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我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我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鄉(xiāng)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思考
長崗東芝希望小學 胡家培
時光流逝,轉眼之間,在三尺講臺我已經靜靜耕耘了25個年頭,目睹農村教育幾十年的發(fā)展。從教育環(huán)境、教學設施、教學手段、師資力量以及家長對教育的關注程度來說,農村教育這些年來確實有很大的改觀。但就農村教育現狀來說,確實不容樂觀。我們就我見到的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一、教師隊伍專業(yè)化。
在城市,無論哪一所小學,每位老師教授的課程單一,教數學的就是數學,語文的就是語文。在我們學校,一位老師可能同時要教授語文、品德、科學等幾個學科的課程。而且音樂、體育、美術沒有專業(yè)化的教師。特別是教師年齡結構偏
2、大,他們從教幾十年,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教學手段落后,不能接受新思想。所以大多數教研活動無法開展,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效率差,往往是事倍功半。另外,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發(fā)展很不均衡,專業(yè)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我們這里,“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城市小學,優(yōu)生不斷流向城市”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校將不校。
二、教學設施落后。
我們學校是2005年8月東芝電梯資助創(chuàng)建的一所希
3、望小學,近年來學校的教學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與城市學校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學校由于經費有限,很多設備缺乏,比如我們學校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沒辦法上,很多教學活動無法開展。很多教育資源我們無法享用。去年經過我們幾年的努力,上級有關部門為我們配備多媒體,但很多教師不會使用,還有的教師不喜歡那一套,說是對教學沒什么幫助。我曾經到城市參加過教學大獎賽,首先利用多媒體資源我們就技不如人,再加上他們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感到震撼,更多是感嘆,農村教育到底走向何方?在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的距離不是縮小了,而是加大了。
三、學生學習的時間差異太大。
按照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生對
4、健康成長要求為學生減負。我們農村小學做到了,但在城市不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沒有減輕,反而是加重了。城市學生每天學習超過12小時,農村不足6小時,城市學生為了上一所好學校不惜花重金打通關節(jié),其實所謂的好學校就是時間抓得緊,平時練習考試多,課余時間老師還有形形色色的補課。而且他們網羅周邊的優(yōu)秀教師,給他們高額報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當中去。雖然上級主管部門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嚴禁有償家教,不允許利用節(jié)假日期間搞有償輔導。但實實在在的現象是上面管得越嚴,下面補得越火熱。利益驅使著部分利欲熏心的人鋌而走險,對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熟視無睹。在這種模式下,農村的教學質量與城市教育相比大打折扣,相形見絀了。
5、
四、學校布局不合理。
隨著大多數農民工入城務工,孩子們隨父母就讀。農村學校生源越來越少,有的學校撤并、有的學校成了教學點。主管部門對學校的布局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但調整過后學生上學的路程變遠了。我們學校路途最遠的學生大約有五公里,騎自行車要半小時。而且未滿十二周歲不允許騎自行車,要不就是家長接送。遇到農忙的時候,接送的家長怨聲載道,抱怨學校太遠。特別是遇到刮風下雨,那就麻煩了,自行車不能騎,只得步行送自己的孩子。等到到了學校,往往是第二節(jié)課了。有的家長干脆讓孩子呆在家,等天氣好轉了,再說。城市教育就不一樣了,第一學校布局合理,有時候一條路上都有幾所學校。就是學校稍微遠一點,乘車也比較方便。
6、城市很多學校配備規(guī)范的校車,學生來回上學的安全系數就高多了,家長也放心了。因此,學校的布局調整,道路的建設,校車的配備,是當務之急。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五、有些家長對孩子學習不夠重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在我們這里,學生的教材除了國家免費發(fā)放教材以外,還有地方教材,而地方教材是收費的,學生家長需要自己負擔這部分費用。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正常的生活開支,沒有多余的錢支付這方面的費用,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來,各級各類
7、的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不夠樂觀,職業(yè)教育極不發(fā)達,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fā)展的機會,從而就產生了貧困家庭的惡性循環(huán)現象。貧富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因此,家長的素質從一定的意義來說,決定了孩子的受教育程度。
六、學校對老師和學生考評標準不一樣。
城市學校對老師和學生有嚴格的考評標準,并且能嚴格貫徹執(zhí)行。學校對教師的專業(yè)技術培訓、繼續(xù)教
8、育、提升學歷培訓都有明確的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所授學科的特點,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學校根據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嚴格審查教師個人的學習計劃,并且對照計劃,隨機檢查是否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情況與年度考核、績效考核掛鉤。除此以外,課堂教學評比、教學基本功大賽、各項教研活動的參與程度,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在農村地區(qū),很多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和專業(yè)技術培訓也是迫于某個方面的要求,比如說評定職稱、崗位設置、績效工資都需要這方面的證書。參與的被動,學習的積極性就不高,學習的效果就不是太明顯。
總之,教育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教育決定祖國的未來,需要全社會人共同的努力建設。黨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和管理,應該保障城市與農村教育的均衡投入,實現資源共享;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嚴格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作為廣大農村教師,應當時時刻刻關注教育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成長,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實現共贏,我們的廣大教育工作者才無愧于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