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高中英語教學論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的背景及特點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世界各國開始對本國的教育系統(tǒng)作重大改變,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點和共同點集中在如何使本國的青少年具備21世紀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即用新技術(shù)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及責任感、終生學習的能力等。要培養(yǎng)這些能力,僅靠傳統(tǒng)的學科和原有的學習方式顯然不行。于是,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我國稱之為“研究性學習”),應運而生。 研究性學習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際教育界比較普遍推崇和實施的一種新課程。這種課程源于
2、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來,美國中小學始終比較強調(diào)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推出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是科學教育的核心,學校教育要把科學探究作為獲取知識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突出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他國家也在這方面表達了相同的認識。 什么是研究性學習?從廣義理解,研究性學習泛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學習的理念、策略、方法,適用于學生對所有學科的學習。從狹義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研究性學習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
3、析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與現(xiàn)有的學科相比,它有以下特點: 1.“問題”(或?qū)n}、課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整個課程主要圍繞著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是呈現(xiàn)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
4、和提出。 2.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在內(nèi)容選擇上的主要特點 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多來自學生生活著的現(xiàn)實世界,內(nèi)容涉及的面可以相當廣泛教材、校園以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學生學習途徑、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結(jié)果的內(nèi)容和形式各異,它必然會突破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 3.研究性學習過程主要由學生自己負責完成 研究性學習強調(diào)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在確定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后,通常采用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整個課程的內(nèi)容、方式、進度、實施地點,最后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主要取決于學生個人或?qū)W生小組的努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成為某一個研究課題的
5、提出者、設計者、實施者,他對課程目標的達成負有主要的責任。 4.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是研究性學習內(nèi)容組織時應重視的幾個方面 綜合性即圍繞某個專題組織多方面或跨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以利于知識的融合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問題;社會性即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與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注意開發(fā)社區(qū)資源;實踐性即在學習間接經(jīng)驗的同時,提供學習直接經(jīng)驗并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 二、研究性學習設計 語法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現(xiàn)行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語法知識多以直接描述的方法呈現(xiàn),且同一知識點分散于幾個單元,這種編排雖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高復現(xiàn)率中加深印象的教學方
6、法,但接觸時對學生的不求甚解便可的要求無疑加重了學生的機械記憶的負擔,從而減弱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語法是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采用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初步知識自己去總結(jié)規(guī)律,在這一過程中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問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盡可能多地從啟發(fā)誘導入手,設計一個個有梯度、有意圖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去歸納總結(jié)出語法知識。學生歸納正確,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歸納不正確時,分析原因,指明正確的用法,讓學生在“原來如此”的情感體驗中加深對此語法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學生歸納之后,教師再給予相應的操練,以期收到觸類旁通和鞏固的效果。 以學習倒裝為例,我采
7、用以下步驟: 1.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材料(在幻燈片上打出下列句子) Here comes the bus. The bus comes here.Out rushed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rushed out.LiLei rushed out. So did LiMing. LiLei rushed out. So LiMing rushed out too.Only then did he realize that he forgot his bag. He realized that he forgot his bag only then. 2.出示問題:請學
8、生仔細觀察句子,分析每組句子的異同。 3.學生研讀每個句子后,可得出如下結(jié)果:每一對句子意思都相同,但語序不同;每組的前一句都是倒裝句型。(若學生首次碰到,可由教師直接告知)教師設問:何為倒裝?學生歸納倒裝的共性(主謂顛倒)。在學生對倒裝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引導學生找疑問:Q1:倒裝的作用是什么? Q2:倒裝句都一樣嗎? Q3: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倒裝? 讓學生把每組句子的第一句連成文章,請學生比較異同,從而回答Q1;請學生對比14兩組句子,引導學生回答Q2,再觀察每組句子,并且讓學生研讀教材上提供的例句,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jié),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發(fā)言,從而回答Q3.在完成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之后,倒裝作為一語法知識便已輪廓清晰、重點鮮明地凸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學生歸納分析過程中,教師適當講評、補充。這一過程始終讓學生處主導地位,教師只起指導作用。 在語法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應始終用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步步進入語言規(guī)律的認識,提供的素材應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富有趣味性。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本著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教師應用多嘗試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的思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多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探究、體驗中鍛煉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為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奠定基礎。3用心 愛心 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