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積累素材 提高寫作能力》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多渠道積累素材 提高寫作能力(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多渠道積累素材 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尺度,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作文教學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僧斍白魑慕虒W的現(xiàn)狀是:學生難寫,要么泛泛而談,東拼西湊,要么選材陳舊,單調(diào)乏味,甚至總覺得無話可寫,或干脆不寫;教師難指導,作文教學常常耗在時間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可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少,兼之平時不注意觀察和積累素材,一到寫作文就只好胡編亂造,千人一面,沒有新意。觀察是小學生獲得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
2、和方法,那么如何進行觀察呢?
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進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對事物的一般觀察方法,這是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日常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生觀察的對象和寫作的內(nèi)容,然而學生在觀察時往往不夠仔細,粗枝大葉,寫作中自然缺少具體描寫。針對這些問題,平時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要求學生在"仔細"上下功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進行總結(jié),并布置一些小片段,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我在上《石榴》這一課時,就注意指導學生學習作者對石榴的描寫方法。作者先總寫對石榴的喜愛,再抓住石榴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進行分寫。分寫部分寫
3、出了作者留心觀察石榴的順序,不僅觀察了石榴樹,還觀察了石榴果;不僅觀察了靜態(tài)的石榴樹,而且觀察了石榴果成熟的動態(tài)過程;不僅用眼看,而且還用手摸,用嘴嘗等。進而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觀察事物的一般方法:如觀察事物時可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先觀察事物的外觀形態(tài),再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觀察事物的變化。在觀察過程中注意多種感官的參與可以幫助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如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用鼻子聞聞有什么氣味,用嘴嘗嘗有什么味道等等,事物的特點在學生的親身感受之下,就會清晰而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腦海里。
其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平時注意寫觀察小日記積累素材,并有意識地把觀察的所得,分門別類地收集起來,建立一個充實的材料庫,例
4、如:①人:從外貌、身體、動作、語言、表情等幾方面收集;②事:收集校內(nèi)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等;③物:平時注意收集對書包,布娃娃,建筑物,日月星晨,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動態(tài)及靜態(tài)的描述。這樣一來,到了寫作時,一個個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二、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皆文章。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對此曾強調(diào)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yǎng)成。如果養(yǎng)成了,對于寫文章大有用處。"他還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段話充分說明了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觀察生活,
5、才能獲取寫作的素材。要解決作文"沒的寫"的難題,學會觀察,養(yǎng)成留心周圍生活的習慣,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還在學會積累素材。積累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有意義、有意思的內(nèi)容,及時筆錄手記,儲存起來。
從自身的生活中積累素材,這是積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徑。這種途徑,就是以自己為對象、核心,積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及感受。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特別提倡,作文要重視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他曾說:"誰想當作家,誰就應當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在積累作文素材時,要特別重視這一點。自己的生活中,肯定會有許多作文素材。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如:星期日早晨,起床后,媽媽收拾屋
6、子,讓"我"墩地,"我"墩得很干凈,受到表揚,也從中體會到替父母分擔家務的快樂;上午,"我"跑到公園,足足放了兩個小時的風箏,歡樂無比;下午,看了世界大片《泰坦尼克號》,很有感觸;晚上因貪看電視劇,耽誤了預習功課,只得第二天早上起來緊趕,弄得十分難堪,總算勉強躲過了老師的批評…大家只要認真想一想,每天你身邊類似的事絕不會少。其實,這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有的同學會說:我的生活很單調(diào),概括起來就是:學習--吃飯--休息。如果真是這樣,你就應該想方設法使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要真心地熱愛生活,多一點興趣、愛好,例如多看些有益的書,彈彈琴,練練書法,打打球,聽聽音樂等等;要學會關心別人,多一點愛心,例如
7、多為老師、父母、同學做些好事;要熱心參加公益活動,熱心參加集體活動;要關心國家大事,注意收聽廣播、電視中的"新聞報紙摘要"、"新聞聯(lián)播"等節(jié)目;要勤于實踐,多動手做一做,從中獲取第一手作文材料--"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生活充實了,作文素材自然也會豐富起來。古人說"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
解決制約作文素材的瓶頸,需要教師擺脫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的觀念,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感受生活。在教學中,應該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多方面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從生活中捕捉作文的靈感,拓寬選材的領域,變生活為寫作的源泉。
三、指導學生用心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由于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
8、我們不可能對萬事萬物都去直接觀察、經(jīng)歷。怎么辦?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于間接觀察、經(jīng)歷,即通過閱讀、看電影電視、與人交談請教等多種方式來了解認識事物,彌補直接觀察、經(jīng)歷的不足,充實我們的作文素材。
閱讀,包括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它是最重要的間接觀察、經(jīng)歷的形式。因為,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讀書就是觀察生活,認識社會。高爾基在回答"你是怎樣學習寫作的"這個問題時說:"我既直接從生活中得到印象,也從書本中得到印象…書本具有一種能給我一種在人的身上所沒有看見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第二要看別人的作品。"
閱讀如此重要,這就要求我們
9、務必要重視閱讀,同時注意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積累,這是又一條極為重要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讀書破萬卷",又學會從閱讀中積累素材的人,才能"下筆如有神"。
四、激勵學生自主表達,積累寫作素材。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個性是作文的靈魂。隨著新課標理念的全面實施,表達個人獨有的經(jīng)驗感受,成為作文教學革命的一面旗幟。個性的表達來源于生活體驗的豐富積累。只要我們老師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開拓學生生活的廣度,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便會促使個性的觀點與語言的自然生成。
1、談論焦
10、點話題,表達獨特觀點。
陶行知說:"教育即生活。"我們應引導學生不僅僅關注自己的生活,還要把目光轉(zhuǎn)向自己所生活的大環(huán)境。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講,他們已經(jīng)對生活中的焦點新聞,突發(fā)事件有了一定的敏銳性。他們不僅會將自己的見聞帶回學校交流,還會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形成辯論。但是,同時,也有部分同學會將八卦新聞帶回學校偷偷議論。為了正確引導學生的關注焦點,培養(yǎng)良好的觀點和思維習慣,應在習作中提出一組命題比較開放的作文題目。如《我最喜歡的一個電視欄目》《我最不喜歡的行為》《我來表揚他》《我不喜歡的廣告》等等。讓學盡情將自己的觀點形于紙上。因為這些話題是討論的焦點,自然可以輕易誘發(fā)學生獨特的觀點,使之有話
11、可說,有事可表。同時,關注焦點話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培養(yǎng)良好的表達習慣,把立意從簡單引向深刻。這些看似隨意的小習作,天長日久,便可聚沙成塔,成為學生生活體驗的寶貴財富。
2、自由寫作,舒展自我風采。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作文的語言也是這樣。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文如其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李白的詩奔放、浪漫,充滿豪情;杜甫的詩真誠、樸實,憂國憂民;魯迅的語言中肯、辛辣;林語堂的語言幽默、狡黠…為了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的獨特視角??山o學生充分的自由,也就是說:只規(guī)定最后交作文的時間而不規(guī)定具體內(nèi)容,題目自定,體裁不限。于是,想說的話,新鮮事,童話,小詩等精
12、彩的習作涌現(xiàn)了出來,可謂是"百花齊放。"內(nèi)容個性鮮明,語言生動形象。有一位同學在吃晚飯的時候看著自己最喜歡的土豆,寫出了《土豆的自述》:"我的腦袋圓圓,我的味道甜甜,我的營養(yǎng)多多,這就是我神奇土豆的快樂歌…"還有的同學將最流行的歌曲旋律配上了自己寫的詞。妙趣橫生。這種不拘一格的寫作方式,為學生的個性寫作帶來了清風。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習作的內(nèi)容就是生活。只要我們用心提煉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就必然會發(fā)現(xiàn)"處處景語皆情語"的豐富素材;只要我們精心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表達真情實感,就必然會讓學生感到"我手寫我心"的快樂。當學生被激發(fā)起了強烈的表達欲望和習作興趣的時候,寫出的文章感情真摯,內(nèi)容五彩斑斕,我們便在作文教學中收獲了"春色滿園"的喜人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