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講1稿ppt課件
《惡性黑色素瘤講1稿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惡性黑色素瘤講1稿ppt課件(6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惡性黑色素瘤 1 目錄 一 概述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三 臨床表現(xiàn)以及預后四 病理五 分期六 治療流程及原則七 治療 2 一 概述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細胞惡變形成的 多由痣或色素斑發(fā)展而來 90 發(fā)生于皮膚 最常見于背部 胸腹部和腿部 足底 指趾 甲下 頭皮等部位也不少見 少數(shù)發(fā)生于外陰 消化道和眼內 預后差 死亡率高 早期惡性黑色素瘤經外科擴大切除術后95 100 可治愈 3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是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高 僅次于肺癌 占第二位白種人發(fā)病率高于其他膚色人種 美國男性第五位 占所有惡性腫瘤的5 女性第六位 占所有腫瘤的4 每年年發(fā)病率增長7 1 75in2000 1 1500in1935 澳大利亞昆士蘭和美國的南亞利桑那州為MM的高發(fā)地區(qū) 發(fā)病率分別為40 10萬 30 10萬 亞洲 我國 發(fā)病率低 男性比例占1 7 女性1 3 但是增長迅猛 占皮膚癌的5 發(fā)病率 但是占75 死亡率 4 5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來自中國腫瘤防治辦公室的數(shù)據(jù)顯示 2007年國內黑色素瘤總發(fā)病率為0 47 10萬 死亡率為0 26 10萬 其中 城市人口發(fā)病率高于農村人口 按年齡分段可見 20歲至85歲以下的患者 其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基本呈上升趨勢 男性 0 04 10萬 4 13 10萬 女性 0 04 10萬 2 88 10萬 中位發(fā)病年齡51歲 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3 6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一 紫外線照射黑色素瘤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紫外線照射 紫外線中的UVA和UVB兩個波段均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誘導黑色素瘤的發(fā)生 但具體的機制并不明確 人工紫外線照射室內UV照射在發(fā)達國家越來越流行 尤其是在北歐和美國 30歲以前接受室內照射的人群發(fā)生黑色素瘤的風險比未接受室內照射的人群高出75 7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日光照射ElwoodJM等針對皮膚黑色素瘤危險因素的相關文獻進行總結 發(fā)現(xiàn)間歇性日光照射和曬傷史與黑色素瘤的發(fā)病呈正相關 OR 1 71 而高度持續(xù)性日光照射與黑色素瘤發(fā)病呈負相關 OR 0 86 提示急性日光照射所致皮膚曬傷對于黑色素瘤發(fā)病的作用比慢性累積性日光照射更為重要 多項報道指出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接受慢性累積性日光照射對于黑色素瘤發(fā)病的影響較成人為重 8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二 表觀因素Meta分析結果顯示 淺膚色的人 尤其是那些具有紅色或金黃色等淺色頭發(fā) 藍色或綠色等淺色眼睛 以及經常容易曬傷的人 具有多發(fā)黑素細胞痣的人 具有黑素細胞發(fā)育異常痣和不典型痣綜合征的人 有家庭成員患過黑色素瘤的人都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9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三 家族遺傳性黑色素瘤大約有10 的黑色素瘤患者有家族性黑色素瘤病史 一級親屬患有黑色素瘤者 其本人的黑色素瘤發(fā)病率較常人高出1倍 這種黑色素瘤發(fā)病風險的增高可能與家族親屬間具有相同的淺膚色 日照習慣等有關 但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遺傳性的基因改變 CDKN2A和CDK4基因是目前已經明確的兩個黑色素瘤易感基因 其突變可能導致黑色素瘤發(fā)病風險的增加 10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四 其它因素年齡和性別在歐美人群中 男性和女性的發(fā)病率在中年左右?guī)缀醭势叫猩呲厔?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 男女性發(fā)病率的差異逐漸增大 到老年時 男性的發(fā)病率已經顯著高于女性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尚不明確 可能也與紫外線暴露有關 但在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國家 這種差異似乎并不明顯 社會經濟狀態(tài)那些具有更高社會經濟地位如職業(yè) 受教育程度 收入以及居住環(huán)境等背景更好的人 其黑色素瘤發(fā)病率往往更高 但是在發(fā)達國家這種差異似乎更小 11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分子流行病學與白種人不同的是 黃色和黑色人種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發(fā)病灶多位于足跟 掌趾 甲下等極少暴露于紫外線照射的地方 這也提示后者的黑色素瘤發(fā)病可能與紫外線照射的關系不大 基因突變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12 二 流行病學與病因學 目前發(fā)現(xiàn)可能在黑色素瘤中起作用的一個特定的基因改變是BRAF基因的突變 1 V600E位點的突變在黑色素瘤BRAF基因突變中所占的比例大于90 2 BRAF基因大多突變是體細胞的突變 推測是因為環(huán)境因素誘發(fā)導致的 3 在非慢性陽光損傷型 non CSD 皮膚黑色素瘤中常見BRAF基因突變 大約70 而在慢性陽光損傷 Chronicsun induceddamage CSD 型皮膚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突變頻率較低 僅約15 其它的基因突變包括NRAS c KIT AKT及最近的GANQ等都已經在黑色素瘤患者體內發(fā)現(xiàn) 13 三 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 皮膚MM的臨床表現(xiàn)早期臨床表現(xiàn)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 隆起 破潰不愈 邊緣不整或有切跡 鋸齒 顏色改變 局部形成水泡 瘙癢 刺痛等 進而可出現(xiàn)衛(wèi)星灶 局部淋巴結腫大 移行轉移 原發(fā)病灶與區(qū)域引流淋巴結之間的皮下結節(jié) 通過淋巴管轉移 遠處轉移 常見于遠處皮膚淋巴結 肺 腦 肝 骨等部位 僅發(fā)生肺轉移的預后好于其它遠處轉移 14 ABCDofMelanoma AsymmetryBorderirregularityColorvariegationDiameter 6mm 15 16 三 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 惡性黑色素瘤的預后與性別 年齡 部位 腫瘤厚度 淋巴結轉移個數(shù)及LDH等相關 女性預后好于男性 四肢最好 軀干其次 頭頸部預后最差 分期越早預后越好 LDH越高預后越差 淋巴結有1個轉移的5年生存率為75 有3個轉移的為15 浸潤深度90 浸潤深度 4 5mm的10年生存率為30 17 四 病理類型 淺表擴散型 預后相對較好 約占70 好發(fā)于背部和女性的下肢 通常由痣或皮膚的色素斑發(fā)展而來 結節(jié)型 是侵襲性最強的一型黑色素瘤 常位于接受間歇性日光照射的部位 約占15 惡性雀斑樣 約占10 通常發(fā)生于中老年人 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 預后相對較好 肢端雀斑樣黑色素瘤 位于手掌 足底或甲下這些無毛發(fā)被覆部位的皮膚黑色素瘤 常發(fā)現(xiàn)較晚 是有色人種最常見的黑色素瘤類型 在白種人中約占5 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多見 亞洲人高達58 黑色人種占60 70 18 Clinicaltypes MM 淺表擴散型 惡性雀斑樣 肢端雀斑樣黑色素瘤 結節(jié)型 19 少見類型有上皮樣 促纖維增生性 惡性無色素痣 氣球樣細胞 梭形細胞和巨大色素痣惡性黑色素瘤等 臨床變異型 無色素性黑色素瘤粘膜黑色素瘤甲下黑色素瘤潰瘍形成疣狀表型白種人中淺表擴散型最多見 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以肢端雀斑樣黑色素瘤多見 20 病理報告模式 病理報告一定要包括以下信息 亞型 浸潤深度 最大厚度 潰瘍情況 部位 有無脈管侵犯 分化程度 有無淋巴細胞浸潤免疫組化結果 21 四 臨床病理分期 一 TNM分期 AJCC 第七版 T 原發(fā)腫瘤pTX原發(fā)灶無法評價pT0無腫瘤證據(jù)pTis原位癌pT1厚度 1 0mm伴或不伴潰瘍pT1a厚度 1 0mm 級 不伴潰瘍pT1b厚度 1 0mm 或 級 伴潰瘍pT2厚度1 01 2 0mm伴或不伴潰瘍pT2a1 01 2 0mm不伴潰瘍pT2b1 01 2 0mm伴潰瘍pT3厚度2 01 4 0mm伴或不伴潰瘍pT3a2 01 4 0mm不伴潰瘍pT3b2 01 4 0mm伴潰瘍pT4厚度 4 0mm伴或不伴潰瘍pT4a 4 0mm不伴潰瘍pT4b 4 0mm伴潰瘍 22 病理分期 N 區(qū)域淋巴結 Nx區(qū)域淋巴結無法評價N0無淋巴結轉移N11個淋巴結轉移N1a隱性轉移 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轉移 N1b顯性轉移 影像學或臨床可明確判斷的轉移 N22 3個淋巴結轉移或淋巴引流區(qū)內轉移 移行轉移 但無淋巴結轉移N2a隱性轉移 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轉移 N2b顯性轉移 影像學或臨床可明確判斷的轉移 N2c衛(wèi)星灶或移行轉移但無淋巴結轉移N3 4個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或區(qū)域淋巴結簇樣轉移 或移行轉移合并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或衛(wèi)星灶合并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23 病理分期 M 遠處轉移 Mx遠處轉移無法評價M0無遠處轉移M1遠處轉移M1a皮膚 皮下組織 或遠處淋巴結轉移M1b肺轉移M1c其它內臟轉移或任何伴LDH升高的遠處轉移 24 三 病理分期 A期T1aN0M0 B期T1bN0M0T2aN0M0 A期T2bN0M0T3aN0M0 B期T3bN0M0T4aN0M0 C期T4bN0M0 A期T1 4aN1aM0T1 4aN2aM0 B期T1 4bN1aM0T1 4bN2aM0T1 4aN1bM0T1 4aN2bM0T1 4a bN2cM0 C期T1 4bN1bM0T1 4bN2bM0任何TN3M0 期任何T任何NM1 25 26 27 五 治療流程和原則 一 明確診斷及分期 完整切除病灶 不恰當?shù)奶幚碛锌赡苷T導黑色素瘤的迅速生長 如刀割 繩勒 鹽腌 激光和冷凍等處理 28 二 前哨淋巴結活檢 SLNB NCCN指南建議I期和II期患者可考慮行SLNB 敏感性80 特異性99 29 MSLT 1994 2003年 歷時10年 歐美和澳大利亞多中心共入組1347例患者 可評價1327例 所有患者原發(fā)病灶厚度均在1 2 3 5mm之間 原發(fā)灶切除后分成兩組 一組行SLNB 如果活檢陽性行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一組觀察 Endpoint DFS和OS 結果 SLNB安全 并未增加相關死亡率 與觀察組相比 5年DFS明顯延長 78 vs73 P 0 009 但5年OS無差別 SLNB陽性組的死亡率明顯高于陰性組 26 2 vs9 7 P 0 001 SLNB陽性中立即行淋巴結清掃的5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延時清掃者 72 vs52 P 0 001 30 三 原發(fā)腫瘤的擴大切除術 根據(jù)病理報告中腫瘤的最大厚度決定擴大切除范圍 病灶最大厚度 1 0mm時 切緣1cm 厚度在1 01 2mm時 切緣應當為2cm 厚度在 2mm時 切緣應大于2cm 當厚度 4mm時 許多學者認為切緣應至少3cm 但就這一點尚未達成共識 31 Principlesofsurgicalmarginsforwideexcisionofprimarymelanoma 32 四 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SLNB或淺表淋巴結B超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應行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腋窩淋巴結清掃數(shù)不少于15個 頸部淋巴結清掃數(shù)不少于15個 腹股溝淋巴結清掃數(shù)應該不少于10個 如腹股溝區(qū)轉移性淋巴結 3個 應選擇性行髂骨和閉孔肌淋巴結清掃 如果盆腔CT提示或Cloquet淋巴結陽性也應行髂骨和閉孔肌淋巴結清掃 33 DECOG臨床研究 2015ASCO黑色素瘤 皮膚瘤口頭報告專場上 圖賓根大學的皮膚科教授ClausGarbe帶來了一項有望改變黑色素瘤臨床實踐的研究DECOG 該研究發(fā)現(xiàn)廣泛淋巴結手術對于某些黑色素瘤患者可能不是必要的這項隨機研究發(fā)現(xiàn) 陽性淋巴結活檢 在淋巴結中發(fā)現(xiàn)黑色素瘤 后手術切除黑色素瘤周圍的淋巴結不會改善生存 這項研究可能會改變臨床實踐 終結長期以來關于這種被稱為完全淋巴結清掃 CLND 作用的爭議 34 DECOG臨床研究 既往活檢發(fā)現(xiàn)前哨淋巴結內有腫瘤的患者被認為是黑色素瘤復發(fā)及轉移的高?;颊?在世界范圍內 都建議這類患者行CLND 完全淋巴結清掃 DECOG臨床研究 手術切除原發(fā)腫瘤后 483例III期淋巴結活檢陽性的黑色素瘤患者被隨機分配到觀察組和CLND組 密切監(jiān)測觀察組患者的疾病復發(fā)跡象 對他們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淋巴結超聲檢查 每六個月行CT MRI或PET掃描 CLND組患者在CLND之后按照上述同樣的時間點進行檢查 35 DECOG臨床研究 患者中位隨訪時間35個月 在觀察組 14 6 的患者發(fā)生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在原發(fā)腫瘤附近 CLND組為8 3 但是 兩組間的三年 五年無復發(fā)生存 無遠處轉移生存 和黑色素瘤特異性生存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MSLT II是另一個正在進行的 更大型的CLND隨機試驗 該試驗用來檢測更小 5 的生存差異 然而 MSLT II的最終結果到2022年才能揭曉 36 六 治療 一 手術 二 術后輔助 三 放療 四 化療 五 靶向藥物治療 37 一 手術治療 最重要的治療手段 適用于所有能夠切除干凈的患者 期和 期應根據(jù)病理報告中腫瘤的最大厚度決定擴大切除范圍 如曾行腫瘤活檢術或邊緣切除術者應行擴大切除術 并考慮前哨淋巴結活檢 特殊部位的黑色素瘤 如顏面部 足跟 足趾等特殊部位 應在按要求擴大切除腫瘤的前提下 再考慮美容及功能的需求 在擴大切除充分的前提下 手術時應盡量避免植皮 38 一 手術治療 III期 原發(fā)病灶擴大切除同時行區(qū)域淋巴結清掃術 期中的移行轉移患者表現(xiàn)為一側肢體原發(fā)灶和區(qū)域淋巴結之間的皮膚 皮下和軟組織內的腫瘤多發(fā)廣泛轉移 手術難以切除干凈 推薦采用肢體隔離熱灌注化療 ILP 或者肢體隔離熱輸注化療 ILI 39 一 手術治療 IV期 對原發(fā)灶及轉移灶進行完全手術切除可改善生存 SWOG9430試驗26研究了18個中心77例 期患者病灶完全切除后的中位生存達21個月 5年存活率達15 而全身治療的平均生存僅6 8月 5年生存率小于5 40 一 手術治療 對原發(fā)灶及轉移灶進行完全手術切除可改善生存 2008年ASCO報道了手術治療黑色素瘤肝轉移患者的預后報告 回顧性分析從1991年至今的900例肝轉移的患者 共54例接受了手術 結果 與未手術組相比 中位OS分別為29m 7m 5年OS率分別為33 5 41 一 手術治療有可能手術獲益的 期患者的特征 Duke大學 945例M1b期患者手術與否的生存期 結果發(fā)現(xiàn)手術組的中位生存明顯長于非手術組 20月vs7 2月 獲益人群轉移病灶能完整切除的 轉移前DFS時間較長 36m 轉移灶 2個 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生存期更長 42 一 手術治療根據(jù)分期決定下一步治療 輔助治療還是全身治療 如果手術能達到無瘤狀態(tài)的 包括IV期患者 應行手術清除所有病灶 然后根據(jù)術后患者的危險度決定輔助治療 2 如果手術不能達到無瘤狀態(tài) 則不宜行手術 而應行全身治療 43 二 輔助治療 1 IA期的患者為低?;颊?手術治療95 100 可治愈 無需術后輔助治療 主要以病因預防為主 2 IB IIA期建議入組臨床試驗或觀察 3 IIB III期的患者為中 高?;颊?25 左右的患者存在復發(fā) 死亡的風險 推薦做輔助治療輔助治療 高劑量干擾素 IFNa 2b 2015ASCOII期臨床研究結果 我國 針對存在BRAF及NRAS突變的黑色素瘤高?;颊咝g后大劑量干擾素輔助治療 研究表現(xiàn) 與觀察組相比 BRAF突變的高?;颊?亦可從大劑量干擾素輔助治療中獲益 PFS 但NRAS突變患者則無法得到同樣獲益 44 HDI的用法 目前推薦中高?;颊咝g后至少采用一個月的大劑量的a 2b干擾素治療 其劑量應達到1500萬U m2 日 副作用基本可控制 中國患者使用大劑量a 2b干擾素推薦 采用300萬U 600萬U 900萬U劑量爬坡 常規(guī)每日劑量1800萬 2200萬U 每周5天 共4周 之后改為900萬U 3次 周 共11個月 耐受良好 一周以內白細胞下降多見 但停藥后恢復快 血小板降低少見 45 三 放療 MM對放療不敏感 姑息治療手段 骨 腦轉移 淋巴結清掃后殘留或復發(fā)和頭頸部MM患者 特別是鼻咽MM患者 全腦放療效果不佳 劑量通常為30GY 10f 2w 中位生存期僅為3 6 4 8個月立體定向放療 X刀 或 刀治療局控率較好 可延長患者生存期 46 四 全身治療 晚期黑色素瘤預后差 總體中位生存為7 5月 2年生存率15 5年生存率約5 M1a患者中位生存為15個月 M1b為8個月 肝 腦轉移為4個月 骨轉移為6個月 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 一般以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為原則 47 1 化療 惡性黑色素瘤敏感的化療藥物達卡巴嗪 DTIC 替莫咗胺 TMZ 鉑類 長春花堿 紫杉醇 PTX 福莫司汀等 DTIC TMZRR10 20 PFS6 8月 其他單藥RR8 10 替莫唑胺和福莫斯汀 能透過血腦屏障 對腦轉移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在歐洲和北美很多國家推薦用于MM的一線治療 48 1 化療 DTIC DDP替莫唑胺 順鉑PC PTX175mg m2 CBPAUC7 5 每3周重復結果 疾病控制率67 PR20 SD47 但G3 4血液學毒性高達64 日前PC方案 或聯(lián)合順鉑 已被NCCN作為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療選擇之一 49 2 生物化療 TMZ聯(lián)合IFN與TMZ單藥比較的多中心隨機對照III期研究 共入組271例晚期MM聯(lián)合組 TMZ200mg m2 dd1 5Q28d IFN 5Mu m2d1 3 5Qw 單藥組 TMZ200mg m2 dd1 5Q28d 結果 聯(lián)合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單藥組 24 1 vs13 4 P 0 036 中位生存無差別 9 7vs8 4m P 0 05 50 51 3 免疫治療 IFN 不被推薦作為 期黑色素瘤的單藥治療 主要依據(jù)的是一些較早的臨床試驗 相比較近年的研究 其評價方法及結果確認都缺乏嚴謹性 有關IFN 聯(lián)合單藥或多藥化療藥物的早期研究表明其優(yōu)于IFN 單藥治療 但其后的隨機試驗卻并未能發(fā)現(xiàn)這種優(yōu)勢 因此 除了可能將其應用于含IL 2的生物化療 IFN 通常不被推薦作為進展期黑色素瘤的單藥或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 黑色素瘤治療最有價值的含IFN 的聯(lián)合方案 很可能是與其他免疫治療 如多肽疫苗等 按合理次序聯(lián)合用于輔助治療 52 3 免疫治療 Opdivo和Yervoy ipilimumab 伊匹單抗 均屬于腫瘤免疫療法 通過靶向免疫系統(tǒng)中特定的調控元件 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對抗腫瘤 Opdivo nivolumab 能夠結合至活化T細胞上表達的免疫檢查點受體PD L1 阻斷該通路使免疫系統(tǒng)攻擊腫瘤 Yervoy ipilimumab 伊匹單抗 則能夠有效阻斷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 CTLA 4 與其配體CD80 CD86的相互作用 增強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 53 3 免疫治療 PD 1抑制劑Opdivo nivolumab 已收獲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2個適應癥 默沙東的PD 1抑制劑Keytruda pembrolizumab 已收獲黑色素瘤適應癥Opdivo Yervoy ipilimumab 伊匹單抗 用于黑色素瘤一線治療的積極頂線數(shù)據(jù) 與Yervoy單藥療法相比 Opdivo Yervoy組合療法取得了非常高的客觀緩解率 61 vs11 完全緩解率達22 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降低60 54 4 靶向治療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目前常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的靶向藥物 BRAF抑制劑 維羅非尼或達拉非尼 MEK抑制劑 曲美替尼 C kit抑制劑NRAS抑制劑 55 4 靶向藥物治療 BRAF抑制劑 現(xiàn)階段臨床推薦所有晚期黑色素瘤 不能手術切除的III期和IV期 患者進行BRAFV600突變檢測 以便指導BRAF抑制劑的合理使用兩種BRAF抑制劑 vemurafenib 維羅菲尼 和dabrafenib 達拉菲尼 在治療BRAFV600E突變的黑色素瘤都顯示出50 60 的反應率 RRs 同時使患者獲得更長的無進展生存期19 21 這兩者都是ATP的競爭劑 選擇性抑制BRAF 相對野生型BFAF 它們與突變的BRAF親合力更強 56 4 靶向藥物治療 MEK抑制劑 MEK抑制劑減少BRAFV600突變黑色素瘤細胞增殖 也可在NRAS突變性疾病中有一定活性 例如在一個比較達卡巴嗪和紫杉醇治療BRAFV600突變的轉移性黑色素瘤的III期臨床試驗中 曲美替尼可改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 腹瀉和外周水腫 57 4 靶向藥物治療 C kit抑制劑 KIT抑制劑如伊馬替尼 達沙替尼和舒尼替尼在KIT突變黑色素瘤中有一定活性 其治療反應率達15 20 最新的NCCN治療指南中將伊馬替尼 imatinib 作為KIT突變的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指導用藥只有BRAF陰性的肢端或者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才推薦進行KIT的全外顯子篩查 58 4 靶向藥物治療 NRAS抑制劑 針對NRAS的小干擾RNA siRNA 可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系的增殖 同時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 研究顯示 脂肪酸轉移酵素抑制劑 FTIs 可通過阻斷RAS翻譯后修飾的關鍵?;襟E而抑制RAS的激活 Tipifarnib 替吡法尼 作為FITs的一員 在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組單藥 單邊II期臨床試驗中 由于最先入組的14名患者的無效結果導致試驗提前終止 目前尚缺乏RAS特異的抑制劑 針對RAS通路中伴隨因子的抑制劑的研究或許能夠解決問題 59 5 細胞治療 已逾20年的探索性治療方法是為黑色素瘤患者注入大量自體腫瘤特異性T細胞 過繼性細胞治療 ACT 涉及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輸注 通常與化療聯(lián)合 用于調理IL 2輸注后內源性淋巴細胞的部分耗竭 該方法包括獲得腫瘤來源T細胞 并在體外擴增一段時間后進行回輸 這被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TIL 的ACT 或對含病毒載體的血T淋巴細胞進行遺傳修飾 以表達轉基因T細胞受體 TCR 稱為TCR工程的ACT ACT已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表現(xiàn)出抗腫瘤活性 最先進的ACT療法是TIL 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治療反應率超過50 此個體化細胞治療模式在學術性實驗中繼續(xù)發(fā)展 60 小結 臨床表現(xiàn)預后手術的價值放療輔助治療 HDI姑息治療 化療 DTIC 替莫唑胺 生物治療細胞治療 靶向治療等 61 感謝大家聆聽 62-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惡性 黑色素瘤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italysoccerbets.com/p-587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