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 考前贏分 第21天 愛念才會贏1
《高三語文 考前贏分 第21天 愛念才會贏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三語文 考前贏分 第21天 愛念才會贏1(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考前贏分第21天 愛念才會贏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而 ⑴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⑵表示偏正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例: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⑶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于“如果”、“假使”。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⑷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⑸表示承遞關(guān)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軍驚而壞都舍。 ⑺通“爾”,你,你的。例:而翁歸。 何 ⑴什么。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⑵怎么樣。例:如太行、王屋何? ⑶哪里。例: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⑸為什么。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為,何哉? ⑹怎么。例: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語助詞相當于“啊”。例: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 乎 ⑴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嗎”、“呢”。例:天下事有難易乎? ⑵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例:孰為汝多知乎! ⑶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于“地”。例: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⑷表示測度語氣,相當于“吧”。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⑸同“于”。例: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 ⑹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啊”、“呀”。例: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⑺表示商量語氣,相當于“嗎”,“吧”。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例:于是乎書 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蘆置于地。②乃入見。③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④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 ⑵才,這才。例:①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損而潤色之。(乃:然后才。)②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④度我至軍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境”之句為妙。 ⑶卻。例:①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③今君乃亡趙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來是。例:①視之,乃龐德也,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乃:一說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⑤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東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⑧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術(shù)也。 ⑸竟然。例: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視乃婦也。⑺乃至,甚至。例: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乃:一說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難堪,似成棄物;乃摘而藏之,雙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②時夫仆俱陰險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乃:一說只是,表示輕微的轉(zhuǎn)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⑽這樣。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其 ⑴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相當于“他、她、它(們)的?!崩孩倨渥釉唬骸安恢貙⒂幸??!保ㄆ洌核?。)②恐前后受其敵。(其:它們的。)③其夫囈語。(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他們的。)⑥其釵環(huán)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他:她們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崩孩俨⒆詾槠涿"谏崞湮能?。③既其出。(其:我們)④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⑤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其:我的)⑥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貴驕士。⑧遂前其足。⑨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例:①妻跪問其故。?②念悲其遠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其:他們)④望請其指教。(其:她們)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其:它們) ⑸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例: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這些泥士石頭怎么樣。)②其孰能譏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④其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于“那”之類的詞。例:①其不設(shè)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懷其璧。(其:那塊)③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本義項指后一個“其”:那個。)④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事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保ㄆ洌阂徽f如果。)⑤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將來)⑥未必有其實。(其:那樣。) ⑺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于"是......還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于“這”之類的詞。例: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其:這種)②今存其本不忍廢。(其:這)③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此其:這種。此、其同義連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ㄆ洌嚎梢谝佬乱盐鍤q,轉(zhuǎn)眼成人。汝其善撫之。(其:可要。一說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其:還是)④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ㄆ洌嚎桑欢?。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則齊國其庶幾乎? (11)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于“如果”。例: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且 ⑴暫且,姑且。例:①你兩個且在這里,等灑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诖嬲咔彝瞪"圻@個,你且收著。④別君去兮何時還?⑤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⑥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⑵將,將要。例:①以為且噬己也。②今且九十。③久居,禍且及汝。④不出,火且盡。⑤且為之奈何。⑥若屬皆且為所虜。⑦民且狼顧。⑧旦暮且下。⑨人且死見鬼,宜見數(shù)百千萬。⑩旦夕且死。(11)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⑶而且,并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②余悲之,且曰。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④肅宣權(quán)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⑤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且:一說況且。)⑥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⑦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己久疲。⑧且立石于其墓之門。⑨且矯詔紛出。⑩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懲后也。(1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1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3)且使遽告于鄭。 ⑷況且,再說。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說而且。)②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③且秦強而趙弱。④且相如素賤人。⑤且遷我如振落葉耳。⑥且行千里,其誰不知?⑦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⑸尚且,還。例: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⑹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guān)系:又,又......又......。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diào)和之有異,時、位移人也。②河水清且漣漪。③示趙弱且怯也。④三軍既惑且疑。⑤磐石方且厚。⑥四體康且直。 ⑺同“夫”,句首助詞。例: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⑻連接兩個動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例: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明復妄言,我當焚汝廬。 ⑽還有,那末。例: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且住」即“且慢”,暫時慢著,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聽我說?、坭び衷唬骸白右?,且??!......教你看曹賊之首!......”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若 ⑴如果,假如。例:①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③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④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⑤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⑥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呷裟芤詤窃街娕c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⑧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⑨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⑩若有所教,仆固愿聞也。 ⑵像,好像。例:①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②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③細若蚊足。④仿佛若有光。⑤視其中,則干若敗絮。⑥貌若甚戚者。⑦唐雌對曰:“否,非若是也?!雹嘁馍珦P揚,若自矜詡。⑨形若土狗。⑩呆若木雞。(1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12)若無罪而就死地。(13)若是其甚與?(14)其若是,孰有御之。 ⑶你(的),你們(的)。例:①若所市于人者。②若毒之乎?③更若役,何富貴也。④若為傭耕,何富貴。⑤若翁廉。(若你們)⑥若何為生我家?⑦若入前為壽。⑧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⑨予我千金,吾生若。(若:你們)⑩若素名勇。 ⑷此,如此,這樣。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⑸至于。例: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若此」如此,這樣。例:①何以自繪敗狀,令人喪氣若此?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例:指揮若定。 「若何」怎么樣。例:以閑敝邑,若何?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于“幾許”、“多少”。例:車后若干遞送夫。 所 ⑴處所,地方。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③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④樂土樂土,愛得我所?、莩煞磸妥阅?,得無教我獵蟲所耶?⑥某所,而母立于茲。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②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④荊柯有所待,欲與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產(chǎn)生的緣由。) 「所以」 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⑵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②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④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謂」所說的。例:⑴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⑵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⑶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漢高帝所謂“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于辭矣。 「所在」 ⑴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處,處所。例:①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③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為 ⑴成為,變成。例: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③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④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⑤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⑥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⑦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⑧因而化怒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⑩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⑵做。例: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④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⑤李 李忠義 其城為坎以先登。⑥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⑦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⑧公輸盤為我為云梯。⑨故為之說。⑩然得而臘之以為餌。(11)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12)為壇而盟。(13)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15)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16)誰為大王為此計者。(17)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18)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19)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20)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21)今為宮室之美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23)為民誣太守者視此!(24)愿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⑶作為,當作。例:①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②何以為計?③子墨子解帶為城。④此可以人為援而不可圖也。⑤相傳以為雁蕩。⑥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⑦霓為衣兮風為馬。⑧斬木為兵,揭竿為旗。⑨然后以六合為家, 函為宮。 ⑷是。例: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③賴膚覺之助,而后見為體。④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城。⑤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⑦此為何若人?⑧必為有竊疾矣。⑨項燕為楚將。⑩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11)在藥則未為良時也。(1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13)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14)乃知太白“開風言風語入天鏡”之句為妙。 ⑸以為,認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隗E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⑹被。例:①周年處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③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④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⑤恐為操所先。⑥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⑦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⑧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⑨吾屬今為之虜矣。⑩則為深谷林莽所蔽。(11)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12)為仲卿母所遣。(13)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14)為國者無使為積之所劫域!(15)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17)身死國滅,為天下笑,(18)竟為秦所滅。(19)若是物特為天之所厚而擇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④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⑻指心理活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⑼有。例: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②敢用是為怨望。③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④頑童之為是心也。 ⑽將來,將。例:①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11)治理。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塾梢矠橹燃叭?,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 (12)裝作。例:為除不潔者,引入。 (13)為了。例:①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為天下也。③慎勿為婦死。④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⑤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4)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②公輸盤為我為云梯。③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④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⑦今為君計,菲若遣腹心自結(jié)于東,以共濟世業(yè)。⑧為漢家除殘去穢。⑨請為籌之。⑩保為將軍破之!(11)我固為子孫創(chuàng)業(yè)也。(12)誰為大王為此計者?(13)君為我呼入。(14)公為我獻之。(15)為君翻作《琵琶行》。(16)而為之記,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阿母為汝求。(18)臣請為王言樂。(19)即解貂覆生,為掩戶。(20)為復守黜藏使者。(21)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資一歡。 (15)對,向。例: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③為之奈何?④如姬為公子泣,⑤怵然為戒。⑥為長者折技。 (16)因為。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17)則“于”,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為市」談交易。 例:一人去為市,(為市:這里指人口買賣) 「為人」做人處世的態(tài)度。例:⑴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⑵公子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 焉 ⑴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ㄑ桑涸谄渲校? ②不復出焉。(焉:從這里。)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焉:從別人那里。) ④永之人爭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慚焉,久而安焉。(焉:對此) ⑦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焉:從這里。) ⑧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焉:在這件事情上。) ⑨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焉:從這里面。) ⑵哪里,怎么。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⑶作語氣助詞,用于句末。例: ①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今其室十無一焉。 ④雖雞狗十無一焉。 ⑤請致電上海領(lǐng)事而救先生焉。 ⑥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⑦悲予志焉。 ⑧則牛羊何擇焉? ⑨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⑷作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規(guī)規(guī)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⑸相當于“之”。例: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③猶且從師而問焉。(焉:他們,指老師。)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焉:他們,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愿學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語氣助詞,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無義。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也 ⑴同現(xiàn)代漢語“也”。例: ①那老兒也都相見了。 ②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呂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例: 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②河南樂羊子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 ④曹公,豺虎也。 ⑤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 ①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③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暴ぉし蜃舆@謂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例: ①余聞之也久。 ②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③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④是說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例: ①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②縛者曷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例: 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②茍政猛于虎也! ③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例: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例: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例: ⑴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⑵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⑶豈獨伶人也哉! (也者)⑴語氣助連用,起說明或解釋作用。例: 是鞭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問。例: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與)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帶有反詰之意。例: 唯求則非邦也與? (也么哥)句尾助詞連用,無實義。例: 枉將他氣殺也么哥。 (也已矣)罷了。例: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以 1、因為,由于: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以:以便) 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zhàn)。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諷耶? ⑹以嚙人,無御之者。(以: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yīng)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cè)其盾以撞。 (17)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例: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 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yīng)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4、以為,認為。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規(guī)規(guī)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5、憑,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氣聞于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jù)。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jīng)。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⑶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15、此,這。例: 以一物體與物物爭。(本義項指前一個“以”。) 「以為」 1、把......當作或作為。例: ⑴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⑵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⑶吾始聞汝名,以為豪。 ⑷相傳以為雁蕩。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shè)為。) ⑹撰長書以為贄。 ⑺寡君之以為戮。 2、認為。例: ⑴以為且噬己為,甚恐。 ⑵以為妙絕。 ⑶人人自以為必死。 ⑷臣竊以為其人勇士。 ⑸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⑹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 3、把......制成。例: ⑴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⑵鑄以為金人十二。 因 《說文解字》:“因,就也,從口大?!睍庾?,以口、大取“能大者,眾圍而就之”之意。因的本義為“依靠”“憑借”,引申有“因襲”“沿襲”“原因”等義,均為實詞,現(xiàn)代漢語仍沿用。“因”的虛詞用法是從實詞義引申而來的,先秦早期便已產(chǎn)生??勺鹘樵~和連詞。介詞“因”的用法從古至今一直沿用下來,變化不大;連詞“因”隨著漢語詞匯逐漸復音化的趨勢,漸漸被“因為”“因而”“因此”等復音詞所取代,但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仍偶或使用。 一、介詞 1.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出現(xiàn)的處所、方向??勺g為“從”“由”等。 例:因井中視星,所視不過數(shù)星;自邱上以視,則見其始出又見其入(《尸子廣澤》) 2.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出現(xiàn)時所借助的時機、條件。可譯為“乘”“趁著”“趁”“順著”等,或仍作“因”。 例: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廉頗藺項如列傳》) 3.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出現(xiàn)時所憑借、依靠、依賴的事物或條件??勺g為“憑借”“依賴”“依靠”“憑(著)”等,或仍作“因”。 例: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屈原列傳》) 4.引進動作行為實施的根據(jù)、前提。可譯為“根據(jù)”“依據(jù)”“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任授官(成語) 5.以人或事物為媒介或手段而達到某種目的或?qū)嵤┠骋粍幼餍袨???勺g為“通過”“由”等,或仍作“因”。 例: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項如列傳》) 6.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出現(xiàn)的原因、理由??勺g為“因為”“由于”,或仍作“因”。 例: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 二、連詞 1.連接分句,表示順承關(guān)系,前后兩事在時間或事理上前后相繼,可譯為“于是”“就”“因而”等。 例: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屈原列傳》) 2.連接分句,用于因果關(guān)系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或仍作“因”。 例: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之 ⑴他,她,它(們)。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shù)者) ②以刀劈狼首,數(shù)刀斃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話。) ④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本義項指后一個“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們,指齊軍。) ⑥我見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訊之。(之:他們,旨獄中囚犯。) ⑧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話。) ⑨遽撲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本義項指后一個“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②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③諸將請所之。 ④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⑤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棄其家走之關(guān)中。 ⑦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本義項指后一個之“之”。) ⑷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義項指后一個“之”。) ②其上以構(gòu)脂、臘和氏灰之類昌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④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⑥郯子之,其賢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為之謀。(本義項指中間一個。) ⑸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讀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暴ぉし蜃又^也。(本義項指后一個之。) ⑹我。例: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 ⑤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之以為戮:以之為戮。之:指我們。) ⑺調(diào)整音節(jié),無實義。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后一個之。) ⑻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②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向。例: 然后驅(qū)而這善。 則 《說文解字》:“則,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睍庾郑玖x為定出差等而區(qū)劃物體(分畫),以刀、貝示意。虛詞與本義無關(guān),而是“曾”“即”“才”等的假借字。“則”可用作連詞、副詞和語氣詞。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在文言中。 一、連詞 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與句,表示順承或轉(zhuǎn)折關(guān)系。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 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勺g為“就”,或不譯。 例:⑴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⑵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2.表示順承關(guān)系 ⑴所連接的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或解釋。可譯為“有“就是”“就是因為”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楚得枳而國亡,齊得宋而國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則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記蘇秦列傳》) 按:“則有功”句:就是因為凡是有功績的國家,都是秦國刻骨的仇敵。 ⑵所連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結(jié)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關(guān)系。可譯為“就”“便”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夫夷以近 ,則游者眾;險以遠 ,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⑶表示所連接的兩項在時間上前后相承。可譯為“就”“便”“才”等。 例: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 ⑴表示意思有轉(zhuǎn)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反而”“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yù)備下句轉(zhuǎn)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 例:A.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B.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jīng)鄭風東門之墠》) 按:B.他家雖在我近旁,人兒卻象在遠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兩個詞(或詞組)構(gòu)成的復合謂語中,表示讓步。可譯為“是”“倒是”等。 例: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按:(燕國)治倒是治理好了,但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shè)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shè)或推斷的結(jié)果,相當于“那么”“就”。 例:⑴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⑵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按:⑴國內(nèi)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助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犯的禍害,國家常會因此滅亡。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強調(diào)。可按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⑴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⑵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僅限于某種范圍??勺g為“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三、語氣詞 用在句末,常與疑問代詞“何”一起構(gòu)成“何則”,表示疑問語氣??勺g為“呢”。 例:宋人聞之,儼然感悅,而晉國日昌。何則?以其諸逆存順(《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二章》) 于 《說文解字》:“于,於也。象氣之舒?!北玖x為嘆詞,音xū?!坝凇钡钠渌撛~義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讀y??捎米鹘樵~、連詞、助詞和語氣詞。介詞“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現(xiàn),西周以后,隨著介詞“於”的出現(xiàn),“于”的一些用法逐漸被“於”所代替,魏晉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現(xiàn)了?!坝凇钡倪B詞、助詞和語氣詞的用法只出現(xiàn)在先秦漢語中,漢代以后逐漸消失了。 一、介詞 “于”與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結(jié)合起來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在句中充當狀語或補語。 1.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處所。 ⑴表示動作行為在何處發(fā)生、出現(xiàn)或進行。 A.“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用于動詞或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報任安書》) B.“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用于動詞或謂語之前,作狀語??勺g為“在”。 例:韓遂等起涼州,復為中郎將,西拒遂。于望垣硤北,為羌、胡數(shù)萬人所圍,糧食乏絕(《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⑵引進行為動作的起始處所或來源?!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用于動詞或謂語之后,作補語。可譯為“從”“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信陵君竊符救趙》) ⑶引進動作行為到達的處所?!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用于動詞或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公子曰(《信陵君竊符救趙》) 2.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時間。 ⑴表示動作行為在何時發(fā)生或出現(xiàn)?!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既可出現(xiàn)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也可出現(xiàn)在動詞謂語后作補語。可譯為“在”。 例: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報任安書》) ⑵表示動作行為延續(xù)或終止的時間?!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常用在動詞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到……時”“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報任安書》) 3.引進動作行為的內(nèi)容?!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賢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尚書盤庚下》) 4.引進動作行為直接涉及的對象?!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常用在動詞之后,作補語。不必譯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wù)(《報任安書》) 5.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對象,表示動作行為向誰而發(fā)?!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或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向”。 例: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shù)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信陵君竊符救趙》) 6.引進交付、傳遞的接受者?!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給”,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愛女,請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 7.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與行為動作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 ⑴“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對”“對于”。 例: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報任安書》) ⑵“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謂語之前,作狀語。可譯為“對”“對于”。 例:灃州人張居士,于禪學有所得,臨終之歲,禪坐靜室,約其徒滿百日乃開(《續(xù)夷堅志張居士》) 8.引進與甲方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乙方,表示動作行為是甲、乙雙方共同完成或進行的,并表示在動作行為過程中甲方起主導作用,是主動者?!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之后,作補語。可譯為“跟”“同”“與”等。 例:六年春,齊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齊(《史記齊太公世家》) 9.引進用來比較或比擬的對象。一般用以說明異同?!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跟”“與”等。 例: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竊符救趙》) 10.引進比較的對象,表示程度的比較。“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位于形容詞謂語之后,作補語??勺g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 11.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之后,作補語??勺g為“被”。 例: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12.引進動作行為受益的對象,表示動作行為為誰而發(fā)?!坝凇彼诘慕橘e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之前或之后,作狀語或補語??勺g為“為”。 例:群臣不盡力于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按:群臣不為魯君盡力。 二、連詞 連接詞或詞組,表示并列關(guān)系?!渡袝分杏玫幂^多??勺g為“和”“與”等。 例: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尚書康誥》) 按:告訴你施與恩德的說法和施行懲罰的道理。 三、助詞 1.用于句中,標志賓語前置。 例:四國于蕃,四方于宣(《詩經(jīng)大雅崧高》) 按: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國,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動詞之前,主語之后,有時在表時間的詞語或狀語之后。使語句和諧,并有加強詠嘆意味的作用。 例: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詩經(jīng)秦風無衣》) 3.用于句首,有時并列用于動詞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詩經(jīng)大雅崧高》) 四、語氣詞 用于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勺g為“嗎”等。 例:昭王曰:然則先生圣于?(《呂氏春秋審應(yīng)》) 與 《說文解字》:“與,賜予也。一勺為與。”會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與人不問所欲,當斟酌而與之。與的本義為“賜予”,為實詞。虛詞“與”是假借字,可作介詞、連詞和副詞。作連詞的“與”,從先秦至現(xiàn)在沒有大的變化。介詞“與”,唐宋以后又產(chǎn)生了新義,如“使”“將”等義,但這些新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消失了。副詞“與”是“舉”的通假字。 一、連詞 1.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表示并列。可譯為“和”,或仍作“與”。 例: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原列傳》) 2.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從對舉中表示選擇??勺g為“或者”“還是”等。 例: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孫子兵法謀攻》) 二、介詞 “與”和它的賓語一起用在動詞前作狀語。 1.表示施動者在發(fā)出動作行為是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和”“跟”“同”等。 例: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按:現(xiàn)代漢語中“與”的賓語一般不能省略;但在古代漢語中,??墒÷裕旱┤?,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理解為“(鄒忌)與(客)坐談”。 2.表示比較的對象??勺g為“跟……(相比)”“同……(相比)”等。 例: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報任安書》) 3.表示施動者發(fā)出動作以后所受益的對象。可譯為“為”“替”等。有時受益的對象可承上文而省略。 例:①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史記陳涉世家》) ②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將進酒》) ③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杜甫《兵車行》) 4.表示施動者在發(fā)出動作行為時所伴隨的條件??勺g為“隨”,或仍作“與”。 例: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報任安書》) 5.表示對賓語所表示人、事、物的處置或使令。可譯為“將”“把”“使”等。這種用法唐宋期間較多見,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不見此種用法。 例: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白居易集新制綾襖成》) 按: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君即指大裘,言將大裘覆蓋之也?!? [辨析]如何分辨介詞“與”和連詞“與”,這里提供兩點供參考: 第一,“與”字前有修飾成分的,是介詞,如“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廉頗藺相如列傳》》”,在介詞“與”前有修飾成分“不”“欲”;連詞“與”前一般沒有修飾成分。 第二,“與”字前后的成分屬于不同詞類的,是介詞,如“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wù)撸ā抖涛膬善罚?,“與”字前后成分分別屬于代詞和動詞;連詞“與”連接的雙方屬于同一詞類,如“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與”字前后成分都屬于名詞。 三、副詞 通“舉”,用在謂語前,表示在某一范圍內(nèi)沒有例外。可譯為“全”“都”等。 例: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四、語氣詞 1.用在句中,表示停頓,有舒緩語氣以引起下文的作用,常常幾個“與”字排比運用??勺g為“嗎”“么”等。 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2.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感嘆或反問??勺g為“嗎”“吧”“呢”等。 例:①對曰: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 ②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齊桓晉文之事》) 者 ⑴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 ③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者:指事。) ④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 ⑤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⑥僻不當?shù)勒?,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誰為大王為此計者:(者:指人) ⑨客何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者:指物,藥) (11)又可怪者,在盜積賊,殺人重囚,氣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者:指?。? (12)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⑵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于“......的樣子”、“......似的”。例: 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語之后,表示提頓或判斷。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陳勝者,陽城人也。 ③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⑷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原因。例: ①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⑸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設(shè)復句中,表示假設(shè),相當于“如果......”、“......的話”。例: ①入則無法家弗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②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⑺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后,表示提頓。例: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殺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⑻放在數(shù)詞之后(翻譯時,要根據(jù)所列事物,在數(shù)詞詞后加上相應(yīng)的量詞和名詞)。例: ①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 ②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此數(shù)者:這幾點。) ⑼放在后置的定語這后,相當于“的”。例: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定語是“可使報秦者”,中心詞是“人”。 ②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 ⑽放在時間詞之后,表示停頓,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例: ①近者奉辭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③遠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jié)束。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佳作誦讀】 市聲漸遠,夜闌珊。 我撳動案邊收錄機鍵鈕,調(diào)頻指示燈閃出兩星暗紅的光點。前奏曲弱起,節(jié)目主持人曉風那柔婉、親切的聲音,悄然切入:“聽眾朋友,晚上好!現(xiàn)在是《晚間音樂》……” 年復年,月復月,除去到外地出差,我習慣了到時放下手頭的書或筆,靜靜地諦聽這半小時“靈魂的語言”傾訴,任樂聲在內(nèi)心深處激起情感的漣漪。 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輕音樂,格調(diào)高雅,優(yōu)美抒情,輕柔飄逸?;蚴腔孟肭?、小夜曲,或是小步舞、圓舞、探戈舞曲,或是其他標題小品,亦有我國民族民間簫管絲弦。世界著名的曼托凡尼樂隊、詹姆斯?拉斯特樂團那具有迷人表現(xiàn)力的演奏,更是經(jīng)常被安排出現(xiàn)。 夜色朦朧,只有星星輕輕地眨著眼睛。一組《小夜曲》將聽眾和大地一起投入夜的懷抱中。輕盈、安詳、縹緲,有渴望的期待,似幽遠的回聲,這是舒伯特的《小夜曲》。用深深的憂傷,表現(xiàn)對已經(jīng)逝去的愛情的思念,真摯動人,這是托賽里的《小夜曲》。而勃拉姆斯、舒伯特、莫扎特的《搖籃曲》,自會牽動你對母親和那安謐、恬靜之感的思念,曳引著人們?nèi)ブ匦骂I(lǐng)略母親曾經(jīng)給予的撫愛和溫馨。大提琴獨奏圣桑的《天鵝》,能將你帶往一個山光水色、畫意詩情的境界。碧波蕩漾的湖面上,一群潔白的天鵝悠然浮動,一洗你胸中的煩躁與不安。在篝火旁深情歌吟的馬頭琴,如絲如縷,深沉渾厚的音樂,仿佛使人們進入那遼闊、蒼茫無際的大草原,隱約可見那天邊一行遠飛的大雁。待至篝火燃盡,馬頭琴聲消失,人們似乎還沉浸在寥廓與寂靜之中。 希臘哲人柏拉圖說:“音樂應(yīng)該歸宿到對于美的愛?!彪娕_將這一節(jié)目安排在人們通常的入睡前一段時間,其良苦用心,是為了讓聽眾在這一段審美過程中,體味人生精神深處美好的感情,在寧靜、朦朧的氛圍中,進入夢鄉(xiāng)。而對于我,就寢往往是在這之后的二三小時;這一節(jié)“晚間音樂”,是我一天生活中難得的小憩,是我不忍一日稍離的心靈相托的摯友。 也許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之夜,低回、沉思的旋律,撩撥起我心中拳拳難忘的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情思。如怨如訴的音樂,似一片歸帆,送我去故園拾夢。蘇北平原如繡,湖蕩水網(wǎng)似織;新蘆出水,萬竿搖曳,綠意侵入;江南細雨霏微,沾衣欲濕;冷街幽巷的小鎮(zhèn),爬滿青蔓的剝蝕粉墻,風物依舊,往事如煙。一聲聲熟悉的鄉(xiāng)音,喚我重溫孩童時期的舊夢。充滿眷戀之情的樂曲,帶給我一片愴然的意境,催人欲涕。 也許是“一鉤涼月天如水”的秋夜,音樂寧靜、淡遠,宛若山澗清泉,細語淙淙,潺慢流瀉。萬木霜天,清明澄澈。輕柔的旋律,似清風拂過水面,安撫、慰藉著我悵惘的心靈。煩囂、嘈雜潛沉了,靈魂在秋水般寧靜中升華。 亦許是北風凜冽的冬宵,窗外飄著無聲的雪花,室內(nèi)一燈熒熒。清幽徐緩的琴音若斷若續(xù),空氣里似有暗香浮動。充盈著一片溫馨暖意的韻律,叩醒我埋在心底的對遠方友人的緬懷。仿佛故人久別重逢,剪燭西窗,促膝圍爐,互訴衷曲,交融情愫,近乎微醺薄醉。 樂聲咽,夜未央。 每每節(jié)目主持人已細語喃喃地道過了晚安,而那裊裊余音,綿綿意韻,似仍在如輕煙般的漠漠夜空中飄蕩,留給人們對這浩瀚長天,邈遠流光的不盡沉思與冥想。 【輕松一刻】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 ——拿破侖-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高三語文 考前贏分 第21天 愛念才會贏1 語文 考前 21 愛念才會贏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196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