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進化章末整合提升課件 浙科版必修2.ppt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進化章末整合提升課件 浙科版必修2.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進化章末整合提升課件 浙科版必修2.ppt(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章末整合提升,第五章 生物的進化,,,,內容索引,梳理知識 構建綱要,整合重點 提升技能,梳理知識 構建綱要,,返回,答案,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選擇,變異性,基因頻率,自然選擇,整合重點 提升技能,方法一 自然選擇與進化性變化的發(fā)生 典例1 如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解析答案,A.種群中存在很多變異類型,是選擇的原材料 B.A→B的變化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 C.B→C是逐代積累加強的結果 D.農藥對害蟲抗藥性的定向選擇使害蟲抗藥性變異增加,解析 種群中存在很多變異類型,是選擇的原材料;由圖示可知:使用農藥后,生物與環(huán)境間存在斗爭,結果是不能抗藥的個體大量死亡,從而出現(xiàn)A→B的變化;生存下來的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繼續(xù)繁殖、產生抗藥的變異性狀,再經過農藥的選擇,久而久之,抗藥性害蟲的種群密度逐漸增大;在此過程中農藥僅僅起了選擇作用,它并不能引起抗藥性變異的產生。 答案 D,1.在研究種群的遺傳和進化時,不僅要考慮個體的遺傳結構,更應該考慮基因在種群的相繼世代中的傳遞和分配,以及種群基因型變化的規(guī)律。 2.種群的變異性 生物通過變異產生新的基因,通過基因重組產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在一個種群中,可以產生的基因型的數(shù)目是十分巨大的。種群中存在的這些可遺傳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前提,也是生物進化的前提。,,,方法鏈接,3.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4.自然選擇導致適應 自然選擇使具有適應某種特定環(huán)境的變異性狀個體被保留下來,導致生物的適應性進化。,5.異地的和同地的物種形成 (1)異地的物種形式 種群 兩個種群 遺傳組成出現(xiàn)差異 新物種。 (2)同地的物種形成 如:二倍體植物 二倍體配子 四倍體(新物種),環(huán)境,隔離因素,,自然,選擇,,生殖,隔離,,減數(shù)分裂,失敗,,兩個二倍體,配子融合,,,解析答案,方法二 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典例2 在非洲人群中,每10 000人中有1人患囊性纖維原瘤,屬于常染色體遺傳病。一對健康夫婦生有一患病的孩子,此后,該婦女與另一健康男性再婚,他們若生孩子,患此病的概率約為( ) A.1/25 B.1/50 C.1/100 D.1/200 解析 由題干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設正?;驗锳,頻率為p,致病基因為a,頻率為q,那么p2+2pq+q2=1,p+q=1,因為aa=q2=1/10 000,所以q=1/100,p=1-q=99/100,Aa%=2pq=299/1001/100=198/10 000。該婦女生有一患病孩子,所以其基因型為Aa,健康男子基因型為Aa的頻率為198/10 000,那么他們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為1/4198/10 000,約為1/200。,D,,,方法鏈接,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在高考中經常用到,下面把有關的計算方法與規(guī)律進行歸納。 1.通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 某基因的頻率=該基因的數(shù)目/種群中該等位基因的總數(shù)。 2.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 等位基因中一個基因的頻率等于它的純合子頻率與1/2的雜合子頻率之和。,3.通過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1)遺傳平衡定律的內容:若A%=p,a%=q,p+q=1,則AA%=p2,aa%=q2,Aa%=2pq。 (2)遺傳平衡定律的適用范圍:在隨機交配的無限大的群體中,沒有突變、自然選擇、遷移、遺傳漂變等干擾。雖然此定律是在較為理想的條件下適用的,但在自然界中群體都是很大的,個體間的交配一般也接近于隨機,所以遺傳平衡定律基本上普遍適用。,遷移訓練,方法三 怎樣解釋出現(xiàn)生物新類型的現(xiàn)象 典例3 某研究小組研究了某地的兩個湖泊,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似的魚: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這一地區(qū)可能發(fā)生過洪水。他們不清楚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如圖所示的兩種假設。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解析答案,A.假說甲說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隔離的作用 才形成了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 B.假說乙認為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 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fā)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一起 C.假說甲認為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 D.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則它們不是同一物種,解析 從假說甲所示的圖示中可知:湖Ⅰ和湖Ⅱ盡管存在地理隔離,但其中出現(xiàn)的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都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從假說乙的圖示中可知: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fā)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了一起;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則說明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所以不是同一物種;假說甲中所示出現(xiàn)的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其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然選擇作用而非地理隔離。 答案 A,,,方法鏈接,1.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因此,可以認為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就意味著生物進化了。而物種的形成是基因頻率改變到一定的程度,直到新類群與原種群不能實現(xiàn)基因交流為止(即產生了生殖隔離)??梢姡呤橇孔兒唾|變的關系。 (2)聯(lián)系:生物發(fā)生進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種,但是新物種的形成要經過生物進化,即生物進化是物種形成的基礎。,2.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二者選擇的標準不同,目的不同。人工選擇的標準為“是否對人類有利”,對人類有利的基因或性狀保留下來,不利的被淘汰,該性狀對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有利;而自然選擇的標準為“是否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有利于該生物生存的性狀(或基因)就保留下來,不利的就淘汰。如野雞飛翔能力強,產蛋率低,但較強的飛翔能力有利于其逃避敵害,即有利于生存;家雞飛翔能力極差,產蛋率很高,善飛但產蛋少的家雞肯定要被淘汰??梢?,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明確目的是區(qū)分二者的關鍵。 (2)聯(lián)系:二者都使被選擇的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3.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生物的進化、適應性和新物種的形成,,返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進化章末整合提升課件 浙科版必修2 第五 生物 進化 整合 提升 課件 浙科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240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