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煙臺的海》教學設計5.doc
《2019-2020年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煙臺的?!方虒W設計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煙臺的?!方虒W設計5.doc(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煙臺的?!方虒W設計5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1 3,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 教學要求 ?。薄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前赴后繼、鍥不舍、呢喃細語”等詞語的意思。 ?。场{借語言材料,了解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三、 教材分析 《煙臺的?!肥且黄獙懢吧⑽摹I鷦拥孛鑼懥藷熍_的海一年四季的獨特景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fā)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為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本文的語言很美,寫法上也著鮮明的特色:(一)構思精巧,結構嚴謹。文章寫“景”也寫“人”,“景”與“人”交相暉映?!翱偂帧偂钡慕Y構,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點。(二)語言凝練,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增強表達能力。 四、 教學方法 本課課文的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全文。我在朗讀教學中采用了齊讀、默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賽讀、帶動作讀等等。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讀、學讀、練讀、美讀的提高過程。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寫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習本課這種總——分——總的文章結構。 五、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大海邊看過那波瀾壯闊的大海嗎?(看過的可以說一說,在哪兒看過,你看到的海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海 2 (出示中國地圖)這是一幅地圖,太平洋在我國的東南面,我國大部分的沿海城市,都是東面或南面臨海。 3 老師要請一個同學來找個叫煙臺的地方。說說煙臺哪面臨海? 板書:煙臺的 4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感知課文 1 在作者的眼中,煙臺的海是什么樣的呢? 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讀。(對海的熱愛,熱愛,熱情) 2 我們再到文中找一找句子,那句話概括了煙臺的海四季的特點? ?。ò鍟憾耗? 春:輕盈 夏:浪漫 秋:高遠) 3 過渡:冬天的海為什么是凝重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煙臺冬天海的獨特 今天我們這堂課我們就重點來欣賞煙臺冬天海上的景觀。我很想放聲朗讀,你們想讀嗎?如果讀一遍不過癮,還可以讀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盡興為止。 這一小節(jié)描寫煙臺冬天的海特有的景觀是哪幾句?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煙臺海的哪些特點? 你是從什么哪句話感受到的?(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馬路中央。)(因什么而壯觀)(分別感受到浪大、持續(xù)不斷、聲音大、力量大)讀,并試背。 是呀,天寒地凍,煙臺的海如雄偉壯觀,怎能不讓人激動,誰愿意聲情并茂地朗讀一下,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馬路中央?!? 作者用傳神的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冬天煙臺海的壯美,這么優(yōu)美的文字,我們要記住它。(指導學生背誦) 同學們背得真好,想親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嗎?(播放錄象) 親眼欣賞了煙臺冬天海上波濤洶涌、氣勢磅礴的景象后,你們能把冬天海上獨特的景象更好地用朗讀聲來表達嗎? 、煙臺的海冬天真是氣勢磅礴,這一壯觀的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這么壯觀的景象,吸引了無數游人。大家請看(出示句子:每到這巨浪拍岸的日子。。。。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讀讀這段文字,你體會到了什么?(不怕嚴寒、勇敢。) 四、分學習小組展開學習 1 過渡:現在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組,完成學習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老師給了大家一些學習建議: 2 每一小組選擇完成一個季節(jié)的學習。 3 按上述四項內容共同完成學習活動,可以互相補充,討論。 第三自然段 1) (第三自然段:抓住“嬉笑著追逐著奔向、觸摸到、退了回去、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等詞句,體會冬去春來,煙臺的?!拔⒉ǚ浩稹钡木跋蟆Mㄟ^“脫去、駕船駛過、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著收獲的季節(jié)”詞句領悟煙臺人不誤春時、勤勞繁忙的情景和生氣蓬勃、充滿希望的幸福生活。) 2) 小結:煙臺人在勤勞播種,春天的海輕盈得像個頑皮的孩子,這是一片多么生機勃勃的春海??! 第四自然段 ?、伲ǖ谒淖匀欢危鹤プ 皼鏊蛺芤狻⑺饺珑R、浮出、拖著、倒映、呢喃細語”等詞語,感受夏日煙臺的海的浪漫可愛,人海相依的恬靜和愜意?!跋娜諢熍_的海常常水平如鏡,宛如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边M行仿句練習) ②小結:這真是一幅人海相依的恬靜畫面,所以說夏日煙臺的海是浪漫的。 第五自然段 ?、伲ā扒锾斓暮F教砹藥追殖鋵嵟c忙碌”這又表現在哪里呢?從“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體會出秋日煙臺的海清新高遠的格調和漁民緊張忙碌的生活。并且能找出與前文相對照的,春種秋收) ?、谛〗Y:這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煙臺人充滿希望和幸福的生活著,所以說秋天的海是充實與忙碌的。 五、回顧全文: 1 總結板書,配樂朗誦2—5小節(jié)。 2 我們再次來體會作者眼中煙臺的海: 出示: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臺。 3 齊讀,說說感受。為什么說煙臺的海是一幅畫?一道廣闊的背景?一座壯麗的舞臺? ?。ㄕf是一幅畫,是因為它像畫一樣美麗多姿;說是廣闊的背景,是因為它是煙臺人物質、文化生活的依托;說是壯麗的舞臺,是因為它為煙臺人的生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六、總結全文: 1 在作者的眼中,煙臺的海是獨特的。同學們,我們也曾飽覽過其他的海上景觀,在你的眼中,它是怎樣的呢?請看畫面!(出示畫面) 2 請你回憶曾去過的海邊,用上我們今天積累的這些好詞佳句,把那里的景色描繪下來?你可以選一個季節(jié)寫一寫,如果你有足夠的自信,可以寫2個季節(jié)或3個季節(jié)。 六、 教學反思 我設計的是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悟煙臺的海四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點。于是這堂課我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欣賞煙臺四季的海的獨特景觀。2、了解煙臺人多彩的生活。3、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圍繞以上目標,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ㄒ唬┢吩~析句教學煙臺冬日的海時我主要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從作者是如何來描寫的角度去品重點詞,析重點句。并通過朗讀來感悟冬日海的壯觀。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品析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語感。 ?。ǘ┙鑸D促情學生對于四季海的變化會產生疑問,在學生從文本中找答案的基礎上,出示地圖以及四季不同海景的圖片,幫助學生對課文語言理解得更為透徹。 (三)朗讀感悟美文欣賞,一是從作者的語言文字中去賞,另外要從朗讀中去賞,所以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朗讀,以情感朗讀來體現語言文字的美妙,從而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七、 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山東省 學校:青州市譚坊鎮(zhèn)趙坡小學 姓名:尹文學 職稱:二級教師 電話:3879024 通訊地址::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鎮(zhèn)趙坡小學 尹文學,男,1969年7月出生,1997年7月畢業(yè)于昌濰師范??茖W校。濰坊市骨干教師,青州市優(yōu)秀教師。論文多次獲國家級及省市級獎勵,教學成績顯著。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從出生到現在的成長證據; 2、能夠測量身高和體重; 3、能夠根據收集的數據繪制身高、體重曲線圖; 4、能夠根據圖表對生長發(fā)育情況做出解釋; 5、能夠交流和表達成長變化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知道人體生長發(fā)育有兩個生長突增期; 3、能通過繪制曲線圖來整理有關資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證據在得出結論中的重要性; 2、學生能積極參與,樂意與人交流合作,體驗成長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繪制曲線圖來整理有關資料, 能夠根據圖表對生長發(fā)育情況做出解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量身高的紙、秤、卷尺、長尺、記錄表、學生體檢記錄表。 學生準備:直尺、課前搜集能記錄自己成長的資料,了解自己出生時的身高、體重及第一年的生長情況。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出示課件:猜猜我是誰。 2.談話:同學們,這是我們班一些同學小時候的照片,請大家猜一猜他們分別是哪位同學? 3.提問: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訴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長的證據 1.談話:你從哪些方面發(fā)現自己長大了?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2.學生匯報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長的證據。 3.談話:老師這里有一位同學不同階段所拍攝的四張照片(出示順序打亂的照片),你能將它們排排序嗎? 4.學生進行排序。 5.匯報:你是怎樣排的?為什么這樣排? 6.小結:同學們剛才通過觀察相片,感覺自己的身高、體重變化了;比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長大。 (二)測量自己的身高、體重等 講述:剛才有同學說,自己今年比去年長高了,長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測量后就知道自己的變化了嗎? 2.小結:對,同學們真聰明,要從數據上知道自己身體的變化,一定要進行“測量——記錄——比較”。 3.談話:你們想測量嗎?那測量前我們是不是該討論一下,制訂好方案呢?下面就請每一小組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制訂好方案。 4.出示思考題: (1)如果測量身高、體重,應該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體重,你還喜歡測量什么項目,準備怎樣測量? 5.匯報:你們小組想測量什么?怎樣測量? 6.小結:同學們想測量的項目可真多,那老師就給你們充足的時間去測量,測量要認真,測好后要記錄。身高、體重每個同學都要測的,測完后可測量其它項目,請組長負責。 三、繪制身高、體重的曲線圖 1.提出要求:你能將自己從入學到現在的身高、體重繪制成曲線圖嗎? 2.學生繪制身高、體重曲線圖。 3.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曲線圖,你發(fā)現了什么? 4.提問: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向家長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長情況,你覺得自己現在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長速度一直長下去,會怎樣? 四、總結、拓展 1、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長情況,通過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我們成長的痕跡除了課上研究的這些內容外,還有許多,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去尋找。 2、悄悄發(fā)生的變化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交談、查閱資料了解青春期特點; 2、能夠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和交流自己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特點; 2、知道怎樣正確對待青春期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青春期變化是人體的正常發(fā)育; 2、意識到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青春期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和交流自己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 難點:知道怎樣正確對待青春期變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青春期特點的錄像和相關資料制作成網頁。 2、課前讓學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交流了一些成長的情況,大家發(fā)現自己都在慢慢地長大了,自己的身體都有了一些變化,但這些變化我們能不能時時察覺出來? 2.小結:對,這些變化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發(fā)生的,今天我們要來繼續(xù)了解我們身上悄悄發(fā)生的變化。(板書課題) 二、了解青春期的變化 1.講述:無論是在學習、運動還是在睡覺,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生長變化。我們六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告別童年,向成年人進行過渡,這一段過渡期我們叫它青春期。在這段時期,我想大家在身體上都會有一些變化。 2.談話: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師說說悄悄話,交流一下近來你的身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嗎? 3.同學自由交流,并將討論結果作簡單的記錄。 4.全班交流:說說進入青春期,我們的身體有哪些明顯的變化?(可以結合自己說,也可觀察其它同學說) 5.教師針對性小結。 我國7——18歲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統計表 性別 年齡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女 120 12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 6.談話:請同學們觀察統計表,看看我國青少年的身高從多大年齡開始增長比較快?男生和女生有沒有差異? 7.小結:青春期是我們由兒童向成人過度的時期,女孩大約從10歲開始進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形態(tài)、心理方面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8.播放青春期特點的錄像。 9.談話:青春期除了生理上會發(fā)生變化,我們的心理也會發(fā)生變化。 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讀一讀。 11.提問:近來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心理變化? 12.小結:剛才我們一起說到的、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同學們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些事情。 三、討論如何對待青春期變化 1.談話: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青春期我們要注意些什幺?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教師對學生提到的問題進行小結,沒有提到的方面進行補充,并板書。(青春期注意點:加強營養(yǎng) 保證睡眠 注意衛(wèi)生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穿戴合適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緒) 四、總結延伸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提問:進入青春期后,我們就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覺得當孩子好,還是成人好?為什么? 3.談話:關于青春期,你還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識?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有關青春期的知識,順利度過這一時期,老師專門為大家制作了這樣一個網頁,(教師打開網頁),你們想上網瀏覽一下嗎? 4.學生上網瀏覽有關內容。 5.匯報:從網頁中,你又有什么收獲? 6.教師小結。 7.布置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出一張有關青春期知識的手抄報。 3、人生之旅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人的一生劃分為幾個時期進行探究,并且有依據地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2、能夠用不同的方法預測自己長大后的身高; 3、能夠探究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生活,寫出調查報告。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 2、知道怎樣劃分人的一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2、意識到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能夠用不同的方法預測自己長大后的身高; 2、 難點:能夠對人的一生劃分為幾個時期進行探究,并且有依據地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獅身人面像圖片;人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有提示語的記錄單。 學生準備:課前問一問自己爸爸媽媽的身高;收集嬰幼兒和老年人生活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 1.談話:老師先給大家講個神話故事,聽完后猜一猜,這種動物是什么。你們想聽嗎? 2.教師講解“斯芬克司之謎”的故事,同時出現獅身人面像圖片。 3.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 4.小結:對,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軟弱無助的孩子,他用兩手兩腳爬行;在生命的當午,他成為壯年,用兩只腳走路;到了老年,臨到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為第三只腳。 二、討論人的一生可以劃分成幾個時期 1.出示人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 2.談話:古希臘神話故事說的是,人的一生要經過幼年、成年、老年三個階段(板書: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還可以怎樣劃分人的一生?你能給你劃分的各個時期起個名稱嗎?(適時板書:人生之旅) 3.請把你的劃分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將人的一生劃分為( )個階段 分別為: 4.學生自己填寫記錄單。 (1)請你在小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據什么來劃分的,是怎樣來劃分的。 (2)與大家交流你是怎樣劃分的? (3)每一個同學匯報完,問其他同學:是否認可他的劃分依據、劃分階段? (4)看一看教材上愛因斯坦的照片,說說都是什么時期的。 三、預測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組照片,談話:這是一個人從小到大和父親的合影,有趣嗎?從他們兩人不同階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發(fā)現?他們的身高為什么越來越接近?長得為什么很像? 2.小結:從這一組照片中,我們發(fā)現這個小孩慢慢長大了,他們的身高從原來相差很多,到越來越想近了。 3.預測自己長大后的身高。 (1)提出問題:老師發(fā)現,我們班有的同學長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會越來越高無休止地長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學卻長得很慢,他們是不是就長不高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長大后身高多少? (2)學生自學書上幾種預測身高的方法。 (3)匯報書上介紹了哪些預測身高的方法?(根據學生的介紹,教師及時告訴學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樣查表,怎樣利用公式計算) (4)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可靠、準確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預測結果。 (6)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可靠、更準確? 4.小結:預測結果并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鍛煉和營養(yǎng)等。我們只有積極健康地生活,才能長得更好。 四、討論、交流 1.談話:我們都是從嬰兒到長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去收集資料和觀察了,你家里或鄰居家有嬰兒嗎?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他們的?還有老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見到有困難的老人應該怎么做?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4.思考:請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會怎樣生活? 五、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2.小結:在剛才的交流中,我們知道了嬰兒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顧的,你們愿意去關心、照顧他們嗎?課后請同學們去了解一下周圍哪些嬰兒和老人還需要別人的照顧,我們可以與其他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學雷鋒小組,去幫助他們,你們愿意去做這件有意義的事嗎? 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用做統計圖的方法統計全班同學的身高; 2、能夠根據統計圖對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作出解釋; 3、能夠對自己的生長發(fā)育做出評價。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2、知道自己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3、知道可以用做統計圖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狀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健康在人體生長發(fā)育中的重要作用; 2、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3、 重點:用做統計圖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狀況。 4、 難點:能夠對自己的生長發(fā)育做出評價。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各種影響健康生活的資料,統計好全班同學的身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研究數據,制作身高統計圖 (一)研究身高規(guī)律 1.出示教材第11頁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講述:上面這一張是一組12歲兒童的身高統計表,下面是根據這組數據所做的統計圖。 2.談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研究這些數據和相關的統計圖,看看大家有什么發(fā)現?把你的發(fā)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4.匯報:誰愿意把從這張統計圖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小結:是呀,在同一年齡組中,中等身高占多數,矮個和高個差不多一樣多,相對較少,分布在兩頭。 (二)制作班級身高統計圖表 1.提問:我們班同學的身高情況是怎樣的呢?你們想不想也來制作這樣一張統計圖? (1)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統計了我們班同學的身高情況,把統計表拿出來,誰來匯報一下統計結果? (2)學生匯報統計結果。 2.(教師出示一張空白統計圖)談話:下面就請大家菘吻巴臣頻慕峁?,灾q庹趴瞻淄臣仆忌戲直鷸譜魑頤前嗟哪?、女生纱X咄臣仆肌?lt;SPAN lang=EN-US> 3.學生制作統計圖,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級身高統計圖。 4.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張統計圖,看自己處于哪個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了解等級價表,進行自我評價 1.談話: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生長發(fā)育在班級中的狀況了,下面,我們再來根據書上為我們提供的身高等級評價表,來評價一下自己的生長發(fā)育。 2.教師指導學生看表。 3.學生活動: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級表中所處的位置,同時評價一下自己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4.學生匯報、評價自己的生長發(fā)育在班級中的狀況。 5.教師小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突出表現為生長幅度猛增,促進青春期發(fā)育和性發(fā)育年齡不斷提前。 三、討論、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1.談話:那么,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都應該怎樣做? 2.學生交流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4.思考: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還有哪些需要改變的生活方式? 5.小結:我們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著極大的作用。 四、應用拓展,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提問:你能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為自己制作一張健康作息表嗎? 3.布置作業(yè):課后繼續(xù)收集有關影響身體生長發(fā)育的其他資料,與同學交流。 六下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 1、 生物的遺傳現象 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 能仔細觀察并描述圖片中三個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點; 能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型特征進行比較,并作合理解釋; 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作出合理的推測; 會查閱和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如頭發(fā)、雙眼皮、膚色等; 知道動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遺傳的; 了解遺傳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什么是遺傳現象 難點: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作出合理的推測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位學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體課件,動植物圖片,查找有關遺傳的諺語 學生準備:帶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以前我們已經學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動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物的遺傳現象。(板書課題) 2、 我們先來看看書上P42,大家?guī)瓦@三位同學找找他們的父母是誰 3、 學生討論后回答 4、 為什么他們是他的父母呢?你從哪知道的?(讓學生找找這幾位父母與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學習新課 1、人類的遺傳現象 (1)剛才我們已經發(fā)現孩子和父母之間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科學上稱為“遺傳”。 (2)你有沒有被媽媽或者爸爸的同事說過很像你媽媽或者爸爸? (3)我這里在課前請幾位同學帶來了他們的全家福,我們就來找找他們的父母。 (4)不少同學也帶來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組間混合一下,看能不能為同學找到他的家人 2、動物間的遺傳現象 (1)觀察P43圖片,說說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組討論回答 3、植物間的遺傳現象 (1)觀察P44圖片,說說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組討論回答 4、總結 不僅人類每代間有遺傳現象,動植物也存在同樣的遺傳現象 你還知道哪些描述遺傳現象的諺語嗎? 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三、遺傳現象的推測 1、觀察圖片中每只小貓的顏色和花紋,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2、小組討論后匯報 三、拓展作業(yè) (1) 今天我們觀察到的遺傳現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遺傳外,還有哪些可以被遺傳?回家問問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氣、習慣等方面也會遺傳嗎? 板書設計 生物的遺傳現象 膚色、眼睛、臉形、 遺傳:親代與子代之間或多或少的 花紋、手指形狀 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2、 生物的變異現象 教學目標 5、探究過程和方法: 能仔細觀察并描述圖片中動植物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 能對動植物的身體特征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并做出解釋; 會查閱和收集有關生物的變異資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變異有兩種: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感受生物變異的神奇和美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什么是變異現象 難點:了解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張有關玉米、康乃馨和金魚的圖片作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有關變異的諺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如果說克隆技術體現了生物的遺傳現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樣呢? 2、 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說說差別。 3、 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遺傳現象,那這些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研究生物的變異現象。 四、學習新課 1、了解同學間的差異 (1)子代與父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變異”。 (2)比較P45頁一張全家福的子代與父代之間的不同。 6、班級差異大調查 (1)選定幾個特征作為調查項目,例如“有無耳垂”、“單雙眼皮”、“舌頭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翹”等。 (2)由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解釋清楚每個標準的定義。 (3)我們調查出來的這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果有些差異是因為環(huán)境的改變而產生的,那這種差異就會遺傳下去。 7、動植物間的變異現象 (1)觀察P46圖片,說說你的想法,為什么會這樣? (2)小組討論回答 8、總結 你還知道哪些描述變異現象的諺語嗎? 例如:“一豬生九仔,連母是個樣”等 五、變異現象的拓展 1、出示三葉草的圖片,說一說“幸運的四葉草”傳說 有條件可以到校園中找找“幸運的四葉草” 2、了解變異的兩種形式 我調查一下,有沒有同學的父母都是帶近視眼鏡的? 近視這個現象是變異嗎? 3、你來設計一種有關四葉草的紀念品 板書設計 生物的變異現象 變異:親子代與父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變異。 特征1 人數 特征2 人數 1 有耳垂 無耳垂 2 直 發(fā) 卷 發(fā) 3 單眼皮 雙眼皮 4 舌頭能卷 舌頭不能卷 5 大拇指能彎曲 大拇指不能彎曲 6 3.尋找遺傳和變異的秘密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會查閱和收集有關遺傳和變異的圖片和資料,并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 ●能引用資料編制科學小報。 知識與技能 ●知道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善了人類生活并促進了生產;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農作物也是變異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提供自己獲得的資料,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快樂;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知道科學家為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不懈的探索。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探索過程 2、 難點: 采用人工進行變異的好與壞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材料,孟德爾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學生準備小報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后代長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探索遺傳和變異的秘密吧!(板書課題) 二、了解孟德爾的故事 1.你知道現在遺傳學之父是誰嗎? 2.學生講故事。 3.你聽了孟德爾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試著對實驗結果作出你的解釋 4.學生小組交流后再全班討論。 5.但是后來的研究者又發(fā)現,用孟德爾的研究理論不能解釋另一些現象,究竟是什么現象呢?請一個同學繼續(xù)講故事。 6.你對這個現象有什么解釋? 7.教師小結:孟德爾的研究理論只解釋了生物間的遺傳現象,并沒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會產生變異的現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們國家有一位水稻專家,他解決了世界農業(yè)科研難題,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 2.誰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請同學給大家說說。 3.袁隆平在他的實驗中求的是遺傳還是變異?為什么說他解決了世界農業(yè)科研的難題? 4.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者閱讀教材49頁的資料——這些食物跟我們平時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學生回答 6.這些都是經過改良的品種,你還了解哪些農作物的新品種? 四、小課堂大辯論 1.講解要求:本次的辯論會辯題是食用人工變異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觀點是合理,反方觀點是不合理。辯論雙方各3人,準備時間是5分鐘,觀點陳述為1分鐘,自由辯論時間是10分鐘,最后陳述時間為1分鐘。下面所有的學生都是評委,要投票選出獲勝方。有理不在聲高,要以理服人。 2.分組辯論賽 3.總結:這次的小課堂大辯論的獲勝方是*方。在現實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五、編輯有關遺傳與變異的小報 1、要求:小組為單位,分工合理,時間為一星期,在全班評出最優(yōu)秀獎給予表揚。并且利用墻報進行展示。 板書設計: 3.尋找遺傳和變異的秘密 現代遺傳學之父 孟德爾 本次辯論題: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變異的食物是否合理 六下第三單元《進化》 1、消失了的恐龍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 對有關恐龍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到人應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 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課件,有關恐龍種類、生活方式及絕滅原因的圖文資料。 學生準備:紙板、石膏粉、布條、水粉顏料、鐵絲、報紙、膠紙帶等制作恐龍模型的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研究與恐龍有關的問題。 充分放手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討論,確定下幾個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后,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研究,最后寫出一份研究報告,然后在班級內交流。 二、搞一個恐龍博覽會。 每個小組可根據愛好選擇其中的活動,做一兩件作品。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恐龍頭骨復印件、恐龍爪子的制作過程圖。課堂教學時間不夠,鼓勵學生課后完成。 三、了解其他已滅絕或瀕危的動物,并調查它們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 要求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源,調查相關資料,讓他們有一次心靈上的震撼。 四、討論:恐龍等物種的滅絕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制約作用,使他們感悟到,如果人類再無視自然規(guī)律,肆意破壞自然環(huán)境,那么,人類也終將退出生命的舞臺。 關于絕滅生物墓地,也要求學生查閱資料進行了解,教師作必要的介紹。請學生談談:面對著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恐龍世界】 距今2億多年到7 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是個“爬行動物的時代”,它們形態(tài)多樣,各成系統,霸占一方。 向海洋發(fā)展的魚龍和蛇頸龍,成了海洋中顯赫一時的大動物。巍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學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區(qū)發(fā)現的魚龍化石,體長10米以上,遠遠超過世界上已發(fā)現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魚龍。這證明了,在2億年前,那里曾經是一片汪洋,是魚龍騰飛跳躍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魚龍相匹敵的是蛇頸龍,它曾盛極一時,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身體較扁平,以減少水的阻力;頭頸伸長,使運動更加靈活;嘴里長著尖銳的牙齒,能咬住滑膩的魚兒;四肢變成了鰭腳,便于劃水游泳。整個模樣仿佛是一條長蛇和一只烏龜的結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發(fā)展的飛龍、翼龍,成了當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飛龍兩翼展開時長6米多,尖長的頭顱,長著尖利的牙齒,后面拖著一條長尾巴,尖端還有一個“舵”膜,用來平衡身體。翼龍已經逐漸進化了,頭骨變輕,牙齒和尾巴已經退化或消失了,大腦半球中的視覺、平衡覺和肌肉等協調作用都已加強,飛行能力也增強了。翼龍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飛的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北美洲的翼龍,雙翼展開寬11米以上。 向陸地發(fā)展的恐龍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陸地的統治者。根據恐龍的食性可分為兩大類,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龍和動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龍,喜歡在沼澤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體過大過重,行動不靈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來支持著。 生活在1.4萬年前的合川馬門溪龍,身高3.5米,長22米,重約30~40噸。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類等植物為食,在產蛋時才到泥沙較硬的水邊去。 祿豐龍,身長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龍,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這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 劍龍的背上長著刀山似的骨板,甲龍裝備堅硬的甲板,角龍的頭部長著犀牛般的尖角……這些顯然是它們防御敵害的武器。 最兇殘的霸王龍長17米,站立起來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長著匕首般的牙齒。它專門捕食那些吃嫩枝綠葉的恐龍。 最大的恐龍要算“梁龍”了。梁龍的腦袋很小,脖頸和尾巴很長。20世紀初,在美國猶他州發(fā)現了3條恐龍遺骸,后來利用這些遺骸復原了一條梁龍的骨架,陳列在匹茲堡的自然博物館里。它全身長26.6米,頸長6.7米,尾長15.3米,身長4.55米,重約10.5噸。 最重的恐龍要算腕龍了。1909年,在坦桑尼亞坦噶尼喀發(fā)現了一具腕龍的完整骨骼,現在陳列在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里。它身體總長22.5米,身高6.4米,估計重78噸。在這以后,又發(fā)現了一些腕龍的骨骼,估計這些腕龍在活著的時候,身長可超過27米,體重達100噸。 2、化石告訴我們什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提出有關進化的問題,并設法找到答案。 運用多種方法查閱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關資料。 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探究化石的成因。 通過觀察、比較,研究恐龍頭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訴我們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科學知識 知道生物是不斷進化著的。 了解進化的歷程、規(guī)律和趨勢。 認識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知道化石的成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與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教學重難點 本課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化石的成因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化石實物或模型、課件、石膏粉、肥皂水。 學生準備:毛筆、牛奶盒或飲料瓶、貝殼(或植物、魚骨、硬幣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化石。除了教材提供的圖片,教9幣最好能為學生提供化石的實物、模型,或補充更多的化石圖片。在觀察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說說它們分別是遠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遺體、遺物還是遺跡?以使學生對化石的種類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在四年級時,學生們已學過煤的成因,因此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并非難點。教師應先請學生談談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再利用課件補充糾正。在這一部分,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化石會保存在哪種地層中——是巖漿巖、沉積巖還是變質巖? 三、拓展活動: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級上學期,學生已做過石膏模型,因此這個活動的難度不大,耗時也不會太多,教師應盡量給學生這個動手的機會。 教材中介紹的是制作恐龍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 a)做模具。先揉出一長截橡皮泥,使它成為大約l厘米厚的扁平狀的表面光滑的狀態(tài)。將恐龍骨骼復印圖蓋在橡皮泥上,用針扎點描出恐龍骨骼的輪廓,然后揭開復印紙,用鉛筆等工具細致刻畫恐龍骨骼的細部。最后用紙板圍出5厘米深的長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脫模)。 b)注模。澆入調好的石膏液體,大約1~2厘米。 c)脫模。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龍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 四、探究化石的作用?!@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活動??茖W家會怎樣研究化石,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觀察、討論時間。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龍頭骨化石,教師還應適當補充一些化石資料讓學生試作分析。 五、認識活化石。課前應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為什么這些生物被稱為“活化石”?它們最早出現在什么時代?你還認識哪些活化石?上課時由學生進行匯報,教師進行必要的補充 以上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化石告訴了我們什么?——要使學生知道:化石是生物進化的證據,是我們研究遠古生物的重要線索 資料: 【化石分類】根據化石的成因,古生物學家把它們劃分成以下幾類: 1.實體化石 人們曾經在西伯利亞第四紀的冰凍土層中發(fā)現了巨大的猛瑪象,這些龐然大物不僅保存了完整的骨骼,連粗厚的皮膚、長長的體毛,甚至胃內的食物都保存了下來?,F代科學認為,巨厚的凍土地帶可以使動物的遺傳基因不受到任何破壞,甚至有可能通過克隆的方法賦予這種動物第二次生命。后來,科學家們又在波蘭發(fā)現過完整的披毛犀,所有這些實體得到保存的化石都是實體化石,實體化石通常保存了動物、植物遺體的全部或絕大部分(特別是堅硬的骨骼部分),既有研究價值,又有觀賞價值,是一種很珍貴的化石。 2.鑄?;? 動植物遺體在保存為化石的過程中,通過擠壓作用在地層的巖石表面留下的印模、鑄型等稱做鑄?;?,這種化石能清晰地顯示生物硬體表面的精細結構,可以劃分出若干類型,其中印痕化石最常見。 3.遺跡化石顧名思義,遺跡化石主要是動物在生命活動中遺留下來的痕跡或遺物,前者如爬跡、足跡等,后者如糞便、蛋等,恐龍足跡和恐龍蛋就是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的著名遺跡化石。遺跡化石是研究動物生活習性及生命活動的重要證據。 3、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運用想像對未來人類的演化趨勢做出合理的預測。 科學知識 知道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十分奇妙的。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難點是知道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紅、黃、綠、黑四色豆子各20顆,相關課件。 學生準備:查閱關于人類進化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做撿豆子的實驗。 為讓適者生存的主題更鮮明,教師可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草地上有很多豆子,假如我們都是吃豆子的鳥,現在去草地上找食吧!”——可以事先不要告訴學生豆子的種類和數量,待統計結束后再告訴他們各色的豆子都是20粒。如果班級人數較多,可將各色豆子增加相同的數量。這個活動很簡單,建議連統計在內用10分鐘做完,然后將主要時間用于相關討論。 可替代的實驗有:在草地或塑料草皮上插數量相等的各色牙簽,讓學生扮演“吃牙簽的鳥”;在樹干上貼好數量相等的用褐、白、紅、綠、黑等顏色紙剪成的昆蟲,讓學生當啄木鳥吃蟲。如果是用豆子做實驗,活動結束后提醒學生要把豆子都撿回來,不要浪費糧食。 二、討論:長頸鹿的脖子為什么這么長? 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教師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觀點,學生中一定會有人認為,長頸鹿為了吃到樹梢的樹葉,一代代演化,長出了長脖子。也許有的同學會根據前一單元學到的遺傳與變異的知識,推測是由于遺傳優(yōu)勢,使長脖子的長頸鹿有了更多的生存與繁衍機會,從而使這一優(yōu)勢逐漸強化,使后代的脖子越來越長。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辯論,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因為在19世紀初,科學家們也曾爭論不休。這樣為學習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做好鋪墊。 補充例子:達爾文在馬德拉群島科格倫海島上發(fā)現,550多種昆蟲中有200種無翅或翅不發(fā)達(包括蝴蝶類、蚊類、蠅類等23個屬)。經過研究,他得出結論,這種奇異的現象的形成是昆蟲在與強大的海風進行生存斗爭中,海風對它們進行選擇與淘汰的結果。教師演示實驗:用兩塊同樣大小、同樣重量的軟木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蝴蝶模型,用扇子扇一扇,看哪只“蝴蝶”容易被風吹走。 三、揭示自然選擇規(guī)律 四、人類的進化歷程,建議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上課時匯報交流,教師利用課件補充介紹。 五、人類的未來演化趨向,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像,還讓學生盡量細致地把自己設想的人類未來的形象畫出來。學生在匯報交流時,教師要提醒他們說明這樣設想的理由。 六下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討論生物和環(huán)境的關系。 l 能夠觀察、記錄身邊的生物、討論其與生存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l 能夠例舉事例解釋生物間的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物對環(huán)境的依賴關系。 l 知道生物棲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敵對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間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生物對環(huán)境的依賴關系,揭示環(huán)境對于生物的意義,難點是要突出同一環(huán)境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教學準備 有關生物生存之間有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圖片與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地球圖片,講解地球是每一種生物的家園,但每一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范圍,它們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周圍環(huán)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頁的圖片,認識圖上的動物。 (2)提問:它們應該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 (3)學生看圖辨析。 (4)提問:為什么企鵝要生活在南極?南極除了企鵝還有沒有別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會有獅子嗎?為什么? (5)討論:其它幾種環(huán)境里分別只生活這一種動物嗎?還應該有哪些生物?通過這幾幅圖,你發(fā)現生物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2.觀察周圍環(huán)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張包含豐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風光圖片或錄像。 (2)提問:圖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師生交流。 (4)在圖片上有兩種顏色筆分別寫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稱。 (5)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長期生存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這些自然環(huán)境為生活在這兒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 (6)講解:像這樣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huán)境里,是因為這個環(huán)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7)講述:一棵樹也可以成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下面讓我們一起考察一下校園中的一棵樹是哪些生物的棲息地。 (8)看書27頁學習觀察方法(提示學生要愛護樹木,就搖一搖夠的著的樹枝,觀察結束,將搖下的生物放回樹上)。 (9)教師選擇觀察的樹木,學生分組外出調查,記錄。 (10)匯報調查結果,師生交流。 (11)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棵樹上?這棵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導學生了解同一棲息地中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1)提問:在同一個棲息地,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樣共同生活呢?它們之間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2)看28頁圖片,或提供有關生物間合作關系的錄像。 (3)提問:圖上是什么動物?它生活在哪里?與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討論:這些動物能離開與它們一起生活著的其它生物嗎?為什么?你能舉例說說圖上的這些生物它們之間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談話:向自然界中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覺得它們的關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嗎? (7)談話: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這樣合作的伙伴關系嗎?你知道還可能有什么樣的關系? (8)出示生物之間敵對關系的圖片或錄像。 (9)提問:它們之間為什么成為了敵對關系?是什么原因? (10)討論:既然自然界中有這么多兇猛的動物,它們是些弱小動物的敵人,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消滅這些猛獸,而保護那些弱者?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樹上非洲大草原的圖:圖上有哪些生物?它們之間的生存是哪種關系?僅僅是一對一的敵對關系嗎? 2.請學生把圖上有敵對關系的動物列舉出來。 3.師生交流結果。 四、布置作業(yè)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棲息地 生存、生長、繁殖等條件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合查閱資料,例舉同類生物在形態(tài)方面適應環(huán)境的具體事例。 l 能設計實驗驗證對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釋。 l 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知識與技能: l 認識動植物的生存本領是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密切聯系的。 l 認識并描述動植物在外形、習性等方面是如何適應生長環(huán)境的。 l 知道環(huán)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 l 知道不同動植物對環(huán)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的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l 體會到生存環(huán)境的豐富多彩和動植物生存本領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關于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內容,愛提出與此相關聯的問題。 l 重視證據。 l 意識到要愛護生命,要為生物的生存創(chuàng)設合適的生存環(huán)境。 教學重難點 本課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環(huán)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 方面的影響和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 教學準備: 紙巾、蠟紙、保鮮膜、彩色透明紙、水彩筆、魚的圖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大自然的各個角落里生存著不同的生物,生物為了在各自的家園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領呢?(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植物和動物在形態(tài)上和生活習性上對環(huán)境的適應。 1.認識沙漠環(huán)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講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個條件很惡劣的環(huán)境,那里的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嗎?最常見的動植物是什么? (3)談話: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約有xx種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觀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它為什么能適應沙漠這種環(huán)境? (5)怎么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 (6)看書上得30頁實驗:這是用了一種什么實驗方法?實驗中要注意什么?比較的是什么條件? (7)學生分組實驗。 (8)讓學生預測實驗結果,能證明什么問題? (9)小結仙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煙臺的海 2019 2020 年蘇教版 六年級 下冊 煙臺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555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