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八上期末卷2
《蘇科八上期末卷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科八上期末卷2(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蘇科八上期末卷2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分)下列關于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起發(fā)出的聲音 C.城區(qū)部分道路禁鳴喇叭,這是用阻斷噪聲傳播來減弱噪聲的 D.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2.(2分)如下短句或詞語涉及到的知識與光的直線傳播無關的是( ?。? A.立竿見影 B.一葉障目 C.三點對一線 D.魚翔淺底 3.(2分)學習、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數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人體正常體溫約為40℃ B.八年級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0m/s D.正常人10次脈搏的時間約為1min 4.(2分)今年入冬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遭遇特大冰凍災害,小明通過上網了解到護路工人往路面上撒鹽,來避免路面結冰。他認為撤鹽后水的凝固點會降低,并用一個盛有鹽的水杯和一個清水杯放進冰箱試了一下?!霸嚵艘幌隆边@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問 B.猜想 C.實驗 D.得出結論 5.(2分)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與鏡面成30度角射到平面鏡上時,其反射角為30度 B.驗鈔機是利用紅外線使鈔票上的熒光物質發(fā)光從而辨別鈔票的真?zhèn)蔚? C.“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是光直線傳播的結果 D.筷子斜插入裝滿水的碗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會向下偏折 6.(2分)下列關于圖中所示光學現象的描述或解釋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虛像 B.圖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C.圖丙中,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 D.圖丁中,漫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2分)小理家準備買新房,他看到某開發(fā)商的廣告稱乘車從新樓盤到一家大型商場的時間只需3分鐘。據此你認為從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比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2分)如圖所示,小夢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可制成幻燈機 B.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移動 C.為了便于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小,只須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9.(2分)下列有關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由運動時間決定 B.汽車沿平直公路每分鐘行駛的路程均為1000米,則汽車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C.根據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 D.根據s=v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成正比 10.(2分)夏季炎熱的午后,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勤勞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駕駛著灑水車以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在美麗的三水大道上,水不停的灑在地上,給人清涼的感覺。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 A.灑下的水很快就干了,是因為全部滲漏到路面中去的緣故 B.灑水車行使過程中,環(huán)衛(wèi)工人相對于車子是靜止的,所以他不具有動能 C.音樂總是給人以美的感覺,灑水車上的音樂不會成為噪聲 D.車后的水霧中有時會出現美麗的“彩虹”,這是陽光透過水霧發(fā)生了光的折射 11.(2分)如圖所示,坐在甲火車中的小華在車窗里看到乙火車的車頭,過一會兒,她又在車窗里看到乙火車的車尾。若兩火車車頭朝向一致,下列關于它們運動情況的判斷,不可能的是( ?。? A.甲火車停在軌道上,乙火車向前運動 B.兩列火車均向前運動,但甲火車運動較慢 C.兩列火車均向后倒車,但甲火車運動較慢 D.甲火車向后倒車,乙火車停在軌道上 12.(2分)一天,小聰告訴小亮,放大鏡不僅能把物體“放大”還能把物體“縮小”!有些驚訝的小亮立刻找來一個放大鏡做實驗。他把放大鏡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虛像。接著他按小聰的提示進行了操作,終于看到了“縮小”的花朵。關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縮小”花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縮小的虛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C.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縮小的虛像 D.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二、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7分) 13.(2分)小明在文峰大世界買了MP5,開機后小喇叭里響起了動聽的歌聲,他說:“是周杰倫在演唱?!彼呐袛嗍歉鶕曇舻摹? 不同;接著他又調節(jié)了音量按鈕,這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 14.(3分)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樓的玻璃窗上會結“冰花”,“冰花”是水蒸氣 ?。ㄌ钗飸B(tài)變化的名稱)生成的,出現在玻璃窗的 表面(選填“內”或“外”),此時小芳拿起濕抹布去擦時,抹布卻粘在了玻璃上,這是因為發(fā)生了 ?。ㄌ钗飸B(tài)變化的名稱)現象。 15.(2分)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 ?。ù??。?;真空中的光速為 m/s。 16.(2分)現在的多媒體教室大都安裝了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纖白幕布,這樣可以利用光的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學都能看到畫面,而且這種白幕布能反射 的光,使同學們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畫面。 17.(3分)如圖5所示為光由空氣向玻璃傳播的情況,由圖可知,界面是 (填“PQ”或“MN”),它的 側是玻璃(填“左”或“右”);折射光線是 。 18.(2分)無錫夜晚當運河邊上的燈光開亮時,運河水上實景與河中“倒影”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案。已知河水深為2m,河邊一彩燈距水面12m,則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 m;若河水再上漲0.5m,則該彩燈與其對應“倒影”相距 m。 19.(5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支溫度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其中,可以離開被測物體來讀數的是 ,可以用來測沸水溫度的是 。若兩支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可能為下表中所列的物質,則乙溫度計中的測溫液體肯定不是 ,原因是 。 物質 凝固點 沸點 酒精 ﹣117℃ 78℃ 甲苯 ﹣95℃ 110℃ 20.(2分)將一物體分別放在甲、乙兩凸透鏡前相等距離處,通過甲透鏡成縮小的像。通過乙透鏡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斷:所成的 ?。ǘ际菍嵪?都是虛像/一個是實像、一個是虛像),甲透鏡的焦距 ?。ㄐ∮?等于/大于)乙透鏡的焦距。 21.(4分)如圖是小陽制作的多用途手電筒,AB處是可插入膠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縮的套筒,DF處裝入凸透鏡。當手電簡先作照明用時,調節(jié)套筒,使燈泡燈絲處于 位置,射出平行光線;在此基礎上,作幻燈機使用時,在AB處插入幻燈片,接下來應把套筒向 (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觀察到 ?。ㄌ睢罢ⅰ被颉暗沽ⅰ保┓糯蟮膶嵪?。請你再動腦思考指出該手電筒另外一項不同的功能: 。 22.(2分)右表是姜堰到南京的T7781次特快列車的運行時刻表,列車由姜堰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小時。列車在“姜堰到揚州”與“揚州到南京”的兩個路段上哪一段運行得快一些? ?。ńY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姜堰 揚州 南京 到站時間 08:13 09:50 發(fā)車時間 07:17 08:16 里程/km 0 78 179 三、解答題(本題共11小題,共49分) 23.(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圖。 如圖所示,有一束與水平面成30°角的光斜射入魚缸的水中,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象,請你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畫出折射光線的路徑。 24.(2分)如圖所示,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25.(2分)如圖所示,兩條入射光線分別過凸透鏡的焦點F和光心O,分別畫出這兩條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26.(2分)(1)如圖甲木塊的長度讀數為 cm。 (2)用溫度計測出冰箱冷凍室的溫度如圖乙,示數為 ℃。 27.(6分)小文同學在做“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垂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進行觀察,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的關系。 (2)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 的關系。 (3)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蠟燭。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移去后面的蠟燭,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5)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 ??; (6)使點燃的蠟燭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兩組資料,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 28.(8分)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 (1)試管內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ㄟx填“A”、“B”或“C”),示數為 ℃,某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 ?。ㄟx填“晶體”或“非晶體”)。 (2)在該物質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該物質將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xù)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 ?。ㄟx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3)根據描繪的圖線,該物質在第5min時處于 態(tài),該物質的熔點為 ℃,仔細觀察圖象發(fā)現,該物質熔化前(AB段)升溫比熔化后(CD段)升溫 ?。ㄟx填“快”或“慢”)。 (4)圖象中DE段是 過程。 29.(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實驗步驟: (1)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測出凸透鏡的 。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3)當燭焰、凸透鏡位于圖甲中刻度對應的位置時,調節(jié)光屏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 。 (4)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要使燭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該將光屏向 移動。 (5)把圖甲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膜。給“眼睛”戴上近視眼鏡,使燭焰在“視網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若取下近視眼鏡,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ㄟx填“遠離”或“靠近”)透鏡。 30.(3分)在探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林學習小組在長約1米的細玻璃管內注入水,管內留有長約0.8厘米的氣泡,他們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膠帶將玻璃管固定在中間有數字的木制米尺上。在探究過程中,他們觀察到如下現象: (1)玻璃管豎直放置時氣泡幾乎不動,請你提出一種使氣泡動起來的方法 。 (2)在氣泡上升的過程中,他們的視線隨氣泡一起移動,則通過氣泡觀察到米尺上面的數字與原來相比 (選填“變大”、“不變”、“變小”)。 (3)實驗時,要等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才開始計時,這是因為 。 時間/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 溫度/℃ ﹣4 ﹣2 0 0 0 0 0 0 0 1 2 3 4 31.(3分)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fā)現弦樂器的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經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guī)格的琴弦,如下表: 編號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① 鋼 20 0.3 ② 鋼 ③ 鋼 40 0.5 ④ 尼龍絲 30 0.5 ⑤ 尼龍絲 40 0.5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 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 的琴弦進行實驗。 (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明選用編號為①、②的琴弦進行實驗,則表中缺少的數據應為 。 32.(7分)小明與小芳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溫性能的好壞,兩人設計并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著裝有熱水的密閉的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兩燒瓶中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1)為保證實驗的科學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還應考慮影響水溫變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燒瓶相同、環(huán)境因素相同、水的體積相同和水 相同。 (2)按照計劃操作,小明和小芳把實驗測得的時間和溫度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時 間 (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組水溫(℃) 90 74 65 60 57 ﹣﹣﹣﹣ 21 20 棉絮組水溫(℃) 90 70 55 ? 33 ﹣﹣﹣﹣﹣ 20 20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他們實驗時的室內溫度是 ℃;從計時開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溫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水溫降低了 ℃,由此你能看出,在這兩種材料中,保溫效果比較好的是 。 (3)小明和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水溫降低多少”比較兩者材料的保溫性能的,你還可以采用“ ”的方法來比較兩者材料的保溫性能。 (4)已知水溫下降的特點:溫度較高時,水溫下降得較快。根據這一特點,時間為30min時,棉絮組的水溫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 A.46℃B.43℃C.39℃D.36℃ 33.(8分)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于2010年5月1日拉開帷幕。 (1)同在N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結伴自己開車一起去看世博會。如圖所示為他們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紅綠燈后再次啟動過程的頻閃照片。該車從圖示起點處(車頭所對的零刻度線位置)由靜止開始出發(fā),同時,攝像頭開始拍照,以后車沿直線向右運動的過程中,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仔細觀察頻閃照片,如果該車照此規(guī)律從起點運動0.8s到達D處。填寫表格中所缺的數據(不需要估讀),并判斷賽車啟動過程做什么運動,將結果填在表中相應空格內; 位置 起點 A B C D 時間/s 0 0.2 0.4 0.6 0.8 路程/m 0 1 4 9 運動形式 (2)在平直的公路上,轎車勻速行駛,速度表如下圖甲所示。小林某一時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圖乙所示的交通標志牌。則從標志牌到上海還需多少時間? (3)小王和小林的朋友小東是乘火車去上??词啦┑模阎局兴塑嚧蔚幕疖囈?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用了2min完全穿過長度為2000m的一個隧道,求這列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火車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時間是多少? 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分析】A、空氣中15℃時,聲音的速度是340m/s。 B、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只有振動,不一定能聽到聲音。 C、防治噪聲的途徑,從三方面考慮:①在聲源處;②在傳播過程中;③在接收處。 D、聲音即能夠傳遞信息,也能夠傳遞能量。 【解答】解: A、一般情況下(15℃時),聲音在空氣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A錯誤,不合題意。 B、物體只要振動就能發(fā)出聲,但不是所有的聲我們都能聽見,聲音響度很小或不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我們是聽不到聲音的。故B錯誤,不合題意。 C、城區(qū)禁止機動車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不合題意。 D、醫(yī)生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故D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聲音的傳播速度、聽到聲音的條件、防治噪聲的方法、聲音傳遞信息和能量等。要會分析。 2.【分析】首先要明白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其次要知道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最后選出符合條件的例子。 【解答】解:立竿見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一葉障目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三點對一線是利用了光沿直線傳播,魚翔淺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水的深度變淺,所以沒有涉及到光的直線傳播的應是魚翔淺底。 故選:D。 【點評】光的傳播規(guī)律有: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多注意課本中的例子,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到學以致用。 3.【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A、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5℃左右,故A錯誤; B、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在30cm左右,選項B符合實際,故B正確; C、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達不到10m/s,故C錯誤; D、人的脈搏在每分鐘60次多一點,即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那么10次脈搏的時間約為10s,達不到1min(60s);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 4.【分析】科學探究一般要經歷以下七個步驟: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5、分析與論證;6、評估;7、交流與合作。 其中前三個步驟是確定研究的目的、方向、采用的實驗方法和具體的過程;后三個步驟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對實驗現象、數據、實驗優(yōu)缺點、誤差產生的原因、實驗方案的優(yōu)化等的分析。 【解答】解: A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始步驟,在學習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義。問題的提出應圍繞實驗目的或實際情景確定;屬于實驗的初始階段,沒有實際的動手操作。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猜想與假設”必須是在實際情境的基礎上合理作出,反對隨意猜想。也屬于實驗的初始階段,為下一步實驗的設計確定方向,沒有實際的動手操作。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C 進行實驗是探究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是完成實驗目的、得出結論的根本依據。此環(huán)節(jié)是在具體實際的前提下進行的,最大的特點是:實際操作,需要觀察、記錄實驗現象或有關數據?!霸嚵艘幌隆睂儆诰唧w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此選項符合題意; D 實驗結論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對實驗現象或數據的分析概括得出的,一般是具體的數值(測量性實驗)或規(guī)律(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解決此題的關鍵是熟悉探究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基本特征,在具體實驗過程中實際應用。 5.【分析】A、入射角是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求出入射角,根據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的度數。 B、根據我們對于紫外線(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fā)光)的了解來分析此選項。 C、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D、由于水的折射率比空氣大,筷子反射的光在水面發(fā)生光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起來水中的筷子向上彎折了,根據折射定律就可分析此選項。 【解答】解:A、入射光與平面鏡間的夾角為30°時,入射角是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60°,故A錯誤; B、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fā)光,鈔票上某些位置用熒光物質印上標記,在紫外線下照射下識別這些標記,從而辨別鈔票的真?zhèn)?,故B錯誤; C、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是說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故C正確。 D、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光的折射,根據折射定律,水的折射率比空氣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們看到向上彎折,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紫外線的應用,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 6.【分析】(1)小孔成像依據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成倒立的實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縮??; (2)近視患者成像在視網膜前,利用凹透鏡發(fā)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視網膜上,遠視患者成像在視網膜后,利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視網膜上; (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現象; (4)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見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據對以上知識點的理解來判斷此題。 【解答】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實際光線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符合實像的特征,不是虛像,故A錯誤; B、近視是因為晶狀體曲度過大、折光能力太強,使像成在視網膜前面,利用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可以使像后移到視網膜上,即人配戴的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故B錯誤; C、白光由七色光組成,不同色光通過三棱鏡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這是光的色散現象,故C正確;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對簡單光現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識有小孔成像、兩種反射、色散、近視遠視的矯正。 7.【分析】先把時間單位分鐘換算成秒,然后用選項中的路程除以時間算出汽車的速度,最后看哪個速度更接近汽車的實際速度。 【解答】解: t=3min=180s, A、如果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的路程是200m,則汽車的速度v==≈1m/s,這個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選項A是錯誤的; B、如果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的路程是400m,則汽車的速度v==≈2m/s,這個速度也比汽車的實際速度慢,所以選項B是錯誤的; C、如果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的路程是2000m,則汽車的速度v==≈11m/s,合39.6km/h,這個速度比較接近汽車的速度,所以選項C是正確的; D、如果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的路程是10000m,則汽車的速度v==≈56m/s,合201.6km/h,很顯然這個速度太快了,不是汽車的速度,所以選項D是錯誤的。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利用物理知識進行估測的能力,也考查了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是否有足夠的了解,體現了物理和生活的緊密聯系。解答本題也可以根據自己對汽車速度的了解先估測出汽車的速度,然后根據公式s=vt算出汽車在3min內行駛的路程,看算得的路程和哪個選項的路程更接近。 8.【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應用是放大鏡。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實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應用是幻燈機、投影儀。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應用是照相機。 成實像時:物像異側,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 同時掌握漫反射的概念。知道要從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個物體,需要發(fā)生漫發(fā)射。 【解答】解:由圖知,蠟燭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照相機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而幻燈機是根據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原理制成。所以A說法錯誤。 由于成的實像是倒立的,所以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越向上移動,所以B說法正確。 為了便于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粗糙的毛玻璃板。所以C說法錯誤。 要使光屏上的燭焰的像變小,蠟燭應遠離凸透鏡。所以D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首先要熟練掌握規(guī)律的內容,要做到靈活運用,同時還考查了漫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 9.【分析】(1)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特點:一是速度大小保持不變,二是運動方向不變。 (2)正確理解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特點后,就能知道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大小與物體的運動路程和運動時間無關。 【解答】解:A、物體的路程s=vt,即距離是由速度和時間共同決定的,故本選項錯誤。 B、在平直公路上說明是直線運動,每分鐘行駛的路程均為1000米,并不能說明該汽車為勻速運動,有可能在這一分鐘之中,前半分鐘行駛800米,后半分鐘行駛200米,則不是勻速運動。故本選項錯誤。 C、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速度保持不變,與路程無關,故不符合題意。 D、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速度保持不變,根據s=vt可知,所需時間越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就越長,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成正比。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特點的理解,同時會正確理解速度公式中各物理量的關系,速度、路程和時間不只是數學變量關系,同時各量有一定的物理含義,受到不同物理現象的限制。 10.【分析】①夏天水蒸發(fā)快,蒸發(fā)是一種汽化現象; ②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同;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 ③噪聲是指無規(guī)律、難聽刺耳的聲音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不良影響的聲音; ④常見的光的折射現象有:凸透鏡成像,看到的魚比實際的魚淺,海市蜃樓,彩虹等。 【解答】解:A、灑下的水很快就干了主要是因為夏天水蒸發(fā)快,故A錯誤; B、環(huán)衛(wèi)工人相對地面是運動的,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所以他具有動能,故B錯誤; C、當音樂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不良影響時,它就成了噪聲,故C錯誤; D、彩虹是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涉及到了多個知識點,要解決本題,需要同學們掌握物態(tài)變化現象,相對運動,動能的影響因素,噪聲的規(guī)定,折射現象有所了解。 11.【分析】坐在甲火車中的小華在車窗里看到乙火車的車頭,過一會兒,她又在車窗里看到乙火車的車尾。若兩火車車頭朝向一致,甲乙兩車之間一定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以甲為參照物乙車是向前運動。甲車有三種運動情況,由甲車的三種情況判斷乙車的運動情況。 【解答】解:小華先看到乙車的車頭,后看到乙車車尾,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向前運動。 甲車有三種情況: 如果甲車靜止,乙車是向前運動的。 如果甲車向前行駛,乙車也向前運動,乙車的運動速度比甲車大。 如果甲車是向后倒車,乙車可能是靜止、可能是向前運動、也可能是倒車但是比甲車的倒車速度小。 故選:C。 【點評】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運動的,由甲車的三種運動狀態(tài),分析乙車的運動狀態(tài)。甲乙的運動情況比較多,要全面進行分析,不要遺漏。 12.【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應用是放大鏡。 物距等于焦距時不成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實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應用是幻燈機、投影儀。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應用是照相機。 【解答】解:小亮把放大鏡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正立、放大的虛像,則此時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小于1倍焦距。 (1)當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時,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也小于1倍焦距,看到的還應是花朵正立放大的虛像。故A、B錯。 (2)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時, ①當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還小于1倍焦距時,看到的還應是花朵正立放大的虛像; ②當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等于1倍焦距時,看不到像; ③當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時,看到的是花朵倒立放大的實像; ④當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等于2倍焦距時,看到的應是花朵倒立等大的實像; ⑤當花朵距放大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看到的應是花朵倒立縮小的實像。 故C錯,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要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并能做到靈活應用。 二、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7分) 13.【分析】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解答】解: (1)不同的發(fā)聲體(如不同的人),其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判斷唱歌的人是誰,主要是根據唱歌者的音色不同; (2)調節(jié)音量按鈕會改變聲音的強弱,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 故答案為:音色;響度。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聲音的特征及定義進行分析解答,注意與其它聲音特征的區(qū)分,屬于易錯題目。 14.【分析】凝華是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冰花形成在玻璃的哪個表面,取決于室內外的氣溫情況;水在遇冷時會發(fā)生凝固現象而變成固態(tài)的冰。 【解答】解:冰花是室內較溫暖的水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玻璃,發(fā)生了凝華現象,從而形成固態(tài)的冰花;且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因為室內氣溫較高,水蒸氣才會遇冷凝華;濕抹布上有較多的水,當水遇到溫度很低的玻璃時,水遇冷發(fā)生了凝固現象,使抹布與玻璃粘在一起。 故答案為:凝華、內、凝固。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物態(tài)變化中凝華現象,我們要掌握住凝華是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且是水蒸氣遇冷時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知識是中考必考的知識點,需要好好掌握。 15.【分析】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為3×108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解答】解:閃電和打雷總是同時發(fā)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為3×108m/s。 故答案為 大;3×108。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光速與聲速的關系以及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的了解,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比較簡單。 16.【分析】光線照到粗糙不平的物體表面,物體表面發(fā)生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 白色物體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解答】解: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纖白幕布,表面因為粗糙,能使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能進入各位同學的眼睛,使同學們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能使同學們看到多彩的畫面。 故答案為:漫反射;所有顏色。 【點評】多媒體教室里或看電影時,我們能看到屏幕上的畫面,這個過程應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白色而粗糙的屏幕、光的直線傳播等等,我們要敢于提出問題,正確回答問題。 17.【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因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從圖中可以看出,MN左側的兩條光線OC、OA與OP的夾角相等,因此MN為界面,QP為法線 CO、AO中應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而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故CO是入射光線,OA是反射光線,OB是折射光線, 而折射角∠QOB=30°,從而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所以是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玻璃在右側。 故答案為:MN;右;OB。 【點評】當光線射向兩種介質的界面上時,會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光線將向靠近法線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8.【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來解答此題。 【解答】解:因為彩燈距水面12m,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則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 若涪江水再上漲0.5m,則彩燈距水面的距離為12m﹣0.5m=11.5m,那么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5m,則該彩燈與其對應“倒影”相距11.5m+11.5m=23m。 故答案為:12;23。 【點評】本題考查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其應用,并且注意不要被“河水深為2m”這個無關的條件所干擾。 19.【分析】(1)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2)根據甲乙溫度計的構造可以判斷,甲溫度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圖乙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20℃~100℃,圖甲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根據其測量范圍判斷出是否能夠測量沸水的溫度。 (3)圖乙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20℃~100℃,而酒精的沸點為78℃,比較兩者的溫度高低就會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甲乙兩支溫度計都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2)圖甲為體溫計,在下端有一個極細的彎管,離開人體后,遇冷收縮,使上方的液體不能夠回到玻璃泡內,因此它可以離開被測物體來讀數;圖甲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圖乙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20℃~100℃,因此可以判斷出能夠測量沸水溫度的是乙溫度計。 (3)圖乙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20℃~100℃,而酒精的沸點為78℃,因此乙溫度計中的液體肯定不是酒精,因為酒精的沸點低于100℃。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甲;乙;酒精;酒精的沸點低于100℃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以及不同物質沸點的比較。主要考查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20.【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應用是放大鏡。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實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應用是幻燈機、投影儀。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應用是照相機。 成虛像時:物像同側,物距變大,像距變大,像變大。 成實像時:物像異側,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 【解答】解:通過甲透鏡成縮小的像,說明此時物體在甲透鏡2倍焦距之外,成了物體縮小、倒立的實像。 通過乙透鏡成等大的像,說明此時物體在乙透鏡的2倍焦距處,成等大、倒立的實像。 而物體分別放在甲、乙兩凸透鏡前相等距離處,所以甲透鏡的焦距小于乙透鏡的焦距。 故答案為:都是實像;小于。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關鍵是記熟成像規(guī)律,并搞清物距與像的特征之間的關系。 21.【分析】要使燈泡發(fā)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可以從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匯聚于一點,利用光路可逆來考慮解決。 原來的成為平行光時燈泡與鏡頭的距離(焦距),現在要作為幻燈機使用,此時物距(AB與DF間的距離)要大于焦距,由此可以確定套筒的移動方向。 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實像都是倒立的。 此時只是凸透鏡成像的一種情況,根據物距不同,有不同的應用可以確定該手電筒的另外功能。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匯聚于一點,即焦點。因此根據光路的可逆性,要使燈絲發(fā)出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就要把小燈泡的燈絲置于該凸透鏡的焦點處。 當作為手電筒使用時,燈泡與凸透鏡間的距離等于焦距,現在要作為幻燈機使用,此時幻燈片 AB與凸透鏡間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而原來燈泡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才等于一倍焦距,因此要增大AB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即向右移動套筒。 幻燈機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實像。 由于套筒上是一個凸透鏡,因此可以取下套筒上的凸透鏡做為放大鏡使用。 故答案為:焦點; 右; 倒立; 取下套筒上的凸透鏡可作放大鏡使用。 【點評】在此題中,做燈泡時確定的燈泡與凸透鏡間的距離(焦距),而現在AB與凸透鏡間的距離要等于一倍焦距,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確定套筒移動方向的關鍵。 22.【分析】(1)由列車時刻表求出列車的運行時間及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由列車時刻表求出列車的運行時間及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然后根據速度大小比較列車運動快慢。 【解答】解:(1)從姜堰到南京的運動時間: t=9:50﹣7:17=2:33=2.55h,路程s=179km, 平均速度v==≈70.2km/h; (2)“姜堰到揚州”段: 運動時間:t1=8:13﹣7:17=56min=h,路程s=78km; 速度v1==≈83.6km/h; “揚州到南京”段: 運動時間:t2=9:50﹣8:16=94min=,路程s=179km﹣78km=101km; v2==≈64.5km/h; 由此可知,“姜堰到揚州”段比“揚州到南京”段快一些; 故答案為:70.2;“姜堰到揚州”段。 【點評】由列車時刻表求出路程與對應的時間、熟練應用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三、解答題(本題共11小題,共49分) 23.【分析】過入射點作出法線,然后根據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折射規(guī)律作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的標注。 【解答】解: 先過入射點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線,由于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0°,所以入射角為90°﹣30°=60°,根據光的反射規(guī)律作出反射光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據此作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點評】做光路圖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①實線與虛線;②角度的標注;③光線的箭頭。 24.【分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其次掌握本題的基本作法:作出兩個端點A、B的像點,連接像點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物體AB的端點A、B在平面鏡中的對稱點A′、B′,連接A′、B′點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注意輔助線和像用虛線,如圖所示: 【點評】在平面鏡成像作圖中,若作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據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先作出端點和關鍵點的像點,再用虛線連接各點即為物體的像。 25.【分析】先確定所給的入射光線的特點,然后根據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 【解答】解: 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所示: 【點評】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26.【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末端所對刻度相垂直。 【解答】解: 由圖知: ①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2.00cm對齊,右側在5.1cm和5.2cm之間,估讀為5.18cm,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5.18cm﹣2.00cm=3.18cm。 ②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1℃,即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最末端在0℃下面,說明溫度低于0℃,此時的溫度為﹣5℃。 故答案為:3.18;﹣5。 【點評】初中物理學習了很多測量工具的使用,但沒有特殊說明,只有刻度尺的讀數要有估讀值,其它只要讀到準確值即可。 27.【分析】(1)要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測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便可得出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2)B與A的像完全重合、A與B完全相同,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證明了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3)平面鏡前蠟燭射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的眼睛,眼睛逆著光線看來,根據光線是從反射光線的延長線上射出的,看到的蠟燭的虛像。眼睛透過玻璃板看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鏡后蠟燭射出的光線經玻璃板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進入眼睛,眼睛逆著光線看來,根據光線是從折射光線的延長線上射出的,看到的蠟燭的虛像。 (4)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在光屏上。 (5)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6)初中物理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有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有的是多次測量發(fā)現變化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解答】解:(1)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后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2)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虛像,因為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眼睛逆著光線看來,看到的蠟燭的虛像。 光線通過透明玻璃板是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會發(fā)生折射,所以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蠟燭。則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故選D; (4)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5)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6)初中物理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獲得多組數據,本實驗只有兩組數據,總結的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方法不合理。 故答案為: (1)到鏡面的距離;(2)大??;(3)D;(4)不能;(5)確定像的位置;(6)實驗次數太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點評】掌握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各器材選擇和操作的目的,例如為什么選擇薄透明玻璃板、為什么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玻璃板為什么要豎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28.【分析】(1)讀數時視線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溫度計的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從小數字向大數字讀。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 (2)熔化是吸熱過程。 (3)如圖,物質先吸熱溫度升高,到達熔點,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全部熔化之后,溫度再升高,不斷吸熱,液體的溫度升高,到達沸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完成沸騰過程。 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晶體的熔點。 【解答】解:(1)A是俯視會使讀數偏大,C是仰視會使讀數偏小,讀數時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溫度計每一個大格代表10℃,每一個小格代表1℃,示數是38℃。 物質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該物質是晶體。 (2)物質熔化時,把試管取出,物質停止熔化,放回燒杯物質繼續(xù)熔化,可見物質熔化時需要吸收熱量。 (3)物質在第5min時處于熔化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 物質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50℃不變,所以該物質的熔點是50℃。 物質是固態(tài)時,吸熱3min,物質溫度升高了28℃(48℃﹣20℃=28℃).物質是液態(tài)時,吸熱3min,物質溫度升高了40℃(90℃﹣50℃=40℃).所以該物質熔化前(AB段)升溫比熔化后(CD段)升溫慢。 (4)如圖,BC段是物質的熔化過程,DE段是物質的沸騰過程。 故答案為:(1)B; 38;晶體;(2)吸收;(3)固液共存;50; 慢;(4)沸騰。 【點評】本題考查了晶體升溫、熔化、升溫、沸騰四個過程,考查了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熔點、沸騰、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溫度計的讀數等,該題綜合性很強,有很大的難度。 29.【分析】(1)根據凸透鏡焦點與焦距的含義,結合題目的表述可以得到答案。 (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3)當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其應用是照相機。 (4)原來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燭焰移了到主光軸的下方,所成的像將移到主光軸的上方。 (5)近視眼是晶狀體變厚,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增強,使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戴凹透鏡使光線發(fā)散一些,使像呈在視網膜上。當去掉凹透鏡,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光屏向凸透鏡方向移動。 【解答】解:(1)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亮斑就是所有通過凸透鏡的光線的匯聚點,因此叫焦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叫焦距。 故答案為:焦距。 (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線)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故答案為: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線)。 (3)由圖可知,此時,u>2f,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為:縮?。徽障鄼C。 (4)蠟燭變短后,像將移到主光軸上方,光屏也應移到主光軸上方; 故答案為:上。 (5)近視眼不戴近視眼鏡,由于晶狀體變厚,像呈在視網膜的前方。給“眼睛”戴上近視眼鏡,使光線發(fā)散一些,使燭焰在“視網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視眼鏡,又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靠近透鏡。 故答案為:靠近。 【點評】此題的難點在第三問上,要確定是放大的像還是縮小的像,一般是利用物距與焦距的關系來確定,但此題中沒有告訴物距與焦距的關系,而只是告訴了一個圖,如何從圖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像距大于物距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30.【分析】(1)根據玻璃管豎直放置時氣泡幾乎不動判斷將玻璃管傾斜一下來觀察,即可得知使氣泡動起來的方法; (2)氣泡處的水相當于凹透鏡,成縮小的像;無氣泡處相當于凸透鏡,成放大的像; (3)剛開始時,氣泡運動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是變速運動,等上升一段后,氣泡受力平衡呈勻速運動就可以計時了。 【解答】解:(1)因為玻璃管豎直放置時氣泡幾乎不動,所以使玻璃管略微傾斜可觀察到氣泡動起來,所以使氣泡動起來的方法是:使玻璃管略微傾斜。 (2)因氣泡的存在,水面變得向下凹,在此位置相當于一個凹透鏡,所以從氣泡看下面的數字,看到的是變小的字。 (3)一開始,氣泡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做加速運動,運動一段時間后受力均衡,氣泡就做勻速運動了,所以等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氣泡的運動趨于穩(wěn)定,便于計時的方便。 故答案為: (1)使玻璃管略微傾斜;(2)變小;(3)氣泡剛開始做加速運動,等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氣泡的運動趨于穩(wěn)定,便于計時的方便。 【點評】本題考查了探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注重了對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環(huán)節(jié)的考查,屬于常見探究式實驗考查的內容。 31.【分析】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解答】解:(1)探究琴弦發(f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蘇科八上 期末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46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