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doc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 【要點】利用變量的控制,設計實驗,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 【目標】 (1)獨立設計簡單的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學會記錄并做簡單的分析。 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認識燃燒需要的條件,進行防火安全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尊重證據(jù),善于反思的科學態(tài)度。 【怎樣進行】 (1)閱讀與思考引入:文中兩起火災事件的真實材料,創(chuàng)設了真實情境,為后面學生模擬實驗的自行設計與研究提供了條件。雖然,燃燒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也有很大的負面作用。本課燃燒條件的研究就是從兩起火災事件的時間、地點及過火面積、給國家造成危害的負面切入,真實數(shù)字的后面出示了對起因猜想的一組問題。 教學時,教師可結合這兩起火災事件的閱讀,引起學生對火因的猜想,也可利用其他方式、其他內容進行切入,如:本單元第一課學生自己補充的有關火災的事例。注意:火災的起因可能是不一樣的。 (2)猜想和實驗設計與研究:火災為什么燒毀樹木、花草、房屋和各種動物,卻留下漆黑的山石?猜想燃燒需要哪些條件?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是本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根據(jù)真實情境獨立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在模擬中熟練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要領。文中只提供了兩個問題及實驗的材料與要求,利用卡通人物的語言稍做了溫度方面的提示,至于具體怎樣設計,沒有細致說明。同樣,怎樣滅火,也是開放研究的內容。 教學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對控制變量實驗的掌握情況而進行,必要時先做組內的討論。注意:1、由于學生已有了此類實驗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原則上不要過多干預,只需在全班學生匯報時加以點撥。2、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法有很多,教師對各種方法應注意引導和肯定。3、對燃燒需要三個條件(需要氧氣、可燃物和一定的溫度)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的理解可用討論的方法進行。4、滅火方法的研究也不是唯一的,只要破壞了燃燒中三個條件之一即可達到目的。教學時應讓學生大量列舉方法。 (3)交流:遇到火災怎么辦?學生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發(fā)生火災的情況?!坝龅交馂脑趺崔k”這項內容雖然被安排在本單元科學自助餐里,但為引起學生的注意,從學生安全意識的角度出發(fā),教學時應有意將此環(huán)節(jié)提到重要的位置,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模擬表演如何撥打“119”火警、如何自救與逃生,以提高學生實際生活的能力。 (4)拓展活動:學生見過一些常見的滅火器,但親自制作“滅火器”也許是第一次。文中的拓展活動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補充了滅火的方法,還對二氧化碳能滅火的知識介紹做了驗證。 教學時,應親自讓學生動手嘗試,驗證二氧化碳滅火的作用。應注意的是:因教學時間有限,需教師另做安排。無論怎樣,都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另外,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應變參考】學生設計控制自變量實驗的方法會有很多,教師對各種方法應給予關注。例如,關于需要一定溫度的研究,最簡單的研究方法是在一張鐵片上放一根火柴,不用酒精燈加熱也不在火柴盒上擦燃,無論放置多長時間火柴也不會自己燃燒,然后用酒精燈加熱這塊鐵片,一會兒,這根火柴就會燃燒,這個實驗操作簡單且極易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另外,也可將幾根火柴(或同樣物體)擺放在與焰火中心不同距離處,即書中鐵片上不同的位置,觀察處在哪個位置上的火柴先燃燒;也可將紙片、火柴、石頭等不同物體放在與焰火中心等距處,觀察哪些物體先燃燒。上述實驗,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不同物體的燃燒需要的溫度也不同。 【參考詢問要點】 (1)在閱讀火災事件,猜想起火原因后,要求學生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研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因這個實驗是模擬實驗,需教師引導過渡:“同學們對起火的原因和燃燒需要的條件做了大量的猜想,那么怎樣驗證你們的猜想呢?今天我們不可能到大火現(xiàn)場去研究,但可以用身邊的物體做模擬實驗來揭開有關燃燒的秘密??匆豢?,實驗桌上的材料有哪些?這些材料和火災事件中的哪些材料有相象之處?你們將怎樣設計對比實驗?討論分工后進行驗證。” (2)在研究燃燒需要一定溫度時,教師也可以這樣引導設計:“在一般情況下,紙片會自行燃燒嗎?點火后會怎樣?知道其中的道理嗎?”還可以這樣引導:“人們在點燃煤爐時,常常是先點燃廢紙或毛草,引燃木柴,最后引燃煤炭,這是為什么?” 教學反思: 附送: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摩擦力的秘密教學設計與反思 蘇教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第四課《摩擦力的秘密》 設計理念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以探究活動為核心的科學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照本宣讀教科書和刻板地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教育強調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因此只有精心地設計、選擇、提供相應的有利于學生探究的教學材料,才能減少學生探索的難度,使他們較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從而能夠感到成功的喜悅和創(chuàng)造的愉快,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使他們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茖W的真諦是探索,教師的責任是呵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真槍實彈”地“研究科學”。讓學生去做有典型意義的探究活動,從中體驗、感受科學的奧秘,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和科學家研究所用的方法。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行猜測并設計出合理易行的驗證方案,開展科學驗證。以多元目標的實現(xiàn)為基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案設計及變量控制的方法,使實驗操作科學有效地進行。領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的唯物主義觀點。 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chǎn)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又與物體的輕重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夠辯證地看待摩擦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系。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 教學準備 學生:裝有筆等的文具袋、測力計、毛巾。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表。 教師: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實驗材料兩組: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組合裝置一套;上下用木塊,兩側各用海綿連接圍成的矩形框子、條形木板、大理石塊等組合裝置一套。 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學生有的教師也有一份) 四 教學過程 (一)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師給同學們表演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小人在這根繩子上可以隨便移動,而且特別聽老師的話,老師叫它停它就會停在哪里,想知道這里面的秘密嗎?老師再給大家做一個小實驗:筷子提米。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來呢? 這與我們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摩擦力的秘密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書課題) 同學們都有這樣一個生活經(jīng)驗: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紋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呢?如果穿著花紋磨平的舊鞋子走在結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樣?怎樣做才能不滑倒呢? (設計意圖: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闭n始以倆實驗創(chuàng)設愉快有趣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苯Y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順勢拋出一個問題,以回憶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摩擦的普遍存在。) 2 體驗: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壓著桌面往前推,比較兩次手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費力呢? 3 演示并講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壓力往前推,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條形木板上,用測力計輕輕向右邊拉,矩形框就變形為平行四邊形,上面的木塊傾向右邊,而下面的木塊還在原來的位置并沒有滑動。這就說明有一種阻力在阻礙下面的木塊向右滑動,這就是木板對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動讓它在木板上勻速滑動起來,這個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對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礙矩形框向右運動的。摩擦力的方向與矩形框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拿起一個物體,它沒有掉下來,就是受到了我手對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雙手)運動與摩擦總是相隨相伴、密不可分的。 4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實物演示:讓這兩塊木塊這樣相對滑動,在兩塊木塊間就有摩擦力產(chǎn)生,這個摩擦力是阻礙兩塊木塊發(fā)生相對滑動的。上面的短木塊向右滑動,就會受到下面的長木塊對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長木塊向左滑動,就會受到上面的短木塊對它向右的摩擦力。 (板書 接觸面摩擦 產(chǎn)生) (設計意圖:教材內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內容,如果不把教材內容放到生活與實踐中去,那教材內容只不過是 “無土之木”、“無源之水”。根據(jù)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我這樣處理教材:在學生對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礎上,通過親自體驗和運用感官觀察,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摩擦力的真實存在,這樣將學生的已知與新知建立聯(lián)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感受科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簡捷方便,便于教師對概念的闡述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種阻力。領悟出摩擦力的產(chǎn)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接觸,二是運動。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贬槍W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觀可操作性強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親眼看見摩擦力所產(chǎn)生的阻礙,與物體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通過這幾個小活動,將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展開。) (二)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演示并講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間接測量的。用測力計拉著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文具袋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文具袋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對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對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盡量讓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樣的速度前進,要用手把測力計稍抬起,以免運動時測力計底板與桌面產(chǎn)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擦力。) 播放測量摩擦力大小的錄像。 (板書 大 小) 2 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塊木塊(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實驗木塊下滑而第二次實驗卻沒有下滑。為什么呢?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塊上加上一個重物后勻速直線拉動它,比較和沒加重物拉動時的變形有什么不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3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怎樣用它們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這里有兩個因素影響摩擦力的大小,我們可以采用對比實驗分別來研究。怎樣設計實驗證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呢? 4 出示: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實驗記錄表。小組輕聲討論實驗方法,并把相同條件、不同條件分別填在表中。 學生演示并匯報實驗方法,提出注意事項,學生分小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動相同重物時,接觸面光滑,摩擦力??;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板書 光滑 粗糙) 5 剛才我們只拉著一個空文具袋,這個摩擦力已經(jīng)記錄下來了,現(xiàn)在再裝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么變化? 出示: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表。(學習方法同上) (板書 輕 重) 6 播放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的動畫。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演示:用手指輕輕一推透明膠圈,移動距離很小,換種運動方式變滑動為滾動,移動距離增大。 (設計意圖: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非常有效的途徑,也是學生模仿科學家進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開放、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喜歡鮮明的形象活動,他們愛看老師的演示實驗,更愛自己做實驗。通過錄像和教師的演示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實驗方法,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猜想與假設已成為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對科學活動預見性的重要實施渠道?!犊茖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根據(jù)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弊寣W生放開思路,自主地、大膽地設計制定實驗方案,這也是一種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本著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計結構性的材料為學生學習搭建“腳手架”,為最終解決問題服務。在活動前制定周密的計劃,對整個探究活動的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茖W記錄也是我在教學中著力指導的,用數(shù)據(jù)、事實來說明問題是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重要方面。通過學生自主的對比實驗使得他們對于實驗的科學性有了更深的了解。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方法上少走了彎路,而且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最簡捷、最有效的鍛煉,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和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 1 利用摩擦力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車剎車裝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圖片,你能從這些事例中說出人們是在減小摩擦,還是利用摩擦嗎? 生活中還有哪些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例子呢? 作業(yè):觀察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并記錄下來,寫一篇觀察報告。 2 總結:摩擦力,讓人歡喜讓人憂!我們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對物體的運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時對我們非常有幫助,有時又會給我們造成困難和危險。我們可以針對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辦法消除它所帶來的危害。 揭示聽話玩具小人謎底。 (設計意圖:《科學》的宗旨:以問題為紐帶進行科學教育,從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問題始,到產(chǎn)生新的問題終。其核心策略是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敖逃淖罱K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崩谜n件針對生活中的實例判斷說理摩擦力的運用情況,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學以致用,溫故而知新??茖W來自生活,教學要走出課堂,向生活空間拓展,讓學生帶著解決新問題的激情走出課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體現(xiàn)科學的價值。) 四 板書 接觸面摩擦 產(chǎn)生↙ ↗ 輕 重 摩擦力的秘密→大小 ↘ 光滑 粗糙 五 教學反思 論述:“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給老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的一個思路。你遇到這個素材和思路,要想辦法達到你制定的教學目標,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當成圣經(jīng)來念?!币罁?jù)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具體要求,在分析教材結構和學生認知實際的基礎上,我適當?shù)貙滩倪M行調整和修改,不拘泥于教材設計上的活動,對活動所需的材料進行了大膽改進,使教學內容更接近學生生活實際,更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讓它變得更精煉,更有效。教師的一項教具創(chuàng)作總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關注,他們會去模仿,還可能去創(chuàng)作、發(fā)展。使用這些材料既經(jīng)濟實惠又能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造智慧,讓他們覺得科學探究就在我們身邊,會促進他們更留心身邊的生活材料,引發(fā)觀察和思考,從中學會發(fā)現(xiàn)。用生活材料做科學探究活動,其價值遠遠超出從活動中獲得的知識,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活動中。包括課件的制作、教學的設計、精心準備的有結構性的材料等。本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為本,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設置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導和精心選擇有結構性的材料,關注探究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全面有效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從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出發(fā),利用和摩擦力有關的兩個不同的小實驗導入給枯燥的內容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情境,能很快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和產(chǎn)生疑問。我用了兩種方法制作了兩個聽話的小人。第一種是把一根鐵絲的兩端各擰一個孔,中間再擰一個孔,使得這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再用一根粗棉線穿上,把它放在長度合適的瓶底和瓶蓋都打有小孔的塑料瓶里。第二種只是把穿上粗棉線的吸管放進瓶底和瓶蓋都打有小孔的塑料瓶里,再塞進一紙團,讓吸管始終保持彎曲狀態(tài),把多余的吸管剪去。這樣就做好了聽話的瓶子。原理是:瓶子里面不是直孔,是彎曲孔,繩子一松摩擦力減小,繩子上的瓶子從彎孔過去;一拉緊摩擦力增大,瓶子就過不去了。 本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在演示實驗材料的制作上花了太多的心思。通過兩組演示材料的組合實驗,我把抽象的摩擦力的概念轉變?yōu)楦庇^形象的不僅可以用手感覺而且可以用眼看得到的摩擦力,為學生的實驗提供了最直接的經(jīng)驗。這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起到了啟迪學生思維,使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和維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達到了提高學生自主設計對比實驗的成功率。從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讓他們在課堂學習的全過程中始終保持飽滿的探究熱情。演示實驗材料具體做法是:(1)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裝置組合一套。用寬6.5厘米,厚1厘米,底長48厘米條形木板與高21厘米的條形木塊用鉸鏈連接固定與一塊長47厘米的條形木板組成斜面;另一塊短木塊(一面粗糙另一面光滑)長23厘米。(2)上下用木塊(一塊粗糙另一塊光滑),兩側各用海綿連接圍成的矩形框子、條形木板、大理石塊等組合一套。矩形框長26厘米,寬5厘米,高13厘米。把它放在長47厘米的條形木板上(一面粗糙另一面光滑)。這樣的材料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助推器”,必將給科學課程的實驗增添一些靚麗的色彩。 布魯納曾經(jīng)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就會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適時引入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課件,簡短生動的模擬現(xiàn)象明顯、清晰的實驗過程,幫助學生觀察,從而彌補學生實驗的不足。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達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有機結合。做到用最有效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郁波老師說“新的學習科學正在改變傳統(tǒng)的對學科的看法”。聯(lián)系“真實”問題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嘗試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活動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在設計實驗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利用相同的材料設計出不同的實驗裝置,表現(xiàn)出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利用課件再現(xiàn)生活中大量的事例圖片來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表達與交流提供廣闊的平臺,讓他們進一步認識摩擦力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同時讓他們體會到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服務于生活才能真正體現(xiàn)研究成果的價值。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成功和喜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教學效率。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習過程的濃縮。我精心設計形象直觀、簡潔的板書讓學生一目了然,使課堂學習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內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條理地呈現(xiàn)在黑板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提高學習質量。相信這樣設計,學生肯定會完成本節(jié)課預定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正確把握教材的設計理念,靈活處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預案,構建結構性材料,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多媒體功能,引領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學生一定會深切體會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也會越來越喜歡我們的科學課!那么在教師指導下的科學探究活動也將會開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七 附件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表。 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一: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實驗記錄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接觸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大小 (牛) 我們的發(fā)現(xiàn):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動相同重物時,接觸面光滑,摩擦力( );接觸面粗糙,摩擦力( )。 實驗二: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物體重量) 摩擦力大小 (牛) 我們的發(fā)現(xiàn):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在相同的滑板上拖動不同重物時,物體輕,摩擦力( );物體重,摩擦力(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探究燃燒之謎教案 大象版 2019 四年級 科學 下冊 探究 燃燒 教案 大象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567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