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3課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講義+精練(含解析)粵教版《唐宋散文選讀》.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3課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講義+精練(含解析)粵教版《唐宋散文選讀》.docx(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13課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1. 通假字
(1)儼驂于上路 同“嚴”,整齊。
(2)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同“消”,消散。
2.古今異義
(1)時維九月。
古義:在。
今義:維護。
(2)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古義:遠。
今義:賒欠。
(3)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
古義:這。
今義:表判斷。
(4)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古義:迎接。
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貶義)。
(5)儼驂于上路。
古義:高高的大道。
今義:走上路程,動身;上軌道。
(6)窮且益堅。
古義:處境艱難。
今義:貧窮。
3.一詞多義
(1)故
(2)盡
(3)屬
(4)且
(5)而
(6)以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目吳會于云間:看,望。
(2)名詞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像霧一樣;像星星一樣。
②上出重霄:向上。
(3)名詞的意動用法
襟三江而帶五湖:以……為衣襟;以……為衣帶。
(4)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騰蛟起鳳:使……騰飛;使……起舞。
②屈賈誼于長沙:使……被貶。
③竄梁鴻于海曲:使……逃走。
(5)形容詞作名詞
賓主盡東南之美:人才。
(6)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山原曠其盈視:使……開闊。
5.文言句式
(1)童子何知:賓語前置句。
(2)奏流水以何慚:賓語前置句。
(3)儼驂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介賓短語后置句。
(4)千里逢迎:賓語前置句。
(5)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賓語前置句。
(6)響窮彭蠡之濱: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7)聲斷衡陽之浦: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8)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判斷句。
(9)盡是他鄉(xiāng)之客:判斷句。
(10)都督閻公之雅望:定語后置句(“之”作標志的定語后置句)。
(11)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語后置句(“之”作標志的定語后置句)。
6.翻譯下列句子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譯文:物的精華就是天的珍寶,寶劍的光氣直射牛、斗二星所在的區(qū)域;人有俊杰是因為地有靈秀,徐孺子(竟然能夠)使太守陳蕃放下臥榻。
(2)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譯文:把賈誼貶到長沙,并非沒有圣賢的君主;使梁鴻逃到海邊,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
(3)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譯文: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雖然與終軍的年齡相同;(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壯志,也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志愿。
一、結(jié)構(gòu)圖解
秋日登洪府 滕王閣餞別序
二、中心主旨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文章生動地展示了滕王閣壯美秀麗的圖景,描寫了宴游唱和的歡樂,并反復(fù)抒發(fā)了作客他鄉(xiāng)、懷才不遇的慨嘆,曲折委婉地表達了對所謂“圣君”、“明時”的不滿,同時也展現(xiàn)了詩人的遠大抱負,抒發(fā)了因理想不能實現(xiàn)、壯志難酬所產(chǎn)生的深沉的孤獨感。
1.本文在描繪了滕王閣四周景色和宴會盛況之后,抒發(fā)了羈旅之情,寄寓了懷才不遇的感慨。你如何理解描寫和抒情的關(guān)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般地說,美好的環(huán)境引發(fā)人們積極的情緒,反之亦然。但有時候樂極生悲,盡管環(huán)境優(yōu)美,愁緒仍然揮之不去。這種現(xiàn)象在古詩中大量存在,既能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復(fù)雜多變,又可以使文章變化多姿,曲折有致。面對“四美具,二難并”,作者偏感到自己奔波漂泊,才不得用,志不得伸。興盡悲來,頓覺憂愁滿懷,但冷靜地觀照了數(shù)位古人的身世之后,又能抖擻精神,表示了“窮且益堅”的積極情懷。
2.這篇文章運用了許多典故,請談?wù)劦涔试谖闹斜砬檫_意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用典較多,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以事證理,如第三段;二是借古談今,如第四段。
3.“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庇腥苏f色彩明麗的景色背后有著灰暗的底色,這其中流露出一種傷感,對失意人生的悲嘆才是這篇文章的本質(zhì)。結(jié)合全文,請談?wù)勛髡咴谖闹辛髀兜乃枷敫星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以說,王勃在最初表現(xiàn)出來的逸興只是斯時斯地的感觸,真的是“躬逢盛餞”而已,最后對賓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對本文而言,這些均不足觀。足觀的是“失路之人”在強烈的渴望“望長安于日下”,在熱切的盼望“奉宣室”;足觀的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時慷慨地自己給自己加油鼓勁吶喊助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足觀的是“有懷投筆”者“無路請纓”,只好“奉晨昏于萬里”,無奈到絕望。只有體會笑臉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經(jīng)歷,年輕背后的滄桑,輝煌背后的傷痕。這樣的情感才是最真的,這樣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1.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答案 D
解析?、偾遥悍炊?。②且:暫且。③矣:語氣詞,譯為“了”。④矣:語氣詞,譯為“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實詞的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國破亡之故事
B.都督閻公之雅望/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勝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D.敢竭鄙懷,恭疏短引/《諫太宗十思疏》
答案 A
解析 故:舊,過去的。
3.從詞類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的“霧”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A.纖歌凝而白云遏 B.襟三江而帶五湖
C.四美具,二難并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答案 D
解析 D項“船”與例句中“霧”用法均為名詞作狀語。
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4~8題。
時維九月,序?qū)偃铮涣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4.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①儼驂于上路 ②層臺聳翠,上出重霄?、埏w閣翔丹,下臨無地?、芄逝R崩寄臣以大事
A.①②詞義相同,③④詞義不同
B.①②詞義不同,③④詞義相同
C.①②詞義相同,③④詞義也相同
D.①②詞義不同,③④詞義也不同
答案 D
解析?、偕希焊?。②上:向上。③臨:靠近。④臨:將要。
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B.襟三江而帶五湖
C.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D.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答案 D
6.下列各句與例句對偶式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披繡闥,俯雕甍
A.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C.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D.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答案 B
解析 B項與例句均為動賓結(jié)構(gòu)。
7.下列對有關(guān)語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濃重,濃淡對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彩霞自上而下,寫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寫盡了晚秋暮色之美。
D.“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句所寫為眼前所見之實景,登高遠眺,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集于筆端。
答案 D
解析 “實景”不對。
8.下列對文中運用的典故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賈誼。
B.“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有對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表明自己雖身處逆境,仍能達觀看待。
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答案 B
解析 賈誼被貶長沙,并非沒有圣明君主。
文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勃六歲解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勮,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迸嫱踬t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甚愛重之。諸王斗雞,互有勝負,勃戲為《檄英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jù)此是交構(gòu)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補虢州參軍。
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事發(fā),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畤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故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儉典選,有知人之鑒。李敬玄尤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勃等四人,必當顯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yīng)至令長馀得令終為幸?!惫缙溲?。(選自《舊唐書文苑上》卷一百九十,有改動)
父福畤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杰”。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弊h者謂然。(選自《新唐書文藝上》卷二百一)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yīng)至令長馀/得令終為幸
B.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yīng)至令長/馀得令終為幸
C.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yīng)至令長馀/得令終為幸
D.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yīng)至令長/馀得令終為幸
答案 D
解析 “先器識而后文藝”是并列結(jié)構(gòu),不必斷開;“令長”是一個詞,指的是長官之首;“馀”通“余”,意思是其他幾個人。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勃六歲解屬文”中,“屬”有“連綴”之意,在這應(yīng)是“寫”的意思。
B.“坐勃故左遷交趾令”中,“坐”有“因為……被貶”的意思。
C.“勃往省”中,“省”是“看望父母、尊親”的意思。
D.“起更衣”中,“更衣”指更換衣服,也常用來指宴會時離席,用更換衣服做借口。
答案 D
解析 “更衣”古時是大、小便的婉辭,即上廁所。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勃六歲時就才情過人,與其兄王勔、王勮的才華相當。兄弟三人為父親的朋友杜易簡所贊賞。王勃寫文章時的獨特習慣,給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當時的吏部侍郎裴行儉認為,王勃將不如楊炯顯赫富貴,能善終就已是萬幸。果然,后來王勃專門寫了《檄英王雞》一文嚴厲批評諸王,結(jié)果差點被誅殺。
C.王勃因官奴曹達而獲罪,他的父親也被牽連貶謫到非常偏遠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途中為都督閻公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
D.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但對于他們的排位先后,楊炯很有意見,并不心服口服。
答案 B
解析 王勃寫《檄英王雞》一文是“戲為”,即開玩笑,并非專門為了批評諸王;結(jié)果也不是差點被誅殺,而是被高宗憤怒斥責,趕出王府。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高宗覽之,怒曰:“據(jù)此是交構(gòu)之漸?!奔慈粘獠?,不令入府。
譯文:高宗看了這篇文章后,發(fā)怒說:“根據(jù)這文章,這是相互構(gòu)陷的兆頭?!碑斕炀统庳熈送醪蛔屗M入王府。
(2)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譯文:(小吏看后)多次報告,文章語言越來越奇特,閻公于是驚惶急視,說:“天才??!”接著請他完成全文,賓客極盡歡興才停止。
參考譯文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王勃六歲就懂得寫文章,構(gòu)思毫無凝滯,文章感情豪邁奔放,與其兄王勔、王勮的才華相當。他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常稱贊他們說:“這是王家的三棵寶樹啊?!迸嫱趵钯t聽說了王勃的名聲,召他為沛府修撰,十分愛護看重他。當時各位王侯斗雞,互有勝負,王勃開玩笑地寫了《檄英王雞》一文。高宗看了這篇文章后,發(fā)怒說:“根據(jù)這文章,這是相互構(gòu)陷的兆頭?!碑斕炀统庳熈送醪?,不讓他進入王府。過了很久,王勃補職為虢州參軍。
王勃自恃有才華而對別人很傲慢,被同僚嫉恨。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來,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殺了曹達來堵塞消息的來源。后來事情被揭露,王勃被判死罪,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當時王勃的父親王福畤是雍州司戶參軍,因為王勃而被降職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渡南海的時候,他墜水而亡,時年二十八歲。
當初,吏部侍郎裴行儉主管選拔人才授官的事務(wù),有鑒識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王勃四人,(認為他們)必當顯赫富貴。裴行儉說:“士人想走得長遠,應(yīng)以器量見識為先而以文才為后。王勃等雖有文才,卻浮躁淺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祿的器量呢!楊炯性格沉著文靜,職位應(yīng)該會達到長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終就是幸運。”后來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
父親王福畤因王勃這件事而被降職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會賓客,預(yù)計讓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賓客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紙筆邀請所有的賓客,沒有人敢擔當此任務(wù),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辭。都督很惱怒,起身借口上廁所離開,只是派遣小吏窺察王勃的文章并讓他對寫作情況作隨時報告。(小吏看后)多次報告,文章語言越來越奇特,閻公于是驚惶急視,說:“天才??!”接著請他完成全文,賓客極盡歡興才停止。王勃寫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數(shù)升,就酣暢飲酒,拉起被子蒙臉躺下,到了酒醒時,拿起筆就能成篇,不更改一個字,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稿。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借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稱“四杰”。楊炯曾說:“我慚愧排在盧的前面,而對排在王的后面感到羞恥?!碑敃r的評議者也認為是這樣。
(2018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題。
顏太初雜文序
司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發(fā)言必自稱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帶、廣袂之衣謂之儒邪?執(zhí)簡伏冊、呻吟不息謂之儒邪?又況點墨濡翰、織制綺組之文以稱儒,亦遠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漢之公孫丞相、蕭望之、張禹、孔光,東漢之歐陽歙、張酺、胡廣,世之所謂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魯人顏太初,字醇之,常憤其然。讀先王之書,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誦之,以夸誑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與鄉(xiāng)黨無余,于其外則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猶蘙如也,乃求天下國家政理風俗之得失,為詩歌洎文以宣暢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蕩為事,慕嵇康、阮籍之為人,當時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風。太初惡其為大亂風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之。詩遂上聞,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鄆州牧怒屬令之清直與己異者,誣以罪,榜掠死獄中。妻子弱不能自訴,太初素與令善,憐其冤死,作《哭友人》詩,牧亦坐是廢。
于時或薦太初博學有文,詔用為國子監(jiān)直講。會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學官。詔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臨晉主簿。太初為人,實寬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臨晉改應(yīng)天府戶曹,掌南京學,卒于睢陽。舊制,判、司、簿、尉四考,無殿負[注],例為令錄。雖愚懦昏耄無所取者,積以年數(shù),必得之。而太初才識如此,舉進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脫判、司、簿、尉之列以終身,死時蓋年四十余。噫,天喪儒者,使必至于大壞乎!將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見鋤也?何其仕與壽兩窮如此?
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在同州又得其所為《題名記》,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顯于時,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雖賤而夭,其文豈必不傳?異日有見之者,觀其《后車》詩,則不忘鑒戒矣;觀其《逸黨》詩,則禮義不壞矣;觀其《哭友人》詩,則酷吏愧心矣;觀其《同州題名記》,則守長知弊政矣;觀其《望仙驛記》,則守長不事廚傳矣。由是言之,為益豈不厚哉!
(選自《司馬光集》)
注 殿負:因欠國家賦稅而考核為下等。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發(fā)言必自稱曰儒 發(fā)言:發(fā)表意見
B.當時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拘 拘:束縛,拘束
C.牧亦坐是廢 廢:(被)罷免
D.實寬良有治行 治行:政績
答案 A
解析 “發(fā)言”意為開口說話。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項都是第三人稱代詞,他。A項結(jié)構(gòu)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C項介詞,在/引進動作涉及的對象,不譯。D項與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是虛指代詞/與前面的“為”構(gòu)成固定結(jié)構(gòu)“為……所……”,表示被動。
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對真正的儒者而言,讀書不應(yīng)雕章琢句,作文不應(yīng)只追求辭藻華麗,而應(yīng)抱著學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時弊,有益社會的進步。
B.顏太初考中進士后,擔任過臨晉主簿和應(yīng)天府戶曹。主簿是縣令的屬官,戶曹是知府的屬官。縣令的上級是州牧。
C.顏太初寬厚正直,才識過人,效法嵇康、阮籍,詩文譏刺時事,遭到利益集團的嫉恨排擠,終身仕途不順,郁郁不得志。
D.文章敘議結(jié)合。作者在記敘顏太初生平經(jīng)歷中,表達了欣賞的態(tài)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評價顏太初詩文創(chuàng)作時,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價值。
答案 C
解析 C項張冠李戴。對照原文可知,效法嵇康、阮籍的是青州牧,不是顏太初,顏太初對這種做法是“惡其為大亂風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之”。
16.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
答案 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
解析 首先,通讀文章,大致了解文意;其次,理解要求斷句部分的語意;再次,抓住標志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如文中的“又”“雖”“故”等詞前面要斷開;最后,根據(jù)句意和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再斷。
1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得其理,不徒誦之,以夸誑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譯文:(顏太初)掌握了先王書中的義理以后,不是僅僅稱道它,用來夸大欺騙世人,而是必定親自去實踐。
(2)前世之士身不顯于時,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雖賤而夭,其文豈必不傳?
譯文:前代的讀書人活著時地位不顯赫,但文章在后代長存的太多了。顏太初雖然地位低壽命短,他的文章難道一定流傳不了嗎?
解析 (1)“既”,已經(jīng),……以后?!巴健?,只是,僅僅?!翱湔N”,夸大欺騙。(2)“顯”,顯赫?!柏病?,壽命短?!柏M”,難道?!吧聿伙@于時”和“言立于后世”都是狀語后置句。注意反問語氣要譯出。
參考譯文
天下不崇尚儒者很久了。當今世上的士大夫,開口說話一定自稱儒者。儒者究竟是怎樣的呢?高高的帽子、寬大的衣帶、寬大的衣袖,這樣穿戴的稱為儒者嗎?手持書簡,俯身苦讀,吟詠不停的稱為儒者嗎?又何況醉心文辭、苦心構(gòu)思,寫出華麗文章的人稱為儒者,(這和儒者)也差得太遠了。除去上述種種不說,至于西漢的公孫丞相、蕭望之、張禹、孔光,東漢的歐陽歙、張酺、胡廣,(這些)世人所說的大儒,果真足夠符合儒者的名稱嗎?
魯人顏太初,字醇之,常對這種情況很氣憤。(他)讀先王的文章,不研究章節(jié)句子,一定要探究其中的義理才行。(顏太初)掌握了先王書中的義理以后,不是僅僅稱道它,用來夸大欺騙世人,而是必定親自去實踐。(只誦讀先王的文章)對他自己來說與鄰里相比也就沒有突出的地方,對他之外來說就不能發(fā)揚光大(先王的義理)。不能發(fā)揚光大,先王之道就遮蔽起來了,于是(他)探求天下國家政理風俗的得失,創(chuàng)作詩歌和文章來宣揚倡導(dǎo)它。景祐初年,青州牧以荒廢政務(wù)、逸樂過度、恣意放任為能事,(他)仰慕嵇康、阮籍的為人,當時各地的士大夫喜歡他不受禮教的束縛,一致效仿他,漸漸形成風氣。顏太初厭惡他,認為他是使風俗大亂的根源,作了《東州逸黨》詩來諷刺他。詩最終傳到皇上那里,皇上立即追究青州牧的罪過。又有鄆州牧因為下屬的縣令清廉正直與自己不同而生氣,就誣陷他犯罪,將他在獄中拷打致死。他的妻子和孩子弱小不能自己去告狀,顏太初平日與這個縣令交好,憐憫他冤死,寫了《哭友人》詩,鄆州牧也因此而被罷免了。
這時有人舉薦顏太初博學有文采,天子下詔任用他為國子監(jiān)直講。恰逢有個平日不喜歡顏太初的御史,上書說顏太初放縱而不遵禮法,不可以擔任學官。詔書就要到了,又改任河中府臨晉主簿。顏太初為人,其實寬厚、善良、有政績,不是放蕩不羈的人。從臨晉又改任應(yīng)天府戶曹,主管南京學校方面的事,死在睢陽。先前的制度規(guī)定,判、司、簿、尉四個官職的考核,沒有因欠國家賦稅而考核為下等的,照例按縣令錄用。就算愚笨、懦弱、昏惑、老邁沒有可用之才的人,憑年數(shù)積累,也一定能得到。而顏太初才華見識如此,中進士做官近十年,到死都沒能擺脫判、司、簿、尉的行列,他死時大概四十多歲。唉,這是上天要毀滅儒者,使他們一定達到這么壞的地步??!將會像狗對自己奇怪的事吠叫一樣,品行正直、與眾不同的人一定要被鏟除嗎?怎么他的仕途和壽命兩者都如此困厄呢?
世人看到顏太初官職不能震動人,又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責批評,有缺點毛病的人討厭聽到,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很重視它。所以丟棄遺失的占多數(shù),我只得了他的兩卷。在同州又得到他寫的《題名記》,現(xiàn)在集在一起,為它作序。前代的讀書人活著時地位不顯赫,但文章在后代長存的太多了。顏太初雖然地位低壽命短,他的文章難道一定流傳不了嗎?他日有見到它的人,看到他的《后車》詩,就不會忘記借鑒警誡了;看到他的《逸黨》詩,禮義就不會衰敗了;看到他的《哭友人》詩,殘酷的官吏就會心生慚愧了;看到他的《同州題名記》,地方長官就了解政治的腐敗了;看到他的《望仙驛記》,地方長官就不經(jīng)營驛站了。由此來說,帶來的益處不也很多嗎!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460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