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3章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6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教學案 文(含解析)北師大版

上傳人:彩*** 文檔編號:104785014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 頁數(shù):12 大?。?.74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3章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6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教學案 文(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1頁
第1頁 / 共12頁
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3章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6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教學案 文(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2頁
第2頁 / 共12頁
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3章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6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教學案 文(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3頁
第3頁 / 共1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3章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6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教學案 文(含解析)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3章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6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教學案 文(含解析)北師大版(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六節(jié) 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 [考綱傳真]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公式 ===2R.(R為△ABC外接圓半徑) a2=b2+c2-2bc·cos A; b2=c2+a2-2ca·cos B; c2=a2+b2-2ab·cos C 公式 變形 (1)a=2Rsin A,b=2Rsin B,c=2Rsin C; (2)a∶b∶c=sin A∶sin B∶sin C; (3)sin A=,sin B=,sin C= cos A=; cos B=; cos

2、C= 2.在△ABC中,已知a,b和A時,解的情況如下: A為銳角 A為鈍角或直角 圖形 關系式 a=bsin A bsin A<a<b a≥b a>b 解的個數(shù) 一解 兩解 一解 一解 3.三角形常用面積公式 (1)S=a·ha(ha表示邊a上的高); (2)S=absin C=acsin B=bcsin A; (3)S=r(a+b+c)(r為內切圓半徑). 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在△ABC中,A+B+C=π; 變形:=-. 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shù)關系 (1)sin(A+B)=sin C;(2)cos(A+B)=-cos

3、C; (2)sin=cos ;(4)cos=sin . 3.在△ABC中,sin A>sin B?A>B?a>b, cosA>cos B?A<B?a<b. 4.三角形射影定理 a=bcos C+ccos B; b=acos C+ccos A; c=acos B+bcos A. [基礎自測] 1.(思考辨析)判斷下列結論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在△ABC中,若A>B,則必有sin A>sin B. (  ) (2)在△ABC中,若b2+c2>a2,則△ABC為銳角三角形. (  ) (3)在△ABC中,若A=60°,a=4,b=4,則B=45°或

4、135°. (  ) (4)在△ABC中,=. (  ) [解析] (1)正確.A>B?a>b?sin A>sin B. (2)錯誤.由cos A=>0知,A為銳角,但△ABC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3)錯誤.由b<a知,B<A. (4)正確.利用a=2Rsin A,b=2Rsin B,c=2Rsin C,可知結論正確.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編)在△ABC中,若sin2A+sin2B<sin2C,則△ABC的形狀是(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不能確定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

5、,=sin C,代入得到a2+b2<c2,由余弦定理得cos C=<0,所以C為鈍角,所以該三角形為鈍角三角形.] 3.△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a=,c=2,cos A=,則b=(  ) A.     B. C.2     D.3 D [由余弦定理得5=b2+4-2×b×2×, 解得b=3或b=-(舍去),故選D.] 4.在△ABC中,A=45°,C=30°,c=6,則a等于(  ) A.3  B.6 C.2   D.3 B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a===6.] 5.(教材改編)在非鈍角△ABC中,2bsin A=a,則角B為

6、(  ) A.   B. C.   D. C [由2bsin A=a得2sin Bsin A=sin A. ∴sin B=,又B是銳角或直角. ∴B=.]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1)(2018·全國卷Ⅱ)在△ABC中,cos =,BC=1,AC=5,則AB=(  ) A.4   B.   C.   D.2 (2)(2019·青島模擬)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是a,b,c,已知b=c,a2=2b2(1-sin A),則A等于(  ) A. B. C. D. (1)A (2)C [(1)因為cos =, 所以cos C=2c

7、os2 -1=2×2-1=-.于是,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 C=52+12-2×5×1×-=32,所以AB=4.故選A. (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2b2-2b2cos A. 又a2=2b2(1-sin A),所以sin A=cos A,即tan A=1, 又A是三角形內角,則A=,故選C.] [規(guī)律方法] 應用正弦、余弦定理的解題技巧 (1)求邊:利用公式a=,b=,c=或其他相應變形公式求解. (2)求角:先求出正弦值,再求角,即利用公式sin A=,sin B=,sin C=或其他相應變

8、形公式求解. (3)已知兩邊和夾角或已知三邊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4)靈活利用式子的特點轉化:如出現(xiàn)a2+b2-c2=λab形式用余弦定理,等式兩邊是關于邊或角的正弦的齊次式用正弦定理. (1)(2019·鄭州模擬)已知a,b,c分別為△ABC三個內角A,B,C的對邊, 且(b-c)(sin B+sin C)=(a-c)sin A,則角B的大小為(  ) A.30° B.45° C.60° D.120° (2)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若a=,b=2,A=60°,則sin B=________,c=________. (1)A (2) 3 

9、[(1)由正弦定理==及(b-c)·(sin B+sin C)=(a-c)sin A得(b-c)(b+c)=(a-c)a,即b2-c2=a2-ac,∴a2+c2-b2=ac.又∵cos B=,∴cos B=,∴B=30°. (2)因為a=,b=2,A=60°,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B===.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可得c2-2c-3=0,所以c=3.] 與三角形面積有關的問題 【例2】 (1)(2018·全國卷Ⅰ)△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bsin C+csin B=4asin Bsin C,b2+c2-a2=8,則△ABC

10、的面積為________.  [由bsin C+csin B=4asin Bsin C得sinBsin C+sin Csin B=4sin Asin Bsin C,因為sin Bsin C≠0,所以sin A=.因為b2+c2-a2=8,cos A=,所以bc=,所以S△ABC=bcsin A=××=.] (2)(2017·全國卷Ⅱ)△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sin(A+C)=8sin2. ①求cos B; ②若a+c=6,△ABC的面積為2,求b. [解] ①由題設及A+B+C=π得sin B=8sin2, 故sin B=4(1-cos B). 上式兩

11、邊平方,整理得17cos2B-32cos B+15=0, 解得cos B=1(舍去),或cos B=. 故cos B=. ②)由cos B=得sin B=, 故S△ABC=acsin B=ac. 又S△ABC=2,則ac=. 由余弦定理及a+c=6得b2=a2+c2-2accos B=(a+c)2-2ac(1+cos B)=36-2××=4. 所以b=2. [規(guī)律方法]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應用方法: (1)對于面積公式S=absin C=acsin B=bcsin A,一般是已知哪一個角就使用哪一個公式. (2)與面積有關的問題,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進行邊和角的轉化.

12、 (1)(2018·全國卷Ⅲ)△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ABC的面積為,則C=(  ) A. B. C. D. C [因為S△ABC=absin C,所以=absin C.由余弦定理a2+b2-c2=2abcos C,得2abcos C=2absin C,即cos C=sin C,所以在△ABC中,C=.故選C.] (2)在△ABC中,內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已知b+c=2acos B. ①證明:A=2B; ②若△ABC的面積S=,求角A的大?。? [解]?、僮C明:由b+c=2acos B得sin B+sin C=2sin

13、Acos B. 即2sin Acos B=sin B+sin(A+B) =sin B+sin Acos B+cos Asin B; 所以sin(A-B)=sin B. 又A,B∈(0,π),故0<A-B<π, 所以B+(A-B)=π或A-B=B, 所以A=π(舍去)或A=2B, 所以A=2B. ②由S=得absin C=, 則sin Bsin C=sin A=sin 2B=sin Bcos B. 由sin B≠0得sin C=cos B. 又B,C∈(0,π),所以C=±B. 當B+C=時,A=, 當C-B=時,A=, 綜上知A=或A=. 正余弦定理的簡單

14、應用 ?考法1 判斷三角形的形狀 【例3】 (1)在△ABC中,a,b,c分別為角A,B,C的對邊,滿足acos A=bcos B,則△ABC的形狀為(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2019·廣州模擬)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且b2+c2=a2+bc,若sin B·sin C=sin2A,則△ABC的形狀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邊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D (2)C [(1)因為acos A=bcos B,由正弦定理得sin Acos A=sin

15、 Bcos B,即sin 2A=sin 2B,所以2A=2B或2A+2B=π,即A=B或A+B=,所以△ABC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選D. (2)由b2+c2=a2+bc得cos A===. ∵A∈(0,π),∴A=. 由sin B·sin C=sin2A得bc=a2,代入b2+c2=a2+bc得(b-c)2=0,即b=c,從而△ABC是等邊三角形,故選C.] ?考法2 求解幾何計算問題 【例4】 (2019·哈爾濱模擬)如圖,在△ABC中,B=,AB=8,點D在邊BC上,且CD=2,cos∠ADC=. (1)求sin∠BAD; (2)求BD,AC的長. [解] (1

16、)在△ADC中,∵cos∠ADC= , ∴sin∠ADC===,則sin∠BAD=sin(∠ADC-B) =sin∠ADC·cosB-cos∠ADC·sinB=×-×=. (2)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BD===3.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CB2-2AB·BCcos B=82+52-2×8×5×=49,即AC=7. ?考法3 正、余弦定理與三角函數(shù)的交匯問題 【例5】 (2018·天津高考)在△ABC中,內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已知bsin A=acos (1)求角B的大?。? (2)設a=2,c=3,求b和sin(2A-B)的值. [解]

17、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sin A=asin B,又由bsin A=acos,得asin B=acos,即sin B=cos,可得tan B=.又因為B∈(0,π),可得B=. (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及a=2,c=3,B=,有b2=a2+c2-2accos B=7,故b=. 由bsin A=acos,可得sin A=. 因為a<c,故cos A=. 因此sin 2A=2sin Acos A=,cos 2A=2cos2A-1=. 所以,sin(2A-B)=sin 2Acos B-cos 2Asin B=×-×=. [規(guī)律方法] 平面幾何中解三角形問題的求解思

18、路 (1)把所提供的平面圖形拆分成若干個三角形,然后在各個三角形內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2)尋找各個三角形之間的聯(lián)系,交叉使用公共條件,求出結果. 易錯警示:做題過程中,要用到平面幾何中的一些知識點,如相似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平行四邊形的一些性質,要把這些性質與正弦、余弦定理有機結合,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如圖,在△ABC中,D是BC邊上的點,AD平分∠BAC,△ABD面積是△ADC面積的2倍. (1)求; (2)若AD=1,DC=,求BD和AC的長. [解] (1)S△ABD=AB·ADsin∠BAD,S△ADC=AC·ADsin∠CAD. 因為S△ABD=2S△AD

19、C,∠BAD=∠CAD, 所以AB=2AC. 由正弦定理可得==. (2)因為S△ABD∶S△ADC=BD∶DC, 所以BD=. 在△ABD和△ADC中,由余弦定理,知AB2=AD2+BD2-2AD·BDcos∠ADB, AC2=AD2+DC2-2AD·DCcos∠ADC. 故AB2+2AC2=3AD2+BD2+2DC2=6, 又由(1)知AB=2AC,所以解得AC=1. 1.(2017·全國卷Ⅰ)△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sin B+sin A(sin C-cos C)=0,a=2,c=,則C=(  ) A.   B.   C.   

20、D. B [因為a=2,c=,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知,=, 故sin A=sin C. 又B=π-(A+C), 故sin B+sin A(sin C-cos C) =sin(A+C)+sin Asin C-sin Acos C =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sin C-sin Acos C =(sin A+cos A)sin C =0. 又C為△ABC的內角, 故sin C≠0, 則sin A+cos A=0,即tan A=-1. 又A∈(0,π),所以A=. 從而sin C=sin A=×=. 由A=知C為銳角,故C=,故選B.] 2.

21、(2017·全國卷Ⅱ)△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2bcos B=acos C+ccos A,則B=________.  [由2bcos B=acos C+ccos A及正弦定理, 得2sin Bcos B=sin Acos C+sin Ccos A. ∴2sin Bcos B=sin(A+C). 又A+B+C=π,∴A+C=π-B. ∴2sin Bcos B=sin(π-B)=sin B. 又sin B≠0,∴cos B=. ∴B=.] 3.(2016·全國卷Ⅱ)△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cos A=,cos C=,a=1,則b=

22、________.  [在△ABC中,∵cos A=,cos C=, ∴sin A=,sin C=,∴sin B=sin(A+C) =sin Acos C+cos Asin C=×+×=. 又∵=,∴b===.] 4.(2017·全國卷Ⅲ)△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C=60°,b=,c=3,則A=________. 75° [如圖,由正弦定理,得=,∴sin B=. 又c>b,∴B=45°, ∴A=180°-60°-45°=75°.] 5.(2016·全國卷Ⅰ)△ABC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2cos C(acos B+bcos A)=c. (1)求C; (2)若c=,△ABC的面積為,求△ABC的周長. [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2cos C(sin Acos B+sin Bcos A)=sin C, 即2cos Csin(A+B)=sin C, 故2sin Ccos C=sin C. 可得cos C=,所以C=. (2)由已知得absin C=. 又C=,所以ab=6.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2+b2-2abcos C=7, 故a2+b2=13,從而(a+b)2=25. 所以△ABC的周長為5+. - 12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