼望) 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為“望”) ⑤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希望),89. 微 ①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小,微小) ②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 (稍微,略微) ③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④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喻指細小的事情) ⑤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偷偷地,悄悄地) 90. 悉 ①書不能悉意 (詳盡地敘述) ②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都,全),91. 相 ①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宰相,丞相,相國) ②兒已薄祿相 (容貌,貌相)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幫助,輔助) ④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互相) ⑤于是舍人相與諫曰 (相與,一起) ⑥雜然相許 (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92. 謝 ①至鴻門,謝曰 (道歉,認錯) ②乃謝客就車 (告辭,辭別) ③阿母謝媒人 (推辭,謝絕),④多謝后世人 (告誡) ⑤花之既謝 (凋落) ⑥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感謝) 93. 信 ①煙濤微茫信難求 (的確,確實,副詞)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誠實,忠誠,信用) ③懷王貪而信張儀 (相信) ④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使者,送信的人) ⑤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隨意,隨便),⑥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可靠的) ⑦欲信大義于天下 (同“伸”,伸張) 94. 興 ①風雨興焉 (興起,發(fā)生) ②大興師伐秦 (發(fā)動,調(diào)發(fā)) ③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興辦,舉辦) 95. 行 ①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行走) ②趙王畏秦,欲毋行 (去,離開,前往) ③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實行,做) ④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行為,品行) ⑤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將,將要) ⑥躡足行伍之間 (行列,隊伍),96. 幸 ①故幸來告良 (幸而) ②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寵愛,寵信) ③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幸運) ④大王亦幸赦臣 (僥幸,幸而,幸虧) 97. 修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 (長,高) ②對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學習,效法) ③內(nèi)立-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5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學案與測評 2012學案與測評語文總復習課件福建版第二章 文言文閱讀 2012 測評 語文 復習 課件 福建 第二 文言文 閱讀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15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