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臨床血液學檢測血液一般檢測ppt課件
《診斷學臨床血液學檢測血液一般檢測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診斷學臨床血液學檢測血液一般檢測ppt課件(1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二章臨床血液學檢測 1 2 3 造血干細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圖 4 第一節(jié)血液一般檢驗 血液一般檢驗包括 1 血液細胞成分的常規(guī)監(jiān)測 bloodroutinetest 2 網(wǎng)織紅細胞監(jiān)測3 紅細胞沉降率檢測 5 血液常規(guī)檢測 傳統(tǒng)血液常規(guī)檢測 bloodroutinetest 是指外周血中紅細胞和白細胞數(shù)量和質量的檢驗 包括 紅細胞計數(shù) redbloodcellcountRBC 血紅蛋白測定 hemoglobinHB 白細胞計數(shù) whitebloodcellcountWBC 及其分類 differentialcountDC 近年來由于血液學分析儀的廣泛應用 增加了紅細胞平均值測定 紅細胞形態(tài)檢測 血小板計數(shù)及平均值測定 血小板形態(tài)檢測 6 一 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的檢測 健康人群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參考值人群RBCHb成年男性 4 0 5 5 1012 L120 160g L成年女性 3 5 5 0 1012 L110 150g L新生兒 6 0 7 0 1012 L170 200g L 7 RBC基礎理論 人體每小時要制造約5億新紅細胞 1 RBC來源 生成 壽命和衰亡 珠蛋白參與再造血衰亡紅細胞鐵膽色素參與膽紅素代謝 EPO 8 定義 是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量高于參考值高限 最好有多次檢查的結果 可分為兩類 相對性增多絕對性增多 一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 臨床意義 9 1 相對性增多 是指血漿容量減少 血液濃縮 使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相對增加 見于 嚴重嘔吐 腹瀉 大量出汗 多尿 大面積燒傷 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尿崩癥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10 2 絕對性增多 臨床上稱為 紅細胞增多癥 polycythemia erythrocytosis 按發(fā)病原因可分為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兩類 后者稱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1 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 是血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11 1 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 因血氧飽和度減低所致 紅細胞增多的程度與缺氧的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 見于 胎兒及新生兒 高原地居民 12 病理性增加見于 嚴重的慢性心 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氣腫 發(fā)紺性先天性心臟病 以及攜氧能力低的異常血紅蛋白病等 13 2 紅細胞生成素非代償性增加 紅細胞生成素增加是與某些腫瘤或腎臟疾患有關 如 腎癌 肝細胞癌 卵巢癌 腎胚胎瘤 腎上腺皮質腺瘤 子宮肌瘤以及腎盂積水 多囊腎等 14 2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polycythemiavera 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以紅細胞增多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目前認為是多能造血干細胞受累所致 特點 紅細胞持續(xù)性增多 可高達 7 10 1012 L 血紅蛋白達180 240g L 全身總血容量也增加 白細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 本病屬慢性和良性增生 部分病人可轉為白血病 15 二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 1 生理性減少 嬰幼兒及15歲以前的兒童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約低10 20 部分老年人 妊娠中 晚期均可使紅細胞數(shù)及血紅蛋白減少 16 2 病理性減少 見于各種貧血 根據(jù)貧血產(chǎn)生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不同 可將貧血分為三大類 a 紅細胞生成減少b 紅細胞破壞增多c 紅細胞丟失 17 三 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 正常紅細胞呈雙凹圓盤形 在血涂片中見到為圓形 大小較一致 直徑6 9 m 平均7 5 m 厚度 邊緣約2 m 中央約1 m 染色后細胞邊緣呈淺橘紅色中央呈淡染區(qū) 約占直徑的1 3 2 5 病理情況下外周血中常見的紅細胞形態(tài)有以下幾種 18 1 大小異常 1 小紅細胞 microcyte 紅細胞直徑小于6 m 見于低色素性貧血 如缺鐵性貧血 2 大紅細胞 macrocyte 直徑大于10 m 見于溶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性貧血 也可見于巨幼細胞貧血 19 3 巨紅細胞 megalocyte 直徑大于15 m 常見于葉酸和 或 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 4 紅細胞大小不均 amisocytosis 紅細胞大小懸殊 直徑可相差一倍以上 這種現(xiàn)象見于病理造血 反映骨髓中紅細胞系增生明顯旺盛 20 紅細胞大小改變 21 2 形態(tài)異常 較常見的有 1 球形細胞 spherocyte 直徑小于6 m 厚度增加大于2 9 m 22 紅細胞長徑增大 橫徑縮小呈橢圓形或長柱形 橫經(jīng) 長經(jīng) 0 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見少數(shù) 約1 橢圓形紅細胞增多見于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 嚴重貧血時可達15 以上 一般高于25 50 才有診斷價值 巨幼細胞性貧血及惡性貧血時也可見到 2 橢圓形細胞 elliptocyte 23 3 口形細胞 stomatocyte 紅細胞中央淡染區(qū)呈扁平裂縫狀 宛如微張口的嘴形或魚口狀 24 4 靶形細胞 targetcell 細胞中央淡染區(qū)擴大 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 狀似射擊之靶標 見于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異常血紅蛋白病等 25 5 鐮形細胞 sicklecell 形如鐮刀狀 見于鐮形細胞性貧血 26 27 6 淚滴形細胞 dacrycyte teardropcell 細胞呈淚滴狀或手鏡狀 見于骨髓纖維化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 28 7 棘細胞 acanthocyte burrcell 及刺細胞 spurcell 棘細胞外周呈鈍鋸齒狀突起 刺細胞外周呈不規(guī)則 不均勻的靴刺狀突起 見于 棘形細胞增多癥 先天性無 脂蛋白血癥 也可見于脾切除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 尿毒癥等 29 30 8 裂細胞 schistocyte 又稱紅細胞形態(tài)不整 紅細胞異形性 指紅細胞發(fā)生各種明顯的形態(tài)學異常改變而言 紅細胞可呈梨形 淚滴形 新月形等見于 紅細胞因機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壞 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現(xiàn) 如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綜合征 惡性高血壓以及心血管創(chuàng)傷性溶血性貧血等 31 9 紅細胞緡錢狀形成 rouleauxformation 涂片中紅細胞呈串狀疊連似緡錢狀 常見于 多發(fā)性骨髓瘤 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等 32 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 33 34 球形 橢圓形 口形 棘形RBC 35 裂細胞 淚滴 棘形 盔形 鐮形RBC 36 3 染色反應的異常 1 低色素性 hypochromic 紅細胞染色過淺 中央蒼白區(qū)擴大 提示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 最常見于缺鐵性貧血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也可見于某些血紅蛋白病 37 38 2 高色素性 hyperchromic 紅細胞染色深 中央淺區(qū)消失 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39 3 嗜多色性 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 紅細胞呈淡灰藍色或紫灰色 見于增生性貧血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0 41 4 結構的異常 1 嗜堿性點彩 2 染色質小體 3 卡波環(huán) 4 有核紅細胞 42 胞漿內(nèi)出現(xiàn)深藍色顆粒 屬于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 在正常人血涂片中極少出現(xiàn) 約為0 01 其增多表示骨髓中紅細胞系增生旺盛并伴有紊亂現(xiàn)象 見于增生性貧血 巨幼細胞貧血及骨髓纖維化等 在鉛 汞 鋅等重金屬中毒時 因紅細胞受重金屬損傷后 胞質中的核糖體發(fā)生聚集變性 點彩紅細胞也明顯增多 常作為鉛中毒診斷的重要指標 1 嗜堿性點彩 basophilicstippling 43 44 2 染色質小體 Howell Jolly小體 位于成熟或晚幼紅細胞胞質中的紫紅色圓形小體 大小約為0 5 1 m 可一個或數(shù)個 其本質為細胞核的殘余物 見于溶血性貧血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脾切除后 也可見于紅白血病或其它增生性貧血 45 3 卡 波氏環(huán) Cabot 其來源及性質不明 可能為幼紅細胞核膜的殘余物也可能為胞質脂蛋白變性所致 在嗜多色性或堿性點彩紅細胞的胞質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線圈狀結構 有時繞成8字形環(huán) 見于溶血性貧血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脾切除后 鉛中毒等 46 4 有核紅細胞 nuclcatederythrocyte 即幼稚紅細胞 見于溶血性貧血 紅白血病 骨髓纖維化等 1周內(nèi)嬰兒可有少量 47 紅細胞內(nèi)出現(xiàn)異常結構 48 染色質小體 卡波氏環(huán) 嗜堿點彩紅細胞 49 臨床意義 RBC形態(tài)變化表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 1 RBC大小不一 小RBC 大RBC 巨RBC RBC大小不均 2 RBC內(nèi)血紅蛋白含量改變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3 RBC形態(tài)改變 球形 橢圓形 靶形 口形 鐮形 棘形 淚滴形 緡錢狀 裂RBC 4 胞內(nèi)出現(xiàn)異常結構 嗜堿性點彩 染色質小體 卡波環(huán) 有核紅細胞 50 形態(tài)改變常見疾病小紅細胞缺鐵性貧血 地中海貧血大紅細胞溶血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均病理性貧血靶形細胞地中海貧血 異常血紅蛋白病球 橢圓 口 鐮 形細胞遺傳性疾病裂細胞 紅細胞碎片 紅細胞物理性破壞紅細胞緡錢狀多發(fā)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癥低色素性血紅蛋白生成減少性疾病高色素性巨幼貧 球形細胞嗜多色性增生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 異常結構 點彩 H J小體等 骨髓增生旺盛 51 二 白細胞的檢測 52 循環(huán)血液中白細胞分類 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桿狀核 分葉核 53 一 白細胞計數(shù) 參考值 成人 4 10 109 L新生兒 15 20 109 L6個月 2歲 11 12 109 L 54 臨床意義 通常白細胞數(shù)高于10 x109 L稱白細胞增多 低于4x109 L稱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均有變化 由于外周血中白細胞組成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 尤其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 白細胞總數(shù)的增多或減少主要受中性粒細胞的影響 淋巴細胞等數(shù)量上的改變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shù)的變化 55 白細胞的分類 外周血涂片 經(jīng)Wright染色后觀察其形態(tài) 白細胞可分為下列5種類型 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56 二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differentialcount DC 57 58 5種白細胞正常百分數(shù)和絕對值 細胞類型百分數(shù) 絕對值 109 L 中性粒細胞 N 桿狀核 st 0 50 04 0 5分葉核 sg 50 702 7嗜酸性粒細胞 E 0 5 50 05 0 5嗜堿性粒細胞 B 0 10 0 1淋巴細胞 L 20 400 8 4單核細胞 M 3 80 12 0 8 59 各種類型白細胞的特點及變化的臨床意義 1 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在外周血中可分為兩類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鏡下特點 細胞體呈圓形 直徑10 13um 胞質豐富 染粉紅色 含較多細小均勻的淡粉紅色中性顆粒 胞核為深紫紅色 染色質緊密成塊 核形彎曲呈桿狀者稱為桿狀核 核呈分葉者 稱分葉核 60 中性粒細胞 圓形 直徑10 15 m 胞漿呈淡粉紅色內(nèi)含紫紅色中性顆粒 核染深紫紅色彎曲呈桿狀或分2 5葉 61 臨床意義 1 中性粒細胞增多 neutrophilia 在下列生理情況下可暫時性升高 1 下午較早晨為高2 妊娠后期及分娩時3 劇烈運動或勞動后4 飽餐或淋浴后5 高溫或高寒 62 在生理情況下 外周血中的白細胞可有個體差異 一日之間也可有波動 下午較早晨為高 生理性增多見于胎兒 新生兒 妊娠5個月以上白細胞增多可達15 109 L 分娩時疼痛和產(chǎn)傷可使其進一步增高 如無合并癥于產(chǎn)后2周左右恢復正常 劇烈運動 嚴寒 暴熱等刺激也可見白細胞增多 以上一過性白細胞增多在去除影響因素后不久則可恢復正常 系邊緣池內(nèi)的白細胞過多地進入循環(huán)池所致 而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白細胞增多則與貯備池加快釋放等有關 增多的粒細胞大多為成熟的分葉核粒細胞或較成熟的桿狀核粒細胞 63 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 neutrophilia 1 急性感染 特別是化膿性球菌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鏈球菌 感染為最常見原因 應注意 在某些極重度感染時 白細胞總數(shù)不但不高 反而減低 64 2 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大量血細胞破壞 嚴重外傷較大手術后大面積燒傷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血管內(nèi)溶血12 36h內(nèi) 白細白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可增多 65 3 急性大出血 在急性大出血1 2h內(nèi) 周圍血中Hb和RBC尚未下降 而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卻明顯增多 特別是內(nèi)出血時 WBC可高達20 109 L 66 4 急性中毒 代謝紊亂所致的代謝性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毒癥妊娠中毒癥急性化學藥物中毒急性鉛 汞中毒安眠藥中毒生物性中毒昆蟲毒蛇毒毒蕈中毒 67 5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惡性腫瘤 大多數(sh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WBC數(shù)呈不同程度的增多 可達數(shù)萬或數(shù)十萬 急性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時伴細胞質量改變 骨髓增殖性疾病 myeloproliferativedisorders MPD 包括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特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和骨髓纖維化 本組疾病均為多能干細胞的病變引起 具有潛在演變?yōu)榧毙园籽〉内厔?各類惡性腫瘤 特別是消化道惡性腫瘤 如肝癌 胃癌等可引起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68 感染性疾病 病毒 細菌 結核 膿毒血癥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再障 粒缺 惡組 物理 化學因素 放射線 同位素 化學 藥物 單核 巨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亢進 脾亢 類脂質沉積病 惡性腫瘤 其他 SLE 自身免疫性疾病 過敏性休克等 2 中性粒細胞減少 neutropenia p255 69 3 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 核象指中性粒細胞的分葉狀況 它反映粒細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時 外周血N核以分3葉的居多 桿狀核與分葉核之間的正常比值為1 13 核象變化分為核左移和核右移 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預后 70 71 1 核左移外周血中不分葉核粒細胞 包括桿狀核粒細胞 晚幼粒 中幼?;蛟缬琢<毎?的百分數(shù)增高 超過5 時 稱為核左移 72 核左移分度 僅有桿狀粒細胞增多 0 05 稱輕度左移 桿狀核粒細胞 0 10 并伴有晚幼粒細胞稱中度左移 桿狀核粒細胞 0 25 并伴有晚幼粒細胞 甚至出現(xiàn)原始粒細胞 早幼粒細胞 中幼粒紅細胞稱為重度左移 73 2 核右移周圍血中若中性粒細胞核出現(xiàn)5葉或更多分葉 其百分數(shù)超過3 稱為核右移 常伴有WBC減低 缺乏造血物質 DNA減低或BM造血功能減退 見于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造血功能衰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應用抗代謝藥物 如阿糖胞苷 抗嘧啶類抗腫瘤藥 6 巰基嘌呤 抗嘌呤類抗腫瘤藥 等如在疾病進展期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核右移變化 則提示預后不良 74 75 76 臨床意義核左移核右移 1 急性化膿性感染等各種感染2 急性中毒3 急性溶血4 急性失血5 白血病和類白血病反應 1 缺乏造血物質 巨幼細胞性貧血 2 骨髓造血功能衰退3 應用抗代謝藥4 炎癥恢復期 一過性核右移 正常 5 疾病進展期突然核右移表示預后不良 77 4 中性粒細胞形態(tài)異常 1 中性粒細胞的中毒性改變 嚴重傳染性疾病 如猩紅熱 各種化膿性感染 惡性腫瘤 中毒 大面積燒傷等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出現(xiàn)下列中毒性和退行性變 78 細胞大小不均 表現(xiàn)為細胞胞體增大 細胞大小懸殊見于病程較長的化膿性炎癥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幼稚中性粒細胞受內(nèi)毒素影響 發(fā)生不規(guī)則分裂增殖所致 79 中毒顆粒 Toxicgranulation 中性粒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粗大 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 染色呈深紫紅或紫黑色的顆粒 稱為中毒顆粒 伴粒細胞堿性磷酸酶 NAP 活性顯著增高 中毒顆粒為2 3個嗜天青顆粒的融合 可能為細胞攝取細菌或血漿蛋白后發(fā)生變性 也可能是自噬體 80 空泡形成 vacuolization 中性粒細胞胞質或胞核中出現(xiàn)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空泡 可能是細胞質發(fā)生脂肪變性所致 81 杜勒小體 Dohlebodies 是中性粒細胞胞質中毒性變化而保留的局部嗜堿性區(qū)域 圓形或梨形 呈云霧狀天藍色或藍黑色 直徑1 2 m Dohle小體也可在單核細胞中出現(xiàn) 82 核變性Degenerationofnucleus 是中性粒細胞胞體腫大 結構模糊 邊緣不清晰 核固縮 核腫脹和核溶解等 如胞質破裂后消失 只剩胞膜 則成裸核或籃狀細胞 83 2 巨多分葉核中性粒細胞 細胞胞體較大 直徑16 25 m 核分葉過多 常超過5葉 甚至10葉以上 核染色質疏松 多見于 巨幼細胞貧血 應用抗代謝藥物治療后 84 3 棒狀小體 auerbodies 為WBC胞質中出現(xiàn)紅色細桿狀物質 一個或數(shù)個 長約1 6 m 故稱為棒狀小體 臨床意義 棒狀小體的出現(xiàn)可擬診急性白血病 鑒別白血病的類型 急淋無此種小體急粒和急單可有 85 4 其他 一般了解 Pelger Huet畸形 Chediak Higashi畸形 Alder Reilly畸形 May Hegglin畸形 86 Pelger Huet畸形 Chediak Higashi畸形 87 2 嗜酸性粒細胞 eosinophil E 細胞呈圓形 直徑13 15 m 胞質內(nèi)充滿粗大 整齊 均勻 緊密排列的磚紅色或鮮紅色嗜酸性顆粒 折光性強 胞核多為兩葉 呈眼鏡狀 深紫色 參考值 0 5 5 絕對值為 0 05 0 5 109 L 88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eosinophilia 1 過敏性疾病 支氣管哮喘 藥物過敏等2 寄生蟲病 常達10 以上 個別出現(xiàn)嗜酸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3 皮膚病 如濕疹 銀屑病等4 血液病 慢粒 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等5 某些惡性腫瘤 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6 某些傳染病 多數(shù)減少 但猩紅熱增高 7 其他 過敏性間質性腎炎 風濕性疾病等 生理性變化 饑餓 寒冷 精神刺激白天高于夜間下午比上午恒定 89 2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eosinopenia 臨床意義甚小 常見于傷寒 副傷寒初期應激狀態(tài) 大手術 燒傷等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90 3 嗜堿性粒細胞 basophil 胞體呈圓形 直徑10 12 m 胞質紫紅色內(nèi)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 排列不規(guī)則的黑藍色的嗜堿性顆粒 常覆蓋于核面上 胞核一般為2 3葉 因被顆粒遮蓋 核著色較淺 使分葉有模糊不清感 參考值 0 1 絕對值為 0 0 1 109 L 91 臨床意義 1 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basophilia 1 過敏性疾病 2 血液病 3 惡性腫瘤 特別是轉移癌4 其他 糖尿病 結核等 2 嗜堿性粒細胞減少 basophilopenia 無臨床意義 92 4 淋巴細胞 lymphocyte L 大淋巴細胞 直徑10 15 m 胞質豐富 呈蔚藍色 內(nèi)含少量紫紅色嗜天青顆粒 小淋巴細胞 直徑6 10 m 胞質很少 甚至完全不見 常深藍色 胞核均呈圓形或橢圓形 偶見凹陷 深紫色 胞體呈圓形或橢圓形 參考值 20 40 絕對值 0 8 4 109 L 93 臨床意義 1 淋巴細胞增多 Lymphocytosis 94 1 淋巴細胞增多 病理性 1 感染性疾病 主要為病毒感染2 腫瘤性疾病 急淋 慢淋 淋巴瘤 3 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 4 移植排斥反應 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GVHR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另外 淋巴細胞比例相對性增高 但絕對值不高 見于再障 粒細胞減少癥 粒細胞缺乏癥 95 2 淋巴細胞減少 lymphocytopenia 主要見于 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adrenalcorticalhormone corticoid 烷化劑 抗淋巴細胞球蛋白 放射線損傷 radiotherapyorradioactivecontamination 免疫缺陷性疾病 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丙種球蛋白缺乏癥 96 3 異形淋巴細胞 abnormallyphocyte 外周血中有時可見到一種形態(tài)變異的不典型淋巴細胞 稱為異形淋巴細胞 Downey根據(jù)細胞形態(tài)學特點將其分為三型 型 泡沫型 型 不規(guī)則型 型 幼稚型 除上述三型外 有時也見到少數(shù)呈漿細胞樣或組織細胞樣的異型淋巴細胞 97 型 泡沫型 漿細胞型 最多見 胞體比正常淋巴細胞稍大 多為圓形 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 核圓形 腎形或分葉狀 常偏位 染色質粗糙 呈粗網(wǎng)狀或小塊狀 排列不規(guī)則 胞質豐富 染深藍色 含空泡或呈泡沫狀 98 99 型 幼稚型 胞體較大 核圓形或卵圓形 染色質細致呈網(wǎng)狀排列 可見1 2個核仁 胞質深藍色 可有少數(shù)空泡 100 異型淋巴細胞增多的臨床意義 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見到 不超過2 異型淋巴細胞增多見于 感染性疾病 傳單 出血熱 可超過10 藥物過敏 輸血 血液透析或體外循環(huán)術后 其他 放療 免疫性疾病等 101 a 型空泡型b 型不規(guī)則型c 型幼稚型 102 5 單核細胞 monocyte M 胞體大 直徑為14 20 m 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 胞質較多 淡藍或灰藍色 內(nèi)含較多細灰塵樣的紫紅色顆粒 細胞核大 核形不規(guī)則 呈腎形 馬蹄形等 淡紫紅色 染色質細致 疏松如網(wǎng)狀參考值 3 8 絕對值 0 12 0 8 109 L 103 104 臨床意義 1 單核細胞增多 monocytosis 生理性 病理性 1 某些感染 如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瘧疾等2 某些血液病 單核細胞白血病 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2 單核細胞減少 monocytopenia 無臨床意義 105 附 類白血病反應 leukemoidreaction 類白血病反應 是指機體對某些刺激因素所產(chǎn)生的類似白血病表現(xiàn)的血象反應 周圍血中白細胞數(shù)大多明顯增高 并可有數(shù)量不等的幼稚細胞出現(xiàn) 類白血病反應的類型 按周圍血白細胞總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兩型 白細胞增多性 多見 白細胞不增多性 外周血出現(xiàn)幼稚細胞 可見于 結核病 敗血癥 惡性腫瘤等 106 按增多的細胞類型則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中性粒細胞型 2 嗜酸性粒細胞型3 淋巴細胞型4 單核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應與白血病鑒別 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鑒別 參見書本P259 表4 2 3 107 三 網(wǎng)織紅細胞的檢測 網(wǎng)織紅細胞 reticulocyte Ret RET 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完全成熟紅細胞間的過渡細胞 其胞質中殘存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 RNA 經(jīng)煌焦油藍等活體染色后 嗜堿性物質凝聚成藍色顆粒 顆粒與顆粒連綴成線 線連接成網(wǎng) 故而得名 檢測原理 1 普通光學顯微鏡法 活體染色后推片鏡檢2 網(wǎng)織細胞計數(shù)儀法 熒光染色后用流式細胞術計數(shù)網(wǎng)織紅細胞較成熟紅細胞稍大 直徑8 9 5 m 是Wright染色血涂片中的嗜多色性紅細胞 108 109 一 網(wǎng)織紅細胞測定 參考值 百分數(shù)0 005 0 015 絕對數(shù) 24 84 109 L臨床意義1 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 表示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旺盛 常見于溶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 缺鐵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 某些貧血病人治療后 鐵劑 葉酸 VitB12缺乏 2 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 如再障 骨髓病性貧血 白血病 等 110 二 網(wǎng)織紅細胞生成指數(shù) RPI reticulocyteproductionindex 代表網(wǎng)織紅細胞的生成相當于正常人的多少倍 網(wǎng)紅百分數(shù)受貧血程度 網(wǎng)織紅細胞在外周血中成熟時間長短等影響 111 計算公式 RPI 病人網(wǎng)織紅細胞 2 病人血細胞比容 正常人血細胞比容 參考值 正常人RPI為2臨床意義 網(wǎng)織紅細胞生成指數(shù)大于3 提示為溶血性貧血或急性失血性貧血 小于2 則提示為骨髓增生低下或紅細胞系成熟障礙所致的貧血 112 四 血小板的檢測 plateletcount PC 一 血小板計數(shù)原理 血小板計數(shù) PC或PLT 是計數(shù)單位容積 L 周圍血液中血小板的數(shù)量 可以采用鏡下目視法 目前多采用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檢測 參考值 100 300 109 L 113 臨床意義 1 血小板減少 PC低于100 109 L見于 1 血小板的生成障礙 再障 放射性損傷 急性白血病 巨幼細胞貧血 骨髓纖維化晚期等 2 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多 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SLE等 3 血小板分布異常 如脾腫大等2 血小板增多 PC高于400 109 L 1 原發(fā)性增多 真紅 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等 2 反應性增多 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等 輕度增加 114 二 血小板平均容積和血小板分布寬度測定 參考值 MPV MeanplateletVolume 7 11fLPDW 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 15 17 115 臨床意義 1 MPV 血小板平均容積 代表單個血小板的平均容積 增加見于 1 PC破壞增加而骨髓代償功能良好者 2 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 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復的首要表現(xiàn) 減低見于 1 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血小板生成減少 2 有半數(shù)白血病患者MPV減低 3 MPV和血小板數(shù)持續(xù)下降 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標之一 116 2 血小板分布寬度 PDW 反應血小板容積大小的離散度 用所測單個血小板容積大小的變異系數(shù)表示 PDW減少 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 PDW增高 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 見于急性髓系白血病 巨幼細胞貧血等 117 三 外周血血小板形態(tài) 正常血小板胞體為圓形 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 直徑2 3 m 胞質淡藍色或淡紅色 中央含細小的嗜天青顆粒 中型血小板 44 3 49 小型血小板 33 47 大型血小板 8 16 巨型血小板 0 7 2 118 1 血小板大小的變化 血小板明顯的大小不均 巨大的血小板直徑可以大至20 50 m以上 主要見于 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ITP 粒細胞白血病某些反應性骨髓增生旺盛的疾病 119 2 血小板形態(tài)的變化 1 正常人血小板為成熟型 可以看到少量形態(tài)不規(guī)則或畸形血小板 不超過0 02 顆粒過多或過少的血小板一般不超過0 07 2 異常血小板的比值超過0 10才有臨床意義 正常幼稚型增多 急性失血后病理性幼稚型增多 特發(fā)性或反應性血小板疾病 大量藍色的 巨大的血小板 ITP血小板減少危象 粒細胞白血病 120 3 血小板分布情況及變化 1 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外周血涂片上??删奂蓤F或成簇 2 PC占滿整個油鏡視野 見于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 3 PC明顯減少 見于再障 4 PC不能聚集成堆 見于血小板無力癥 121 五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紅細胞沉降率 erythroytesedimentationrate ESR 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率 離體抗凝血靜置后 紅細胞在單位時間內(nèi)沉降的速度 體內(nèi)紅細胞能保持懸浮穩(wěn)定性 離體后由于紅細胞比重較血漿大 能自然下沉 健康人血沉值波動于一個較狹窄范圍內(nèi) 而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沉可明顯增快 122 123 參考值 魏氏 Westergren 法 男性 0 15mm 1h末女性 0 20mm 1h末 124 臨床意義 1 血沉增快 1 生理性增快 略增快 12歲以下兒童婦女月經(jīng)期妊娠3個月以上 中 晚期 60歲以上老年人其增快可能與生理性貧血或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有關 125 2 病理性增快 ESR是較為常用而缺乏特異性的試驗 但對判斷機體有無感染 組織損傷 壞死或某些疾病有無活動 進展 惡化及腫瘤浸潤 播散 轉移等都的一定的價值 常作為疾病是否活動的監(jiān)測指標 1 各種炎癥性疾病 2 組織損傷及壞死 大手術 心肌梗塞 3 惡性腫瘤 肺癌 肝癌 多發(fā)性骨髓瘤 4 各種原因導致血漿球蛋白相對或絕對增高 5 高膽固醇癥 動脈硬化 糖尿病 腎病綜合癥 粘液性水腫等 6 其他 貧血Hb 90g l以下引起血沉增快 2 血沉減慢 一般臨床意義較小 126 六 血細胞比容測定和紅細胞相關參數(shù)的應用 一 血細胞比容測定血細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又稱血細胞壓積 packedcellvolum PCV 是指血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 用抗凝血在一定條件下離心沉淀即可測得 127 參考值微量法 男 0 467 0 039 L L女 0 421 0 054L L溫氏法 男0 40 0 50L L 40 50容積 平均0 45L L女0 37 0 48L L 37 48 容積 平均0 40L L 128 臨床意義 1 血細胞比容增高 1 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濃縮 2 各種原因所致的RBC絕對性增多2 血細胞比容減低見于各種貧血由于貧血類型不同 RBC體積大小也有不同 血細胞比容的減少與RBC數(shù)減少并不一定成比例 因此 必須將RBC Hb和HCT三者結合起來 計算紅細胞各項平均值才更有參考意義 129 二 紅細胞平均值的計算 將同一份血液標本測得的RBC Hb和HCT三項數(shù)據(jù) 按下列公式計算可得紅細胞的三種平均值 Automatichematocyteanalyzer 130 1 平均紅細胞容積 meancorpuscularvolume MCV MCV系指每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 以飛升 fl 為單位 MCV Hct 1015 RBC 1012fl1L 1015fl參考值 手工法 82 92fl血細胞分析儀法 80 100fl 131 2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 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 MCH MCH系指每個紅細胞內(nèi)所含血紅蛋白的平均量 以皮克 pg 為單位 MCH Hgb g l 1012 RBC 1012pg1g 1012pg參考值手工法 27 31pg血細胞分析儀法 27 34pg 132 3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 MCHC 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紅蛋白濃度 克數(shù) 以g L表示 MCHC Hgb g l HCT L L g L參考值 320 360g L 133 RBC平均指數(shù) 134 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 135 三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測定 自學 RDW redblood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 是反映外周血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shù) 由血細胞分析儀測量而獲得 參考值 RDW CV11 5 14 5 臨床意義1 用于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2 用于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136 七 血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應用 自學 137 一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 查血常規(guī)常見下列哪種細胞增多 A 嗜酸性粒細胞B 嗜中性粒細胞C 嗜堿性粒細胞D 單核細胞E 淋巴細胞 138 患者 女 28歲 因乏力 食欲差就診 實驗室全血細胞檢查 RBC3 0 1012 L HBG92g L WBC4 1 109 L PLT143 109 L PDW18 5 MCV69fl MCH25pg MCHC305g L 該患者最可能為A 惡性貧血B 慢性感染C 缺鐵性貧血D 急性溶血性貧血E 再生障礙性貧血 139 女性 15歲 主訴咽部疼痛 有黃膿痰 體溫38 5 檢查見咽部充血 頜下淋巴結腫大 壓痛 血象檢查 白細胞11 109 L 中性粒細胞占0 75 其中桿狀核細胞為0 06 伴有中毒顆粒 空泡 淋巴細胞占0 19 嗜酸粒細胞為0 01 單核細胞為0 05 則以下敘述正確的A 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B 中性粒細胞比例正常C 淋巴細胞比例正常D 中性粒細胞核左移E 最可能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140 謝謝 14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診斷 臨床 血液學 檢測 血液 一般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446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