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6年秋季學期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盧國延
壇洛鎮(zhèn)合志小學
第 周 星期 (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教材第2頁例1
課時安排
1 課時
第 1 課時
課 題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
目標
1、 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 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了解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
3、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
2、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4、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合學生親身經(jīng)歷不同測量工具的合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估測意識。
教學具
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白紙條、1角的硬幣、回形針、小刀、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學反饋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課堂導語:同學們,比一比粉筆和回形針,哪個長,哪個短?粉筆和鉛筆哪個長,哪個短?
一會說粉筆長,一會說粉筆短,這是為什么呢?這根粉筆到
3、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嗎?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統(tǒng)一長度單位。(板書課題)
一、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讓學生討論,想辦法,小組交流。
(2)匯報交流,分組活動。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用1角的硬幣、手、三角形學具、方木塊等作為工具測量,下面就請同學們分成5人一組,和老師一起測量課桌的長度。更多
測量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組交流。
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測量結(jié)果。顯然,同學們和老師的測量結(jié)果不同。
(4)質(zhì)疑問難。
為什么我們測量的都是課桌的長度,量出的結(jié)果卻不一樣呢?為什么同學們一拃一拃地量,老師
4、也一拃一拃地量,結(jié)果也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漸明白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作為測量標準,所以量出的結(jié)果不同。
那么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呢?(用相同標準進行測量)讓全班同學選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測量課桌的長度,并匯報測得的結(jié)果。由此歸納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5)活動延伸。
①用回形針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一個文具盒的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測量結(jié)果。(數(shù)學課本的寬是5個回形針的長,文具盒的長是5個小刀的長)
師:數(shù)學課本和文具盒不一樣長,為什么它們都用5表示?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②歸納升華。
同學
5、們,數(shù)學課本的寬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樣的,它們都用5表示是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tǒng)一的標準。
二、積累運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長、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測量。
三、總結(jié)提升
(1)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
(2)歸納強調(diào)。
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測量。
板書設計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一測量課桌的長。(分組活動,匯報交流)
二用回形針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
6、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教材第3頁及第4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課時安排
1 課時
第 2 課時
課 題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
目標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3、 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學會用
7、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教學具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反饋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一、新課導入
老師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班布置教室掛拉花時發(fā)現(xiàn)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結(jié)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fā)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8、。(板書: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厘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shù)字和厘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厘米。
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匯報。
(2)用厘米量。
①每人發(fā)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③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shù)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9、
三、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顧全課,總結(jié)提高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1)認識厘米
認識1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1
認識幾厘米
(2)用厘米量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第4頁例4例5
10、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課時安排
1 課時
第 3 課時
課 題
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
目標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4、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5、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來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具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
11、、CAI課件。
教學反饋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一、復習引入
(1)提問:
①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米”。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認識厘米
12、和米之間的關(guān)系。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鉛筆長15米。( )②課桌高70米。( )③一棵樹高16厘米。( ?。?
(2)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教材第5頁的例6、做一做。
課時安排
1
13、課時
第 4 課時
課 題
認識線段
教學
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 使學生學會用刻度尺量線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3、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線段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4、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找線段、量線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和量線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
教學具
繩子、直尺、多媒體課件。
教學反饋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線
14、段的特征。
①老師準備一根繩子,提問:繩子現(xiàn)在是彎曲的,怎樣使它變直?
學生觀察匯報。
教師示范:兩手一拉繩子變直了。
小結(jié):把繩子拉直后我們兩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線段)
②看看線段的特點。
小組討論,匯報。
教師指導:直的、有兩個點。線段的兩端是線段的兩個端點。
③出示拉直的繩子。
提問:現(xiàn)在這條繩子是線段嗎?為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④出示幾條不同長短的線段,提問:這些線段長短一樣嗎?
教師總結(jié):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而且有長有短。
(2)完成“做一做”(3)找線段。小組討論匯報。尋找我們身邊的線段。
(4)連線段、數(shù)線段
15、。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讓學生說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小組討論匯報。
(5)量線段長。
二、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的第2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
三、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線段的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教材第6頁的例7及“做一做”。
課時安排
1 課時
第 5 課時
課 題
畫線段
教學
目標
1、 學會畫
16、指定長度的線段。
2、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畫指定長度線段的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仔細、準確地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用刻度尺畫線段。
教學難點
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具
直尺。
教學反饋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一、探索新知
(1)鞏固量線段的長度。
①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6頁“做一做”第1題線段。
教師強調(diào):測量線段時,這條線段的一端要對準刻度線0,看另一端對準刻度線幾,就是幾厘米。
②演示,直觀感
17、知。
③操作,親身體驗。
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數(shù)學課本的長。
(2)學習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①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6頁例題“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學情境圖。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畫法。
②演示,直觀感知。
老師演示,強調(diào)在畫線段時一定要在線段的兩端表示出端 點。
③操作,親身體驗。
學生畫完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二、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6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
集體訂正。
三、全課總結(jié)。
板書設計
畫線段
畫線段:從尺子的0刻度線開始畫起,畫到指定厘米數(shù)的地方。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18、(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教材第7頁的例8及“做一做”和練習一的第8、9題。
課時安排
1 課時
第 6 課時
課 題
長度單位的合理選用
教學
目標
1、 學會使用不同的長度單位,判斷物品合適的單位。
2、 通過觀察、操作、對比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3、 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使用不同的長度單位,判斷物品的合適單位。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反饋
19、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課堂導語:
大家測量知識學得不錯,想來考考大家,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么?
一、一、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1) 1、出示教材第7頁例8的情境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
①a、學生比畫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這么長,旗桿不可能就這么矮。
②b、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旗桿應該是13米高。
③c、10個小朋友的高度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
④d、一支鉛筆都不止13厘米,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
小結(jié):像旗桿這樣比較高的物體我們一般用“米”作單位。
) 2
20、、使用交流。
你還能舉出用“米”作單位的物體嗎?
小組討論,匯報。
交流后小結(jié);一般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時用“厘米”作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用“米”作單位。
二、二、新知拓展
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匯報。
三、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2)完成教材練習一第8題。
四、四、總結(jié)提升: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需要探究的問題?
五、五、課外延伸:教材練習一第9題。
板書設計
長度單位的合理選用
一般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時用“厘米”作單位;
一般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用“米”作單位。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總)第 節(jié) 2016年 月 日
內(nèi) 容
課時安排
課時
第 課時
課 題
教學
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具
教學反饋
教
學
過
程
︵
含板書設計
︶
教學反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