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編 中國近現代史 第一板塊 第八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新中國時期單元質量檢測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編 中國近現代史 第一板塊 第八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新中國時期單元質量檢測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歷史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單元質量檢測(八)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新中國時期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7·全國名校聯(lián)考)它實現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向“一切權力歸人民”的完全轉變,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新篇章。材料中的“它”( )
A.見證了社會轉型的巨變 B.開創(chuàng)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C.是國內民族平等的保證 D.制定了新中國施政綱領
解析:選A 據材料“實現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向‘一切權力歸人民’的完全轉變,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新篇章”可知,它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反映了社會轉型的巨變,故A項正確;雅典開創(chuàng)了民主政治的
2、先河,故B項錯誤;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國內民族平等的保證,故C項錯誤;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全體會議制定了新中國施政綱領,故D項錯誤。
2.某文獻指出:“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痹撐墨I( )
A.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
B.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C.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D.標志著國家政治建設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解析:選A 此文獻是“文革”結束后鄧小平所作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體現了中共對建設社會主
3、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故A項正確;1999年全國人大九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寫進了憲法,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故B項錯誤;1982年憲法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故C項錯誤;1978年的十一三中全會標志著國家政治建設進入一個新時代,題目中的文獻屬于其一部分,故D項錯誤。
3.(2017·廊坊期末)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提到:“毛(澤東)及其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guī)模的勞力動員,以實現農業(yè)奇跡。”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國農村生產關系調整是( )
A.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B.農業(yè)
4、合作化
C.土地改革 D.包產到戶
解析:選B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底之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與材料“毛(澤東)及其同僚”不符,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毛(澤東)及其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guī)模的勞力動員”得出農業(yè)合作化,故B項正確;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變?yōu)檗r民土地所有制,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包產到戶屬于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組成部分,故D項錯誤。
4.有學者認為,中國20世紀60年代上半期的經濟調整為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這里的“借鑒”主要是指( )
A.調整所有制結構 B.實行改革開放
C.擴大經營自主權 D.發(fā)展鄉(xiāng)
5、鎮(zhèn)企業(yè)
解析:選C 20世紀60年代上半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主要調整了經濟結構,而不涉及所有制結構,80年代的經濟體制改革涉及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故A項錯誤;60年代的經濟調整不涉及改革,更不涉及開放,故B項錯誤;60年代上半期為了解決三年經濟困難,擴大經營自主權,80年代的改革同樣擴大了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故C項正確;60年代的改革不涉及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故D項錯誤。
5.(2017·武漢調研)美國學者弗雷德里克·泰維斯認為,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過渡提供了重要參考。下列史實能為此提供有力證據的是( )
A.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掀起公私合營的高潮
B.中共中
6、央針對國民經濟實施“八字”方針
C.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展開
D.“一五”計劃實施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戰(zhàn)略
解析:選A 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前提下適度發(fā)展資本主義,建國初期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公私合營正是適度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表現,故A項正確;1960年“八字”方針提出,與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不符,故B項錯誤;農村和城市經濟改革體制逐步展開是在改革開放后,故C項錯誤;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是經濟結構發(fā)展戰(zhàn)略,而非經濟性質的變革,故D項錯誤。
6.(2017·珠海高三摸底)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說:“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對于這種方法,過去在共產黨內和共產黨外,
7、都有許多人表示懷疑。但是從去年夏季以來……他們的疑問已經大體解決了。”這說明( )
A.中國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
B.“和平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功的體現
C.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果不存在任何問題
D.社會主義革命曾遭到黨內、黨外人士的反對
解析:選B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當時已經具備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條件,故A項錯誤;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沒有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和平改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功的體現,故B項正確;材料內容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而非結果,故C項錯誤;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贏得了
8、黨內、黨外人士的支持,故D項錯誤。
7.我國古代逐步發(fā)展起來的集市貿易,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一度銷聲匿跡。這一現象主要說明( )
A.農村的生產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變革
B.經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
C.農村中“左”傾錯誤部分得到糾正
D.計劃經濟體制基本確立
解析:選D 集市貿易是商品經濟的一種形式,它只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個方面,不是主要方面,故A項錯誤;新中國初期沒有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故B項錯誤;集市貿易是農村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表現,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不屬于“左”的范疇,故C項錯誤;集市貿易的取消是國家對經濟進行計劃管制的結果,故D項正確。
8.(2017·晉冀豫聯(lián)考)1978年9
9、月,中央指出:“(國有)企業(yè)要有主動權、機動權,如用人多少,要增加點什么,減少點什么,應該有權處理。企業(yè)應該有點外匯,自己可以訂貨?!痹诖怂枷胫笇轮醒氩扇〉拇胧┦? )
A.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讓企業(y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C.降低國有企業(yè)的經濟比重
D.引進西方的自由競爭機制
解析:選B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南方談話之后,與材料的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表明擴大企業(yè)的自主權,讓企業(y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故B項正確;企業(yè)有主動權并沒有降低國有企業(yè)的經濟比重,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擴大企業(yè)自主權,沒有涉及引進西方的自由競爭機制,故D項錯誤。
9.1950年,加拿大認為
10、不需談判即可與新中國建交,但在美國采取敵視新中國的態(tài)度后,加拿大遂擱置了此事,但在1970年最終與新中國建交。中加建交進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是( )
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歐美對華政策的變化
C.中加兩國的現實需要 D.意識形態(tài)對抗的淡化
解析:選C 1971年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中加建交在1970年,故A項錯誤;歐美對華政策影響中加建交,但不是決定因素,中加建交在歐美對華政策變化之前,故B項錯誤;1970年中加建交是兩國的共同需要,故C項正確;1970年意識形態(tài)對抗沒有淡化,故D項錯誤。
10.(2017·全國名校聯(lián)考)據學者統(tǒng)計,1953年到1956
11、年《人民日報》使用“和平共處”一詞每年都成倍地增長,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頻率增長更快。此現象( )
A.直接推動了日內瓦會議召開
B.說明了外交方向根本性轉變
C.有利于調整并緩和中美關系
D.反映了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減弱
解析:選D 日內瓦會議是旨在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國際會議,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推行無直接關系,故A項錯誤;新中國初期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B項與史實不符,故B項錯誤;中美關系調整與緩和是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故C項錯誤;“和平共處”使用頻率地增長,反映外交政策受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減弱,故D項正確。
11.2016年6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上海合
12、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時指出:“弘揚‘上海精神’……全面推進上海合作組織各領域合作發(fā)展。”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
A.致力于營建睦鄰友好 B.體現了維護世界和平
C.體現了新型國家關系 D.促進了亞洲各國友好
解析:選C 據材料可知“上海精神”致力于“推進上海合作組織各領域合作發(fā)展”,故A項錯誤;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區(qū)域性多邊合作組織,與維護世界和平關系不大,故B項錯誤;“上海精神”指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商、尊重多樣性文明、謀求共同發(fā)展,體現了新型國家關系,故C項正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包括中、俄、哈、吉、塔、烏,不是純粹的亞洲區(qū)域合作組織,故D項錯誤。
12.(201
13、7·晉冀豫聯(lián)考)1957年,有人寫了體現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評為黃色文章,對此,中共中央表示: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黃色的。天天《上甘嶺》,沒有《我的丈夫》怎么辦?這里中共中央的主張是( )
A.在政治問題上可以自由談論
B.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不應限制過多
C.藝術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D.要制定中國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劃
解析:選B 《我的丈夫》體現的是家庭生活,不是政治問題,故A項錯誤;中共中央對《我的丈夫》的態(tài)度是“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黃色的”表明在文藝創(chuàng)作的內容上不應限制太多,故B項正確;藝術上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材料沒有涉及,故C項錯誤;制定中國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劃材料沒有涉及,故D
14、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到1700年,英國的制度框架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它發(fā)展了一套包含在習慣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權。排除了在要素和產品市場上資源配置的障礙外,英國已開始用專利法來保護知識的私有權了?,F在舞臺已為產業(yè)革命布置就緒。
——摘編自道格拉斯·諾思、羅伯特·托馬斯
《西方世界的興起》
材料二 我們(古代中國)的司法制度原本不像英國普通法那般復雜,沒有那么多政治的和民事的功能,也沒有那么嚴密的組織和發(fā)達的技術手段,因為,我們的法律基本上只是禮的附庸,既不是用來維護人的權利也不能
15、用以度量自由,更不是為處理復雜的商業(yè)關系而設計的,它的重點是在對農民的治理,其中的核心問題,則是社會秩序的安定。
——摘編自梁治平《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材料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tǒng)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jiān)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
——摘自十八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兩國法律制度的差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18分)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社會主義市
16、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7分)
解析:第(1)問,據材料一中“它發(fā)展了一套包含在習慣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權”“已開始用專利法來保護知識的私有權了”進行概括英國的法律制度;據材料二中“既不是用來維護人的權利也不能用以度量自由,更不是為處理復雜的商業(yè)關系而設計的,它的重點是在對農民的治理”進行概括中國的法律制度特點。結合18世紀的英國和古代中國的時代背景,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個角度分析概括分析原因。第(2)問,據材料三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tǒng)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jiān)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概括出答案。
17、
答案:(1)差異:英國:法律明確和保護所有權,用專利法保護知識產權。中國:傳統(tǒng)中國法律是治理人民的工具,不重視對個人權利的保護;缺乏調解和處理民事、商業(yè)的法律。
原因:英國:民主制度的逐步確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思想解放。 中國:專制制度;小農經濟;儒家思想。
(2)說明:市場經濟與法治具有內在契合性。市場經濟公平競爭規(guī)則的形成需要法治。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14.右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一幅政治宣傳畫——《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
請?zhí)崛D中的兩項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評析。(要求:至少提取兩項信息,然后由表及里評析。)(12分)
解析:首先提取信息
18、,并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思考,也可以對信息進行表態(tài),再用相關史實論證,如提煉信息,土法煉鋼,出現很多小高爐,據所學知識可知積極方面反映了“大躍進”運動中全民煉鋼的景象,消極方面土法煉鋼嚴重脫離實際,造成經濟結構失衡,人民生產積極性下降,導致嚴重的經濟困難,并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
答案示例:信息一:畫中出現公共食堂、圖書館、醫(yī)院、幸福院(敬老院)、幼兒園、百貨商店等機構。
評析:一方面說明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公社重視社員生活質量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過于將公社生活理想化;宣傳畫帶有當時的政治色彩,不一定能反映當時生活的真實狀況。
信息二:土法煉鋼,出現很多小高爐。評析:反映了“大躍進”運動中全民煉鋼的景象。土法煉鋼嚴重脫離實際,造成經濟結構失衡,人民生產積極性下降,導致嚴重的經濟困難,并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
信息三:糧食滿倉,莊稼種植很密集。評析:不符合歷史的真實。只是人們的一種良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傾情緒的反映。宣傳畫本身反映出當時黨組織群眾進行經濟建設的特點。
信息四:圖中有全副武裝的民兵站崗。評析:一方面說明當時兩極格局下國際形勢的緊張。另一方面受到當時“以階級斗爭為綱”等“左”傾思想的影響。(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第8頁/總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