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物理一輪復習 3-1 1.5《電勢差與電場強度》教學案.doc
《2019-2020年高二物理一輪復習 3-1 1.5《電勢差與電場強度》教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二物理一輪復習 3-1 1.5《電勢差與電場強度》教學案.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二物理一輪復習 3-1 1.5《電勢差與電場強度》教學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是研究電勢差與電場強度之間的關系,雖然前者是標量,后者是矢量,但通過靜電力做功在兩者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是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沿電場方向的距離的乘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定性把握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理解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定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勻強電場中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定性、定量關系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不同角度認識電場、分析尋找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堅定思考探索物理的的信念,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物理科學的力量。 三【重點、難點】 重點: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難點: 對公式 U=E d中d的理解及公式的正確運用 (d為沿場強方向兩點所在等勢面的距離) 四【學情分析】 電場強度和電勢都是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兩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電場性質進行描述。對于這節(jié)課的講解,只要求讓學生定性了解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就可以了。對于勻強電場,在講授時,只要求學生了解它們的定量關系式,即在勻強電場中推導出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公式,并通過公式變形,用比值的方法指出電場強度在數值上等于沿電場方向每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通過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推理法、歸納法 六【課前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練習資料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問題: 電場的兩個基本性質是什么? ☆答:電場的兩個基本性質: 電場的力的性質( )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電場的能的性質(電勢能、電勢、 、電勢差 ) 電勢 ↓ 電場強度E → ?→ 電勢差() ↓ ↓ 電場力()→ 電勢能的變化等于電場力 所做的功() 電場強度描述電場的力的性質,而電勢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且電勢差跟電場力做功相聯(lián)系,那么電場強度E和電勢差U又有什么關系呢? 傾聽、思考、 回答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教學】: ●一、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 通過勻強電場的例子來推算U和E之間的關系。 如圖所示:表示某一勻強電場的等勢面和電場線。沿場強方向把正電荷q由A點移動到B點 ,設A、B兩點間的距離為d,電勢差為U,場強為E。 ★問題:電場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分析: 由功的定義和電場強度的定義可知: W=Fd=qEd 由電勢差定義可知 綜合上式得到 U=Ed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結論:勻強電場中兩點之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沿電場方向的距離的乘積。 1、表達式:U=Ed U為兩點間電壓,E為場強,d為兩點間距離在場強方向的投影. 2、適用條件:勻強電場 3、公式變形: 在勻強電場中,場強在數值上等于沿場強方向每單位距離上的電勢差。 但此公式不是U=Ed簡單的變形,它的物理意義是:電場強度的大小等于兩點間的電勢差與這兩點間沿電場方向的距離的比值。這一比值在非勻強電場中也適用,它表示兩點間的平均電場強度。 思考、分析、 推導、回答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電場強度三個公式的區(qū)別 公式 含義 適用條件 電場強度的定義式 任意電場 是真空中點電荷電場的場強計算公式 真空中點電荷電場 是勻強電場的場強的計算公式 (d為沿場強方向的距離) 勻強電場 傾聽、回答 鞏固知識點,培養(yǎng)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反思總結 1、在勻強電場中,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關系為: UAB = E d 或 E = UAB/d 注意:(d為沿場強方向上的距離) 2、電場強度三個公式的區(qū)別 發(fā)學案布置作業(yè)作業(yè) P23-1、2 ;P24-3、4 ; 資料 九【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電勢 ↓ 電場強度E → ?→ 電勢差() ↓ ↓ 電場力()→ 電勢能的變化等于電場力 所做的功() 電勢 ↓ 電場強度E → ?→ 電勢差() ↓ ↓ 電場力()→ 電勢能的變化等于電場力 所做的功() 電勢 ↓ 電場強度E → ?→ 電勢差() ↓ ↓ 電場力()→ 電勢能的變化等于電場力 所做的功() 電勢 ↓ 電場強度E → ?→ 電勢差() ↓ ↓ 電場力()→ 電勢能的變化等于電場力 所做的功() 電勢 ↓ 電場強度E → ?→ 電勢差() ↓ ↓ 電場力()→ 電勢能的變化等于電場力 所做的功() 一、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 1、表達式:U=Ed U為兩點間電壓,E為場強,d為兩點間距離在場強方向的投影. 2、適用條件:勻強電場 3、公式變形: 二、電場強度三個公式的區(qū)別 十【教學反思】討論電勢差和電場強度方向的關系時,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可以以生活實例讓學生加強理解;在介紹平行板電容器實驗裝置時,應講清靜電計張角的大小為什么能夠表示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壓大??;關于恒定電場,學生知道這些就足夠了,不必分析導體內電荷分布的具體情況,也不必分析電荷分布達到平衡的過程。 學校:臨清三中 學科:物理 編寫人:高晶 審稿人:盛淑貞 第六節(jié) 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關系學案 課前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定性掌握電勢差與場強的關系。 2. 定量掌握勻強場中電勢差與場強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看前面知識結構圖:復習鞏固舊知識 引出新課通過知識網絡圖,更加牢固地掌握的已學知識更加牢固。 2.通過對電場力做功的兩種不同方式的比較推導得出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3.看圖探討得出一些常見結論(師生互動、探討) 【預習內容】 一、[復習舊課] 1.電場的兩大性質: ①力的性質: 。 ②能的性質:電場可用 形象表示 還可用 形象表示 2.看知識結構圖:復習鞏固舊知識 電場力( F= q E) 電場強度( E ) 移動電荷 q 做功 ( 是否到零參考點 ) 電勢能的變化 ( W AB =qU AB ) 電勢差( U AB = ) B A j - j 電勢 ? ? j 兩點間的 電能 => 其它形式能的物理量 描述能性質 描述電場力性質 功 <=> 能 電場力( F= q E) 電場強度( E ) 移動電荷 q 做功 ( 是否到零參考點 ) 電勢能的變化 ( W AB =qU AB ) 電勢差( U AB = ) B A j - j 電勢 ? ? ? ? j 兩點間的 電能 => 其它形式能的物理量 描述能性質 描述電場力性質 功 <=> 能 二、[學習新課]: 1.電場力的性質:力和能是貫穿物理學的兩條主線,空間只要有電荷的存在,在它的周圍就存在 (E是客觀存在而又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場有最基本的特性: 。可以通過電荷的受力去研究電場。 2.電場能的性質:電場力移動電荷對電荷做功。會導致電勢能發(fā)生轉化(因為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的多少決定了能量轉化的數量。 3、推導電場強度和電勢差的關系 問題一:若沿場強方向移動電荷 如圖:表示某一勻強電場的等勢面和電場線。沿場強方向把正電荷q由A點移動到B點 ,設A、B兩點間的距離為d,電勢差為U,場強為E。則電場力所做的功: A B E 從力的角度: W= = ① 從能的角度: W= ② 由 ① ② 兩式得: U = 結論:在勻強電場中,沿場強方向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 4、表達式:U = 或:E = (d為 ) 在勻強電場中,場強在數值上等于 5、注意:U = Ed和E = U/d的適用條件是: 6、單位關系:1V/m =1N/C 問題二:若不是沿場強方向移動電荷? A B E α L B' 如圖,在勻強電場E中,有相距為L的A、B兩點,兩點連線與場強方向成α角。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U = EL,對不對? [解析] :(試著推導) 5、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關系的3種說法 (1)在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 . UAB = E d (2)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的大小等于 E = UAB/d (3)電場強度在數值上=沿電場方向每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 看圖討論:得出一些結論 (互動、探討) 問題三:電場中A、B兩點的電勢差UAB跟移動電荷的路徑有關嗎? [說明]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 類同于重力場中兩點間的高度差: 高度差Δh 跟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 只與A、B的位置有關 6、電勢差UAB 跟移動電荷的路徑無關,只與A、B的位置有關。 問題四: 單位長度內,沿AB、 ABˊ 兩個方向,哪個電勢降落的快? 7、場強E的方向是 降落最快的方向。 應用:在勻強電場中,兩條平行線段上相等距離的兩點間的電勢差 。 問題五:非勻強電場中,等差等勢面之間的距離相等嗎? 如點電荷的電場中的等勢面 8、結論:等差等勢面密處場強 ,等勢面疏處場強 。 請定性地畫出電勢差相等的二個等勢面。哪兩個等勢面是否在相鄰等勢面的中間? 提出疑惑: 課內探究學案: 【學習目標】 1. 定性掌握電勢差與場強的關系。 2. 定量掌握勻強場中電勢差與場強的關系。 【學習過程】 1.電場力的性質:力和能是貫穿物理學的兩條主線,空間只要有電荷的存在,在它的周圍就存在 (E是客觀存在而又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場有最基本的特性: 。可以通過電荷的受力去研究電場。 2.電場能的性質:電場力移動電荷對電荷做功。會導致電勢能發(fā)生轉化(因為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的多少決定了能量轉化的數量。 3、推導電場強度和電勢差的關系 問題一:若沿場強方向移動電荷 如圖:表示某一勻強電場的等勢面和電場線。沿場強方向把正電荷q由A點移動到B點 ,設A、B兩點間的距離為d,電勢差為U,場強為E。則電場力所做的功: A B E 從力的角度: W= = ① 從能的角度: W= ② 由 ① ② 兩式得: U = 結論:在勻強電場中,沿場強方向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 4、表達式:U = 或:E = (d為 ) 在勻強電場中,場強在數值上等于 5、注意:U = Ed和E = U/d的適用條件是: 6、單位關系:1V/m =1N/C 問題二:若不是沿場強方向移動電荷? A B E α L B' 如圖,在勻強電場E中,有相距為L的A、B兩點,兩點連線與場強方向成α角。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U = EL,對不對? [解析] :(試著推導) 5、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關系的3種說法 (1)在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 . UAB = E d (2)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的大小等于 E = UAB/d (3)電場強度在數值上=沿電場方向每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 看圖討論:得出一些結論 (互動、探討) 問題三:電場中A、B兩點的電勢差UAB跟移動電荷的路徑有關嗎? [說明]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 類同于重力場中兩點間的高度差: 高度差Δh 跟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 只與A、B的位置有關 6、電勢差UAB 跟移動電荷的路徑無關,只與A、B的位置有關。 問題四: 單位長度內,沿AB、 ABˊ 兩個方向,哪個電勢降落的快? 7、場強E的方向是 降落最快的方向。 應用:在勻強電場中,兩條平行線段上相等距離的兩點間的電勢差 。 問題五:非勻強電場中,等差等勢面之間的距離相等嗎? 如點電荷的電場中的等勢面 8、結論:等差等勢面密處場強 ,等勢面疏處場強 。 請定性地畫出電勢差相等的二個等勢面。哪兩個等勢面是否在相鄰等勢面的中間? 【反思總結】 討論電勢差和電場強度方向的關系時,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可以以生活實例讓學生加強理解;在介紹平行板電容器實驗裝置時,應講清靜電計張角的大小為什么能夠表示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壓大??;關于恒定電場,學生知道這些就足夠了,不必分析導體內電荷分布的具體情況,也不必分析電荷分布達到平衡的過程。 【當堂檢測:】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公式U = Ed 得,在電場中兩點間電勢差等于場強與兩點間距離的乘積 B.由公式E = U/d得,在勻強電場中沿電場線方向上兩點間距離越大,電場強度就越小 C.在勻強電場中,任兩點間電勢差等于場強和這兩點間距離的乘積 D.公式U = Ed只適用勻強電場 a b c 2、如圖,a、b、c是一條電場線上的三個點,電場線的方向由a到c, a、b間的距離等于b、c間的距離。用φa、φb、φc和Ea、Eb、Ec分別表示a、b、c三點的電勢和場強。下列哪個正確? ( ) A.φa>φb>φc B. Ea>Eb>Ec C.φa-φb=φb-φc D. Ea=Eb=Ec 3、在電場強度為600 N/C的勻強電場中,A、B兩點相距5 cm,若A、B兩點連線是沿著電場方向時,則A、B兩點的電勢差是_____ V。若A、B兩點連線與電場方向成60時, 則A、B兩點的電勢差是________V;若A、B兩點連線與電場方向垂直時,則A、B兩點的電勢差是_______V。 【課后練習與提高】 [練習1]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勻強電場中各處的場強相等,電勢也相等;( ) B、 場強為零的區(qū)域中,電勢處處相同; C、 沿電場線方向電場強度一定越來越?。? D、 電勢降低的方向就是電場線的方向。 [練習2] 圖中實線表示電場線,虛線表示等勢面,過a.b兩點的等勢面的電勢分別為40V、20V,那么ab連線的中點的電勢值為(?。? A 等于30V B 大于30V C 小于30V D 無法確定 鞏固練習答案:1.D 2.B 課堂練習答案:1。B 2。C-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 2019-2020年高二物理一輪復習 3-1 1.5電勢差與電場強度教學案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一輪 復習 1.5 電勢差 電場 強度 教學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264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