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和原理 必考點6 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
《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和原理 必考點6 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和原理 必考點6 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必考點6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考向自然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的應用1.(2016全國文綜乙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隊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島,考察中發(fā)現,堪察加半島北部發(fā)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東西向氣候區(qū)域差異顯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但冬眠、雜食性且善捕魚的熊的數量較多;大量來自海洋的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下圖示意堪察加半島的地形。(1)說明堪察加半島地形對氣候區(qū)域差異的影響。(2)分析堪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的原因。(3)某科考隊員欲近距離拍攝熊,推測他在甲地選擇拍攝點的理由。答案(1)山脈大致呈南北向,阻擋季風,形成多雨區(qū)和雨影區(qū);地形高差大,形成氣候垂直差異。(2)緯度高,植物生長緩慢,食物供應量少;環(huán)境空間差別大,適宜生存的空間??;冬季寒冷漫長,生存條件惡劣。(3)河流附近,熊出沒的幾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隱蔽;降水較少,晴天較多,利于拍攝。解析(1)觀察堪察加半島的地形特點,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脈貫穿半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南北向的山脈阻擋來自海洋的夏季風,使半島東側多雨,西側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對高度大,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2)緯度高、氣溫低,植物生產量少,相應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都較少;山地多,地形復雜,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痪暥雀?,且受冬季風影響大,冬季寒冷漫長,也不利于野生動物越冬。(3)根據等高線的彎曲特征和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沒的幾率大;根據堪察加半島北部發(fā)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可知,位于半島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較為復雜,便于隱蔽,避免熊的威脅;地處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山地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攝。2.(2016天津文綜)黃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約為500億立方米,2010年大約為140億立方米,總體呈下降趨勢。據材料回答(1)(2)題。(1)導致黃河入海水量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電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劇C.下游降水量減少 D.流域內用水量增多(2)黃河入海水量減少帶來的主要影響是()A.三角洲土壤鹽漬化減輕B.三角洲擴展速度減慢C.入??诤铀沉吭黾覦.河口地區(qū)的氣候變干答案(1)D(2)B解析第(1)題,隨著黃河流域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經濟的發(fā)展,黃河沿岸地區(qū)取水量增加,導致黃河入海水量減少。第(2)題,黃河入海水量減少,攜帶的泥沙減少,故三角洲擴展速度減慢。3.(2014新課標全國文綜)下圖示意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理位置。讀下圖,完成(1)(2)題。(1)科隆群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該群島()A.地處赤道附近 B.遠離大陸C.構造運動強烈 D.地形復雜(2)科隆群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園,主要因為該群島()A.氣溫日較差大 B.處在動物遷徙路線上C.地處熱帶但受寒流影響 D.氣候垂直差異明顯答案(1)B(2)C解析第(1)題,科隆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距離南美大陸約1 000 km,形成了一個幾近封閉的小型生態(tài)環(huán)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獨特性。第(2)題,科隆群島受秘魯寒流影響,雖位于赤道附近,但氣候涼爽干燥,草木茂盛,這里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均可生存;地處赤道附近,加之周圍海洋調節(jié),氣溫日較差小,故A錯;企鵝和鬣蜥把科隆群島當作家園,不屬于遷徙動物;故B錯;群島最高峰海拔為1 689 m,氣候的垂直差異較顯著,但“耐寒”的企鵝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區(qū),可見這不是其原因。4.(2014海南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冷濕環(huán)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殘體逐漸堆積,形成泥炭。下圖所示島嶼泥炭資源豐富。分析該島嶼適宜泥炭形成的冷濕環(huán)境的成因。答案(該島嶼)緯度較高,常年盛行西風(位于西風帶),受海洋(寒流)影響。降水豐富且季節(jié)分配較為均勻,(一年中雨日較多),日照時間少;年均溫較低,蒸發(fā)弱。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暢。解析分析該島冷濕環(huán)境的成因即結合該地氣候特點的成因進行分析。該島的“冷”可以從太陽輻射的分布、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洋流等方面進行分析,其冷是因為緯度較高,太陽輻射較少;由緯度位置可知該島處在西風帶控制下,常年盛行西風,降水豐富,日照較少;四周臨海,海洋性強,受流經的西風漂流(寒流)的降溫影響。該島的“濕”可以從降水量、蒸發(fā)量、地表徑流等方面分析。該島冷濕的成因主要有:受西風控制,降水多;地勢低平,河流排水不暢;氣溫較低使得蒸發(fā)微弱。從考查方式看,選擇題和綜合題并重,而且近年綜合題有增多趨勢。重點以區(qū)域地理圖表為載體,結合區(qū)域自然地理特征、區(qū)域生態(tài)問題,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考查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過程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規(guī)律的理解。1.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點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各要素相互聯系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會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整體性功能,這是單個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統(tǒng)一的演化過程。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發(fā)展變化是統(tǒng)一的,每個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演化的一個方面,如我國西北地區(qū),氣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構成了西北獨特的荒漠環(huán)境。(3)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還表現在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乃至整個地理環(huán)境狀態(tài)的改變。下面為大量使用礦物燃料、濫伐森林引起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調的例子。2.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的四大應用(1)分析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主要從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區(qū)域內的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環(huán)境要素進行分析,點明每一要素呈現的主要特點即可。(2)解釋區(qū)域內某種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區(qū)域地理現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間的因果聯系導致的,其中氣候、地貌是許多地理現象形成的基礎因素,分析時應理清要素間的因果聯系鏈,由因到果步步推進,完整呈現因果關系。(3)分析區(qū)域環(huán)境的變化過程及特點。此類問題主要反映人類活動作用于環(huán)境時帶來的主要影響,分析時主要抓住人類活動主要改變的環(huán)境要素,從其與其他要素的因果聯系入手,分析改變造成的影響。如人類大規(guī)模的破壞黃土高原的地表植被,必然會導致地表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tài)的出現,同時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旱澇災害頻發(fā)等。(4)分析區(qū)域間的環(huán)境聯系。主要從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的角度分析不同區(qū)域間存在的因果聯系,組織成邏輯思路清晰的因果鏈條,規(guī)范學科語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擋了海洋水汽的進入,使得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氣候干旱加劇。3.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1)植被與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對植被的影響植被對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據地形分析植被種類多少:山區(qū)植物種類比平原地區(qū)豐富。根據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帶性越顯著,垂直帶譜種類越多。根據植被狀況分析坡向(陽坡和陰坡,迎風坡和背風坡):一般情況下,(陽坡)熱量條件好,(迎風坡)水分條件好,植被相對茂盛;(陰坡)熱量條件差,(背風坡)水分條件差,植被相對稀疏根據植被覆蓋分析地質作用: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流水和風力作用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氣候根據氣候類型判斷植被類型:不同氣候條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類型,根據氣候可判定該地區(qū)的植被類型植被具有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降低氣溫日較差和氣溫年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根據植被狀況分析水源條件:植被生長好的地區(qū),水源條件好。水文特征直接影響水生生物。洋流影響氣候,進而影響植被特征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河流含沙量小。判斷河流徑流量變化: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河流徑流量相對穩(wěn)定,季節(jié)變化小土壤根據植被生長狀況可判斷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質等。如茶樹生長地區(qū)的土壤為酸性植被生長可改變土壤性質,如水稻土的形成(2)河流與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河流對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對河流的影響地形流水侵蝕地貌:溝谷發(fā)育,溝壑縱橫;地形起伏大,侵蝕作用強。流水溶蝕地貌:喀斯特地貌。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堆積);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流水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三角洲、沖積島等。河床特征:上游侵蝕為主,河床窄而深,呈“V”型;下游堆積為主,河床寬而淺,呈“U”型/槽型地勢決定河流流向:在等高線圖上,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地形影響流域范圍:山地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嶺,如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河流受地形影響,流域面積較小。地形影響河道狀況:河流上游河床多礫石,河道狹窄,多峽谷;中游河床多粗砂;下游河道展寬,多曲流,河床多細沙或淤泥。地形影響河流性質,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流速快,含沙量大,水力資源豐富;等高線稀疏,坡度緩,流速慢,含沙量小,水流平穩(wěn),航運價值較大氣候河流對降水的影響:增加沿河地區(qū)降水量。河流對氣溫的影響:使白天氣溫降低,夜晚氣溫升高,氣溫日較差變小降水對河流的影響: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變化與降水量多少具有一致性。氣溫對河流的影響: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變化與氣溫變化大致一致;冬季最低氣溫在0以下的河流存在結冰期其他水體湖泊(地下水)湖泊(地下水)和河流具有相互補給關系:由高水位補給低水位。豐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地下水)水位,河流水補給湖泊水(地下水);枯水期相反。以湖泊為源頭的河流,總是由湖泊補給河流;地上河分布的地區(qū),總是河流水補給地下水;地下水出露成泉,往往補給河流水冰川冰川融水單向補給河流生物河口附近海域,漁業(yè)資源豐富;干旱地區(qū)有河流流經的地區(qū),水分條件較好,形成非地帶性的綠洲植被覆蓋率越高,河流侵蝕作用越弱,含沙量越小,徑流變率越小土壤河流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山麓沖積扇分布的地區(qū)往往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壤越緊密,越不易受到侵蝕,河流含沙量越??;土壤越疏松,越容易遭受侵蝕,河流含沙量越大易錯點(1)一般來說,同一自然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體現了整體性,整體性是相對的。不同自然帶之間的構成要素和整體特征的差異反映差異性,地域差異(即差異性)是絕對的。(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也可以擴大到人地關系的整體性。很多環(huán)境問題的產生,都是人類活動忽視環(huán)境整體性的結果。題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的應用1.全球的竹林按其自然分布可劃分為亞太竹區(qū)、美洲竹區(qū)和非洲竹區(qū)。下圖為“非洲竹區(qū)的竹林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從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角度分析,非洲的竹林多分布在()A.熱帶雨林氣候區(qū)B.廣闊的沿海平原地區(qū)C.日照條件好的高海拔山區(qū)D.年降水量1 0002 000 mm地區(qū)(2)近年來,世界竹林種植面積連年擴張,主要得益于()A.市場需求增加 B.全球氣候變化C.科學技術進步 D.海運條件便利答案(1)D(2)A解析本題組考查農業(yè)區(qū)位因素、不同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的差異。第(1)題,由圖結合非洲地形圖可知,非洲竹區(qū)的竹林分布既有沿海平原地區(qū),又有內陸高原地區(qū),故排除選項B、C;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區(qū)有竹林分布,故排除選項A;非洲竹區(qū)的竹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較多的1 0002 000 mm地區(qū),故選項D正確。第(2)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注健康、關注環(huán)保的意識增強,對于竹制品等由天然材料制作的產品市場需求量增加,所以世界竹林種植面積連年擴張,以增加原料供給,故選項A正確。2.下圖為某地區(qū)地理位置圖?;卮鹣铝袉栴}。(1)簡述本地區(qū)的地形地勢特征。(2)根據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圖中河流上游植被破壞所導致其他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變化。答案(1)自東向西逐漸降低,西部沿海地區(qū)以平原為主。(2)河流中下游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加大,易發(fā)生水旱災害;動物棲息地遭破壞,物種數量減少;地下水水量減少,水位下降;土壤侵蝕退化加劇,土壤肥力下降。解析本題考查地形地勢,植被破壞。(1)根據圖中河流流向判斷地勢東高西低。鐵路主要經過西部地區(qū),說明西部地形為平原,東部為山地。(2)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聯系,某個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相應的改變。如植被破壞會影響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下游地區(qū)旱澇多發(fā)、三角洲增長加速等。河流中下游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加大,易發(fā)生水旱災害;動物棲息地遭破壞,物種數量減少;地下水水量減少,水位下降;土壤侵蝕退化加劇,土壤肥力下降。3.植被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一個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一面鏡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鄂爾多斯地區(qū)植被分布圖。材料二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戰(zhàn),把2.7萬畝沙丘改造成為馬鈴薯種植基地。據當地農民反映馬鈴薯種植基地的空氣濕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熱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材料三“留茬免耕、秸稈覆蓋”是鄂爾多斯地區(qū)保護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將秸稈覆蓋地表過冬。下圖為采用“留茬免耕、秸稈覆蓋”前后冬春季節(jié)有關實驗資料圖。(1)概述材料一圖中植被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沙丘改造為馬鈴薯種植基地導致該地氣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并運用相關知識說明原因。(3)簡述鄂爾多斯地區(qū)采用“留茬免耕、秸稈覆蓋”的生態(tài)意義。答案(1)由東南向西北植被變稀疏;依次是灌叢、草原到荒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地處內陸,受夏季風影響較小,降水少,蒸發(fā)強;受夏季風(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從東南向西北減少。(2)氣溫變化:氣溫日較差減小。原因:植被覆蓋率增加,白天,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增溫慢,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少,氣溫較低。夜晚,云量增多,大氣的逆輻射增強。(3)保持土壤水分;保護土壤肥力;減少空氣中的沙塵;增加大氣濕度;減輕土壤鹽堿化程度;增強土壤抗風蝕能力。解析第(1)題,根據圖示植被分布分析總體分布特征,導致該地區(qū)植被分布的主導因素是水分。第(2)題,利用熱力性質差異原理分析沙丘改造為馬鈴薯種植基地氣溫發(fā)生的變化:植被覆蓋率增加,導致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增溫慢,氣溫降低;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氣溫降低。夜晚云量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氣溫升高,氣溫日較差減小。第(3)題,結合材料,從“留茬免耕、秸稈覆蓋”對大氣、水、土壤等方面的影響說明其生態(tài)意義。專題提升練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千米,南北寬約2.4千米。是經受日本海的風吹浪擊,歷經10萬年創(chuàng)作出來的大自然的杰作。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下圖為鳥取沙丘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導致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C.夏季風 D.冬季風2.當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氣”保護該“沙漠”景觀,最有可能是()A.植樹種草 B.持續(xù)除草C.修筑防浪堤 D.從外地運沙答案1.D2.B解析第1題,日本位于季風氣候區(qū),鳥取沙丘位于日本海北部地區(qū),受冬季風影響大,處于夏季風的背風坡,所以選D。第2題,根據材料提示,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所以當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氣”保護該“沙漠”景觀,最可能是持續(xù)除草;植樹種草不利于保護該“沙漠”景觀;修筑防浪堤不利于沙丘的形成;從外地運沙不切實際。哥斯達黎加國土面積只占世界陸地面積的0.03%,但擁有全球近4%的物種,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優(yōu)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豆被稱為“特硬豆”,此種咖啡樹生長在海拔1 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質量越好。下圖為哥斯達黎加區(qū)域簡圖。讀下圖,回答34題。3.關于該國的敘述,正確的是()A.西部山脈的隆起是因為加勒比海的凹陷B.東部降水豐富是因為地處東南信風帶C.河流短小是因為落差大、流域面積小D.“特硬豆”質量好,是因為生長期長4.哥斯達黎加生物物種豐富的自然原因是()國土面積狹小,南北氣溫差異大緯度較低,水熱資源豐富相對高差大,垂直分異顯著環(huán)境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高A. B.C. D.答案3.D4.C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西部山脈的隆起是因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擠壓碰撞,A錯。東部降水豐富是因為地處東北信風帶的迎風坡,B錯。河流短小是因為國土面積小,與落差沒有關系,落差大小主要影響流速與水能,C錯。讀材料可知,“特硬豆”生長在海拔1 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質量越好,海拔高,氣溫低,生長期長,所以“特硬豆”質量好,D對。第4題,哥斯達黎加國土面積狹小,南北氣溫差異小,錯。讀圖可知,哥斯達黎加緯度較低,氣溫高,熱量條件好,東部處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大,水熱資源豐富,對。西部山地相對高差大,垂直分異顯著,對。環(huán)境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高不屬于自然原因,錯。K島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海拔較低地區(qū)生長著蕨類等茂密植被,它們依靠微小的孢子和種子繁殖。島上人口較少,尚有大片未開墾土地,當地政府希望雇傭英國農民,并為本島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種植技術,以減少對食品進口的依賴?;卮?7題。5.該島食品進口依賴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不足,生產規(guī)模小 B.不適宜放牧,乳畜產品少C.勞動力和種植技術欠缺 D.交通運輸主要依靠海運6.下列地點中,與島上植被親緣關系最近的是()A.里約熱內盧 B.開普敦C.羅安達 D.布宜諾斯艾利斯7.下列關于該島的敘述最不可信的是()A.隨處可見黑色多孔的巖石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C.受盛行西風影響且風力強勁D.地勢中高周低,水系呈放射狀答案5.C6.D7.B解析第5題,由材料可知,島上尚有大片未開墾土地,說明該島土地資源豐富,A錯。從材料來看,該地對外依賴度高的主要為食品,而不是乳畜產品,另外,根據該島嶼所處位置來看,應當位于盛行西風帶內,常年受西風影響,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B錯。由于該島嶼人口較少,雇傭英國農民,為本島提供食品和種植技術,說明勞動力和種植技術欠缺,C對。該島嶼食品依賴進口與交通運輸方式無關,D錯。第6題,讀圖結合上題分析,該島嶼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應為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火山島,島上土壤肥沃,生長有蕨類低等植物,說明該植被種子為盛行西風從南美洲帶來,其緯度位置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相近,所以二者親緣關系最為接近。第7題,讀圖結合上題分析,該島嶼為火山島,島上巖石為噴出巖,噴出巖由于冷卻速度快,內部常有氣孔和流紋,A對。該地四周被海洋包圍,海洋性特征明顯,且位于盛行西風帶內,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B錯。該島嶼位于盛行西風帶內,風力強勁,C對。由于為火山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水系從中間流向四周,D對。故本題選B選項。下圖為海洋中的一個小島,a與b分別表示兩條緯線。據此回答89題。8.若a和b分別表示赤道與北回歸線,那么關于甲、乙兩地氣候或自然景觀說法正確的是()A.甲地的氣候可能是熱帶草原氣候B.甲地的自然景觀可能是熱帶雨林C.乙地的氣候可能是熱帶沙漠氣候D.乙地降水少的季節(jié)北京日出東北9.若a和b分別表示40N和60N,島嶼以東不遠有一塊大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島嶼上的河流流域面積大B.島嶼的最高峰能終年看到積雪C.乙地降水多的季節(jié)正值地球公轉由快變慢D.乙地自然帶可能與北京的自然帶相同答案8.B9.D解析第8題,若a和b分別表示赤道與北回歸線,那么此圖為北半球的熱帶地區(qū),甲為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乙地為背風坡,降水少,所以甲地可能為熱帶雨林氣候,乙地可能為熱帶草原氣候,A、C錯,B對。乙地受東北信風和赤道低氣壓帶交替控制,當受東北信風影響時,乙地位于背風坡,降水少,此時應當為北半球冬季,北京日出在東南,D錯。第9題,由于島嶼面積較小,且中部有山脈,河流流域面積不會很大,A錯。若a和b分別表示40N和60N,島嶼以東不遠有一塊大陸,那么此圖為北半球盛行西風帶,氣候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島嶼山脈海拔較低,不可能終年看到積雪,B錯。乙地降水多的季節(jié)應為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轉速度先快后慢,C錯。乙地受盛行西風影響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自然帶屬于溫帶落葉闊葉林,與北京相同,D對。2015年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戰(zhàn)機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墜毀。下圖為局部地區(qū)1月份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回答1011題。10.墜機地點的自然帶最可能是()A.熱帶荒漠帶 B.熱帶季雨林帶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11.造成該地區(qū)1月份等溫線發(fā)生彎曲的主要因素()A.地形 B.西風帶C.洋流 D.人類活動答案10.D11.B解析第10題,仔細讀圖,從經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看,墜機地點位于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第11題,圖中等溫線由西向東凸出,溫度由西向東遞減,主要是由于該區(qū)域冬季受盛行西風影響。下圖為我國阿爾泰山1960年和2009年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積統(tǒng)計圖(單位:平方千米)。讀圖完成1213題。12.阿爾泰山2009年相對于1960年冰川面積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各個朝向均有減少 B.正北方向的變化最大C.偏北向的減少最多 D.變化率東北大于東南13.阿爾泰山南坡雪線自西向東的變化及其主要原因是()A.降低緯度不斷升高B.降低東南季風影響加強C.升高地形逐漸變陡D.升高西風影響逐漸減弱答案12.C13.D解析第12題,圖中顯示,1960年冰川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2009年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方;較1960年只有在正北方的冰川面積變化不大,其他方向的冰川面積都在縮小,尤其是西北方向、東北方向減少的最多;而變化率東北方向與東南方向相差不大。第13題,阿爾泰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北坡為陰坡,接受太陽輻射少,南坡為陽坡,南坡的冰川面積本身??;南坡雪線自西向東上升,尤其是東南方向冰川已經接近消失;因該山深居內陸,不受夏季風影響;而正西方向冰川面積較其他方向變化最小,西側無高大山地阻擋,能受西風帶影響,降水豐沛;由于西風影響逐漸減弱,南坡的降雪量逐漸減少,冰川退化。14.閱讀資料,完成下列問題。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一個省份,位于云貴高原東部。氣候溫和濕潤,年降水量1 200毫米左右,大致以貴陽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以東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節(jié)。境內山川、河流、溶洞、瀑布眾多,自然風光尤其著名,其中亞洲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就坐落在安順。貴州省巖溶地貌發(fā)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圍廣,形態(tài)類型齊全,同時它們又被地殼構造運動抬升,地質條件不穩(wěn)定,多地震等災害,目前該地區(qū)石漠化現象十分嚴重。圖示為“貴州省等高線地形示意圖”。(1)試分析貴陽以東降水集中在冬春季節(jié)的主要原因。(2)從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角度描述黃果樹瀑布的形成過程。(3)請你談談應如何治理云貴高原地區(qū)的石漠化現象。答案(1)貴州省地勢自中部向北、東傾斜。冬春季節(jié)北方冷空氣南下,受云貴高原(或地形)阻擋,易形成準靜止鋒,貴陽以東受此準靜止鋒影響,冬春季節(jié)降水多。(2)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地質條件不穩(wěn)定,多斷層發(fā)育,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滲轉為地下水,不斷地在流水侵蝕和流水溶蝕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坍塌,黃果樹大瀑布顯現出來。(3)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結構,大力推廣沼氣和省柴灶;加強對緩沖區(qū)的管理,制訂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huán)保意識。解析(1)貴州省地勢自中部向北、東傾斜,冬春季節(jié)北方冷空氣南下,受云貴高原的阻擋,易形成準靜止鋒,貴陽以東位于準靜止鋒的北側,暖鋒鋒前、冷鋒的鋒后,正是多雨區(qū),所以冬春季節(jié)降水多。(2)瀑布的形成既要有落差,又要有水源。根據材料分析,黃果樹瀑布所在區(qū)的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水源充足。地質條件不穩(wěn)定,多斷層發(fā)育。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滲轉為地下水,不斷地在流水侵蝕和流水溶蝕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有陡崖分布,形成黃果樹大瀑布。(3)治理云貴高原地區(qū)的石漠化,必須要保護植被。所以要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結構,大力推廣沼氣和省柴灶。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強對緩沖區(qū)的管理,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huán)保意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和原理 必考點6 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 高考 地理 三輪 沖刺 考前 專題 自然地 理事 空間 分布 原理 考點 自然環(huán)境 整體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1194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