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 知識點講解閱讀預熱試題 專題14 特點概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19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 知識點講解閱讀預熱試題 專題14 特點概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 知識點講解閱讀預熱試題 專題14 特點概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14 特點概括 考點分析 概括要點 文章的內容要點,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或者說是文章內容的精要之處,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內容要點,就是要求考生能夠準確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內容要點,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對文章內容的概括主要有三大題型:層(段)意概括題,主旨概括題,特定信息概括題。其中特定信息概括題是考查重點。對于內容要點概括而言,做答時應做到“點要全、語要精”,條理簡明。 歸納概括“4方法” 方法一:摘取法 需要概括的內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詞語或句子。這些重要的詞語往往嵌在主要語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現(xiàn)在文段的首尾或中間,概括時需把這些詞語或句子摘錄出來。 方法二:合取法 需要概括的內容往往不是一個方面,事實上語段也的確說了不止一個意思,依據(jù)要求,所表達的意思不能遺漏。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有關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分別摘取出來并組合在一起。 方法三:舍取法 ①需要概括的內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題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點,故需要對次要信息和同類信息進行舍棄。②文段中所說的內容復雜,而命題人只要求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對符合題干要求的信息進行提取。無論是何種情況,都要根據(jù)題干要求,做出舍和取的決定。 方法四:提取法 需要概括的內容,在文段中并無明顯的主干句,它的答案要通過閱讀文章,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把握和提煉。概括時要借助于辨別、篩選、參照、分析等多種思維方式,要一層一層、一級一級,反復提取,不斷提煉,才能達到要求。 考查角度 概括層(段)意 對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題,如果有中心句或結論句,直接提取即可;多數(shù)情況下是沒有中心句或結論句的,對此,首先要確定本段敘述或描寫的對象,然后劃分層次,提取各層關鍵詞或把層意相加即可。當然,更要注意該段與前后文的聯(lián)系。 對于多段落的層意概括題,既要注意段內的層次要點,又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如是并列、對照關系的,要把多個段落的意思有機結合;如是層進、轉折關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總分(分總)關系的,要抓住總說部分概括。 審題 示例 層(段)意概括即概括文章某段或某幾段的段意。這類題目的題干中往往有“概括”等作答動詞和“內容”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請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內容。 層(段)意概括解題2方法 1.提取詞句法:對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題,如果有中心句或結論句或關鍵詞,直接提取即可。 2.層意相加法:沒有中心句、結論句、關鍵詞的段落,首先要確定段落敘述或描寫的對象,然后劃分層次,概括層意,各層層意相加。 另外,對于多段落的層意概括題,既要注意段內的層次要點,又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如是并列、對照關系的,要把多個段落的意思有機結合;如是層進、轉折關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總分(分總)關系的,要抓住總說部分概括。 典例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趙樹理很有幽默感。趙樹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趙樹理的幽默是農(nóng)民式的幽默。他愛給他的小說里的人起外號:翻得高、糊涂涂……他寫的散文中有一個國民黨小軍官愛訓話,訓話中愛用“所以”,而把“所以”聯(lián)讀成為“水”,于是農(nóng)民聽起來很奇怪:他干嘛老說“水”呀?他寫的“催租吏”為了“顯派”,戴了一副紅玻璃的眼鏡,眼鏡度數(shù)不對,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農(nóng)村的土路上走。他抨擊時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語言出之。有一個時期,很多作品對農(nóng)村情況多粉飾夸張,他回鄉(xiāng)住了一陣,回來做報告,說農(nóng)村的情況不像許多作品描寫得那樣好,農(nóng)民還很苦,城鄉(xiāng)差別還很大,說,我這塊表,在農(nóng)村可以買五頭毛驢,這是塊“五驢表”!他因此受到批評。 請概括本段的主要內容。(2分) 【答案】 本段主要寫趙樹理“農(nóng)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寫人物,現(xiàn)實中抨擊時事,都以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風趣語言出之。 【解析】 這是一道層(段)意概括題。 本段的段首句就是中心句,“趙樹理很有幽默感”。后面的文字圍繞趙樹理的幽默感展開詳述,先寫趙 定位:審清題干,弄清對象 篩選:尋找區(qū)域,切割分塊 整合:抽取提煉,分點列舉 特點概括 特點概括題要求概括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環(huán)境的特點(特征),是概括題中的常見題型之一。 審題要特別注意閱讀區(qū)間的把握。特點題的概括區(qū)間一般較大,不只在一段中。對一些人、物特點的概括,不要忘記形、神兩方面。 特點概括“3步驟” 第一步,審清題干,明確方向。明確陳述對象的特點,是人物特點還是景物特點;然后明確思維趨向。 (1)概括人物形象特點:①從記敘的事件中概括特點。②從描寫中概括特點。對于文中的動作、語言、心理、形態(tài)、氣味等的描寫,特別是細節(jié)描寫要重點關注,這些描寫均可以提煉出形象的特點。③從抒情議論中概括特點。文中抒情議論的語句,特別是對形象的評價性語句,往往直接點明形象特點,概括時不可忽視。 (2)概括物象特點: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tài)、色澤、特征)和環(huán)境特點。②挖掘物象的內在品格(內涵、本質、精神),抓物與志的“契合點”。③塑造此形象的意義(運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體現(xiàn)作者的某種情操或情感,表達作者的某種向往或追求)。答題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 第二步,閱讀原文,確定區(qū)域。題干中關鍵詞出現(xiàn)在原文中的區(qū)域往往是要點所在區(qū)域。 第三步,根據(jù)區(qū)域內的文字,抓其本質,分類概括。 典例二:(2017北京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題目。 根河之戀 根河是鄂溫克【注】人的母親河。 春天,根河從厚厚的冰層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發(fā)開來,它推去堅冰,歡快地伸展腰肢,向遠方而去。這破冰時節(jié)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純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這條源自大興安嶺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個個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豐滿成熟,將涓涓乳汁流送給兩岸的萬千生物。 傳統(tǒng)的鄂溫克人跟森林河流貼得最近。他們與馴鹿為伴,生活起居、狩獵勞動,都離不開看上去“四不像”的馴鹿。眼下,這些溫順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溫克人結束了最后的狩獵,放下了獵槍。他們離開森林,進入城市或遠走他鄉(xiāng),但敖魯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長輩94歲的瑪麗亞索一步也不想離開她的馴鹿。 一踏進根河,我就聽說了她美麗的名字。先前見到過作家烏熱爾圖為這位老奶奶拍的一張照片。白樺林里,老人穿著長袍,扎著頭巾,側身站在一頭七叉犄角的馴鹿前,她微微佝僂著身子,皺巴巴的手輕撫著鹿柔細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兒一定有著母親的氣息。她神色沉靜而堅毅,嘴角兩旁的皺紋宛如樺樹皮上的紋路,仿佛她的臉上就印刻著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許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滿了母性的慈祥,又有著豐富的傳奇。年輕時她漂亮能干,是大興安嶺遠近聞名的女獵手,與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獵物無論多遠,總是她領著馴鹿運回部落。這位偉大的母親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實我很想去為瑪麗亞索拍一張照片。這些年,涌到瑪麗亞索獵民點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但我想,我這樣匆匆來去,怎能配得上她的豐厚?怎能有烏熱爾圖探望她時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為烏熱爾圖是根河的兒子。當年,這位從小生活在大興安嶺的鄂溫克青年捧著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壇,霎時讓人眼前一亮。人們從他的小說里,認識了這個寂寞又熱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烏熱爾圖后來辭去京官重返故鄉(xiāng)。時隔多年,當我行走在呼倫貝爾草原上,那些將天邊畫出蜿蜒起伏線條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獨自開放的鮮花,那些低頭吃草或昂頭沉思的馬群,還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終默默流淌的河,都讓人忍不住心潮起伏。這位鄂溫克作家返鄉(xiāng)的理由還需要問嗎?就是這草原這河流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體里的血脈在涌動啊! 烏熱爾圖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倫貝爾筆記》等一系列著作和攝影作品,那是他數(shù)十載的文化尋根,是他作為一個鄂溫克的兒子,對母親的深情眷念與報答。 我們山外的人遠道來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卻搬下了山。 人類到了21世紀,越來越意識到人與自然必須平等相處。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數(shù)鄂溫克人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山林,將更多的空間留給了無邊的草木以及馴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離城市不遠的一個地方,新建了童話般的家園,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們去到那里時,從山林里搬出的鄂溫克人正三三兩兩地在自家門前干著一些零碎的活兒。男人穿著時尚的T恤和牛仔褲;女人們燙了發(fā),有的還挑染成了黃的深紅的,她們的裙子仍然長長的,跟老去的瑪麗亞索一樣,但卻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資興建的,咖啡色外墻,小尖頂,搬進來的一家家鄂溫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裝扮屋子,盤算著未來。鄂溫克人與外族人通婚是常見的事情,近些年更為普遍,他們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溫克名字,成為這新部落的新一代。這里曾有過多年的繁忙,大興安嶺的木材源源不斷地從根河運往大江南北。眼下,過往的一切留在了畫冊里。伐木工變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學習新技能,謀求新職業(yè),他們在努力與以往告別,與未來接軌。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對面的廣場上已經(jīng)有許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這個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著音樂蕩漾,我忍不住踱過根河橋,進入了舞者的歡樂。用不著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這樣笑著來又笑著去的。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著她們舉手投足,扭動腰肢,想象著生活在此的種種愉悅。那是我度過的最為愉快的時刻。 陽光將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雖然來過了,但卻遠遠抵達不了這河的深奧,我只能記住這些人和這些讓人眷戀的時光。 (取材于葉梅的同名散文) 【注】 鄂溫克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 第二段寫出了根河的哪些特點?有什么象征意義?(5分) 【答案】 特點: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純真清澈,③一次次新生,④養(yǎng)育了兩岸的生命。 象征意義:鄂溫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與品格。 特定信息的概括 “特定信息”是指“原因”“結果”“作用”“意義”“影響”“方式”“特點”“情感”等方面的信息,這類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閱讀的??碱}型。 審題 示例 題干中往往有“概括”“寫出”等作答動詞和“意義”“原因”“精神” “意義”等表答題方向的詞語。 (1)(2017天津高考)文章寫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氣質? (《挺拔之姿》) (2)(2016天津高考)作者深情地詮釋了母語的多重意義,請結合全文加以概括。 (《在母語的屋檐下》) (3)(2015山東高考)請根據(jù)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四堡雕版》)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驟 第一步:審清題干,明確概括指向 這一步的關鍵是明確概括對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對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結果、作用、意義、影響、方式、特點、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確定概括區(qū)間 不論是概括哪類指向信息,要確保不遺漏要點,都必須要厘清全文思路,這樣才能明確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檢索提煉,整合答案要點 在確定信息存在的區(qū)間后,要逐段提煉,分類整合。分類整合的標準有兩個: 一是看賦分,一般而言,若賦分為4分,應有2個要點或者4個要點,基本上是1個要點1分或者2分;二是合并同類求同存異,就是說提煉出來的信息要點難免有同類信息,這個時候要將同類信息合并為一個要點,避免答案要點交叉重復。 典例三:(2016天津高考)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在母語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時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歸來探親,多年未見,把盞竟夜長談。我們聊到故鄉(xiāng)種種情形,特別談到了家鄉(xiāng)方言,興之所至,后來兩人干脆用家鄉(xiāng)話談起來。 本來以為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記,不料卻在此時鮮明地復活了?;秀敝?,甚至憶起了聽到這些話時的具體情境,眼前浮現(xiàn)出了說話人的模樣。友人感慨:真過癮。 在一種語言中浸潤得深入長久,才有資格進入它的內部,感知它的種種微妙和玄奧,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韻味。幾乎只有母語,我們從牙牙學語時就親吻的語言,才應允我們做到這一點。 關于母語,英文里的一個說法,最有情感溫度,也最能準確地貼近本質:mother tongue。直譯就是“媽媽的舌頭”。從媽媽舌頭上發(fā)出的聲音,是生命降臨時聽到的最初的聲音,浸潤著愛的聲音。多么深邃動人的詩意!在母語的呼喚、吟唱和誦讀中,我們張開眼睛,看到萬物,理解生活,認識生命。 詩作為濃縮提煉過的語言,是語言的極致。它可以作為標尺,衡量一個人對一種語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把劭此鸶邩牵劭此缳e客,眼看他樓坍了”,說的是世事滄桑,人生無常?!岸褡R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的是心緒流轉,昨日迢遙。沒有歷史文化為之打底,沒有人生經(jīng)歷作為鋪墊,就難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間的沉痛和哀傷,無奈和迷茫。它們宜于意會,難以言傳。 每一種語言都連接著一種文化,通向一種共同的記憶。文化有著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為載體和符號的特有的語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著稀世的珍寶。 “芝麻開門吧!”咒語念起,山洞石門訇然敞開,堆積的珠寶浮光躍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種語言的奧秘,不需要咒語,時間是最重要的條件。在一種語言中沉浸得足夠久了,自然就會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風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時候,語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顯影。音調的升降平仄中,筆畫的橫豎撇捺里,有花朵搖曳的姿態(tài),水波被風吹拂出的紋路,陽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隱忍的啜泣。 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有母語,才有這樣的魅力和魄力,承擔和覆蓋。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晝夜不舍的流水,亙古沉默的荒野;鷹隼呼嘯著射向天空,羊群蠕動成地上的云團;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有怎樣的哀怨,一聲自喉嚨迸發(fā)的吶喊有怎樣的憤懣。一切,都被母語捕捉和綰結,表達和訴說。 我驕傲于自己母語的強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長歷史,災禍連綿,兵燹不絕,而一個個方塊漢字,就是一塊塊磚石,當它們排列銜接時,便仿佛壘砌了一個廣闊而堅固的壁壘,牢牢守衛(wèi)了一種古老的文化,庇護了一代代呼吸沐浴著它的氣息的億兆的靈魂。 童年在農(nóng)村度過。記事不久的年齡,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覺,我獨自走出屋門到外面玩,追著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遠了,一直走進村外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沒人聽到,只好在林子里亂走。過了好久,終于從樹干的縫隙間,望見了村頭一戶人家的屋檐。 一顆懸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語熟悉的音調,帶給他的正應該是這樣的一種返歸家園之感。一個漢語的子民,寄居他鄉(xiāng),母語便是故鄉(xiāng)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肮僦燃由響嚨?,鄉(xiāng)音到耳是真歸”,故鄉(xiāng)的語言,母語的最為具體直觀的形式,甚至關聯(lián)到了存在的確鑿感。 因為時時相與,反而熟視無睹。就像對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魚兒,水的環(huán)抱和裹挾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識和詰問的。但一旦因某種緣故離開了那個環(huán)境,就會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語言中,一個人也仿佛涸轍之鮒,最渴望母語的濡沫。那親切的音節(jié)聲調,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涼水流。 每一種語言的子民們,在自己母語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詠,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化,并經(jīng)由翻譯傳播,成為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以詩歌為證,《魯拜集》中波斯大詩人伽亞謨及時行樂的詠嘆,和《古詩十九首》里漢代中國人生命短暫的感喟,貫穿了相通的哲學追問;中世紀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對心上人勞拉的十四行詩傾訴,和晚唐洛陽城里,李商隱寫給不知名戀人的無題七律,或者雋永清新,或者宛轉迷離,各有一種入骨的纏綿,讓不同的語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質得到彰顯和分享。 熱愛來自母親的舌尖上的聲音,應該被視為是一個人的職責,他的倫理的基點。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闊,但母語是他的出發(fā)地,是他不斷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標軸線上,那一處不變的原點。 (原載《光明日報》,有刪節(jié)) 作者深情地詮釋了母語的多重意義,請結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 【答案】 ①母語可以拉近彼此關系;②母語最早打通人與世界的聯(lián)系;③母語可以自由地抒情狀物;④母語包蘊文化基因,守衛(wèi)民族文化;⑤母語給人以家的歸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語創(chuàng)造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難點專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四堡雕版 馮驥才 心里一團如花似錦的猜想,在四堡灰飛煙滅。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陽一直承擔著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傳播。其他幾個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臨汾,總是隨著戰(zhàn)亂與京都變遷或興或衰,惟有這“天高皇帝遠”的建陽依然故我。從遙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歡建安[注]圖書的民間感。它自始就服務于平民大眾,也就將先民們的閱讀興趣與審美融人坊間。明代以來,杭州、蘇州,以及相繼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圖書,一窩蜂地趨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經(jīng)典,建安圖書卻始終執(zhí)拗地固守著它的平民性。大眾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話、野史,農(nóng)家應用的醫(yī)書、藥書、占卜、以及專供孩童啟蒙的讀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熱銷的圖書。今天看來,這種由民間印坊養(yǎng)育出來的純樸的氣質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審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圖書真正的福氣,是它至今還保存著一個雕版印刷之鄉(xiāng)——四堡。中國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無一物,只剩下建安這個“活化石”。它猶然散發(fā)著書香墨香文明之香嗎? 四堡身在閩西,肩倚武夷山脈,一雙腳站在連城、清流、寧化與長汀交界處。地遠天偏,人少車稀,這種地方正是歷史的藏身之處。但現(xiàn)代化法力無邊,近幾年古鎮(zhèn)熱鬧起來了,不過令我吃驚的是,這里居然還完整地保留著二百年來聲震閩西的印書世家鄒氏的坊間與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間房子,屋連屋,院套院,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廳十八井”。在四堡,這種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書??墒?,無論陪同我的主人,怎樣指指點點地講述,我也無法生出往日那種奇異又儒雅的景象來。 俏若留意,那又細又彎高高翹起的檐角,鳥兒一樣輕靈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磚雕,帶著畫痕的粉墻,還殘存一些歷史的優(yōu)雅。但擠在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們,對此早已視而不見。歷史走得太遠了,連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墻體全都糟朽,表面剝落,磚塊粉化;地面的磚板至少在半個世紀前就全被踩碎了;門窗支離破碎,或者早已不倫不類地更換一新;雜物堆滿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糾纏其間。唯一可以見證這里曾是印務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擺著的一種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塊請市調出,歲月把它磨光。當年的印房用它來貯墨,如今里邊堆著煤塊或菜,上邊蓋著木板;有的棄而不用,積著半缸發(fā)黑和泛臭的雨水。 生活在這擁擠的黏濕的腐朽的空間里,是一種煎熬。特別是電視屏幕上閃現(xiàn)著各種華屋和豪宅的時候,人們會巴望著逃脫出去,切盼現(xiàn)代化早日來到,把它們作為垃圾處理掉。這就是發(fā)明了印刷術的古國最后一個“活化石”必然的命運么? 應該說當將鄒氏家族的祠堂改造為一座小型博物館,展示著從四堡收集來的古版古書,以及裁紙、印書、切書、裝訂等種種工具。還將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歷代作坊與相關人物,都做了調查和梳理,并在這小展館中略述大概。可是當我問及現(xiàn)存書版的狀況時,回答竟使我十分震驚——只有一套完整的書版!難道這塊生育出千千萬萬圖書的沃土已然資源耗盡,貧瘠得連幾套書版也找不出來? 其實并非如此。知道今天,無孔不入的古董販子還在閩北和閩西各地進村入鄉(xiāng)、走街串巷去搜羅古書古版。四堡人窮,自然就那它們換錢。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輕視才是真正的悲哀。 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時,仍是個迷。但它作為建安版的一個產(chǎn)地,自然屬于中華雕版印刷史源頭的范疇。特別是宋代汴京淪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業(yè)便在福建西北這一片南國紙張的產(chǎn)地如魚得水遍地開花。明清兩代,建安圖書覆蓋江南大地,這也正是四堡的極盛時代??墒堑搅?9世紀,西方的石印與鉛印技術相繼傳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從大文明的系統(tǒng)上說,中華文明傳承未斷;但再許許多多具體的文化脈絡上,我們卻常常感受到一種失落! 在龍巖、泉州和廈門,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書版的流散狀況。在四堡見不到的書版,在這些商店里很容易見到。不過一位販子對我說:“你出大價錢也買不到明代的販子了。”我相信他的話。受制于經(jīng)費的拮據(jù),在這些文化沃土上,到處是古董販子,反倒很少看到專家的身影。 四堡現(xiàn)有的書坊不會堅持太久,殘剩在民間的古版又會很快滅絕。照此說來,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這個曾經(jīng)發(fā)明了印刷術的古國就不再有“活態(tài)的見證”可言了? 那么誰救四堡呢? 請根據(jù)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答案】?、傥鞣绞∨c鉛印技術的沖擊;②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的沖擊;③民間對先人文化遺產(chǎn)的漠視;④政府和專家重視不夠。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虹關何處落徽墨 石紅許 在冬天,在春天……為了尋找一截久違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關(注)墨染了一樣的舊弄堂里,闖進一棟又一棟裝滿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見寸許徽墨,也心滿意足。行走在虹關,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處挺進,去追尋墨的風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關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難找了,你這樣沒有目的地尋找,不啻于白費心神徒勞無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關的后人中一定還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藝,他們會告訴我很多關于徽墨的記憶。 欣慰的是,季節(jié)扯起的丹青屏風里,總有一棵需十余個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華蓋如傘,累了,就在樹下坐一坐,仰望綿廷浙嶺,聆聽“吳楚分源”的回聲。穿村而過的浙源水、徽饒古道在炊煙裊裊里把日常瑣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謐幽靜的水墨畫,人在畫中,畫在人中,昔日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漸行漸遠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間,一絲淡淡的憂傷悄然在心里泛浮,隨著雨滴從瓦片上、樹葉間滾落下來,把人帶進夢里故園。 一堵堵布滿青苔的墻壁上還隱約留存著經(jīng)年的墨跡,那是徽墨的遺韻嗎?石板路上,不時與村人擦肩而過;老宅門內,不時與老人目光相撞。在虹關,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詞語:質樸、慈祥、安然,小橋、流水、人家……虹關,允許我拾取半截殘墨,記下一串與徽墨有關聯(lián)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關佇立,徽墨式微。近百年來,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書寫工具,使得人們迅速地移情別戀,墨與硯臺的耳鬢廝磨,也早也被墨汁橫插一杠,固態(tài)磨便黯然失色,近年來漸漸被人遺忘。到后來,實現(xiàn)了從紙張到數(shù)字化的華麗轉身,書寫也已成為少數(shù)人的事情了,墨塊更是被束之高閣,制墨傳習幾乎無人問津。 墨,松煙的精靈,千百年來忠實地在紙上履行職責,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氳香氣里傳承著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漳?,制作濫觴于南唐,興盛于明清,享有“落紙如漆,萬古存真”之美譽。有權威人士言之鑿鑿指陳,北京故宮博物院還保存著數(shù)十塊虹關徽墨?;漳珶o聲,虹關有幸,虹關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顯然還有徽墨等,不負眾望,終于為虹關換來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關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驛道邊,等待人們去擦亮這張泛著黑色光澤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棟民居內,我興奮地發(fā)現(xiàn),有人在挖掘、研發(fā)傳統(tǒng)徽墨工藝,遺憾不見墨工,不知那一雙手是怎樣搗鼓著黑色的詩篇。不大的臺面上擺放了刀、小錘、木槽、墨模等工具,還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與徽墨有關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掛有制墨工序圖《一塊墨的前世今生》:點煙、和料、烘蒸、杵搗、揉搓、入模、晾墨、描金。從采取數(shù)種原料到試磨鑒定墨質,一錠墨才得以面世,具體制作起來,其工序之繁復豈是圖解所能說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錠墨,千杵萬揉,濃縮的精華,濃縮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不經(jīng)意間,我瞥見閣樓上穩(wěn)站著一個白髯飄飄、仙風道骨的先生,便主動打招呼,他問詢了我的來意,邀請上樓喝茶座談,我,一個找尋徽墨的陌生人,沿著屋內與廂房連成一體的木質樓梯,漫步走上閣樓,輕輕地踏在樓板上,咿呀作響,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間經(jīng)營徽墨的原始賬本,生怕踩碎了歲月的痕跡,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遺落的留著明代指紋的徽墨。 先生姓葉,一個隱者、居士、制筆者,放棄大城市的舒適,只身走進虹關,設立工作室,執(zhí)刀執(zhí)筆,刻刻寫寫畫畫。興致來了,葉老師揮毫潑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漿液、芳香、光澤,正是新的徽墨傳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時,細潤無聲,我卻聽到了墨與硯臺的喁喁細語。觸摸著徽墨的韻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著紙的紋理在翩翩起舞,“入紙不暈、書寫流利,濃黑光潔”。真想只做一個書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輕柔磨墨,從容鋪紙,蘸墨揮灑,過上一段墨落紙上蕩云煙的幽靜生活。 家里書桌內一角散落著幾塊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長,其側分別有描金楷書“金不換”“凝香”字樣,背面還有蓮荷、白鶴等圖紋,雖談不上金貴,但仍散發(fā)著幽幽暗香,還有兒時習書的悠悠往事?;叵胄r候上學時,練毛筆字要買描紅本、硯臺,還有長條形的墨塊。磨墨時總是弄得滿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邊去洗干凈,再繼續(xù)練字。與墨的親密接觸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幾年,以后偶爾再接觸毛筆,已經(jīng)是蘸著液態(tài)的墨汁了。我想,那時研磨的墨一定是虹關的徽墨吧。這樣一想便感到一絲慰藉,回頭再看黃燦燦油菜花簇擁的虹關,一身原生態(tài)的粉墻黛瓦著裝,仿佛特別的親切,煙雨蒙蒙中彌漫著老家的氣息,一股鄉(xiāng)愁莫名襲來。 在虹關尋墨,我不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時刻保持一顆對文化敬畏的心。在尋找徽墨中,我領略到徽墨走過的千年歷程,也感受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這是墨潤心靈的過程,這是沉醉馨香的過程,這也是國學照濯的過程。虹關,坐落在和風細両敲開的綠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潤開的一首唐詩,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闋宋詞里,時光鋪陳,歲月靜好。 驀然間,發(fā)現(xiàn)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腳步走去,帶一截虹關徽墨,去描繪心中的故鄉(xiāng)。 (選自《散文選刊》,有刪改) [注]虹關,即虹關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產(chǎn)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縣。 1.請結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為何要尋找徽墨。 【答案】 1.①喜愛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藝幾近失傳。 ②墨,傳承著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濃縮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③警醒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對文化敬畏的心。 【解析】 1.題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為何要尋找徽墨”,是原因概括題。首先找到答題區(qū)間,然后抓住關鍵句或通過概括的方法來分析。本題答案散落在全文,結合文章的倒數(shù)第二段,從徽墨的歷史價值角度來分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相信在虹關的后人中一定還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藝,他們會告訴我很多關于徽墨的記憶”,“墨,松煙的精靈,千百年來忠實地在紙上屐行職責,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漫語慢蝸牛 梁錫華 ①敝寓周圍的林木草地間,蝸牛不時出沒。以外殼做標準,一般長約兩三寸。所以,讀者可以想象,當某夜我發(fā)現(xiàn)一頭五寸大牛時,忽然間心跳到什么程度。對著這龐然巨物,不禁念到牛族的命運。它們慢爬漫爬,方向盡管糊涂,但魂牽夢縈的明確目標,就是覓食。然而,它們沉甸甸地背負求存的重擔在分寸間博一點默默的移動,卻往往遭人在有心或無意的殘暴下一腳踹癟。生之慘傷,亦無過于此了。本來從覓食到尋死,不限蝸牛,其他動物也差不多,包括人類,但面前這頭大蝸牛無疑是祖父母輩的了,若說年輕力壯的動物謀生已覺艱難,耆寡的又怎樣呢……我把那老牛撿起帶回家去。 ②這次因緣際會,人牛共處,第一個難題就是吃。我的面包乳酪似乎不合牛性,而在燈下看它延頸伸角,很有求哺之意,使我惶急到連手指都冒汗了。那時,忽然想及農(nóng)人最痛恨蝸牛,于是靈機一動,翻倒垃圾桶撿出幾片白菜的敗葉權充救濟糧。哈!果然所料不差,菜葉原來正合那位老人家的胃口。不過看它瘋噬狂嚙的吃態(tài),自己倒有點驚怕,因為它用膳時實在兇相畢呈,而且牙齒間軋軋作響。我想,要是擴音百倍或千倍,跟鯨魚吃人時的吞肉嚼骨聲應該相同──多恐怖??!又假如我是小人國的一員,瞧見這巨無霸的老丑上下左右見菜即咬,怕不嚇得暈倒地上? ③兩天后,我已懂得老牛的習性了。它在黃昏后便為口腹勉力慢“跑”,飽餐了便稍舒筋骨,接著找個陰暗的角落休息。白天是死人一樣不吃不動的,最愛貼在略濕的磚頭旁邊,有點青苔的更妙。最愜意的食物是青菜。西瓜、香蕉、蘋果也受歡迎,果肉最好,萬一為勢所迫,皮也可以勉強將就。這位素食主義者,生活節(jié)奏既緩慢,又善養(yǎng)浩然之氣,看光景活一百歲也不稀奇。 ④一周過去,人牛關系,正如外交官的口頭禪,空前良好。我顧念它的寂寞,于是找了兩只小家伙給它做伴,算是為它收養(yǎng)了一對孩子。它們不吵架,不打斗,不搶吃,不偷盜,不妒忌,而且脾氣好得像棉花軟糖。它們偶爾在“食桌”邊緣碰上了,大家就用觸角打個招呼,然后各吃其吃,或各游其游。 ⑤蘇東坡寫過《蝸?!吩姡溲圆钜?,且聽:“腥涎不滿殼,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黏壁枯。”蝸牛固然自濡,但也相濡,絕不像自私的人類那么鄙陋。至于“升高”,那是少之又少的。牛性謙卑自牧,冒進、拼命求升的事,它們才不干!它們最不奉承那炙殼可熱的太陽。當這位高高在上、萬人瞻仰、光輝烈烈的阿波羅以滿身金光的威勢出現(xiàn),它們就趕緊躲起來了。怎能“黏壁枯”?蝸牛的美德,上面已順筆提及,然而尚不只此。你看它們行進的步伐:慢,不錯,但誰及它們穩(wěn)重?它們兩對觸角作先鋒探路,遇物必縮。你說它們畏這畏那嗎?非也。它們其實是步步為營,卻又鍥而不舍。縮,是的,但絕非一縮永縮,而是縮后必伸。殼內堅定的信念只有一個:再探頭舒頸時,外邊世界又是一番新意了,至少所呼吸的空氣已經(jīng)不是半分鐘前那一股舊流。它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即使遇阻遇挫,還是一分分、一寸寸地用力爬。此路不通則彼,彼路不通則此,哪里像我們人類中的一類,失敗了就罵,就哭,就賭氣,就怨天,就尤人,就尋死!人不如牛,我們難道還有什么可辯的? ⑥養(yǎng)蝸牛已差不多有三個月了。我給它們的,只是一些菜葉果皮,但它們惠我的啟迪,卻是意味深長的。世人只要略效蝸牛,什么明槍暗箭,大小打斗,就可以消弭了,但拈酸呷醋,愛恨情仇一類惡事恐怕是不免的,除非造物主可憐我們,全部來一個大變性,讓我們人人雌雄同體,自得其樂且同享遐齡。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寫蝸??惺巢巳~時,“瘋噬狂嚙”,“兇相畢呈”,“而且牙齒間軋軋作響”主要從視覺、聽覺等角度進行了描繪。 B. 本文引用蘇東坡《蝸牛》一詩,贊美蝸牛的品性,為一向為人所憎厭的蝸牛正名,使文章對蝸牛的贊美更具說服力。 C. 本文在描寫蝸牛時,多次使用擬人手法,如:“菜葉原來正合那位老人家的胃口”、“它們不吵架,不打斗,不搶吃……”等等。 D. 作者對蝸牛的情感隨著與蝸牛交往的深入而變化,從當初驚于蝸牛的外形到最后感于蝸牛的品性,甚至得出“人不如?!钡慕Y論。 2.結合全文簡要概括作者筆下的蝸牛的優(yōu)良品性。 3.梁錫華的散文被認為“集合了魯迅、梁實秋、王力、錢鐘書各家之長”.本篇文章也頗具特色,請結合文本從兩個角度簡要分析本文的語言風格。 【答案】 1.B 2.①目標明確,鍥而不舍_。②謙虛謹慎,修身養(yǎng)性。③做事穩(wěn)重,步步為營。④靈活變通,不固執(zhí)己見。⑤易于滿足,不自私自利。 3.①古典雅正.文中采用了不少文言詞語,如敝寓,用膳、共榻、尊體等等;文中還使用了一些嚴整的詞語.如延頸伸角、瘋噬狂嚙等。②幽默風趣。如稱呼蝸牛為老人家,形容人牛關系時用外交用語“空前良好”形容,“慢爬漫爬”“各吃其吃,各游其游”等連帶詞語。 【解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 知識點講解閱讀預熱試題 專題14 特點概括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知識點 講解 閱讀 預熱 試題 專題 14 特點 概括 解析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627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