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tǒng)影像診斷PPT課件
《消化系統(tǒng)影像診斷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消化系統(tǒng)影像診斷PPT課件(6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消化系統(tǒng)影像診斷 (一),1,胃腸道的檢查方法,缺乏天然對比, 常需造影檢查。,2,一.常規(guī)檢查方法腹部透視(fluroscopy);腹部平片。 (Radiography):常用立、臥位片 二.造影檢查方法1.鋇餐(Barium meal studies):適用于食道胃、小腸疾病檢查。造影劑:醫(yī)用硫酸鋇(Barium sulfate)造影前準備:禁食、禁水6~8h以上;幽門 梗阻患者先抽盡胃液;出血停止二周后檢查。禁忌:完全性腸梗阻病人、胃腸穿孔患者。2.鋇灌(Barium enema examination):適用于結腸疾病診斷。造影前準備:清潔灌腸。,3,三.特殊檢查方法: 低張雙對比造影:適用于微小病變的檢查。 纖維胃腸鏡及腹腔鏡檢查:直視、活檢。 B超 、CT、MRI。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的應用。適用于血管性病變的檢查。,4,X線檢查的用途: 1.觀察急腹癥、膽系陽性結石及鈣化。 2.觀察消化管道的形態(tài)、功能變化,達到定位、定量,部份定性之目的(如:潰瘍、憩室、腫瘤等)。 3.排除消化道本身的病變。 4.間接確定腹部腫塊的部位、來源及性質(zhì)。,5,X線檢查的限制: 1.難以觀察微小、早期病變。 2.容易忽略腔外、盲區(qū)病變。 3.部份病變性質(zhì)難定(良、惡性潰瘍)。 4.受許多混雜因素干擾(操作者的經(jīng)驗,機器設備的先進性等)。,6,胃腸道正常X線表現(xiàn),三要素: 粘膜像(黑、白色相間的條紋) 充盈像(大小、形態(tài)、輪廓、功能改變) 壓迫像(顯示病灶局部結構),7,重點復習,AnatomyPhysiologyPathology(A~P~P),8,9,食道(Esophagus),解剖生理概要:起自C6~T11,長25~30cm,寬1.5~3.0cm,正常呈閉合狀態(tài),上1/3段為骨骼肌,下1/3段為平滑肌,中1/3段為混合肌組成。 臨床分段(胸外、放射科多采用):上段:C6~主動脈弓上緣( C6 ~T4)中段:~右下肺靜脈下緣( T4 ~T8)下段:~賁門( T8 ~),10,三個生理性狹窄(異物常停留于此) 1.食管入口處(環(huán)咽肌收縮使環(huán)狀軟骨靠近頸椎) 2.左主支氣管壓迫處 3.膈食道裂孔處,11,三個生理性壓跡 1.主動脈弓壓跡最明顯,年齡增大→越明顯 2.左主支氣管壓跡 3.左心房壓跡:左心房位于食管左前方,右前斜位45度顯示最好。,12,三種收縮(蠕動) 1.第一收縮(原發(fā)蠕動):是吞咽動作首先引起食道上段負壓將食物吸入食管,為輸送功能的主要動力。 2.第二收縮(繼發(fā)蠕動):食道受機械刺激而激發(fā),為輸送功能的后備動力。 3.第三收縮(系平滑肌收縮所引起,多發(fā)生于食道中下段,食道邊緣呈不規(guī)劃的波浪狀或鋸齒狀。多見于老年人和神經(jīng)肌肉失調(diào)的患者。,13,食道X線形態(tài),充盈像:呈邊緣光滑、柔軟的管狀影,可見蠕動波,下段可見一過性擴張—膈壺腹。 粘膜像:食道中段可見2~6條縱行粘膜像,寬0.2~0.3cm。,14,胃(Stomach),解剖生理概要: 賁門(賁門區(qū)—半徑為2.5cm)、幽門、幽門前區(qū)—靠近幽門(2.5~4cm)的胃竇部分,胃底、胃體、胃大、小彎、角切跡、胃竇、幽門管(直徑0.1cm)、前、后壁。,15,胃型與張力:以胃角形態(tài)為標準分為四型:牛 角型、魚鉤型、無力型、瀑布型。 胃下垂的診斷標準:以髂嵴連線為標準,胃角為界:輕: 4.6cm。,16,胃粘膜皺襞、粘膜紋呈縱、斜、橫三種表現(xiàn),其粗細與粘膜下層的厚度、粘膜肌的張力及胃肌層的蠕動和張力有關。粘膜紋—黑色條紋影。胃體小彎側—3~5條縱形平行粘膜紋(胃路),寬0.3~0.5cm。大彎側—鋸齒狀,寬達1.0cm。胃底部—“腦回狀”、“線團狀”。胃竇部—收縮時以縱行為主;舒張時以斜、橫行為主,寬度0.5cm為異常。,17,輪廓、柔軟度及移動度:小彎緣光滑、大彎側呈鋸齒狀,觸之有海綿感,隨呼吸而移動。蠕動及排空(動力):蠕動從胃體上1/3開始,同時見2~3個,1~2分鐘即可出現(xiàn),對稱、大彎緣較深。胃排空—2h,大于6h為異常,與食物質(zhì)、量均有關。,18,胃低張雙對比造影表現(xiàn),胃輪廓線:胃壁呈一細、光滑、柔和的白線、大彎 緣不平整。 胃微皺襞(Fine relief):是胃小溝及其勾劃出的胃小區(qū)。 胃小區(qū)(Area gastica):肉眼觀察的最小解剖單位,由胃小溝圍成的胃粘膜表面的微小皺褶,直徑約1~3mm,最多見于胃竇部。胃小溝:圍繞胃小區(qū)的結構,呈網(wǎng)格狀,粗細不均,直徑約1mm,胃竇較多(顯示率約為50~68%)。,19,十二指腸(Deodenum),解剖、生理概要:全長25~30cm,呈“C”形或“V”形,上接幽門管,下續(xù)Treitz韌帶,分為:球部(帽部)、降部、橫部及升部,降部內(nèi)側或內(nèi)后壁有十二指腸乳頭開口。,20,X線表現(xiàn),充盈像:三角形、核桃形、卵圓形,與體型有關,其余各部均輪廓光滑。 粘膜像:球部呈縱、橫形排列,降部及以下呈羽毛狀,與空腸相似。,21,空、回腸(Jejunum and Ilieum),解剖、生理概要:全長6~7m,空腸占2/5, 回腸占3/5??漳c腔寬2~3cm,回腸腔寬1.5~2.5cm (3cm為異常) 分六組:第一組:十二指腸;第二組:空腸上段;第三組:空腸下段;第四組:回腸上段;第五組:回腸中段;第六組:回腸下段。,22,粘膜紋:空腸為密集、橫、斜交錯,似羽毛狀或魚肋狀:舒張時呈彈簧狀,回腸相對稀少、平坦。尤以末端回腸特殊,呈數(shù)條縱行粘膜紋。 蠕動、排空:蠕動、分節(jié)運動兩種形式。排空:餐后2~6小時達回盲部,6小時—過慢,9~12小時未排空者—小腸滯留,23,大腸(結腸Colon ),解剖、生理概要: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結腸袋—結腸帶短于腸管、環(huán)肌收縮,致腸壁袋狀膨出,直腸無此結構。管徑—通常6cm, 直腸壺腹最寬, 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最窄(2~3cm), 降結腸約為盲腸(6cm)的一半, 老年人可擴大(8~10cm)。 間位結腸—位于肝、膈之間,為胚胎發(fā)育時結腸下降受阻所致。,24,粘膜:縱、橫、斜三種,充盈時展平,排空后呈花邊樣。 低張雙對比造影:無名溝—與腸管走行垂直的纖細線狀結構,其組織結構為粘膜結構的凹陷部,寬0.1~0.2mm, 間隔0.5~2.0mm, 呈網(wǎng)狀。,25,蠕動與排空集團運動—自盲腸始向前推進,在1分鐘內(nèi)即達乙狀結腸,形成排便動作。正常餐后4~6小時達右半結腸,8~12小時達降、乙狀結腸,24小時應排出1/3以上,48小時排空,最遲72小時應完全排空。 闌尾(Appendix)鋇餐顯示率60%,鋇灌腸時顯示率25%,可有排空、分節(jié)運動 。,26,胃腸道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xiàn),包括兩部份—形態(tài)、功能改變,27,形態(tài)改變(輪廓、粘膜、大小、位置) 龕影(crater)或壁龕—當潰瘍病時,造影劑填充缺損處所形成的直接征象,是診斷潰瘍的主要征象。結構:龕底、龕頸,有良惡性之分。廣義的龕影包括潰瘍和憩室兩種病理改變,前者為組織缺損,后者為局部組織薄弱而凸向腔外所致。,28,切線位觀—突出于胃腸道輪廓之外乳頭狀或半月形陰影。 正面觀—頗似“一輪明月”,中間鋇點似圓月,周圍水腫的粘膜似淡淡的月暈,外周集中的粘膜紋構成四射的光芒。,X線征像,29,充盈缺損(filling defect)腫塊向腔內(nèi)生長,占據(jù)一定空間,導致該處缺乏鋇劑充填所形成的征象,有良惡性之分。,30,粘膜的改變: 破壞中斷—惡性病變; 平坦—炎癥、水腫、潰瘍; 增粗、紆曲、不均—慢性炎癥、靜脈曲張; 集中—慢性炎癥→瘢痕形成。對良、惡性判定起重要作用,31,管腔大小的改變:擴大:梗阻、植物神經(jīng)即副交感神經(jīng)功能減弱,狹窄:可見于以下情況—炎性:范圍長,分界不清;癌性:局限、分界清;外壓性:位于一側,邊緣光滑;粘連性:不規(guī)則;痙攣性:可變性;先天性:局限、光滑。,32,位置、移動性改變:腫塊、腹水、先天性改變、粘連及牽位等。 功能改變: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高低、局部炎性刺激。 蠕動改變:增強—炎性刺激、梗阻點近端;減弱—麻痹性(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降低); 分泌功能的改變:空腹時胃內(nèi)液體50ml為異常;增多—炎癥、潰瘍。,33,本次課采用A~P~P的分析方法,以復習正常消化系的解剖、生理及相關病理作為主線,引導出胃腸道正常X線表現(xiàn)及胃腸道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xiàn),并對胃腸道的X線檢查方法作了概述。,34,復習思考題,1.胃腸道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xiàn)。 2.胃腸道正常X線表現(xiàn)。 3.熟記以下英文單詞: (1) Barium meal studies (2) Fine relief (3) Crater、Filling defect,35,消化系統(tǒng)影像診斷 (二),張汝建,36,食管靜脈曲張 (Esophageal varices),病理:肝硬化時,80~90%引起該病。正常食道上段靜脈→奇、半奇靜脈→上腔靜脈,正常食道下段靜脈→胃冠狀靜脈→門靜脈。門靜脈有四條吻合途徑:食道下段胃底靜脈叢(最主要),直腸靜脈叢,臍周靜脈叢及椎靜脈叢。,37,X線表現(xiàn),充盈像:輪廓呈鋸齒狀或波浪狀、蚯蚓狀、顆粒狀。 粘膜像:粘膜增粗、紆曲。蠕動可減弱,無狹窄、梗阻征象。,38,分度:輕度—病變累及食道下段中度—病變累及食道中下段重度—病變累及食道全段 鑒別:食道癌,39,食道癌 (Esophageal Carcinoma),病理:病因不明,好發(fā)于下1/3段,進行性吞咽困難(時間、食物性質(zhì))。 組織學:鱗狀上皮癌、腺癌。 大體形態(tài)學:浸潤型、潰瘍型、增殖型。,40,X線表現(xiàn),,輪廓改變:龕影、充盈缺損、不規(guī)則狹窄、梗阻、擴張。 粘膜改變:增粗、中斷、紆曲、破壞。 功能改變:蠕動減弱、消失。 周圍組織改變:轉移性腫塊三、CT檢查:對分期及可切除性和預后判定有價值。,41,胃潰瘍(Gastric Ulcer),病理:胃酸的作用,H+的逆向彌散,破壞了胃粘膜屏障所致,進食后疼痛。病變侵犯至肌層,有急、慢性潰瘍之分,潰瘍邊緣無結節(jié)、好發(fā)于小彎、胃竇。,42,X線表現(xiàn),直接征象:龕影(Crater)正位觀:(一輪明月)側位觀:突向腔外的半圓形、三角形、乳頭形鋇斑。 間接征象:粘膜的改變—項圈征、月暈征、Hampton線、 粘膜皺襞糾集—輻射狀(“月光”狀改變) 輪廓改變—“B”形胃(指路征)、蝸牛胃(胃小彎縮短,賁門、幽門靠近,形似蝸牛),43,功能改變:蠕動與排空加快(除幽門管潰瘍外) 張力與動力—增加 分泌—增多 并發(fā)癥:穿孔、梗阻、出血、穿透、 惡變。,44,十二指腸潰瘍 (Duodenal ulcer),病理:胃酸刺激,機理同前,發(fā)病率高于胃潰瘍、好發(fā)于十二指腸球后壁(95%),饑餓性疼痛,進食后緩解,易出血,穿透性潰瘍。,45,X線表現(xiàn),直接征象—Crater(約60%),常比胃潰瘍小(0.5cm左右) ,粘膜紊亂。 間接征象—球部變形:約占83%,“山”字,三葉草形,假憩室,幽門管偏位,管狀等; 功能改變—激惹征象:炎性球部痙攣、鋇劑通過加快,不易停留,球部不能充盈; 分泌—增多。 并發(fā)癥:出血、穿孔、梗阻、瘺管形成(膽道、空腸、結腸),很少惡變。,46,胃癌 (Gastric Carcinoma),病理:病因不明,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fā)于胃竇部(46.9%),大多數(shù)為腺癌。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上腹部包塊。 大體分型:蕈傘型(息肉型)、浸潤型、潰瘍型(惡性潰瘍)。,47,X線表現(xiàn),粘膜改變:紊亂、隆起、破壞、中斷 充盈缺損 龕影—腫瘤表面的淺而大的潰瘍 胃壁僵硬、蠕動減弱 胃腔狹窄、梗阻 腫塊及侵犯鄰近器官,48,良、惡性潰瘍的鑒別,良性(benign) 惡性(malignent)大 小 2cm部 位 腔外 腔內(nèi)形 態(tài) 三角形、舌狀、乳頭狀 扁平狀、盤狀、不規(guī)則龕 頸 透亮環(huán)(hampton線) 環(huán)堤征龕周粘膜 粗細均勻、無中斷、 杵狀中斷、破壞、可達龕口 指壓征鄰近胃壁蠕動 有 消失治療后復查 好轉 無好轉或惡化,49,腸結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病理:青壯年多見,常繼發(fā)于肺結核。分潰瘍型、增殖型兩種,以前者多見,好發(fā)于回盲部(85~90%)。 結核中毒癥狀,腹瀉、便秘交替出現(xiàn)。,50,X線表現(xiàn),潰瘍型:激惹征、跳躍征(病變上下端正常腸管充鋇),晚期出現(xiàn):粘膜破壞、紊亂、小點狀龕影。 增殖型:病變部位狹窄、縮短僵直、粘膜紊亂消失、充盈缺損、形成不全性腸梗阻。,51,結腸癌 (Carcinoma of colon),病理:男性多見于30~60歲,發(fā)病率僅次于胃癌。70%好發(fā)于直腸、乙狀結腸。生長較慢,轉移晚。常為腺癌、硬癌、粘液癌。 大體病理形態(tài):增生型、潰瘍型、浸潤型,52,X線表現(xiàn),常用鋇灌檢查粘膜皺襞破壞,結腸袋消失。充盈缺損—常導致腸梗阻,53,急腹癥的X線診斷,范疇: (一)、空腔臟器穿孔; (二)、實質(zhì)器官破裂; (三)、腹腔急性炎癥; (四)、腹腔內(nèi)大出血; (五)、膽系、泌尿系結石。要求檢查簡單、迅速,并準確作出診斷,54,檢查方法,胸、腹透視:動態(tài)觀察 腹部平片:立位、仰臥位、側臥水平位 鋇灌腸:了解結腸梗阻部位、性質(zhì) 稀鋇餐:適用于單純性、高位不全性腸梗阻 碘液:60%urografin 20~60ml,55,胃腸穿孔 (Perfor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病因:80%由潰瘍病引起,其次為腫瘤、炎癥、外傷。 X線征象:膈下游離氣體征(新月狀),應與間位結腸鑒別 。,56,有穿孔不一定出現(xiàn)氣腹 1.穿孔小、氣體少;2.氣體局限未達到膈下。 有氣腹不一定均因胃腸穿孔所致 1.人工氣腹術后;2.輸卵管通氣術后;3.腹部手術兩周內(nèi);4.老年婦女慢性咳嗽;5.產(chǎn)氣菌感染;6.腸氣腫癥破裂。,57,腸梗阻 (Intestinal obstruction),概念:腸腔內(nèi)容物的運行發(fā)生障礙,同時吸收氣體和液體的能力減弱。 痛、吐、脹、閉。,58,分類: 機械性—有梗阻點 動力性—無梗阻點 血運性—血供障礙(血管栓塞或受壓),59,對機械性腸梗阻的X線診斷應回答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有無梗阻:正常小腸、胃(消化液)7000~8000ml。動態(tài)平衡,氣體也處于平衡狀態(tài)。病理狀態(tài)下:3 h后積氣→積液→梗阻點近端腸內(nèi)壓升高→腸管擴張→腸壁血循環(huán)障礙→腸壞死、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死亡。 X線征象:A. 梗阻點近端腸管積氣、積液擴張(小腸腔直徑3cm, 結腸腔直徑6cm);B. 梗阻點遠端腸腔少氣或無氣。,60,2.梗阻的性質(zhì): 機械性:單純性、絞窄性 麻痹性(動力性):無梗阻點 3.梗阻部位: A.高位小腸梗阻:十二指腸、空腸梗阻 B.低位小腸梗阻:回腸中下段梗阻; C.結腸梗阻。,61,肝、膽、胰疾病的影像診斷,檢查方法 平片:膽系陽性結石(20%),鈣化、積氣 T管造影:了解術后膽道情況:通暢、結石、T管位置等。1.術后1~2周欲拔管前進行2.夾管試驗(一),62,經(jīng)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了解梗阻性黃疸的性質(zhì)、部位。 ERCP(內(nèi)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超聲(USG)檢查:安全、簡便、可靠,價格適中,臨床首選。 DSA檢查:常用于診斷肝癌,它能檢出直徑小于2cm的肝癌,了解腫瘤的供血情況,同時進行介入治療。,63,CT、MRI檢查:CT以其優(yōu)良的分辨力,清晰的解剖圖像,常作為基本檢查方法。尤其對肝膽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還有助于了解胃腸腫瘤向腔外侵犯的有無和程度 。為胃腸腫瘤的分期,制定治療方案和估計預后提供重要依據(jù)。,64,本節(jié)從分析胃腸道常見病的病理著手,如: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癌、胃潰瘍、胃癌、結腸癌及腸梗阻的病理改變,從而探討相應疾病的X線征像,著重講解良、惡性潰瘍的鑒別診斷。,65,復習思考題,1.良惡性潰瘍的鑒別要點。 2.急腹癥的X線檢查方法。 3.腸梗阻的基本X線表現(xiàn)。 4.熟記以下英文單詞:(1)Gastric ulcer(2)Gastric carcinoma(3) Intestinal obstruction,6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消化系統(tǒng) 影像 診斷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39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