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6 電磁感應和電路第1講 電磁感應問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專題6 電磁感應和電路第1講 電磁感應問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六
第1講 電磁感應問題
1.(多選)(2015·新課標全國Ⅰ·19) 1824年,法國科學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圓盤實驗”.實驗中將一銅圓盤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軟細線懸掛一枚可以自由旋轉(zhuǎn)的磁針,如圖1所示.實驗中發(fā)現(xiàn),當圓盤在磁針的磁場中繞過圓盤中心的豎直軸旋轉(zhuǎn)時,磁針也隨著一起轉(zhuǎn)動起來,但略有滯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圓盤上產(chǎn)生了感應電動勢
B.圓盤內(nèi)的渦電流產(chǎn)生的磁場導致磁針轉(zhuǎn)動
C.在圓盤轉(zhuǎn)動的過程中,磁針的磁場穿過整個圓盤的磁通量發(fā)生了變化
D.圓盤中的自由電子隨圓盤一起運動形成電流,此電流產(chǎn)生的磁場導致磁針轉(zhuǎn)動
2.(20
2、15·鹽城市模擬)如圖2甲所示,一個圓形線圈的匝數(shù)n=100,線圈面積S=200 cm2,線圈的電阻r=1 Ω,線圈外接一個阻值R=4 Ω的電阻,把線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線圈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2
A.線圈中的感應電流方向為順時針方向
B.電阻R兩端的電壓隨時間均勻增大
C.線圈電阻r消耗的功率為4×10-4 W
D.前4 s內(nèi)通過R的電荷量為4×10-4 C
3.(多選)(2015·第一次全國大聯(lián)考) 如圖3所示,傾角為α的光滑導軌上端接入一定值電阻,Ⅰ和Ⅱ是邊長都為L的兩正方形磁場區(qū)域,其區(qū)域內(nèi)的磁場方向都垂直
3、于導軌平面向上,區(qū)域Ⅰ中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1,區(qū)域Ⅱ中磁場隨時間按B2=kt變化,一質(zhì)量為m、電阻為r的金屬桿ab穿過區(qū)域Ⅰ垂直地跨放在兩導軌上,并恰能保持靜止.則( )
圖3
A.通過金屬桿的電流大小為
B.通過金屬桿的電流方向從a到b
C.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
D.定值電阻的阻值為
4.(多選)(2015·山東省師大附中模擬)如圖4所示,為三個有界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均為B,方向分別垂直紙面向外、向里和向外,磁場寬度均為L,在磁場區(qū)域的左側(cè)邊界處,有一邊長為L的正方形導體線框,總電阻為R,且線框平面與磁場方向垂直,現(xiàn)用外力F使線框以速度v勻速穿過磁場區(qū)域,以初始位置
4、為計時起點,規(guī)定電流沿逆時針方向時的電動勢E為正,磁感線垂直紙面向里時的磁通量Φ為正值,外力F向右為正,則以下能反映線框中的磁通量Φ、感應電動勢E、外力F和電功率P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圖象的是( )
圖4
5.(多選)(2015·衡水聯(lián)考) 如圖5所示,平行虛線之間有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場左右寬度為L,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一等腰梯形線圈ABCD所在平面與磁場垂直,AB邊剛好與磁場右邊界重合,AB長等于L,CD長等于2L,AB、CD間的距離為2L,線圈的電阻為R.現(xiàn)讓線圈向右以恒定速度v勻速運動,從線圈開始運動到CD邊剛好要進入磁場的過程中( )
圖5
A.線圈中感
5、應電流沿順時針方向
B.線圈中感應電動勢大小為BLv
C.通過線圈截面的電荷量為
D.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為
6.(多選)(2015·青島二模)如圖6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個匝數(shù)為10匝的等邊三角形金屬線框,總電阻為3 Ω,邊長為0.4 m.金屬線框處于兩個半徑為0.1 m的圓形勻強磁場中,頂點A恰好位于左邊圓的圓心,BC邊的中點恰好與右邊圓的圓心重合.左邊磁場方向垂直水平面向外,右邊磁場垂直水平面向里,磁感應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π取3)( )
圖6
A.線框中感應電流的方向是順時針方向
B.t=0.4 s時,穿過線框的磁通量為0.005 Wb
6、C.經(jīng)過t=0.4 s,線框中產(chǎn)生的熱量為2.7 J
D.前0.4 s內(nèi)流過線框的電荷量為0.2 C
7.(多選)(2015·第二次全國大聯(lián)考) 如圖7所示,固定的豎直光滑U形金屬導軌,間距為L,上端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處在方向水平且垂直于導軌平面、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質(zhì)量為m、電阻為r的導體棒與勁度系數(shù)為k的固定輕彈簧相連放在導軌上,導軌的電阻忽略不計.初始時刻,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其伸長量為x1=,此時導體棒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在沿導軌往復運動的過程中,導體棒始終與導軌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7
A.初始時刻導體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
B
7、.初始時刻導體棒加速度的大小a=2g+
C.導體棒往復運動,最終靜止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
D.導體棒開始運動直到最終靜止的過程中,電阻R上產(chǎn)生的焦耳熱Q=mv+
8.(2015·寧波模擬) 如圖8所示,兩根足夠長的光滑平行直導軌(不計阻值)構(gòu)成的平面與水平面成37°角,導軌平面處在垂直平面向上的勻強磁場中,導軌間距為L=1 m,導軌上端接有如圖所示電路,已知R1=4 Ω、R2=10 Ω.將一直導體棒垂直放置于導軌上,現(xiàn)將單刀雙擲開關置于a處,將導體棒由靜止釋放,導體棒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I1=2.00 A.將單刀雙擲開關置于b處,仍將導體棒由靜止釋放,當導體棒下滑x=2.06 m時導
8、體棒速度又一次達到第一次穩(wěn)定時的速度,此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I2=1.00 A,此過程中電路產(chǎn)生熱量為Q=4.36 J(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圖8
(1)求導體棒達到第一次穩(wěn)定速度時回路中感應電動勢及導體棒接入導軌部分的電阻大?。?
(2)求將開關置于a處穩(wěn)定時的速度大?。?
二輪專題強化練答案精析
專題六 電磁感應和電路
第1講 電磁感應問題
1.AB 2.C
3.AC [對金屬桿:mgsin α=B1IL,解得:I=,A對;由楞次定律知,電流方向為從b到a,B錯;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得E==L2=kL2,又因為:I=,故:R=
9、-r=-r,C對,D錯.]
4.ABD [當線框進入磁場時,位移在0~L內(nèi),磁通量開始均勻增加,當全部進入左側(cè)磁場時達最大,且為負值.位移在L~2L內(nèi),向里的磁通量增加,總磁通量均勻減??;當位移為1.5L時,磁通量最小,為零;位移在1.5L到2L時,磁通量向里,為正值,且均勻增大.位移在2L~2.5L時,磁通量均勻減小至零.在2.5L~3L內(nèi),磁通量均勻增大,且方向向外,為負值.在3L~4L內(nèi),磁通量均勻減小至零,且為負值,故A正確.當線框進入第一個磁場時,由E=BLv可知,E保持不變,由右手定則知,感應電流方向沿順時針方向,感應電動勢為負值;線框開始進入第二個和第三個磁場時,左右兩邊同時切
10、割磁感線,感應電動勢應為2BLv,感應電流方向分別沿逆時針方向和順時針方向,感應電動勢分別為正值和負值;完全在第三個磁場中運動時,左邊切割磁感線,感應電動勢為BLv,感應電流方向沿逆時針方向,感應電動勢為正值,故B正確.因安培力總是與運動方向相反,故拉力應一直向右,故C錯誤.拉力的功率P=Fv,因速度不變,而線框在第一個磁場時,電流為定值,拉力也為定值;兩邊分別在兩個磁場中時,由B的分析可知,電流加倍,故安培力增大為4倍,功率增大為4倍;此后從第三個磁場中離開時,安培力應等于線框在第一個磁場中的安培力,故D正確.]
5.CD [
當線圈向右運動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在增加,根據(jù)楞次定律知,
11、感應電流沿逆時針方向,故A錯誤.設∠ADC=θ,由幾何知識可得:tan θ==4
磁場寬度為L,線圈有效的切割長度為
=
所以線圈中感應電動勢大小為E=B·v=BLv,故B錯誤.通過線圈截面的電荷量為q===,故C正確.由B項分析知線圈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不變,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線圈產(chǎn)生的焦耳熱,則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為W=t=·=,故D正確.]
6.CD [由磁感應強度B1垂直水平面向里,大小隨時間增大;B2垂直水平面向外,大小不變,故線框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得,線框中感應電流方向為逆時針方向,故A錯誤;t=0.4 s時穿過線框的磁通量為:
Φ=B1××πr2-B2××πr2=5×
12、0.5×3×0.12 Wb-4××3×0.12 Wb=0.055 Wb,故B錯誤;
Q=I2Rt=()2R×Δt=()2×3×0.4 J=2.7 J,故C正確;在t=0.4 s內(nèi)通過線框中的電荷量q=t=t== C=0.2 C,故D正確.]
7.BC [由題意得:E=BLv0,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I=,由安培力公式得:F=,故A錯誤;初始時刻,F(xiàn)+mg+kx1=ma,得a=2g+,故B正確;因為導體棒最終靜止時沒有安培力,只有重力和彈簧的彈力,故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故C正確;根據(jù)能量守恒,減少的動能和勢能全都轉(zhuǎn)化為焦耳熱,但R上產(chǎn)生的焦耳熱只是其中一部分,故D錯誤.]
8.(1)12 V 2 Ω (2)4 m/s
解析 (1)開關分別置于a、b時感應電動勢相同,設為E
E=I1(R1+r)
E=I2(R2+r)
聯(lián)立解得:E=12 V,r=2 Ω.
(2)開關置于a處勻速時mgv1sin 37°=I(R1+r)
開關置于b處至速度又一次達v1過程,
mgxsin 37°=mv+Q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4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