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相長 教案
《部編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相長 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相長 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教學相長 教案【教材分析】教學相長節(jié)選自禮記中的學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關古代大學教育的論文。它首先闡明教育能夠化民成俗的重要功能,因而國君必須尊師重道,使全民知道學習的重要。它是我國古代的教育理論、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總結(jié),是研究中國教育史的經(jīng)典著作。教學相長主要論述了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文章開頭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币甑健凹词褂凶詈玫牡览恚粚W就不知道它的好處?!钡牡览?。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系。一個人只有學習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別人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淺陋,這樣才會反過來不斷地鉆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邏輯嚴密,有條有理,并且言簡意賅,淺顯易懂?!緦W習目標】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掌握幾種文言字詞的學習方法,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2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直至背誦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領會文中教學相長的道理。3.通過誦讀法反復朗讀背誦文章,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4.領會教學相長道理,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并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局攸c難點】重點: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掌握幾種文言字詞的學習方法。難點:理解文章大意,領會文中教學相長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時安排】 3課時【教學準備】 課件 一案兩單【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禮記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學說的經(jīng)典著作。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當?shù)奈膶W價值,有的短小生動,有的氣勢磅礴、結(jié)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它對我國幾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研讀其中的一篇教學相長。二、 熟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熟讀課文,給加點字的注音。佳肴(yo) 自強(qing) 兌命(yu) 學學半(xio)三、 疏通文意,積累詞語1. 教學相長,弗食,不知其旨也。譯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但不去品嘗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2.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譯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3.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譯文: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譯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勵。5. 故曰:教學相長也。譯文: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6.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譯文: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四、分析課文,質(zhì)疑解難1.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作者是怎么論述的?明確:“教學相長”-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文章開頭從“雖有佳肴”引申到“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系。最后得到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2.讀完本文,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給你怎樣的啟示?明確: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暢談。3你還了解學記中的其他有關學習的內(nèi)容嗎?明確: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譯:玉石不經(jīng)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jīng)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tǒng)治人民,首先要設學施教。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譯:單獨學習而不與朋友互相切磋,就會孤陋寡聞。五、梳理歸納, 盤點提升幾種文言現(xiàn)象:1古今異義雖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雖有至道(古義:好到極點;今義:到)教然后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教學相長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2通假字兌命曰:“學學半?!?兌:通“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具_標測試】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教學相長( ) (2)不知其旨也( ) (3)雖有至道( )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后自強也( ) (8)教學相長也( )(9)學學半( )2.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 古義:( ) 今義:( )(2)不知其旨也 古義:( ) 今義:( )(3)雖有至道 古義:( ) 今義:( )(4)教然后知困 古義:( ) 今義:(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1)教學相長,弗食,不知其旨也。翻譯 (2)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翻譯 (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譯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翻譯 (5)故曰:教學相長也。翻譯 (6)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翻譯 4. 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 【布置作業(yè)】掌握字詞及譯文,完成相關練習?!咀晕曳此肌?【知識鏈接】禮記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獻,全書共收集論文49篇,大多成文于戰(zhàn)國至秦漢之際,由漢代哲學家戴圣選編成書。無論從理論的重要性和流傳的廣泛性上說,這本禮記都遠遠超過由戴圣之兄戴德所選編的另一本稱作大戴禮記的選集。禮記是“四書五經(jīng)”中的一“經(jīng)”。禮記對包括冠禮、婚禮、燕射禮(交往禮)、喪禮、祭禮這五大禮作了全面的規(guī)范,使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中的人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有“禮”可循。除了“禮”,文集還收集了多篇有重要理論價值的文獻。禮運篇中提出的“天下為公”、“大同”和“小康”的觀念,是中國古代的最高社會理想;樂記是一篇美學論文,對藝術理論提出了深刻的見解,這兩篇還分別從歷史演變和從人性的角度說明“禮”的起源這一理論問題。大學和中庸是禮記中最富哲學和倫理思想的文獻,它提出了影響中國社會二千多年的社會倫理和人生修養(yǎng)理論。宋代哲學家朱熹將這兩篇文章抽取出來作為單行本與論語、孟子一起列為“四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性教材。禮記在重視“禮”與“樂”的同時,還重視“學”。禮記中的學記是文化史上最早的專題教育論文,學記介紹了古代學校和考試制度,討論了學的重要性,并指出教育的本質(zhì)就在于“化民成俗”(見所附原文)。禮記一書記載了大量的有關先秦的典章、禮制、文物以及儒家的治國理想,對于我們研究傳統(tǒng)文化和古代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倫理、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部編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相長 教案 部編八 年級 語文 下冊 教學相長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887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