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4練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課前沖刺.docx
《(通史版)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4練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課前沖刺.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4練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課前沖刺.docx(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4練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 1.(2017廣東惠州高三模擬)古希臘的宗教是由詩人、藝術家以神話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各城邦分別建立起他們自己信仰的神。他們對神的祭祀儀式非常簡樸,祭司從普通民眾中進行選任,沒有專門的祭司階層,也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信條的束縛。古希臘的這種宗教觀( ) A.孕育了人文主義傳統(tǒng) B.推動了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 C.促進民主政治的確立 D.促使了基督教的產(chǎn)生 2.(2018廣西來賓、河池高三二模)古希臘早期,法庭審判時不允許代理辯護,而判定罪罰的陪審團是由普通民眾組成的,他們往往受雙方在法庭上演說的影響,結果常是善辯的當事人獲益,口拙的人吃虧,由此產(chǎn)生了教人辯論、授人辭章的“智者”。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人文思想產(chǎn)生與民主政治有關 B.法治的建立經(jīng)歷了漫長過程 C.城邦經(jīng)濟政治獲得高度繁榮 D.民主淪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 3.(2018山西、內(nèi)蒙古六校高三聯(lián)考)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說,事物的存在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怎樣;對同一事物的感覺,因人因時而異,這些不同的感覺并無真假是非之分。這體現(xiàn)的是( ) A.美德即知識 B.人是萬物的尺度 C.人生而平等 D.天賦人權 4.(2017課標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紀廣為流傳的希臘神話中,諸神的形象和性情與人相似,不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還爭權奪利,沒有一個是全知全能和完美無缺的。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識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 C.理性占據(jù)主導地位 D.神話的影響隨民主進程而削弱 5.(2016課標Ⅲ)古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而遭到主神宙斯嚴厲懲罰的故事,劇中借普羅米修斯之口說:“說句老實話,我憎恨所有的神?!痹搫∩钍苎诺淙说南矏?。這反映出當時雅典人( ) A.宗教意識淡薄 B.反對神靈崇拜 C.注重物質(zhì)生活 D.強調(diào)人的價值 6.(2018遼寧大連高三二模)下表是1277年巴黎主教坦皮爾從當時巴黎大學流行的各種觀點中收集到的被宣布為異端的一些內(nèi)容。據(jù)此可知,當時的巴黎大學( ) 第168條 節(jié)欲本身不是美德 第174條 基督教的法規(guī),就像別的宗教一樣,有傳說的成分和謬誤之處 第176條 幸福屬于現(xiàn)世,而不屬于來世 A.打破了基督教會的壟斷 B.人文精神比較流行 C.缺少理性、科學的態(tài)度 D.各種學術得到發(fā)展 7.(2018山東煙臺高三二模)彼得蓋伊在《啟蒙時代》一書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边@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 ) A.以宗教形式表現(xiàn)人文精神 B.未與基督教文化進行斗爭 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D.對現(xiàn)世生活持悲觀態(tài)度 8.(2017課標Ⅲ)雨果在小說《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國唯一的最高權力機關國民公會,“既是正式選舉會議又是十字街頭,既是權威機關又是平民大眾,既是法庭又是被告”。這里的國民公會所體現(xiàn)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權分立 B.君主立憲 C.人民主權 D.法律至上 9.(2017湖北武漢高三調(diào)研)古希臘有人設想: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鎖鏈束縛,只能看到洞口活動的動植物因身后矮墻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這一設想旨在強調(diào)( ) 洞穴之喻示意圖 A.理性高于感覺 B.關注人的世界 C.認識源于感覺 D.美德即知識 10.(2017山東日照模擬)蘇格拉底說:“我是一只牛虻……這個國家好比一匹碩大的駿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煥發(fā)起來?!边@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價值觀( ) A.人格獨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識,參政意愿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批判精神,社會責任 11.(2018山西榆社中學高三模擬)14—16世紀,羅馬經(jīng)歷了40余位教皇,教皇不僅雇傭人文主義者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給教學進行華麗的包裝,還借助人文主義者們的才能對教會進行統(tǒng)治。這些措施( ) A.說明人文思想和教會沖突激烈 B.側面反映了宗教世俗化的傾向 C.表明人文主義發(fā)展歸功于教會 D.是對人文主義精神的公開挑戰(zhàn) 12.(2018福建漳州高三三調(diào))1415年,胡斯因反對天主教會擁有地產(chǎn)、譴責教皇兜售“贖罪券”而被處以火刑;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同樣的質(zhì)疑卻掀起歐洲宗教改革。這表明( ) A.思想變革是社會轉(zhuǎn)型先決條件 B.英雄人物的出現(xiàn)決定歷史進程 C.革故鼎新需契合社會演變時機 D.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存在著偶然性 13.(2018山東菏澤一模)在蘇格拉底面臨死刑的執(zhí)行時,其弟子勸他逃離監(jiān)獄。蘇格拉底回應說:“我們必須考察是否應當這樣做。我這個人只聽從那經(jīng)過反思后在我看來是最好的論點,不光是現(xiàn)在,而是一向如此。”這表明蘇格拉底認可( ) A.人必須聽從自己的感覺 B.培育雅典公民獨立人格 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決 D.城邦充斥著“強權”公理 14.(2018河北保定高三二模)16世紀歐洲產(chǎn)生了許多新教派,每個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經(jīng)》原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為信仰的最高權威,并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jīng),而且堅決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該歷史現(xiàn)象( ) A.表明羅馬教會進行了順應時代的改革 B.受到文藝復興運動直接推動而出現(xiàn) C.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障礙 D.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時代潮流 15.(2017福建寧德高三模擬)法國思想家博丹提出國家主權理論,認為國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體,主權是國家最本質(zhì)的特征,具有不可轉(zhuǎn)讓性和永久性,凌駕于其他權力之上;國家應按法律來治理。在當時,該理論( ) A.為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B.具有反對教權的現(xiàn)實意義 C.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的合理性 D.標志歐洲人文精神的復蘇 16.(2018河南部分重點中學高三測試)伏爾泰指出,人依其理性以認識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革社會。發(fā)揚理性,就是推動歷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礙進步。據(jù)此可知,伏爾泰( ) A.主張人的解放 B.強調(diào)社會改造 C.推崇人的理性 D.反對愚昧迷信 17.(2018河北邯鄲一模)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說:“一旦公共服務不再成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寧愿掏自己的錢袋,而不愿本人親自來服務的時候,國家就瀕臨毀滅了?!北R梭意在強調(diào)( ) A.政府應激發(fā)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 B.公民應將公意作為行事準則 C.政治參與是公民實現(xiàn)自我的途徑 D.個人利益應以集體利益為重 18.(2017山東濰坊調(diào)研)蘇格拉底在被處死前說:“好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都不至于吃虧,神總是關懷他……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nèi)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辈牧稀? ) A.表明了堅定不移的宗教信仰 B.反映了對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C.說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體現(xiàn)了追求永生的終極目標 19.(2018江西重點中學協(xié)作體一聯(lián))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師主要是受過教育的市民,來自城市貴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據(jù)歷史學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紀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師和手工工匠的兒子,貴族和商人退出了競爭教職的行列。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主要是因為( ) A.新教教士必須服從世俗政府的管轄 B.新教教會和神職人員需要繳納賦稅 C.新教進一步簡化了宗教儀式和教規(guī) D.新教倡導最高權威是《圣經(jīng)》而非教士 20.(2018湖南永州高三三模)18世紀的歐洲堪稱法國之歐洲。當時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語熱”風靡除了英國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就連一些并無特長的法國人,僅僅因為會說法語,亦紛紛被各國的富商巨賈請入家中擔任家庭教師。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法國啟蒙運動的成就顯著并順應了時代潮流 B.法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水平高居歐洲首位 C.歐洲各國對法國大革命成功實踐的普遍推崇 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歐洲各國民眾的一致認同 答案精解精析 1.A 本題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古希臘的宗教是由詩人、藝術家以神話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各城邦分別建立起他們自己信仰的神”“祭司從普通民眾中進行選任,沒有專門的祭司階層,也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信條的束縛”表明古希臘的這種宗教觀孕育了人文主義傳統(tǒng),A項正確;B、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 2.A 根據(jù)題干內(nèi)容可知辯論、演說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出現(xiàn)了專門教人辯論、授人辭章的智者,即產(chǎn)生了智者運動,該運動的代表人物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肯定人的價值,強調(diào)人的自我意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所以說雅典人文主義思想的產(chǎn)生與民主政治有關,A項正確;B項不是題干主旨;C項中“城邦經(jīng)濟”在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題干沒有闡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D項。 3.B 本題主要考查“人是萬物的尺度”。材料信息反映了智者學派“人是萬物的尺度”思想,故選B項。材料強調(diào)了人對事物的認識,不強調(diào)人的美德,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C、D兩項。 4.B 從材料信息可知,希臘神話中諸神具有人的七情六欲,還爭權奪利,這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人”的重視,蘊含著樸素的人文思想,說明在古代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故選B項。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識強烈,故A項錯誤;當時,理性并不占據(jù)主導地位,故C項錯誤;公元前9世紀至前8世紀,雅典民主還沒有確立,故D項錯誤。 5.D 從材料中的臺詞“我憎恨所有的神”可判斷該劇反對以神為中心,強調(diào)人的價值和作用,這正是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故應選D項。A、B兩項皆不符合古希臘的社會現(xiàn)實;C項與題干材料主旨不符。 6.B 本題主要考查人文主義。從材料中的“節(jié)欲本身不是美德”“基督教的法規(guī),就像別的宗教一樣,有傳說的成分和謬誤之處”“幸福屬于現(xiàn)世,而不屬于來世”可知,這些主張反映了人們對現(xiàn)實幸福的追求和要求擺脫基督教的束縛,這是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帶有科學、理性的色彩,B項正確,C項錯誤;1277年仍處于中世紀,還沒有打破基督教的壟斷,A項錯誤;D項所述材料未體現(xiàn)。 7.A 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材料中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表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利用宗教題材來宣揚人文精神,A項正確;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追求現(xiàn)世生活的幸福,D項錯誤。 8.C 本題以雨果的小說《九三年》為切入點,旨在考查解讀材料信息和調(diào)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表明,國民公會由人民的代表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監(jiān)督,體現(xiàn)了人民主權的政治理念,故C項正確。 材料沒有涉及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和法律至上理念,A、B、D三項錯誤。 9.A 洞穴之喻是設想有一批囚徒,被鎖鏈束縛不能轉(zhuǎn)頭,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而當他們有一天走出洞穴,看到了外面真實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穴里面看到的是不真實的事物。洞穴中的世界對應感覺世界,是虛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對應理性世界,是真實的。由此說明理性高于感覺,故A項正確。 10.D 蘇格拉底認為國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煥發(fā)起來”,這表現(xiàn)了蘇格拉底的愛國情懷,他認為應關注國家的弊端,希望通過自己的盡職盡責,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貢獻,故D項正確。 11.B 本題主要考查宗教世俗化。材料介紹的是教皇利用人文主義者維持教會的統(tǒng)治,這說明B項正確。 12.C 本題主要考查馬丁路德宗教改革。1415年,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遠遠低于1517年,反天主教會的時機還不成熟,而1517年,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fā)展,要求反對束縛的呼聲高漲,馬丁路德順應了時代潮流,所以掀起了歐洲的宗教改革,這說明革故鼎新需契合社會演變時機,C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違背了唯物史觀,排除;歷史發(fā)展有其必然性,D項錯誤。 13.C 從材料信息看,蘇格拉底認可的是“那經(jīng)過反思后在我看來是最好的論點”,也就是說需要理性思考后再作出判斷,即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決。故選C項。材料信息強調(diào)“經(jīng)過反思”而非“感覺”,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旨在強調(diào)個人思考而非獨立人格,故B項與題意不符;D項與材料信息無關。 14.D 本題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與民族國家。從材料中的“每個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經(jīng)》原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為信仰的最高權威,并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jīng),而且堅決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可知,16世紀的歐洲,要求擺脫羅馬教會控制,建立符合自己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教會成為主流,這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時代潮流,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中的“直接推動”說法錯誤,排除;C項夸大了新教派建立的作用,排除。 15.B 法國思想家博丹提出國家主權理論,意在強調(diào)世俗權力高于教權,對當時反對教權具有現(xiàn)實意義,故B項正確;為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對君主專制的內(nèi)容,C項錯誤;歐洲人文精神的復蘇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其強調(diào)的是人的解放,與材料強調(diào)國家主權不符,故D項錯誤。 16.C 根據(jù)題干中“發(fā)揚理性,就是推動歷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礙進步”,可知伏爾泰強調(diào)理性能推動歷史的進步,推崇人的理性,C項正確、B項錯誤;題干中沒有涉及人的解放,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涉及愚昧迷信的內(nèi)容,排除D項。 17.A “一旦公共服務不再成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寧愿掏自己的錢袋,而不愿本人親自來服務的時候,國家就瀕臨毀滅了”說明如果公民不參與國家管理,這個國家就要滅亡,顯然盧梭強調(diào)政府應激發(fā)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A項正確。 18.B 材料“好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都不至于吃虧,神總是關懷他”表明蘇格拉底重視道德,材料“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nèi)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表明他對死亡的超然態(tài)度,故B項正確。 19.D 從材料信息看,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師主要是受過教育的市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教主張“因信稱義”“信仰得救”,認為《圣經(jīng)》是最高權威。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A、B兩項;C項雖然符合史實,但與材料信息無關。 20.A 本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18世紀的歐洲堪稱法國之歐洲”的正確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因而A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水平高居歐洲首位,因而B項錯誤;法國大革命遭到了歐洲大部分封建國家的反對,因而C、D兩項錯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版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4練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課前沖刺 通史 2019 高考 歷史 二輪 復習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發(fā)展 沖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640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