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體譜IgG類抗體檢測??筓1-nRNP抗體也可見。常見化驗項目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生化檢測的臨床意義及報告單解讀 1 主要內(nèi)容 肝膽功能的檢查腎功能血糖和脂類心臟疾病的標志物胰腺疾病相關指標電解質(zhì)和血氣分析 2 第一節(jié)肝臟病常用的實驗室檢查 蛋白代謝的檢查膽紅素代謝的檢查血清酶的檢查 3 血。
臨床意義Tag內(nèi)容描述:
1、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應用,認識 NT-proBNP,生物學標志物與疾病,肝功能腎功能肝癌前列腺癌心肌壞死心功能不全/心衰,轉(zhuǎn)氨酶肌酐甲胎蛋白PSA肌鈣蛋白BNP,心力衰竭是各種不同病因心臟疾病發(fā)展到終期,心臟雖有足夠的前負荷但由于心臟收縮功能障礙,導致收縮期排血能力下降,從而不能滿足組織代謝需要而產(chǎn)生的一種綜合征。臨床上以心臟擴大,心室收縮末容積增加,射血分數(shù)下降,肺循環(huán)與(或)體循環(huán)淤血,以及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主要特征,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定義,心衰概述,NT-proBNP,1988年日本學者 Tetsuji Sudoh首次從豬大腦中。
2、目錄,博暉維生素D試劑盒介紹,1,2,3,維生素D檢測臨床意義,維生素D檢測指南與方法,一、維生素D檢測臨床意義,1、維生素D簡介2、維生素D生理功能3、維生素D與疾病,(1)理化性質(zhì)(2)代謝過程,3,1、維生素D簡介,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與動物骨骼的鈣化有關,故又稱為鈣化醇。也被看作是一種作用于鈣、磷代謝的激素前體,它與陽光有密切關系,所以又叫“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是一族A、B、C、D環(huán)結(jié)構相同,但側(cè)鏈不同的一類復合物的總稱,目前已知的維生素D至少有10種,但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2(麥角骨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
3、一、參考區(qū)間二、生理變化三、病理變化四、白細胞變化和疾病預后的關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一、參考值(參考區(qū)間),白細胞計數(shù):成 人: 4109/L10109/L; 兒 童: 5109/L12109/L 初生兒:15109/L20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參考值,百分率(%) 濃度數(shù)(109/L)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15 0.040.5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5070 27嗜酸性粒細胞 0.55 0.050.5嗜堿性粒細胞 01 00.1淋巴細胞 2040 0.84單核細胞 38。
4、D-二聚體和FDP檢測的臨床實踐,血栓與止血,本質(zhì):血液凝固。生理性的血液凝固:止血(有限)。病理性的血液凝固:血栓(失控)。涉及臨床各個專業(yè)。發(fā)病率高、致死和致殘率高。實驗室檢查的目的:(1)早期監(jiān)測(2)早期診斷(3)有效預防(4)及時治療,平衡:多系統(tǒng)間的相互制約,血管內(nèi)皮系統(tǒng)凝血系統(tǒng)抗凝血系統(tǒng)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血小板系統(tǒng)血液流變系統(tǒng),正常人體內(nèi)無或極低血栓形成史且抗凝治療,動、靜脈血栓溶栓治療外科大手術4周內(nèi)創(chuàng)傷臨床大出血惡性腫瘤敗血癥/各種感染妊娠肝硬化高齡,動、靜脈血栓溶栓治療(監(jiān)控)外科大手術4周內(nèi)創(chuàng)。
5、常見化驗項目的臨床意義,一、血常規(guī) 二、離子六項三、動脈血氣分四、其他生化項目,一.血常規(guī),1、紅細胞(RBC)計數(shù)正常值:成人女性(4.15.1)1012L;男性(4.55.9)1012L。低于正常值主要提示貧血,再根據(jù)血紅蛋白(HGB)的值判斷貧血的程度,具體劃分為:輕度貧血(90110gL);中度貧血(6090gL);重度貧血(3060gL);極重度貧血(30gL以下)四個貧血等級。臨床上又根據(jù)具體情況分為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障性貧血、中毒性貧血、老年衰老性貧血等。還要根據(jù)紅細胞減少與血紅蛋白量下降的比例,并結(jié)合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壓積。
6、常見化驗項目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目錄,血常規(guī)肝腎功血凝常規(guī)心肌酶譜血氣分析乙肝五項,解讀血常規(guī),血常規(guī)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檢驗。通過觀察數(shù)量變化及形態(tài)分布,判斷疾病。是醫(y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紅,白,板,紅細胞,紅細胞參數(shù)及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值,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血小板計數(shù),解讀血常規(guī),解讀血常規(guī)-紅細胞參數(shù),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紅細胞平均值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容積分布寬度(RDW),R。
7、常用脊柱測量方法及其臨床意義,頸椎曲度測量,三種方法常用來測量頸椎曲度:Cobb角、Jackson生理應力曲線、Harrison后切線法。其中Harrison法測得數(shù)值較為準確,但目前臨床仍最常用Cobb法評估頸椎曲度,因其較易操作,且組內(nèi)、組間可靠性均較好。據(jù)報道,通過C1測得Cobb角角度較大,而通過C2測得頸椎前曲角度較小。,各學者對于頸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報道各有不同,Grob等認為C2-C7生理曲度為24,Hardacker等認為正常范圍在10 - 34 ,目前大多數(shù)文獻公認的曲度正常值為21 - 22 。,椎體Borden式測量法:C2后上角與C7后下角連線,頸椎各椎體。