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蘇教選修唐詩宋詞選讀 九日齊山登高 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年蘇教選修唐詩宋詞選讀 九日齊山登高 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課 題
九日齊山登高
第 1課時
計劃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杜牧及其代表作品。
(2) 體會晚唐詩人凄清的情感基調
教學重難點
理解感悟詞的美感和內在的情感
一、 導入:
《登高》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 作者及背景:
杜牧(803~852) 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杜牧晚年任中書舍人,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詩,人稱“小杜”。亦工書畫,傳世書跡《張好好詩》最為著名
2、。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剛直,屢受 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毒湃正R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齊山位于池州市城南1.5公里。齊山得名,舊說有二:一說齊山十余峰等齊,故名齊山;一說唐貞元間齊映任池州刺史,“惠及于池”,“因以名其山”。該山周圍5華里,形似伏虎。坐西向東。因其地質基礎為石灰石,經長期風化、侵蝕,山上怪石磷峋,有華蓋等12名洞,有醒翁等13名巖,有二峽峪等11名泉。山上自唐至清建有廟宇、書院。杜牧于唐會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其友張祜前來拜望,兩人一個懷有很高的抱負而在晚唐的政治環(huán)境中難以得到施展,一個遭人排擠,懷才不遇,于
3、是登齊山共度重陽,有名篇《九日齊山登高》,其友張祜以詩和之。
三、整體感知:
1、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四、合作探究:
1、詩的前兩句寫了怎樣的景?流露出怎樣的情?
明確:“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敝仃柤压?jié),詩人和朋友帶著酒,登上池州城東南的齊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縹青色,這就是所謂翠微。人們登山,仿佛是登在這一片可愛的顏色上。由高處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飛來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顯得秋天水空的澄肅。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用“翠微”這樣美好的詞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于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這
4、種節(jié)日登臨的愉悅,給詩人素來抑郁不舒的情懷,注入了一股興奮劑。
小結:寫了賞心悅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悅的心情。
2、中間四句寫的是什么?透過表面,你能看到詩中隱含著什么?
明確:“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彼鎸χ锾斓纳焦馑?,臉上浮起了笑容,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覺得應該插個滿頭歸去,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詩人意識到,塵世間象這樣開口一笑,實在難得,在這種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勸客,又像是勸自己:“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斟起酒來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無須在節(jié)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這中間四句給人一種感覺:詩人似乎想用偶然的開心一笑
5、,用節(jié)日的醉酒,來掩蓋和消釋長期積在內心中的郁悶,但郁悶仍然存在著,塵世終歸是難得一笑,落暉畢竟就在眼前。
小結:寫出了詩人與朋友的“須盡歡”。表面的開心一笑,掩蓋著內心的抑郁苦悶。
3、詩的最后兩句帶有總結性的意味,你認為重在表達一種什么情懷?
明確:“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lián)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象“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呢?
小結:看來詩人想表達一種曠達的情懷。
4、有人認為這首詩是
6、將“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你同意嗎?
明確: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但詩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詩人主觀上未嘗不想用節(jié)日登高的快慰來排遣抑郁。篇中“須插”、“但將”、“不用”以及“何必”等詞語的運用,都可以清楚地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掙扎。至于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從抑郁中掙扎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另:不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
5、詩人的愁悶何以那樣深、那樣難以驅遣呢?
明確:除了因為杜牧自己懷有很高的抱負而在晚唐的政治環(huán)境中
7、難以得到施展外,還與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詩中所稱的“客”有關。
這位“客”不是別人,正是詩人張祜,他比杜牧年長,而且詩名早著。穆宗時令狐楚賞識他的詩才,曾上表推薦,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見用。這次張祜從江蘇丹陽特地趕來拜望杜牧。杜牧對他的被遺棄是同情的,為之憤憤不平。因此詩中的抑郁,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人懷才不遇、同病相憐之感。這才是詩人無論怎樣力求曠達,而精神始終不佳的深刻原因。
五、總結 :
詩人的曠達,在語言情調上表現為爽利豪宕;詩人的抑郁,表現為“塵世難逢開口笑”、“不用登臨恨落暉”、“牛山何必獨沾衣”的凄惻低回,愁情拂去又來,愈排遣愈無能為力。這兩方面的結合,使詩顯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惻。
關鍵點撥
加工潤色
作業(yè)
布置
教學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