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 作文備考素材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屆高考語文 作文備考素材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素材回放】
兒行千里母擔憂,家永遠是我們溫暖的港灣,2017年10月中秋佳節(jié)期間,在山西有一對老夫婦為六個子女備好辣椒醬,卻沒有等到兒女的回來,老人不禁落下了傷心的淚水。
家住山西呂梁的李興桂正在推著石磨,老伴兒在一旁為他打下手。
中秋前夕,老兩口準備抓緊時間用石磨碾壓著辣椒,盤算孩子們放假回家走時每人都能帶上他們最愛吃的辣椒醬。
可是,事與愿違,幾個子女
2、打電話回來都說不回家了,那時老人哭了:“哪怕回來一個呢?!?
【素材解讀】
老人最后說了一句話特別讓人心酸,他說“哪怕只回來一個呢”。對呀,哪怕就只回來一個呢,也算是能對老人多少有點安慰的吧,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父母會帶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知我們不懂的東西,可是當他們老了的時候,寂寞孤單的時候,我們卻不能隨時都在他們身邊陪伴,父母老了就像小時候的我們,需要我們的依靠和陪伴。大概全天下的老人的心愿都是這么樸實,希望子女們過得幸福,有時間了能多回來幾趟,哪怕只在家坐幾分鐘也好。成家以后,我們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有太多的無奈,為了生存??傄詾檫€有時間,以后去看望老人就行,殊不知有時候可能給自己留下一輩
3、子的遺憾。也許幾個子女都有自己的難處與苦衷,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又看到老人心酸的畫面,卻實在是不忍心,老人家在家著實不容易,作為子女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空巢老人,即便再忙,我們也理應回家看看,特別是遇到過節(jié)的時候,別人家都在團團圓圓,而家里,卻只有兩個老人在白熾燈下吃飯,我想誰看了也是于心不忍。
【適用話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 為人子女,永遠要把孝順當成一種基礎素養(yǎng)
子女缺贍養(yǎng)意識與“文化病態(tài)”不無關系
兒行千里母擔憂,家永遠是我們溫暖的港灣
常回家看看,不要等爸媽老去的那天,才記起他們才是我們最親的人要理解父母的“口是心非”,只要父母健在,兒女對父母的愛永遠不會多,也永遠不會遲
4、現(xiàn)在社會又還有多少這樣的留守老人,帶著對孩子的思戀一天一天地過著,一家團聚就是對這個家最大的安慰
某種角度而言,子女過節(jié)不回家看看,根源在家庭孝道教育缺失,子女自私,并已經(jīng)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文化現(xiàn)象,值得全社會反思
【素材銳評】
多讓“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另一種意義
嚴格說起來,這則新聞似乎有點標題黨之嫌。畢竟,當天下午兩位老人的外孫郭建峰從太原輾轉趕到了家里。當然,如果說這里的“人”專指子女的話,“沒人回家”倒也是實情。而不管怎樣,讀到這則新聞的人,可能心里多數(shù)會生出一句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自然,此處的可憐取的是“令人憐憫、惋惜”的意思。
可不是嗎?每逢傳統(tǒng)中秋佳節(jié),其最大的意義就
5、在于月圓人團圓。如果隔得不是很遠,“千里共嬋娟”就一點也不美好了?!霸聺M杯也滿”,如某白酒借勢營銷廣告語所隱喻的那樣,只有人齊了才能推杯換盞,這樣才是真團圓。如今,中秋月圓之時,六個子女一個都沒有到場,悵然若失是肯定的。何況,對于辛苦勤勞一生的二位老人來說,他們生存的意義只是為了孩子。
對于這則新聞,網(wǎng)友觀點各異,有的說二位老人是自作自受,“生養(yǎng)了這么多的孩子,但卻沒有教育好”。以李興桂夫婦70多歲的年齡而論,生養(yǎng)6個子女倒也稀松平常,至于說沒有教育好,沒有充足的證據(jù),也不便妄下判斷;另外有網(wǎng)友報以同情之理解,“有能力就回去看看,沒能力就多打打電話,誰不想回家?”只是這樣一來,子女的過錯就顯
6、得無足輕重,只會讓父母更加可憐。
綜覽新聞,中秋節(jié)這天6個子女之所以無一回家,李興桂夫婦與子女都有原因。像大多數(shù)的中國父母一樣,李興桂夫婦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不會明確地向子女要求中秋節(jié)一起回家過節(jié)。而在6個子女那里呢,大概想著自己不去,兄弟姐妹好歹也會去幾個吧,卻不料最終掛了零。事實上,從二老口中得知,子女并不是不孝之人,會經(jīng)常打電話送東西。當然,他們或許還不太明白父母總愛說反話,口里說“不要管我們”,但心里盼著“子女?;丶铱纯础?。
新聞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我覺得還在于舐犢情深。問及兒女不回家的原因,二老總替兒女們說好話:“家里窮,路也不好走,回來一次要花好多錢”,他們既不希望把事情弄大,
7、也不想說自己子女的不好(這恰恰說明子女的確有做得不好不夠的地方)。這也從側面佐證了一點,他們活一輩子只是為了孩子。我們或許可以坐而論道,說他們怎么把孩子當成了生活的全部,但考慮到他們生活、成長的時代大背景,卻注定無法苛責太多。
如此種種,是否說明對于類似“中秋節(jié)6個子女無人回”的遭遇無計可施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為人子女,永遠要把孝順當成一種基礎素養(yǎng),在幫助父母不把子女當成自己生活全部的同時,要理解父母的“口是心非”,只要父母健在,兒女對父母的愛永遠不會多,也永遠不會遲。也只有在親情的滋潤下,“可憐天下父母心”才會更多地呈現(xiàn)出另一種意義,不是憐憫和可惜,而是可愛和有趣。老小孩老小孩,長輩身上原本不就有可愛和有意思的一面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