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21課《醉翁亭記》課件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21課《醉翁亭記》課件 蘇教版(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之安徽滁州醉翁亭 之北京陶然亭 之湖南長沙愛晚亭 之杭州西湖湖心亭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吉州永豐(現(xiàn)在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xué)家、政治家、史學(xué)家,詞人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因家中有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故稱六一)。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學(xué)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又喜獎掖后進(jìn),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chuàng)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
2、理暢達(dá),抒情委婉;詩風(fēng)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fēng)。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公文集。詩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后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zhèn)歐陽寺村現(xiàn)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1007年1072年) 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當(dāng)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zhuǎn)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
3、,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韓范諸人早在慶歷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jīng)被先后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fā)展生產(chǎn),使當(dāng)?shù)厝诉^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但是當(dāng)時整個的北宋王朝卻是政治昏暗,奸邪當(dāng)?shù)?,一些有志改革圖強(qiáng)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 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這兩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現(xiàn)在他的作品里的 。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
4、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的文字含義是識記,“記”這種體裁出現(xiàn)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記景目的往往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fù)(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桃花源記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游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環(huán)滁(ch)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尤(yu)美,望之蔚(wi)然而深秀者,瑯琊(lng y)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
5、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yu)“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日出而林霏(fi)開,云歸而巖穴(xu)暝(mng),晦(hu)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y)僂(l)提攜(xi),往來而不絕者,滁(ch)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山肴(yo)野蔌(s),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zhng),
6、弈(y)者勝,?。╣ng)籌(ch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tu)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y),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環(huán)滁(ch)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尤(yu)美,望之蔚(wi)然而深秀者,瑯琊(lng y)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
7、此,飲少輒(zh)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yu)“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滁: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壑:山谷。尤:尤其,特別。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槴e:山名,在滁州市西南。于:從。釀泉:水清可以釀酒,故名。山:名次作狀語,沿著山谷。峰回路轉(zhuǎ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翼然:像鳥展翅的樣子。臨:靠近。名:命名。太守:即郡太守,在宋代指一州長官,即知州,這里是歐陽修的自稱。自謂,用自己的別號命名。謂:命名。作:建造。號:取別號。曰:叫做。輒:就。意:心意,這里指意趣,情趣。 得:領(lǐng)會。寓:寄托。乎:于。 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樹林
8、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yuǎn)遠(yuǎn)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座山峰中間飛流而下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有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靠近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來這里喝酒,喝了少許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之間的景色。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f)日出而林霏(fi)開,云歸而巖穴(xu)暝(mng),晦(hu)明變化者,山間之
9、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若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說到”的意思。林霏:樹林中的霧氣。歸:回,指散開的云又回聚到山來。意為:聚攏。 暝:昏暗?;廾鳎褐柑鞖怅幥缑靼?。 晦:陰暗。芳:香花。發(fā):開放 秀:茂盛。 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 風(fēng)霜高潔:就是風(fēng)高霜潔。天高氣爽,霜色潔白。 歸:回來。水落石出: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 四時:四季。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早晨則自暗而明,傍晚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就是山間早晨和晚上的景色。野花開了,散
10、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水面降低,石頭裸露出來的,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負(fù)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y)僂(l)提攜(xi),往來而不絕者,滁(ch)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山肴(yo)野蔌(s),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zhng),弈(y)者勝,?。╣ng)籌(ch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tu)然乎其間者, 太守醉也。 涂:通“途”。傴僂:要被彎曲的樣子,這里指老年人。提攜:指攙
11、扶著走的小孩子。游:出游。至于:連詞,于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臨:靠近,這里是“旁”的意思。 漁:捕魚。 釀泉:名作狀,用泉水。 洌:清。 山肴:野味。 蔌:蔬 雜:多而雜亂的樣子。 陳:擺列。 酣:盡情地喝酒。 絲:琴、瑟之類的弦樂器。 竹:簫、笛之類的管樂器。 射: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向壺里投,投中多的為勝,負(fù)者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相錯雜。形容喝酒盡歡的樣子。?。壕?杯?;I: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shù)用的簽子。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形容醉態(tài)。 蒼顏:臉色蒼老。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
12、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答應(yīng),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的人們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水釀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會上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滿頭白發(fā),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
13、陵歐陽修也。 已而:不久。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遮蓋成陰。翳:遮蔽。 歸:回去。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去:離開。樂其樂: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 樂:意動用法,以為樂。樂:快樂。 謂:為,是。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現(xiàn)在江西省吉安市。歐陽修 先世為廬陵大族,故稱。 不久太陽落山,人影散亂一地,太守回去,賓客跟隨著。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在歡暢。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喝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14、圍繞中心事物醉翁亭,文章是如何安排材料的?請分析文章脈絡(luò)。一、敘述了醉翁亭的位置、風(fēng)光和亭名的由來。二、寫山間朝暮和四時景物的變化。三、寫太守出游所見畫面。四、寫太守醉游歸來。 作者在寫醉翁亭之前先寫了周圍的景色,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c下文內(nèi)容有怎樣的聯(lián)系? 從遠(yuǎn)山落筆,立足于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huán)視,然后把焦點對準(zhǔn)西南諸峰,點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瑯琊。接著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里,先聞水聲,后見泉水,最后峰回路轉(zhuǎn),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huán)境,按照由遠(yuǎn)而近的順序。寫景過后層層設(shè)問,通過作亭者誰,名之者誰,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5、”自然地引出下文山間朝暮之景、四時之景、出游之景及寄情山水的情感。 作者寄情山水,你認(rèn)為文中最能體現(xiàn)他情感的字是哪個?樂 !通覽全篇,圍繞“樂”字,作者寫了哪些方面的“樂”?山水之樂;游宴之樂;太守之樂。 山水之樂文章第二節(jié)是“山水之樂”的具體化。本節(jié)一共寫了幾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描述語言要優(yōu)美、生動、形象。)六幅畫面:朝暮景與四時景。本節(jié)描繪景致,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了“晦”“明”的特點,用“日出”“云歸”“林霏開”“巖穴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幅畫面?!耙胺及l(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fēng)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而石出”一片 寂然,四
16、季景色的變化,一句描寫一個季節(jié),簡潔明快。本段用了分述總收之法,條理清晰。怡情山水,樂在其中 游宴之樂文章第三節(jié)是“游人之樂”的具體化。本節(jié)一共寫了幾幅畫面?四幅畫面: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幅圖景當(dāng)中,你認(rèn)為哪幅是核心?其它圖景有何作用?一般認(rèn)為,太守醉是核心,其它圖景起陪襯作用。 太守眾賓滁人與民同游,樂在開懷 太守之樂一、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二、看到政績政通人和的欣慰;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四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弊鳛榻y(tǒng)治者要有推己及人的情懷:“飽而知人之饑,暖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關(guān)心百姓,體恤百姓,關(guān)心民生疾苦。成語釋義: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lǐng)導(dǎo)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